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體型小,腿不成比例的短,外形似狐。具有像
北美浣熊(
procyon lotor)一樣的明顯面紋。前額和鼻吻部白色,眼周黑色。頰部覆有蓬鬆的長毛,形成環狀領;背的前部有一交叉形圖案;胸部、腿和足暗褐色。體態一般矮粗,
尾長小於頭體長的33%,且覆有蓬鬆的毛。背部和尾部的毛尖黑色;背毛淺棕灰色,混有黑色毛尖。頭骨輪廓扁平;鼻骨接近1/3處尖銳,有驟然的凹陷;
頂骨有褶皺,有一個脊接近頭骨後部的
矢狀脊;成體有明顯的人字脊;下頜有特殊的次角突;中翼骨孔延伸超過齒列。齒式:
(枚)。
頭體長450~660mm;
尾長160~220mm;後足長75~120mm;耳長35~60mm;顱全長100~130mm;體重3~6kg。
棲息環境
生活在平原、
丘陵及部分山地,兼跨越
亞寒帶到亞熱帶地區,棲河谷、草原和靠近河川、溪流、湖泊附近的叢林中,
穴居,洞穴多數是露天的,常利用其他動物的廢棄舊洞,或營巢於石隙、樹洞裡。
生活習性
一般
白晝匿於洞中,夜間出來活動。貉在
夏季居於蔭涼石穴中;其它季節除產仔外,一般不利用洞穴,而躲在距洞穴不遠的地方。獨棲或3~5隻成群,結群時以家庭為單位成對覓食,家域範圍5~10km
2。
行動不如豺、狐敏捷,性較溫馴,叫聲低沉,能攀登樹木及游水。分布於北部者,冬季(立冬至小雪時起)常非持續性睡眠,即在洞中睡眠不出。但與真正
冬眠不同,往往在融雪天氣中也出來活動。這一冬季睡眠的習性在犬科中是貉獨有的。貉的足跡成對排列如小鏈狀。
食性較雜,主要取食小動物,包括
嚙齒類,小鳥、鳥卵、魚、蛙、蛇、蝦、蟹、
昆蟲等,也食
漿果、
真菌、根莖、種子、
穀物等植物性食料。
地理分布
原產地:中國、日本、朝鮮、韓國、俄羅斯、越南。
引進地:奧地利、白俄羅斯、捷克、愛沙尼亞、芬蘭、法國、德國、匈牙利、哈薩克斯坦、拉脫維亞、立陶宛、摩爾多瓦、荷蘭、挪威、波蘭、羅馬尼亞、斯洛伐克、瑞典、瑞士、烏克蘭。
產地不明:烏茲別克斯坦。
繁殖方式
2、3月間為交配期,懷孕52~79天,也有報導50~70天,而以62~63天居多。5、6月間產仔。一雄配多雌。每胎5~12仔,多者可達15仔,但以6~8隻居多。幼獸當年秋天既可獨立生活,天敵有狼、
猞猁等。
亞種分化
序號 | 中文名 | 學名 | 命名人及年代 |
---|
01 | 貉卡里寧亞種 | Nyctereutes procyonoides kalininensis | Sorokin,1958 |
02 | 貉韓國亞種 | Nyctereutes procyonoides koreensis | Mori,1922 |
03 | | Nyctereutes procyonoides orestes | Thomas,1923 |
04 | | Nyctereutes procyonoides procyonoides | Gray,1834 |
05 | | Nyctereutes procyonoides ussuriensis | Matschie,1908 |
06 | 貉日本亞種 | Nyctereutes procyonoides viverrinus | Temminck,1839 |
種群現狀
屬遠東常見物種,日本以外的種群豐度未知。一些國家還未開展有關貉的種群調查。通過間接測算(國道每公里死亡數獲取
種群密度)顯示,貉在日本西南部(九州、四國等)的種群數量較高,而
北海道、日本中部,尤其都市區種群數量較低。
保護級別
主要價值
貉是重要毛皮獸,去
針毛的絨皮為上好制裘原料,輕暖而又耐久,禦寒力強,色澤均勻。而針毛彈性好,適於製造畫筆、胡刷及化妝用刷等。貉的毛皮質量因產區、季節和狩獵剝製技術等方麵條件的影響而異。產區的不同自然條件,對貉皮質量的影響甚大。按質量差異,貉皮分為南貉、北貉兩大路。
貉經濟利用除毛皮外,貉肉可以吃,但肉味差。
養殖者對毛皮類動物的殘忍取皮已引起廣泛關注,社會各界在對不人道剝皮行為譴責的同時,紛紛發起抵制皮草活動。該種的商業養殖前途還在於適應社會大眾關懷動物安死的心理需求。
人工養殖
一、動植物性飼料適當搭配
貉屬雜食動物,消化系統的特點與功能介於
肉食動物和草食動物之間,既適於採食和消化動物性飼料,也能採食和消化
植物性飼料。因此,在進行飼料配比時,動植物性飼料應合理搭配使用。因為動物性飼料價格較高,所以應在允許限度內儘量降低使用比例。
二、飼餵要定時定量
每日餵貉要有相對固定的次數和數量,使其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有規律地分泌消化液,以利於飼料的消化吸收。否則,長期進食不規律易引起消化機能紊亂,營養物質吸收不良,這樣會影響貉的正常發育,造成體質衰弱。具體飼餵時間、次數及餵量要根據貉的性別、體型大小和季節等因素而定。
三、調換日糧時應逐漸進行
飼料種改變(包括有計畫的改變及因受飼料來源等因素影響的臨時改變)時,新換的飼料量要逐漸增加,被替換的飼料用量應逐漸減少,使貉的消化系統逐漸適應新的飼料。否則,飼料突然改變易引起胃腸病,使貉食慾下降影響生產。
四、保證飲水
供水量應根據貉的生理狀態、季節和飼料特點而定。高溫季節需水量大,飲水不要間斷;幼齡貉處於生長發育旺期,需水量高於成年貉;妊娠母貉的需水量也比平時增加很多;母貉產前產後易產生口渴感,
飲水不足易發生叼仔、吃仔現象,因此一定要保證充足的飲水。
五、保持環境衛生與安靜
要定期定時清理和打掃窩箱,及時清除貉的剩食、糞便。食盆每次用完應及時清洗備用,飲用水要及時更換,保持清潔。在配種期和產仔期,要特別注意保持貉場安靜。過於嘈雜的環境或突然的響動會影響配種和產仔,嚴重時會出現帶仔母貉叼仔和棄仔現象。
六、做好防暑防寒工作
貉的
汗腺不發達,加上被毛厚長, 影響體熱的散發,在夏季炎熱天氣易中暑死亡。貉在冬季有非持續性冬眠的習性,要對貉限食、保持安靜及加強窩箱的保溫。一般北方在立冬前後就要在窩箱內添加墊草,在產仔期保溫工作也很重要,如做不好,會影響仔貉的成活率。
七、分群管理
應將貉年齡、性別、用途(種用或皮用)等進行分群,以便於管理。需要注意的是公貉和母貉在非配種期可分群,而在臨近配種期和配種期間要合群飼養,以加強異性刺激,有利於發情和配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