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盲蛇,盲蛇科盲蛇屬物種,穴居隱匿生活。吃蠕蟲或昆蟲。卵胎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大盲蛇
- 拉丁學名:Typhlops diardii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綱:爬行綱
- 目:有鱗目
- 亞目:蛇亞目
- 科:盲蛇科
- 屬:盲蛇屬
- 分布區域:高屏地區
形態特徵,生境繁殖,分布範圍,物種保護,
形態特徵
該種是盲蛇屬中較大的個體,全長可達380毫米。吻鱗寬大,約占1/3頭寬,鼻鱗未被鱗溝完全分為兩半,僅腹方裂至鼻孔。上唇鱗4枚,眶前鱗1枚,與第2~3枚上唇鱗相切,眶上鱗1枚。眼鱗1枚,眼隱於其下,與第3~4枚上唇鱗相切。環體鱗28—28(26)—24(26)行。背面淺棕色或棕黑色,向體側色漸淡;腹面棕灰色、淺黃色或灰褐色。
生境繁殖
一般生活於潮濕疏鬆的土壤中,在農田、菜地、倒木樹幹中,亦可見於石塊下。營穴居生活,夜間活動。以食蚯蚓、白蟻昆蟲等為主。卵胎生。
分布範圍
中國廣東、海南、雲南均有分布;國外分布於印度(阿薩姆)、孟加拉、緬甸及印度。
物種保護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簡稱“三有”名錄。該物種數量極稀少,自1922年以後沒有發現記錄。
注意:非法捕殺受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將受到刑法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