兩棲綱
兩棲綱 PHIBIA 3目10科291種
版納魚螈、無斑山溪鯢、龍洞山溪鯢、山溪鯢、北方山溪鯢、鹽源山溪鯢、安吉小鯢、中國小鯢、台灣小鯢、東北小鯢、滿洲小鯢、能高山小鯢、巴鯢、爪鯢、商城肥鯢、新疆北鯢、秦巴北鯢、極北鯢、呈貢蠑螈、藍尾蠑螈、東方蠑螈、潮汕蠑螈、滇池蠑螈、琉球棘螈、黑斑肥螈、無斑肥螈、尾斑瘰螈、中國瘰螈、富鐘瘰螈、廣西瘰螈、香港瘰螈、棕黑疣螈、強婚刺鈴蟾、大蹼鈴蟾、微蹼鈴蟾、東方鈴蟾、沙坪無耳蟾、寬頭短腿蟾、緬北短腿蟾、平頂短腿蟾、沙巴擬髭蟾、東南亞擬髭蟾 、高山掌突蟾、峨山掌突蟾、掌突蟾、腹斑掌突蟾、淡肩角蟾、短肢角蟾、尾突角蟾、大圍山角蟾、大花角蟾、腺角蟾、肯氏角蟾、掛墩角蟾、白頜大角蟾、莽山角蟾、小角蟾、南江角蟾、峨眉角蟾、突肛角蟾、粗皮角蟾、凹項角蟾、棘指角蟾、小口擬角蟾、突肛擬角蟾、川北齒蟾、棘疣齒蟾、景東齒蟾、利川齒蟾、大齒蟾、密點齒蟾、峨眉齒蟾、秉志齒蟾、寶興齒蟾、紅點齒蟾、疣刺齒蟾、無蹼齒蟾、鄉城齒蟾、高山齒突蟾、西藏齒突蟾、金項齒突蟾、胸腺齒突蟾、貢山齒突蟾、六盤齒突蟾、花齒突蟾、刺胸齒突蟾、寧陝齒突蟾、林芝齒突蟾、平武齒突蟾、皺皮齒突蟾、錫金齒突蟾、圓疣齒突蟾、巍氏齒突蟾、哀牢髭蟾、峨眉髭蟾、雷山髭蟾、劉氏髭蟾、哀牢蟾蜍、華西蟾蜍、盤谷蟾蜍、隱耳蟾蜍、頭盔蟾蜍、中華蟾蜍、喜山蟾蜍、沙灣蟾蜍、黑眶蟾蜍、岷山蟾蜍、新疆蟾蜍、花背蟾蜍、史氏蟾蜍、西藏蟾蜍、圓疣蟾蜍、綠蟾蜍、臥龍蟾蜍、鱗皮厚蹼蟾、無棘溪蟾、疣棘溪蟾、華西樹蟾、中國樹蟾、貢山樹蟾、日本樹蟾、三港樹蟾、華南樹蟾、秦嶺樹蟾、昭平樹蟾、雲南小狹口蛙、花細狹口蛙、孟連細狹口蛙、北方狹口蛙、花狹口蛙、四川狹口蛙、多疣狹口蛙、大姬蛙、粗皮姬蛙、小弧斑姬蛙、合征姬蛙、飾紋姬蛙、花姬蛙、德力娟蛙、台灣娟蛙、西域湍蛙、崇安湍蛙、棘皮湍蛙、海南湍蛙、香港湍蛙、康定湍蛙、涼山湍蛙、理縣湍蛙、棕點湍蛙、突吻湍蛙、四川湍蛙、勐養湍蛙、山湍蛙、華南湍蛙、小湍蛙、綠點湍蛙、武夷湍蛙、北小岩蛙、劉氏小岩蛙、網紋小岩蛙、西藏小岩蛙、高山倭蛙、倭蛙、腹斑倭蛙、尖舌浮蛙、圓舌浮蛙、緬北棘蛙、大吉嶺棘蛙、棘腹蛙、錯那棘蛙、小棘蛙、眼斑棘蛙、九龍棘蛙、棘臂蛙、劉氏棘蛙、花棘蛙、尼泊爾棘蛙、合江棘蛙、側棘蛙、棘胸蛙、雙團棘胸蛙、彈琴蛙、阿爾泰林蛙、黑龍江林蛙、雲南臭蛙、安龍臭蛙、中亞林蛙、版納蛙、海蛙、昭覺林蛙、中國林蛙、峰斑蛙、仙姑彈琴蛙、海扇威蛙、脆皮蛙、葉邦蛙、無指盤臭蛙、沼蛙、合江臭蛙、桓仁林蛙、日本林蛙、光務臭蛙、大頭蛙、崑崙林蛙、闊褶蛙、澤蛙、江城蛙(暫名)、大綠蛙、長肢蛙、龍勝臭蛙、長趾蛙、綠臭蛙、小山蛙、多齒蛙(暫名)、黑斜線蛙、黑斑蛙、黑耳蛙、黑帶蛙、金錢蛙、滇蛙、八重山彈琴蛙、隆肛蛙、湖蛙、粗皮蛙、庫力昂蛙、桑植蛙、梭德氏蛙、花臭蛙、脛腺蛙、細刺蛙、棕背蛙、台北蛙、滕格里蛙、滇南臭蛙、天台蛙、凹耳蛙、棘肛蛙、竹葉蛙、威寧蛙、霧川臭蛙、明全蛙、日本溪樹蛙、海南溪樹蛙、壯溪樹蛙、背條跳樹蛙、琉球跳樹蛙、面天跳樹蛙、側條跳樹蛙、白斑小樹蛙、安氏小樹蛙、鋸腿小樹蛙 