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特徵
離趾型足,趾三前一後,後趾與中趾等長;腿細弱,跗跖後緣鱗片常癒合為整塊
鱗板;雀齶型頭骨。體形大小不一,大者如
鴉科部分種類體長可達50厘米以上,小者如
鶲科鶯亞科部分種類體長僅6~7厘米。
繁殖方式
雀形目鳥善於築巢,雀形目鳥類多為晚成雛,常有複雜的占區、營巢、求偶行為。
通過對高寒草甸10種雀形目鳥類繁殖生產力研究表明,高寒草甸鳥類的繁殖生產力與鳥類棲息地所處的地理環境、營巢類型和繁殖方式密切相關,其中繁殖季節長度和窩卵數是影響高寒草甸鳥類的繁殖生產力兩個最重要的因子。鳥類平均繁殖生產力為2.80(只/對·年)。
種群現狀
2005至2007年,在武漢桂子山地區設立5條調查樣帶,對樣帶中的灰喜鵲、烏鶇、麻雀、白頭鵯4種常見留鳥的種群數量變化進行了調查,並分析校園生態環境對鳥類的影響。結果表明,4種鳥的種群密度均呈上升趨勢.各樣帶由於覆蓋的生境類型不同,使得鳥群密度分布不同,並都與其生境豐富度成正相關。
消化系統
實驗結果顯示,雀形目4種鳥的總消化道長度和各消化器官的長度(胃長度除外),消化道總重量和各消化器官的重量均存在明顯的種間差異。植食性鳥(普通朱雀)具有相對較長的消化道,而食蟲鳥(紅點頦和紅喉姬)則具有相對較高的消化道重量。實驗證明,鳥類不同的食性特徵塑造了不同的消化道適應對策。
下級分類
雀形目共分5個亞目。
刺鷯亞目
刺鷯亞目為雀形目中最古老的一個亞目,僅含刺鷯科Acanthisittidae一科。分布於澳新區。
闊嘴鳥亞目
頸椎15枚。喙短而寬闊,根部有毛。腳短而弱,並趾型,前3趾基部並連;跗大部由單列大形的卷形鱗所包被。大多數尾呈圓形。僅1科8屬15種。中國產2屬2種,即
銀胸絲冠鳥Serilophus lunatus和長尾闊嘴鳥Psarisomus dalhousiae,產於雲南、廣西及喜馬拉雅山區。
霸鶲亞目
頸椎15枚。鳴肌不發達。主要分布於南美洲。包括14科。僅八色鶇科(麗鶇科)Pipridae分布於非洲、東南亞和澳洲的亞熱帶、熱帶地區,中國產8種,其中藍翅八色Pitta moluccensis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琴鳥亞目
頸椎15枚。鳴肌不發達。求偶時有炫耀行為。分布於大洋洲。包括2科。
鳴禽亞目
頸椎15枚。鳴肌發達。包括83科。
雀形目可分為以下這些科:
中文名 | 學名 | 中文名 | 學名 |
---|
| Estrildidae | | Cinclidae |
| Eurylaimidae | | Troglodytidae |
| Philepittidae | | Prunellidae |
| Pittidae | | Muscicapidae |
| Alaudidae | | Paridae |
| Timaliidae | | Sittidae |
| Hirundinidae | | Certhiidae |
| Motacillidae | | Remizidae |
| Campephagidae | | Nectariniidae |
| Pycnonotidae | | Zosteropidae |
| Irenidae | | Ploceidae |
| Bombycillidae | | Fringillidae |
| Laniidae | | Pachycephalidae |
| Oriolidae | 斑啄果鳥科 | Pardalotidae |
| Dicruridae | | Meliphagidae |
| Sturnidae | | Turdidae |
| Artamidae | | Maluridae |
| Corvida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