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禽亞目是雀形目下面的一個分類,總體為頸椎15枚,鳴肌發達。包括83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鳴禽亞目
- 拉丁學名:Passerii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鳥綱
- 亞綱:今鳥亞綱
- 目:雀形目
- 亞目:鳴禽亞目
- 科:83科
- 屬:851屬
- 種:4532種
百靈科,燕科,鶺鴒科,山椒鳥科,鵯科,葉鵯科,雀鵯科,絲鶲科,太平鳥科,連雀科,棕櫚科,河烏科,鷦鷯科,岩鷚科,鶇科,扇尾鶯科,鶯科,戴菊科,蚋鶯科,鶲科,疣眼鶲科,扇尾鶲科,王鶲科,鴝鶲科,嘯鶲科,岩鶥科,畫眉科,彎嘴鶥科,鴉雀科,刺尾鶇科,鶉鶇科,細尾鷯鶯科,細嘴鶯科,澳科,攀雀科,長尾山雀科,山雀科,鳾科,澳鳾科,旋壁雀科,旋木雀科,紋旋木雀科,短嘴旋木雀科,冠啄果鳥科,花蜜鳥科,啄花鳥科,繡眼鳥科,斑食蜜鳥科,非洲食蜜鳥科,吸蜜鳥科,黃鸝科,和平鳥科,伯勞科,叢鵙科,盔鵙科,鉤嘴鵙科,卷尾科,垂耳鴉科,鵲鷯科,澳鴉科,燕鵙科,棘頭鵙科,鐘鵲科,極樂鳥科,圓丁鳥科,鴉科,椋鳥科,雀科,織雀科,梅花雀科,維達雀科,鶯雀科,燕雀科,管舌雀科,綠森鶯科,森鶯科,曲嘴森鶯科,裸鼻雀科,鵐科,擬鸝科,美洲雀科,
百靈科
百靈科有19屬91種。小型鳴禽。體型及多數種類的羽色略似麻雀,適應於地棲生活,腿、腳強健有力,後趾具1長而直的爪;跗跖後緣具盾狀鱗;喙短而近錐形,適於啄食種子。以植物種子、昆蟲等為食,常集群活動;繁殖期雄鳥鳴囀洪亮動聽,求偶炫耀飛行複雜,能“懸停”於空中。世界性分布,但80%以上的種類在舊大陸的草原、荒漠、半荒漠等地;新大陸較少,南美僅1種。
燕科
燕科有14屬90種。世界性分布,北方者有遷徙。我國有4屬10種。體型輕小,活動敏捷,擅長飛行而著稱,善於在高空疾飛啄取昆蟲。喙短而寬扁,基部寬大,呈倒三角形,上喙近先端有一缺刻;口裂極深,嘴須不發達。翅狹長而尖,擅長在空中捕捉飛蟲;尾呈叉狀,形成“燕尾”,腳短而細弱,趾三前一後。雌雄羽色相似,體羽大多黑色或灰褐色。在沙岸洞穴中築巢(沙燕)或在建築物等處砌泥巢。
鶺鴒科
鶺鴒科(鶺鴒讀音jī líng)有5屬62種,廣布於全球,我國產3屬20種,包括鶺鴒和鷚(liù)。小型鳴禽。體型較纖細。喙較細長,先端具缺刻;翅尖長,內側飛羽(三級飛羽)極長,幾與翅尖平齊;尾細長,外側尾羽具白,常做有規律的上、下擺動;腿細長後趾具長爪,適於在地面行走。棲息於濕地附近,在洞穴中築巢,產5~7枚卵,雌鳥孵化約15天。在高緯度地區繁殖者有遷徙。
山椒鳥科
山椒鳥科有6屬82種。布於舊大陸的溫、熱帶地區。我國有4屬10種。包括山椒鳥和鵑鵙、林鵙等。中、小型鳴禽。體型較纖細;喙短寬,先端下彎,微具缺刻;翅中等,較伯勞稍尖長;尾細長;腿較短弱,適於樹棲。體羽鬆軟,腰羽羽乾豎硬。以昆蟲為主食,在樹上築碗狀巢,產卵2~5枚,由兩性或僅由雌鳥孵化。有遷徙行為。代表種赤紅山椒鳥Pericrocotus flammeus,雌雄異型。
鵯科
