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脆蛇蜥

海南脆蛇蜥

海南脆蛇蜥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海南脆蛇蜥
  • 拉丁學名:Ophisaurus hainanensi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爬行綱
  • :有鱗目
  • 亞目:蜥蜴亞目
  • 蛇蜥科
  • :脆蛇屬
  • :海南脆蛇蜥
  • 分布區域:海南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耳孔極小,為針尖狀,背鱗20行,背鱗與尾下鱗光滑,體背無深色橫斑。海南脆蛇蜥已經四肢退化,通身細長如蛇。1號雄性頭體長285mm,再生尾長375mm,尾長占全長的1/2以上。耳孔極小,針尖狀,遠小於鼻孔;有活動眼瞼;吻背鼻鱗與單枚前額鱗(額鼻鱗)間有2枚小鱗。體側各有一縱行淺溝,左右縱溝間上方有背鱗20行左右,下方有腹鱗10縱行左右,背腹鱗均平滑,僅在體後部1/3的中央6行背鱗微弱起棱。通身粉紅色,頭背及背正中8行鱗片具深褐色細點斑,尾兩側各有一深色細線紋。

生活習性

是我國特有種種。僅見於模式標本產地海南島吊羅山新安林場。模式標本采于海拔950m地方。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近危(NT) 。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評估級別為易危(VU) 。
注意:非法捕殺受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將受到刑法制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