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趾濱鷸

長趾濱鷸

長趾濱鷸(學名:Calidris subminuta):是鷸科濱鷸屬的小型涉禽,體長14~16cm,嘴較細短、黑色。腳黃綠色,趾較長。具顯著的白色眉紋。夏季上體棕褐色,前額、頭頂至後頸棕色具黑褐色細縱紋,背具粗著的黑褐色斑和棕色及白色羽緣,尤以三級飛羽棕色羽緣較寬。下體白色,頸側、胸側淡棕褐色具黑色縱紋。飛翔時背上的V形白斑和尾兩側的白色以及白色翅帶均甚明顯。冬羽上體較淺淡,胸側和兩脅淡棕褐色消失。

常單獨或成小群活動,喜歡在富有岸邊植物的水邊泥地和沙灘,以及淺水處活動和覓食。主要以昆蟲、昆蟲幼蟲、軟體動物等小型無脊惟動物為食。主要分布在東北亞、東亞、澳大利亞,保護等級為低危。

(概述圖參考資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長趾濱鷸
  • 拉丁學名:Calidris subminuta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鴴形目
  • 鷸科
  • 濱鷸屬
  • 長趾濱鷸
  • 亞種:無亞種
  • 分布區域:東北亞、東亞、澳大利亞
  • 命名者及年代:Middendorff, 1853
  • 英文名:Long-toed Stint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世界,中國,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長趾濱鷸夏羽頭頂棕色,具黑褐色縱紋。具清晰的白色眉紋。一條不甚清晰的暗色貫眼紋從嘴基經眼先到眼前,然後彎曲折向眼下,到眼後與暗色耳覆羽相連。後頸淡褐色,具細的暗色縱紋。翕、背、肩羽中央黑色,具寬的栗棕色、橙栗色和白色羽緣。有些在翕的邊緣有不甚清晰的白色線,在背上形成V形斑。三級飛羽具寬的棕色邊緣。翅上覆羽褐色,具皮黃色和淡栗色羽緣;翅上大覆羽和內側初級覆羽具窄的白色尖端,在翅上形成一條窄的白色翅斑。初級飛羽灰褐色,第一枚初級飛羽羽軸白色、其餘初級飛羽羽軸褐色。次級和三級飛羽灰褐色,基部白色。腰和尾中央黑褐色。腰和尾上覆羽的兩邊為窄的白色。尾的兩側為灰色。下體白色。胸綴灰皮黃色,具黑褐色縱紋,在胸中部常常不甚明顯,而兩側卻甚顯著。冬羽上體暗灰褐色,下體白色,胸具灰褐色縱紋眉紋白色,肩暗褐色具淡灰褐色羽緣。
幼鳥頭頂暗褐色,具亮棕色縱紋和寬的白色眉紋。翕、肩和三級飛羽黑色具栗色和白色羽緣。翅上援羽褐色,羽緣淡皮黃色。下體白色,胸綴皮黃色具褐色縱紋,尤其在兩側較粗著。
虹膜暗褐色,嘴黑色,下嘴基部通常綴有褐色或黃綠色。腳和趾褐黃色、黃綠色或綠色,有時呈淡橙黃色。趾較長,明顯較其他濱鶴為長,中趾的長度常常明顯超過嘴長。
大小量度:體重雄性24~33g,雌性28~37g;體長雄性141~164mm,雌性143~165mm;嘴峰雄性17~19mm,雌性17~19mm,翅雄性86~92mm,雌性87~95mm;尾雄性36~40mm,雌性34~39mm,跗跖雄性19~21mm,雌性20~21mm。中趾20~23mm,如果包括爪在內則為21~26mm。

棲息環境

長趾濱鷸主要棲息於沿海或內陸淡水與鹽水湖泊、河流、水塘和澤沼地帶。尤其喜歡有草本植物的水域岸邊和沼澤地上。夏季也常到離水域較遠的山地凍原地帶。冬季有時也出現在農田和濕草地上。

生活習性

長趾濱鷸常單獨或成小群活動。喜歡在富有岸邊植物的水邊泥地和沙灘,以及淺水處活動和覓食。性較膽小而機警。當有驚動時,常站立不動,伸頸觀察四周動靜,然後飛走。飛行快而敏捷。飛行中也能轉彎變換方向。有時它也蹲伏於地,或很快走到附近草叢中匿藏,直至危險臨近時,它才突然從草叢中衝出,然後幾垂直向上升高。
主要以昆蟲、昆蟲幼蟲、軟體動物等小型無脊惟動物為食。有時也吃小魚和部分植物種子,常單獨或成小群覓食。有時也集成大的覓食群。

分布範圍

世界

原產地:澳大利亞、孟加拉國、汶萊、高棉、聖誕島、關島、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哈薩克斯坦、韓國、朝鮮、中國、吉爾吉斯斯坦、寮國、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聯邦、蒙古、緬甸、尼泊爾、北馬里亞納群島、阿曼、帛琉、巴布亞紐幾內亞、菲律賓、俄羅斯、新加坡、斯里蘭卡、泰國、東帝汶、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美國、越南。
旅鳥:巴林、衣索比亞、希臘、伊朗、愛爾蘭、以色列、肯亞、馬爾地夫、莫三比克、沙烏地阿拉伯、塞席爾、索羅門群島、南非、瑞典、英國、葉門。
長趾濱鷸長趾濱鷸

中國

遷徙期間見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內蒙古、甘肅、青海、黃河和長江流域,往南到雲南、四川、廣東、福建、香港、海南島和台灣。部分留居香港、廣東、海南島和台灣越冬。

繁殖方式

長趾濱鷸的繁殖期為6~8月。營巢於水域附近植物叢中,沼澤地中的土丘上和地勢較高的乾燥地上。巢多置於蘆葦或草叢掩護的地面凹坑內。每窩產卵通常4枚,卵的顏色為灰綠色,被有淡褐色斑點。卵的大小為29~31×22~23毫米。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

種群現狀

數量不普遍。IUCN的評估顯示:2006年長趾濱鷸全球的種群數量大於2.5萬隻,2009年有1萬~10萬對長趾濱鷸在西伯利亞繁殖後代,在其它國家或地區,中國、韓國、日本、台灣的數量都在1萬以下。IUCN提出,長趾濱鷸受到的威脅程度不能確定,因而其數量變化趨勢難以確定。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