、黑眼瞼小樹蛙、金秀小樹蛙、隴川小樹蛙、墨脫小樹蛙、勐臘小樹蛙、眼斑小樹蛙、白頰小樹蛙、紅吸盤小樹蛙、香港小樹蛙、經甫泛樹蛙、大泛樹蛙、杜氏泛樹蛙、棕褶泛樹蛙、洪佛泛樹蛙、斑腿泛樹蛙、無聲囊泛樹蛙、黑點泛樹蛙、峨眉泛樹蛙、屏邊泛樹蛙、普洱泛樹蛙、昭覺泛樹蛙、民雄樹蛙、橙腹樹蛙、雙斑樹蛙、貢山樹蛙、大吉嶺樹蛙、白頜樹蛙、莫氏樹蛙、伊枷樹蛙、翡翠樹蛙、黑蹼樹蛙、紅蹼樹蛙、台北樹蛙、橫紋樹蛙、疣腿樹蛙、疣足樹蛙、瑤山樹蛙、馬來疣斑樹蛙、廣西疣斑樹蛙、西藏疣斑樹蛙 巨蜥
昆蟲綱
昆蟲綱 INSECTA 17目72科120屬另110種
合計 5綱 46目 177科 1591種 及 昆蟲120屬的所有種和另外110種
部分動物介紹
豹貓
豹貓(學名: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是產於亞洲的
貓科動物,許多台灣的地方民眾則習稱為
石虎。豹貓的體型與家貓大致相仿,但各亞種的差別比較大,例如印度尼西亞的亞種平均體長45厘米,尾長20厘米,而西伯利亞的亞種體長則達到60厘米,尾長40厘米。豹貓的毛皮也有很多種顏色:南方的豹貓為黃色,北方的則為銀灰色。胸部及腹部是白色。豹貓的斑點一般為黑色。豹貓是
夜行動物,通常以嚙齒類、鳥類、魚類、爬行類及小型哺乳動物為食。除了交配季節外,它們一般為獨處。豹貓的妊娠期為65~70天,每胎2~4個幼仔。
中文名稱 | 豹貓 | 綱 | |
外文名稱 | Leopard Cat | 亞綱 | |
別稱 | 銅錢貓,石虎等 | 目 | |
界 | 動物界 | 科 | |
門 | 脊索動物門 | 亞科 | |
亞門 | 脊椎動物亞門 | 屬 | |
華南兔
【學名】:Lepus sinensis
【英文名】:hare
【簡介】
:華南兔,也稱
短耳兔;俗稱
野兔、
草兔,是體型較小的一種野兔。一般體長35~43 cm,尾長7~9 cm,比蒙古兔耳朵稍短,因而也稱短耳兔。
華南兔的尾部背面毛與背部毛一致, 體重1~2.5kg,上海野兔在形態特徵與生活在其他地區的野兔有一定的差異。上海野兔的體毛顏色比較暗,頸部背側有一塊棕黃色的斑塊;體背棕土黃色,背脊有不規則的黑色縱紋。尾背毛色與體背面腹毛為淡土黃色或淺棕色,其餘部分是深淺不同的棕褐色。上海的
野兔主要生活在農田中,以農田田埂上的雜草為食,也取食農作物,盜食豆苗、麥苗和蔬菜。在上海地區,野兔隱蔽在林緣、灌叢、
竹林中, 利用舊墳、土丘等地方居住,自己很少打洞。上海野兔的數量相對比較少,對農作物的危害很小。只是在春季,農民種植的黃豆出苗時,因當時農田中植物比較少,豆苗的營養又比較好,野兔大量取食豆苗,引起一定的危害。