鵯科(鵯讀音bēi)有20屬130種。分布於亞洲南部、東南亞、非洲等熱帶地區。我國有4屬20種。中、小型鳴禽。喙形較細尖,先端微下彎;翅短圓;尾細長,方尾或圓尾;腿短,跗跖 短弱,大多被以靴狀鱗;體羽柔長而鬆軟,後頸見有纖羽。樹棲性,以果實為主食,兼吃昆蟲,夏季育雛期間捕食大量昆蟲;在樹上編碗狀巢,產卵4~5枚;由雙親孵化,孵化期12~15天,雛期約15天。善鳴。
葉鵯科
葉鵯科僅1屬8種。分布於亞洲熱帶地區。我國有3種,包括藍翅葉鵯Chloropsis cochinchinensis、金額葉鵯Chloropsis aurifrons、橙腹葉鵯Chloropsis hardwickii,見於雲南。一般棲息于海拔約1600米以下的開闊常綠闊葉林,在森林上、中層沿枝條找食昆蟲。常加入混合鳥群。悅耳鳴聲,如流水般升降有致的顫鳴,音調似鵯;或模仿其他鳥的叫聲;或包括許多粗啞哨音。
雀鵯科
雀鵯科僅1屬4種。分布於亞洲熱帶地區。我國有2種,僅見於雲南。棲於公園、紅樹林、開闊林地及次生林。通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在多葉小樹的枝間跳動,極隱蔽。
絲鶲科
絲鶲科僅1屬4種。分布於中美洲地區。多樹棲,以漿果為主食,兼食昆蟲。
太平鳥科
太平鳥科僅1屬3種。分布於古北界及新北界。我國有2種。體羽鬆軟,頭部有一簇柔軟的冠羽,嘴短,略呈鉤狀。喜群居,多樹棲,以漿果為主食,兼食昆蟲。
連雀科
連雀科僅1屬1種。分布於伊拉克及其鄰近地區的半旱的開闢地和耕地,非繁殖季節飛往遠處,到印度、阿富汗南部,很可能到非洲。體細長,淡灰色,具羽冠。翅黑色,末端白色。喙短厚而頗寬,尾中等長度。
棕櫚科
棕櫚科僅1屬1種。體型似鶇,喙側扁,先端具鉤;翅短圓;尾較長,呈方形;腿健壯,具長趾和爪。兩性羽色相似,背羽灰褐,翅、尾綠色,下體白,具黑紋。主要以小型果實為食,也吃葉芽、花粉。以樹枝等在棕櫚樹頂部編築大型群巢(公共巢),巢室以細草等襯裡,每窩產2~4枚白色卵,可能餵兩性孵化。分布於西印度群島中的小島上。
河烏科
河烏科僅1屬5種。中、小型鳴禽。喙長而直,先端下彎;鼻孔被蓋膜覆蓋;翅短而圓;尾短,常上翹;腿較長而健壯;趾、爪長而有力,適於在水邊奔走。雌雄羽色相似,大多為褐或黑色。在山溪急流地帶活動,捕食水生生物,能潛水追捕小魚、蝦等。在石縫間以植物纖維等編成球狀巢,產卵4~5枚,孵化期16天,雙親育雛3周。在歐、亞、美洲呈分散的不連續分布我國有2種。
鷦鷯科
鷦鷯科有16屬79種。分布於美洲,但鷦鷯Troglodytes troglodytes分布也包括亞歐大陸至非洲西北部。我國僅1種。小型鳥類,也是我國體型最小的鳥類之一。喜歡棲息於潮濕的地帶,在森林下部活動,以苔蘚,昆蟲為食。鳴聲清脆響亮。遷徙。
岩鷚科
岩鷚科有1屬13種。廣泛分布於古北界。我國有1屬9種。體型似麻雀但稍大。為高山鳥,棲息於2200~3100米的高山針葉林帶及多岩地帶或灌木叢中,冬天下降至溪谷中棲息。常在岩石附近及灌木叢中尋食。食物以昆蟲為主,輔以植物果實。
鶇科
鶇科有59屬335種。除南極洲外均有分布。我國約18屬80種。中小型鳴禽,體型和生活方式有一定差異,有些在地面棲息,善於奔跑,也有些善於飛行及樹棲,嘴短健,上嘴前端有缺刻或小鉤,善於鳴叫。其中烏鶇Turdus merula和紅胸鴝Erithacus rubecula分別是瑞典和英國的國鳥,而新疆歌鴝Luscinia megarhynchos則是熟知的夜鶯。
