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尾科

卷尾科

卷尾科(Dicruridae)是雀形目鳥類,總計2屬,山卷尾屬(Chaetorhynchus)僅有須嘴卷尾1種,該屬特徵為具12枚尾羽;卷尾屬Dicrurus)計有25種,該屬特徵為尾羽10枚而別於前一屬。該科鳥類體形中等大小。嘴形強健;嘴峰稍曲,先端具鉤;嘴須存在。鼻孔為垂羽懸掩。初級飛羽10枚,一般翅形長而稍尖。尾長而呈叉狀;尾羽10枚,有些種類的外側尾羽向外上方捲曲。跗蹠短而強健,前緣具盾狀鱗。體羽灰或黑色。樹棲鳥類,善於空中滑翔,捕食空中飛行的昆蟲;主要營巢於高大喬木頂端分岔枝處;雌雄親鳥共同承擔營巢、孵卵和育雛;每窩卵2—4枚。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卷尾科
  • 拉丁學名:Dicruridae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鳥綱
  • 亞綱:今鳥亞綱
  • 雀形目
  • 亞目:燕雀亞目
  • 卷尾科
  • :2屬
  • :26種
  • 英文名稱:Drongos
形態特徵,卷尾進化,分布範圍,棲息環境,生活習性,該科種類,繁殖方式,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卷尾科共有2屬26種。除須嘴卷尾(Chaetorhynchus papuensis)限分布於紐幾內亞外,其餘種分布於非洲至東南亞和大洋洲的熱帶地區。中國有7種。中等體型,該科的鳥類體羽大多成黑色,個別種類羽毛成菸灰色或石板灰色,有顯著的金屬輝閃的光澤,所以該科鳥雖然顏色單一,但也是屬於美麗的一種;喙強而有力,利於撲食昆蟲;翅寬長而稍尖;尾羽一般10枚,中央一對最短,向外依次增長,最外側一對尾羽最長,多數種類的尾羽末端朝向外曲,這就是該科鳥類名字的來源;爪曲而尖銳,是樹棲鳥類。
中國境內已知計有1屬,7種,分布最廣的有黑卷尾、灰卷尾、發冠卷尾3種。其中以黑卷尾最為常見,在有些地方和喜鵲一樣常見。分布於中國雲南和海南島的大盤尾、小盤尾是卷尾之中最漂亮的兩種鳥,有著兩枚特別纖細的尾羽,羽幹部分裸出,好像兩個羽毛球拍。

卷尾進化

黑卷尾和古銅色卷尾是中國卷尾類當中最古老的中種類,因為它們在台灣和海南都有分布,對於這種遷飛能力不是很強的鳥,它們肯定是在兩島與古歐亞大陸連線在一起的歲月里就已經生活在地球上了。
黑卷尾和古銅色卷尾的差別還不如和大盤尾的差別大,但值得注意的是兩卷尾在嘴形上發生了很大的差別,黑卷尾和大多數卷尾一樣嘴形側扁,而古銅色卷尾嘴形則獨樹一幟較平扁,嘴形上的差別意味著捕食方式的差別也意味著生態位的分離,平扁的嘴型有利於在空中捕食(像樓燕、夜鷹),側扁的嘴形只能靠捕食相對較靜止的獵物生存,這就使兩卷尾在食物上的競爭趨於減小。
古銅色卷尾在大陸上的分布區南移,是因為空中捕食份額的加大迫使它生活的地域必須滿足溫暖且潮濕,有大量可供捕食的飛行昆蟲。大陸氣候在古銅色卷尾生活的後期發生了改變,變的寒冷,也使得原本生活在北部的古銅色卷尾漸漸絕滅,台灣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較同緯度地區的大陸溫暖所以古銅色卷尾並沒有在台灣消失。
其它幾種卷尾都認為是從黑卷尾進化而來的,發冠卷尾被公認是最後分化出的一支,它尾型適合在空中翻飛與打鬥,它稀疏的額發和更加反卷的尾羽是典型的性選擇的結果。大、小盤尾比發冠卷尾出現稍微早一些,也都進入了中國海南島,由於大盤尾的競爭能力要強於小盤尾特別是競爭激烈的海島,小盤尾最終被排擠出海南,這點可以從大陸上大、小盤尾的生存現狀得知。
盤尾延長的外側尾羽和裸出的羽乾是極端性選擇的結果,但進化上這些裝飾對生存並不實用,而發冠卷尾的裝飾來得更實際些,所以作為一支年輕的種族來說從發生中心到分布的北界擴散的很快。盤尾由於競爭分布始終不超過長江以北。
發冠卷尾分布北界僅次於黑、灰卷尾,作為特化的類群它是非常成功的(灰卷尾體形特化少),發冠卷尾那特別反卷的尾羽原本是作為性選擇的產物存在的,但這一特點又有利於發冠卷尾的生存鬥爭,所以在中國大陸保留下來了,可見進化總是保留最合理的性狀。

分布範圍

分布於亞洲自伊朗東南部,阿富汗南部,印度次大陸,中南半島,馬來半島,菲律賓群島,大巽他群島,澳大利亞,紐幾內亞島,索羅門群島,非洲大陸熱帶地區,馬達加斯加島和中國。
卷尾科(分布圖)卷尾科(分布圖)

棲息環境

棲息于山區熱帶闊葉雨林鳥類;在林間空曠草地、山谷間開闊河流岸旁或潮濕的沼澤地帶活動。

生活習性

卷尾科的鳥類經常長時間的停留在孤立的喬木頂端,時而突然急速飛起,捕捉空中過往飛行的昆蟲,或飛翔穿插於密樹中。它飛翔較緩慢,體後尾羽的“盤狀尾”飄蕩飛舞,時而急速上升,緊接著翻筋斗般的下降,捕食沼澤草地受驚飛起昆蟲;小盤尾鳴叫聲調悅耳,旋律變化多,並善於模仿他鳥鳴聲。
主要以蝗蟲、蚱蜢等昆蟲為食,也吃植物的花蕊與漿果,通常站在樹木高處窺視周圍動靜,發現獵物立刻飛去捕捉,然後飛回原處吞食。

該科種類

卷尾科(2屬,26種)
中文名稱學 名
1.
Chaetorhynchus papuensis
2.
Dicrurus adsimilis
3.
Dicrurus aeneus
4.
Dicrurus aldabranus
5.
Dicrurus andamanensis
6.
Dicrurus annectans
7.
Dicrurus atripennis
8.
Dicrurus balicassius
9.
Dicrurus bracteatus
10.
Dicrurus caerulescens
11.
Dicrurus densus
12.
Dicrurus forficatus
13.
Dicrurus fuscipennis
14.
Dicrurus hottentottus
15.
Dicrurus leucophaeus
16.
Dicrurus lophorinus
17.
Dicrurus ludwigii
18.
Dicrurus macrocercus
19.
Dicrurus megarhynchus
20.
Dicrurus menagei
21.
Dicrurus modestus
22.
Dicrurus montanus
23.
Dicrurus paradiseus
24.
Dicrurus remifer
25.
Dicrurus sumatranus
26.
Dicrurus waldenii

繁殖方式

主要營巢於高大喬木頂端分岔枝處;雌雄親鳥共同承擔營巢、孵卵和育雛;每窩卵2—4枚。

保護級別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
卷尾孵卵卷尾孵卵
瀕危(EN)——2種;近危(NT)——3種。
中國種類全部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