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據北疆亞種):雄性成鳥體形及羽色略似
荒漠伯勞,但頭頂及尾上覆羽灰色,背羽栗紅。中央尾羽黑色,外側尾羽黑色具白端斑;翅羽黑褐,初級飛羽基部白色,形成翅斑;下體談白色,胸、脅散有不清晰鱗斑。雌性成鳥頭及背羽褐棕色,下背、肩及尾上覆羽尚散在少數鱗紋;尾羽褐色,外側2對尾羽有鮮明的白色端斑及白緣;翼羽不具翅斑;下體近白色。虹膜褐色;嘴和腳黑色。各亞種不同。 紅背伯勞有4個亞種分化,主要分布於歐洲。
雌鳥,具黑色細小鱗狀紋,上體褐色,翼斑不顯著,過眼紋黑褐,胸、腹具黑褐色鱗紋。全長175-185毫米。本種僅L.c.allidifrons 亞種偶見於中國新疆北部阿爾泰山海拔1000米左右地區。
鑑別特徵:羽色似荒漠伯勞但背羽栗紅色;中央尾羽黑色,外側尾羽黑、白二色。
生活習性
喜平原及荒漠原野的灌叢、開闊林地及樹籬。以昆蟲為主食。
粗啞的喘息叫聲。
分布範圍
國內見於新疆東北部青河(旅鳥)。國外見於自英國、歐洲西部到亞洲中部。紅背伯勞在中東及非洲越冬。
分布狀況:亞種pallidifrons為中國西北的過境鳥。為罕見旅鳥。偶見於中國新疆北部阿爾泰山海拔1000米左右地區。
亞種分化
紅背伯勞有4個亞種分化,主要分布於歐洲。經查對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標本,僅找到1960年7月5日在青河海拔1250m採到的一雌鳥(標本號38646),頭及背羽褐棕色,尾羽褐色具白端 。錢燕文(1963)首次報導了於 1960年7月在新疆青河縣採到的為本種在我國的記錄,但其記述過於簡略,迄今未見其他報導,所能查對的標本又存在問題,因而我國是否有紅背伯勞分布,尚待進一步研究。
紅背伯勞疆西亞種(學名:
Lanius collurio isabellinus)。在中國大陸,分布於新疆、寧夏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阿拉伯Gumfuda。
紅背伯勞北疆亞種(學名:
Lanius collurio pallidifrons)。在中國大陸,分布於新疆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西伯利亞西部Tomsk。
紅背伯勞內蒙亞種(學名:
Lanius collurio speculigerus)。在中國大陸,分布於內蒙古、寧夏、新疆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西伯利亞。
紅背伯勞青海亞種(學名:
Lanius collurio tsaidamensis)。在中國大陸,分布於青海、新疆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青海。
保護措施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