扇尾鶯科
扇尾鶯科有14屬111種。主要分布於非洲,少數種類分布至亞歐大陸和大洋洲。我國有3屬10種。小型,體多為褐色。常在農田、開闊草地及河流岸邊的灌叢中捕食昆蟲。其種山鶥Rhopophilus pekinensis為我國北方特有種。
鶯科
鶯科有48屬281種。小型鳴禽。體型纖細,是我國體型最小的鳥類之一;喙細尖,上喙先端多有缺刻;翅短圓;尾短至中等;腿短而細。羽色以灰、褐及橄欖綠為主,雌雄羽色相似。多棲息於灌木或稀疏林內,以昆蟲為主食,鳴聲清脆、多變、悅耳。廣布於舊大陸,但主要在歐亞、澳洲。我國有約18屬82種。包括樹鶯、林鶯、柳鶯、葦鶯等。
戴菊科
戴菊科僅1屬6種。分布於古北界,從歐洲至西伯利亞及日本。我國2種,其中台灣戴菊Regulus goodfellowi為我國特有種。體型似柳鶯。雄鳥頭頂具金黃色或橙紅色的頂冠紋並兩側緣以黑色側冠紋。常見於多數溫帶及亞高山針葉林,獨棲於針葉林林冠下層。以昆蟲為食。聲尖細而高。
蚋鶯科
蚋鶯科有3屬15種。分布於美洲。
鶲科
鶲科有17屬116種。小型鳴禽,善在空中飛捕昆蟲。口裂大,喙寬闊而扁平,一般較短,上喙正中有棱嵴,先端微有缺刻;鼻孔覆羽;翅一般短圓,飛行靈便;腿較短,腳弱;尾一般中等,方形或楔形,少數種類中央尾羽特長。雌雄羽色相似或不同。以昆蟲為主食,常佇立於枝頭等處靜伺,一旦飛蟲臨近即迎頭銜捕,然後又回原地棲止。遍布舊大陸,以非洲、印度、東南亞及澳洲種類最多。我國有9屬34種。
疣眼鶲科
疣眼鶲科有6屬31種。分布於美洲。包括疣眼鶲、飾眼鶲和蓬背鶲等。
扇尾鶲科
扇尾鶲科有1屬43種。原產於南亞、東南亞至紐西蘭。我國有3種。因時常擺動並擴展其長長的圓尾而得名。棲息於森林空曠地、河岸和海灘。築杯狀小巢,精緻地包以蛛絲。鳴聲短促悅耳,有時在夜間鳴叫。
王鶲科
王鶲科有17屬98種。主要分布於東南亞及太平洋諸島。包括包括壽帶、王鶲、闊嘴鶲等。我國有2屬3種:
黑枕王鶲Hypothymis azurea、
壽帶Terpsiphone paradisi、
紫壽帶Terpsiphone atrocaudata。
鴝鶲科
鴝鶲科鴝讀音qú。有10屬40種。分布於東南亞和大洋洲。包括小鶲、鴝鶲、藪鶲、雜色鶲等。
嘯鶲科
嘯鶲科有11屬54種。分布於東南亞、南亞和大洋洲。包括嘯鶲和鵙鶲等。
岩鶥科
岩鶥科僅1屬2種。分布於西非洲。頭部裸露無羽毛,背弓。
畫眉科
畫眉科有47屬263種。多數種類集中在東洋界,少數分布在非洲、大洋洲、歐洲甚至北美洲(1種)。我國有29屬131種,是我國鳥類中最大的一科,其中有13種為我國特有種,素有“畫眉的王國”之稱。多善鳴叫和模仿,腳強健,善跳躍,不善飛翔,喜結群活動。畫眉Garrulax canorus是我國最常見的籠養鳥之一。
彎嘴鶥科
彎嘴鶥科僅1屬5種。分布於東南亞和大洋洲。
鴉雀科
鴉雀科有3屬20種。分布於亞洲。我國有3屬19種,其中4種為特有種。體型似山雀,但與畫眉科更近緣。常結小群棲於竹林,有時於灌叢及高草叢,有時與其種類混群。常頭朝下進食。鳴聲有特色的似松鼠的唧唧聲。
刺尾鶇科
刺尾鶇科僅1屬2種。分布於東南亞和大洋洲。
鶉鶇科
鶉鶇科有6屬15種。分布於東南亞和大洋洲。
細尾鷯鶯科
