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平均體長75-90厘米,最大可達120厘米。身體背面草綠色,
下頜 、
咽喉 部及
腹部 黃綠色,下頜邊緣及頷溝有綠色斑點。
翠青蛇 吻端窄圓,吻
鱗 寬大於高,背面可見;鼻間鱗溝短於前額鱗溝,額鱗長大於寬,長大於其至吻端距離;頂鱗大,較額鱗長;
鼻孔 卵圓形,較大,位於鼻鱗前部;頰鱗一枚,長大於高;眼大,
眼徑 大於眼到口緣距離,
瞳孔 圓形;眶前鱗1;眶後鱗2;前額鱗1,後顳鱗2,偶有3片;上唇鱗8,3-2-3式,偶有7,2-2-3式或9,4-2-3式;下唇鱗6,前4枚於前頷片相切,第六枚很長,約為前5枚的2/3;頷片2對,前頷片較後頷片為大。
翠青蛇 背鱗多平滑無棱,僅雄性體後中央5行偶有弱棱,通體15行;腹鱗雄性155-177片,雌性158-186片;
肛 鱗兩分;尾下鱗雄性61-93對,雌性63-93對。
半
陰莖 不分叉;精溝不分叉,精溝外翻態走向為稍外斜到頂;收縮態半陰莖長達第10-11對尾下鱗間,刺區占五分之一,20餘枚刺,刺區基部3-4枚大;小乳突萼區五分之二強,萼片大,背有弱小刺;半陰莖外翻態近柱形。
卵 呈卵圓形,橙黃色,卵徑(14-17)毫米×(37-38)毫米。幼蛇身體帶有黑色斑點。
棲息環境 多活動在耕作區的地面或樹上,或隱居於石下,也棲息于山地
闊葉林 和
次生林 。垂直分布海拔最低200米,最高1700米。
飲水的翠青蛇 生活習性 翠青蛇喜潮濕環境,活動適宜濕度為70%-80%,適溫為22-27℃。主要於白天活動,出沒於草叢與郊區道路,或是較陰濕的樹林內,夜間則常蜷伏於竹林或是蕨類葉面上。
準備蛻皮的翠青蛇 一般行動緩慢,但遇到驚嚇時會迅速躲避逃跑,害怕一切不明物體。其性格溫柔,平時不主動進行攻擊,但會通過用力蠕動和排便進行自身防衛。蛻皮期通常為每年的6月左右。
平時主要捕食蚯蚓及昆蟲的幼蟲。在攝食後其活躍程度會大幅降低,並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
分布範圍 該種分布於
中國 、
越南 及
寮國 。其在中國非常普遍,出現在河北及甘肅以北的整個東部地區,包括海南、香港和台灣等。越南境內分布於老街、高平、永福、河西、廣平。在寮國北部也有分布。
繁殖方式 翠青蛇繁殖季節為每年春季及初夏,雌蛇產卵2-13枚。其雄性生殖交接器前端膨大,每個棘上有若干棘突。雌蛇到性器官發育成熟時,會到外面的草叢中不斷地將性腺分泌的激素釋放出來,雄蛇接到求偶信號後,會立即循著雌性激素的氣味爬來,伏在雌蛇身上。當雄蛇交接器接觸到雌蛇生殖腔時,情緒會異常激動,不斷搖頭擺尾,主動纏繞,雌蛇伏地不動,有時雌蛇還會把身體直立起來。
種群現狀 該種分布廣泛,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強,種群數量呈較為穩定的趨勢。似乎沒有對該種影響較為明顯的主要威脅,因此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判定為無危。
翠青蛇 保護級別 該物種已被列入《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IUCN) 2014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無危(LC)
主要價值 翠青蛇顏色翠綠鮮艷,柔潤可愛,無毒又不傷人,因此可以作為一種富有趣味的寵物進行飼養,但是難度較大。
人工飼養 飼養翠青蛇,以透明的蛇類飼養箱為最佳。如果沒有,可自制或用透明有機玻璃容器代替。飼養前可先在箱內鋪上一層沙土,栽種適宜室內生長的植物或花草,給蛇創造一個安靜舒適的生活環境。飼養箱最好擺放在比較僻靜的地方,防止人為干擾。
翠青蛇 翠青蛇的食物包括蚯蚓和各類昆蟲。剛購買回的翠青蛇,為引誘其進食,可將蚯蚓或其它食物的皮弄破,用食物體液的氣味吸引蛇。蛇吃飽後,可連續幾天不進食,最好每次不要餵飽,但要堅持定時飼養。
翠青蛇和其它蛇類一樣,喜歡陰涼潮濕的環境。夏天當氣溫高達30℃以上時,就必須採取防暑降溫措施,除了將飼養箱移至較陰涼處之外,最好在箱內裝上微型電扇和霧化水裝置。既可散熱降溫又可增加濕度,有利於蛇的生長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