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紋鼬
- 拉丁學名:Mustela strigidorsa(gray,1853)
- 別稱:Black-striped Weasel,Stiped Weasel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哺乳綱
- 亞綱:真獸亞綱
- 目:食肉目
- 科:鼬科
- 屬:鼬屬
- 種:紋鼬
- 中國紅皮書:V(稀有)
- 模式產地:錫金 (Sikkim)
- 保護級別:無危(LC),來自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種群現狀,保護現狀,保護級別,致危因素,保護措施,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大小和體色與黃腹鼬相似,體長270-300mm,尾長100-130mm。上體紅棕色而腹部黃色,背脊中央有一條長的縱行白紋,這是紋鼬區別於其他鼬類的重要特徵。尾毛與背毛同色,足墊周圍裸露無毛。
生活習性
棲于海拔1200-2200m的河谷區域, 農田埂道和村寨周圍的灌叢中,活動於常綠林中,農田間或村寨附近,有人發現它巢居於離地3-4m高的樹洞中。主要在夜間活動,晨昏更活躍。捕食鼠、鳥類、兩棲爬行類及大型昆蟲。它能捕食3倍於自身體重的大型齧齒動物。
種群現狀
紋鼬在我國的數量歷來稀少。據收購人員介紹,皮張主要來自柳州和百色地區,全年收購千餘皮張。70年代全國每年收購皮張3000-4000張。種群數量估計在萬頭以上。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已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評估級別為瀕危(EN)。IUCN已將本中列為“易危”級。
致危因素
因經濟價值並不高,未對它進行專門狩獵,通常都是在捕捉其它動物時偶爾捕到的,數量歷來較為稀少。 影響其數量的主導因素可能是捕獵和生境的改變。
保護措施
首先要查明本種的分布和種群現狀,以便確定保護對策和措施。畜產品收購部門宜停止收購這種的皮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