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草蜥

北草蜥

北草蜥(學名:Takydromus septentrionalis)為蜥蜴科草蜥屬的爬行動物。生活在山坡、山腳、道路兩旁及雜草茂密的林邊,晝夜活動,主要以昆蟲、蚯蚓等為食。我國有6種,主要分布於華中、華南及西南地區,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浙江寧波。

基本介紹

簡介,形態特徵,生境繁殖,生活習性,分布範圍,保護等級,主要亞種,

簡介

北草蜥為蜥目、蜥螞科、草蜥屬,其俗名為草蜥。現今世界已知約10種,分布於越南、緬向、印度尼西亞、日本、朝鮮及西伯利亞。它們多生活于海拔為436~1700米的山坡以及山地草叢中,它們以捕食昆蟲為食,體較細長,為50~60毫米,尾細長,可達體長的兩倍以上。

形態特徵

體瘦長,頭體長62~70毫米;尾長180~245毫米,尾長約為頭體長的3倍。體背部中段起棱,有大棱鱗6縱行。腹部起棱大鱗8縱行,縱橫排列,略呈方形。頦片3對,鼠蹊窩1對。頭、體、尾及四肢背面均為棕綠色,腹面灰棕色或灰白色,眼後至肩部有1條淺縱紋。雄性背鱗外緣有1條鮮綠色縱紋,體側雜有深色斑。

生境繁殖

生活於丘陵山野雜草灌叢中,也見於農田、茶園、溪邊、路邊。行動迅速,捕食蝗蟲、螽斯、蛾蝶等昆蟲及幼蟲。卵生,每次產2~6枚,5~6月份多產3~4枚,7~8月份多產2枚。卵乳白色,卵徑(65~70)毫米×(105~120)毫米。

生活習性

北草蜥一般棲居于山區、丘陵之農田、路邊草叢、茶園、荒野、灌木叢中。到了10月下旬陸續進入冬眠時期,冬眠時多躲藏於草根、樹根下或田埂邊之土洞中,路邊的石下也是良好的棲身之處。一直到來年4月上旬開始出眠,活動期較長,約達6個多月之久。春秋季節氣溫較低時,多在中午前後溫度高些的時間段活動覓食,它們喜歡陽光,因而多見於陽光照到的草叢中,在其他時間的活動就較少了。不過隨著夏季氣溫逐漸升高,中午活動就相對較少了,這時便多在背陰處覓食了。膽子很小,在受到驚擾時迅速逃跑。

分布範圍

分布於吉林、河南、陝西、甘肅、四川、貴州、湖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灣、廣東。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近危(NT) 。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評估級別為易危(VU)。

主要亞種

南草蜥眼斑亞種(學名:Takydromus sexlineatus ocellatus),Guerin-Meneville於1829年命名。分布於緬甸、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以及中國大陸的福建、湖南、貴州、雲南、廣東、海南、廣西等地,主要生活于海拔700-750米的山地草叢中。其生存的海拔範圍為700至1200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