赤腹松鼠
【英名】:Red-bellied Tree Squirrel
【學名】:Callosciurus erythraeus Pallas
【棲息地】:海拔2500公尺以下森林至平地
【食物】:種子,果實,嫩芽,花
【重量】:梨45克
【頭身長】:20公分,尾長7.6~25.4公分
【仔數】:3~4隻
【分布】:陝西、江蘇、浙江、安徽、湖北、四川、雲南、西藏、福建、台灣、海南、東南亞
刺蝟
食蟲目蝟科
刺蝟亞科的通稱。又名
刺球。體背和體側滿布棘刺,頭、尾和腹面
被毛;吻尖而長,尾短;前後足均具5趾,蹠行,少數種類前足4趾;齒36~44枚,均具尖銳齒尖,適於食蟲;受驚時,全身棘刺豎立,捲成如刺球狀,頭和4足均不可見。分布於亞洲、歐洲、非洲的森林、草原和荒漠地帶。中國有2屬4種。普通刺蝟棲山地森林,有一部分刺蝟會棲息於樹上、草原、農田、灌叢等,晝伏夜出,取食各種小動物,兼食植物,有時為害瓜果。冬眠。
鼬
【名稱】:鼬
【拉丁學名】:Mustela
【英文名】:weasel、 stoat
【分類】:動物界、哺乳綱、食肉目、鼬科
【體長】:最小的伶鼬體長13~20厘米。體型較大的黃鼬和艾鼬體長30~50厘米。
【體重】:最小的伶鼬體重30~70克。體型較大的黃鼬和艾鼬體重0.5~1千克。
【形態特徵】:鼬是鼬科種類動物的通稱,全世界共有17種。該科動物的普遍特點是狀似鼠而身長尾大,軀體削瘦、四肢較短,屬於小型食肉動物,動作矯捷無倫,遇到侵害能由肛門分泌臭液自衛,
【毛色】:大多數種類有赤褐色的毛皮,軀體下半部呈白色或黃色。冬天有少數種類如
白鼬、伶鼬會褪去夏毛更換冬毛,因而出現白色的個體,是適於雪地景觀的保護色。
【壽命】: 8~19年
中華竹鼠
中華竹鼠又稱
竹鼠、芒鼠,屬
哺乳綱齧齒目竹鼠科。體胖,長約25~35厘米,背部、腹部灰色,眼和耳部小,四肢和尾短,生活在竹林、芒桿內,穴居,食竹子、芒桿及其地下莖。分布在我國雲南、貴州、廣東、福建、湖北、四川等地及緬甸北部。
中華竹鼠(Rnizomyssinehsis)亦稱竹鼠、芒鼠、竹餾、竹根鼠等,在動物分類學上,隸屬脊椎動物門,哺乳綱,齧齒目,竹鼠科,
竹鼠屬。分布於南亞及東非一帶。在我國有一屬三種,有竹鼠、中華竹鼠、
花白竹鼠。中華竹鼠是其中一種,主要分布於雲南、貴州、廣東、福建、湖北、四川等地以及緬甸。它是我國的一種特種野生動物,我國自1990年初開始人工飼養,並獲得成功。
紅嘴相思鳥
紅嘴相思鳥Leiothrix lutea;Red-billed Leiothrix
【學名】Leiothrix lutea
【英文名】Red-billed Leiothrix
【體長】12-15.5厘米
