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毛腿沙雞

西藏毛腿沙雞

西藏毛腿沙雞(學名:Syrrhaptes tibetanus),是沙雞科毛腿沙雞屬的中型鳥類,體長37-45cm,體羽主要為沙皮黃色。喉和頭側橙黃。頭頂、背和胸淡皮黃色或灰白色,具細密的黑色橫斑。下胸和腹污白色。尾棕色,具黑色橫斑和白色尖端。

西藏毛腿沙雞主要棲息于海拔3000-5000m的荒漠、草原、半荒漠、高山草甸草原及湖邊草地等地區,飛行敏捷,性大膽,不甚怕人,主要以青草、植物果實、種子和嫩芽為食,也吃部分昆蟲。

西藏毛腿沙雞分布於印度、巴基斯坦、蒙古以及中國。

西藏毛腿沙雞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概述圖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西藏毛腿沙雞雄鳥前額、眼先、頰和頦污白色具纖細的黑色羽乾紋,頭側、喉、及圍繞頸部的頸環橙黃色。頭頂皮黃白色具細密的黑褐色橫斑或斑紋,後頸、頸側和上胸淡皮黃白色具細窄而密的波狀橫斑。上背沙棕色具細的黑褐色蟲蠹狀斑,翅上覆羽、肩羽及三級飛羽灰棕色,密被暗褐色蟲蠹狀斑。肩羽內翈具大塊次端黑斑。下背、腰及尾上覆羽灰棕色綴暗色蟲蠹狀斑。初級飛羽、次級飛羽及大覆羽黑色,內側初級飛羽內翈具灰色末端,次級飛羽外翈有時有沙黃色塊斑。上胸灰白色具黑褐色橫斑,下胸、腹、脅及腿覆羽污白色,腿覆羽具細小褐色橫斑。中央尾羽和尾上覆羽相似,但延長的狹小部分灰黑色。其餘尾羽栗色而具黑色橫斑和白色尖端,尾下覆羽白色,腋羽黑色。
西藏毛腿沙雞雌鳥似雄鳥,但頦、喉近白色。胸滿布暗褐色橫斑。上體、翅上覆羽和三級飛羽亦被黑褐色橫斑,以背部橫斑較粗,往後逐漸變細。中央尾羽較雄鳥延長少。
西藏毛腿沙雞虹膜褐色,嘴灰藍色,爪暗褐色。
大小量度:體重♂354-450g,♀380-415g;體長♂407-455mm,♀365-411mm;嘴峰套17-18mm,♀16-17mm;翅♂250-263mm,♀240-260mm;尾♂202-225mm,♀170-205mm;跗蹠♂26-28mm,♀25-27mm。

棲息環境

西藏毛腿沙雞主要棲息于海拔3000-5000m的荒漠、草原、半荒漠、高山草甸草原及湖邊草地等地區,冬季常遷到4000m以下的低海拔地區。

生活習性

西藏毛腿沙雞常成小群活動,有時亦見上百隻的大群。常在多石河谷、溪流和湖泊附近活動。性大膽,不甚怕人,在遭到槍擊時也不遠飛,往往整群被獵殺。飛行敏捷,兩翅扇動很快,常常發出“呼呼”聲響。主要以青草、植物果實、種子和嫩芽為食,也吃部分昆蟲,主要在地上覓食。

分布範圍

西藏毛腿沙雞在中國以內繁殖於青海湖、新疆西部、四川西北部石渠縣,以及西藏北部、中部和南部。中國以外見於蒙古、印度拉達克和巴基斯坦拉合爾帕米爾地區。
分布範圍分布範圍

繁殖方式

西藏毛腿沙雞的繁殖期為5-8月,常成對獨自繁殖。巢甚簡陋,通常在地上扒一小坑,內墊少許枯草或無任何內墊物,有時亦直接產卵於岩石地上。每窩產卵通常3枚,卵沙土色或淡灰褐色、被有赭褐色或紅褐色斑點,有的並綴有淡紫色斑紋,卵為長卵圓形或橢圓形,卵的大小為44-45mm×29-34.8mm,平均49.2mm×31.9mm。雌雄輪流孵卵。

亞種分化

西藏毛腿沙雞為單型種,無亞種。

種群現狀

西藏毛腿沙雞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km2,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因此被評價為無危物種。

保護級別

西藏毛腿沙雞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西藏毛腿沙雞已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