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烏科

河烏科

河烏科(學名:Cinclidae):鳥綱雀形目的一科鳥類,共1屬5種24個亞種。羽色黑褐或咖啡褐色,體羽較短而稠密。嘴較窄而直,嘴長與頭幾等長。棲息活動于山間河流兩岸的大石上或倒木上,只是沿河流水面而上、下飛,遇河流轉彎處亦不從空中取截徑飛行。能在水面浮游,也能在水底潛走。主要在水中取食,以水生昆蟲及其他水生小形無脊椎動物為食。

分布於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包括整個歐洲,南美洲,北美地區,中美洲的廣大地區。河烏在中國分布局限,但是在歐洲比較常見,是挪威國鳥

基本介紹

物種簡介,分布範圍,棲息環境,生活習性,繁殖方式,該科種類,保護級別,

物種簡介

河烏科是雀形目鳥類中唯一能在水中生活的1科禽鳥。嘴形似或較細,無嘴須;最外側初級飛羽較短;尾短;體長16-20厘米;體羽緊密;鼻孔為膜掩蓋。共1屬5種,中國僅見普通河烏和褐河烏種。
該科的鳥類體色黑褐或暗褐(咖啡褐),體羽較短而稠密。嘴較窄而直,嘴長與頭幾等長;上嘴端部微下曲或具缺刻;無嘴須,但口角處有短的絨絹狀羽。鼻孔被膜遮蓋。翅短而圓,初級飛羽10枚。尾較短,尾羽12枚。跗蹠長而強,前緣具靴狀鱗;趾、爪均較強。雌雄形態相似;幼鳥似成鳥,但體羽具斑紋。

分布範圍

分布於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包括整個歐洲、北回歸線以北的非洲地區、阿拉伯半島以及喜馬拉雅山-橫斷山脈-岷山-秦嶺-淮河以北的亞洲地區。印度次大陸及中國的西南地區,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錫金、尼泊爾、巴基斯擔、斯里蘭卡、馬爾地夫以及中國西藏的東南部地區等。中南半島和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包括緬甸、越南、寮國、高棉、泰國。南美洲,包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烏拉圭以及馬爾維納斯群島(也稱福克蘭群島)。北美地區,包括美國、加拿大、格陵蘭、百慕達群島、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及墨西哥境內北美與中美洲之間的過渡地帶。中美洲,地處北美與南美之間,包括瓜地馬拉、伯里茲、宏都拉斯、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巴哈馬、古巴、海地、牙買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達、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聖露西亞、巴貝多、格瑞那達、特立尼達與多巴哥等國家和地區。
河烏科(分布圖)河烏科(分布圖)
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香港、海南島、天山西部、東北、華東、華中、華南、西南以及台灣等廣大地區,為常見的留鳥。

棲息環境

棲息於森林及開闊區域清澈而湍急的山間溪流。一般生活在500-1000米之間的山間溪流附近,在部分地區有季節性垂直遷移。

生活習性

河烏身體常上下點動,作振翅炫耀。善游泳及潛水,頭從水中冒起如瓶塞。活動于山間河流兩岸的大石上或倒木上,從不遠離河流而飛往他處,也很少上河岸地上活動,遇驚及受到干擾時,亦只是沿河流水面而上、下飛,遇河流轉彎處亦不從空中取截徑飛行。能在水面浮游,也能在水底潛走。飛翔較迅速,飛行路線呈直線狀。在距水面較近處活動,飛行距離常很短,往往由一塊岩石飛到另一塊岩石上。如中途遇見人,能很快地轉向相反的方向,順河川飛走。能突然潛入水中,在急流中行走,或作短距離的浮游。河烏通常成對活動,貼水面飛行,冬季聚成小群常以2-7隻在河道的冰洞及不凍水域活動、覓食。在水底礫石間或水面上及河灘的礫石中找尋食物。
主食水生昆蟲及其他幼蟲,也以水生小形無脊椎動物為食。此外也吃野生植物如蓼科、禾本科等的種子、樹葉,小魚、甲殼類、蜘蛛、蝸牛等。

繁殖方式

巢築在水邊岩石下或樹根下,呈圓屋頂狀。為台蘚、細枝等構成。3月左右開始婚配,夏、秋兩季一般可以繁殖1-2次。每窩產4-5枚卵,孵化期為16-18天,雛鳥需要25-28天育成。

該科種類

河烏科(1屬,5種)
中文名稱學 名
1
Cinclus pallasii
2
Cinclus schulzi
3
Cinclus leucocephalus
4
Cinclus mexicanus
5
Cinclus cinclus

保護級別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
易危(VU)——種;低危(LC)——4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