【描述】色艷可人的小巧鶥類,具明顯紅嘴。上體橄欖綠,眼周有黃色塊斑,下體橙黃。尾近黑而略分叉。翼略黑,紅色和黃色的羽緣在歇息時成明顯的翼紋。
【叫聲】響亮、悅耳、歡快。
【習性】群居或與其它小鳥混群,棲於林下植被,動作活潑輕捷。
【分布】我國南方以及印度、尼泊爾到越南北部一帶。
【繁殖】繁殖期為5~6月,在荊棘或矮樹上營巢,產卵3~5枚。
【別名】:紅嘴玉、
相思鳥、紅嘴綠觀音。屬雀形目,
鶲科,
畫眉亞科。留居在長江流域及以江南廣大地區
小田雞
小田雞 Baillon's Crake
GRUIFORMES > Rallidae > Porzana pusilla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 (Pallas, 1776)
描述:體纖小(18厘米)的灰褐色田雞。嘴短,背部具白色縱紋,兩脅及尾下具白色細橫紋。雄鳥:頭頂及上體紅褐,具黑白色縱紋;胸及臉灰色。雌鳥色暗,耳羽褐色。幼鳥頦偏白,上體具圓圈狀白色點斑。與
姬田雞區別在上體褐色較濃且多白色點斑,兩脅多橫斑,嘴基無紅色,腿偏粉色。
虹膜-紅色;嘴-偏綠;腳-偏粉。
山斑山斑雞暫時未收集到資料,請各大網友編輯。
鵪鶉
鵪鶉是雉科中體形較小的一種。野生
鵪鶉尾短翅長而尖,上體有黑色和棕色斑相間雜,具有淺黃色羽乾紋,下體灰白色,頰和喉部赤褐色,嘴沿灰色,謝淡黃色。雌鳥與雄鳥顏色相似,分布廣泛於中國四川、黑龍江、吉林、遼寧、青海、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安徽、雲南、福建、廣東等地。
中文名稱 | 鵪鶉 | 綱 | 鳥綱 |
外文名稱 | Common Quail | 亞綱 | |
別稱 | 鶉鳥、宛鶉、奔鶉 | 目 | |
界 | 動物界 | 科 | |
門 | 脊索動物門 | 屬 | |
亞門 | 脊椎動物亞門 | 拉丁文名稱 | Coturnix cotu |
針尾鴨
針尾鴨(學名:Anas acuta)是中型游禽,屬水鴨類。飛行迅速。在各種內陸河流、湖泊、低洼濕地都可以見到它們的身影,在開闊的沿海地帶,如空曠的海灣、海港等地常能夠見到數百隻的集群。是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雜食性鳥類。廣布於中國全境,也分布於歐洲北部、北美及北非。
中文名稱 | 針尾鴨 | 目 | |
外文名稱 | Northern Pintail | 科 | |
別稱 | 長尾鳧、長鬧、拖槍鴨、中鴨 | 屬 | |
界 | 動物界 | 拉丁學名 | Anas acuta |
門 | 脊索動物門 | 命名時間 | Linnaeus, 1758 |
綱 | 鳥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