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鵐

朱鵐

朱鵐(學名:Urocynchramus pylzowi)其長度為45-47mm,頭頂及上體幾純沙褐色;眉紋、眼先、頰以及頦、喉、胸呈淡玫瑰紅色;腹部淺淡以至污白;第一枚飛羽很發達;尾羽長,外側尾羽粉色。嘴細尖,似暗色朱雀(Carpodacus nipalensis)和大朱雀(Carpodacus rubicilla)。但嘴上下緣間有間隙,上嘴緣近基部處膨脹。尾長,呈凹形,和長尾山雀(Aegithalos caudatus)相似。跗蹠細長。體羽較紅。

該屬僅有一種,為中國特產鳥類,僅分布於甘肅西北,青海和四川。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朱鵐
  • 拉丁學名:Urocynchramus pylzowi
  • 別稱:地麻竄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雀形目
  • 鵐科
  • 朱鵐屬
  • 命名者及時間:Przewalski, 1876
  • 英文名稱:Pink-tailed Bunting
  • 英文名稱:Pink-tailed Rosefinch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外形特徵

雄性成鳥:頭頂及上體幾純沙褐色,帶棕褐色縱紋,後頸色淺,沾淡玫瑰紅色;小翼羽和小覆羽同色,翼覆羽和飛羽棕褐色,羽緣深褐色,翅緣粉色;中央尾羽深棕褐,羽緣淡褐,外側尾羽和尾下覆羽粉色,先端淺淡,大多數個體最外側一對尾羽不帶棕褐色斑,僅次一對具褐色端斑;眉紋、眼先、眼下及頦、喉、胸均呈玫瑰紅色,腹部色淡以至污白;翼下覆羽和腋羽均呈污白色。
雌性成鳥:通體淡黃褐色,具較暗的斑紋,尾羽基部為淡粉橙色。
雄性幼鳥:羽色似雌鳥,第二年換羽後的雄鳥,眉紋,眼先、頦、喉、胸及尾下覆羽的粉紅部分非常淺淡;尾羽缺少紅色。
雌性幼鳥:上體色較成鳥甚淡,特別是兩翅和中央尾羽呈沙褐色;下體微沾粉紅色,尾先端特淡,幾近白色。
虹膜暗褐;嘴褐色;腿和腳淡黃或肉黃色。
大小量度:體重♂17-20g,♀15-18g;體長♂142-175mm,♀153-162mm;嘴峰♂9.6-12mm,♀10-11mm;翅♂68-80mm,♀70-73mm;尾♂77-93mm,♀87-90mm;跗蹠♂22-25mm,♀21-25mm。(註:♂雄性;♀雌性)

棲息環境

朱鵐雖為山區鳥類,但不到過高海拔的山區,一般在海拔500-2500米高處。棲息于山谷和山溪兩岸的矮柳叢和小形灌叢中。此鳥為中國特產鳥類,但數量稀少,分布狹隘。

生活習性

叫聲:通常寂聲。鳴聲為急促的chitri-chitri-chitri-chitri。飛行或告警時發出清晰的銀鈴般的kvuit, kvuit叫聲。
單獨、成對或結小群活動。飛行弱而振翼多。棲息在高山草甸或灌叢中,主要以雜草種子為食,也吃昆蟲。

分布範圍

中國特有,分布於甘肅(西北部)、青海(東部,青海湖以南山區和金沙江上游)、四川(西部石渠巴塘)、西藏東部海拔3000-5000米處。
朱鵐分布圖朱鵐分布圖

繁殖方式

繁殖期在5-8月,築巢於枝葉繁密的枝杈上,距地高約一米。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低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