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草蜥

北草蜥

北草蜥(學名:Takydromus septentrionalis)為蜥蜴科草蜥屬的爬行動物。生活在山坡、山腳、道路兩旁及雜草茂密的林邊,晝夜活動,主要以昆蟲、蚯蚓等為食。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境繁殖,分布範圍,藥用價值,保護等級,主要亞種,

形態特徵

體瘦長,頭體長62~70毫米; 尾長180~245毫米,尾長約為頭體長的3倍。體背部中段起棱,有大棱鱗6縱行。腹部起棱大鱗8縱行,縱橫排列,略呈方形。頦片3對,鼠蹊窩1對。頭、體、尾及四肢背面均為棕綠色,腹面灰棕色或灰白色,眼後至肩部有1條淺縱紋。雄性背鱗外緣有1條鮮綠色縱紋,體側雜有深色斑。

生境繁殖

生活於丘陵山野雜草灌叢中,也見於農田、茶園、溪邊、路邊。行動迅速,捕食蝗蟲、螽斯、蛾蝶等昆蟲及幼蟲。卵生,每次產2~6枚,5~6月份多產3~4枚,7~8月份多產2枚。卵乳白色,卵徑(65~70)毫米×(105~120)毫米。

分布範圍

分布於吉林、河南、陝西、甘肅、四川、貴州、湖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灣、廣東。

藥用價值

分布: 全國大部分地區。
藥用部位:全體
套用:破石淋,利小便。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近危(NT) 。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評估級別為易危(VU)。

主要亞種

南草蜥眼斑亞種(學名:Takydromus sexlineatus ocellatus),Guerin-Meneville於1829年命名。分布於緬甸、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以及中國大陸的福建、湖南、貴州、雲南、廣東、海南、廣西等地,主要生活于海拔700-750米的山地草叢中。其生存的海拔範圍為700至1200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