細尾鷯鶯科有5屬25種。小型鳴禽,僅分布於澳洲。大致特徵與鶯科近似,但多數尾較長,棲止時像鷦鷯一樣尾羽上翹,故稱鷯鶯。以無脊椎動物為主食,也吃草籽。雌雄異色,雄鳥羽色華麗;有些類群為社會性繁殖,一優勢雄鳥的巢可有許多雄鳥幫忙,若此雄鳥意外,立即從群中產生另一優勢雄。
細嘴鶯科
細嘴鶯科有16屬68種。分布於東南亞和大洋洲。
澳科
澳科有6屬15種。小型鳴禽。喙細尖,先端稍下彎;翅尖,尾短而平;舌尖有3簇刷狀突。雄鳥大多比雌鳥羽色華麗。地棲或半地棲生活。主食昆蟲。兩性築巢、孵化及育雛;在地面或灌叢中築碗狀巢,通常產卵3枚。分布於澳大利亞。
攀雀科
攀雀科有5屬25種。主要分布於非洲的古北界。我國有2屬3種。體型介於鶲與山雀之間,善於攀樹。巢為囊狀,懸掛在樹枝梢上,有出入口,以樹皮縫隙中的昆蟲為食。
長尾山雀科
長尾山雀科有3屬9種。主要分布於歐亞大陸北部和北美洲。我國有1屬5種,其中銀臉長尾山雀Aegithalos fuliginosus為我國特有種。體型很小而尾較長,頭頂羽毛長而松。在樹枝間築巢,呈囊狀,側開口。
山雀科
山雀科有3屬55種。除南美洲,大洋洲和極地外,幾乎遍及全球。我國有3屬19種,其中3種為我國特有種。性情活潑,常在枝頭跳躍,喜群居,以昆蟲為食,在樹洞或岩縫中築巢,巢呈蝶形。
鳾科
鳾科鳾讀音shī。有1屬24種。分布在歐洲、亞洲和大洋洲。我國有11種,其中滇鳾Sitta yunnanensis為我國特有種。體小,頭頸短,尾短。常在樹幹、樹枝、岩石上等地方覓食昆蟲、種子等。在洞中築巢,冬季有儲存食物習性。是唯一能頭向下尾朝上往下爬樹的鳥類。
澳鳾科
澳鳾科僅1屬2種:黑澳鳾Neositta miranda和雜色澳鳾Neositta chrysoptera。雌雄異色。分布於東南亞和大洋洲。
旋壁雀科
旋壁雀科僅1屬1種。分布於亞歐大陸。體型略小,灰色,尾短而嘴長。在岩崖峭壁上攀爬,兩翼輕展顯露紅色翼斑。冬季下至較低海拔,甚至於建築物上取食。鳴聲為尖細的管笛音及哨音。
旋木雀科
旋木雀科有2屬7種。主要分布於全北界及非洲,個別種可見於北美洲。我國有1屬4種。嘴細長下彎,尾為很硬且尖的楔形尾,似啄木鳥,後趾和爪特長,擅長攀樹,在樹幹上捕捉昆蟲,在裂開的樹皮縫隙中築巢。
紋旋木雀科
紋旋木雀科僅1屬3種。分布於菲律賓。舌尖刷狀,常在花上逗留。
短嘴旋木雀科
短嘴旋木雀科僅1屬7種。分布於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體型、體色、生活習性等均與旋木雀殊似,只是不具旋木雀的堅硬羽乾的尾羽,是生態趨同的一個很好的例子。巢築於樹洞中,產卵3~4枚,由兩性築巢、孵化及育雛。
冠啄果鳥科
冠啄果鳥科僅2屬2種。分布於紐幾內亞。
花蜜鳥科
花蜜鳥科有14屬130種。分布於非洲、亞洲南部、東南亞。我國有4屬11種。體纖細;喙細長而尖,有的並下彎,先端有鋸緣;舌管狀,富伸縮性,先端分叉;翅短圓;尾型多樣,有的短而平,有的中央尾羽特長;腿細長。雌雄異色。主要食花蜜或捕食昆蟲。
啄花鳥科
啄花鳥科有2屬44種。主要分布於東洋界,少數分布於大洋洲。我國有1屬6種。是舊大陸體型最小的鳥類。嘴小,先端有細小鋸齒,羽毛色彩華麗而閃光。性情活潑,喜跳躍於開花樹冠的上層,食昆蟲、花蜜、果實等,有傳粉作用,常被誤認為大型蜂類。
繡眼鳥科
繡眼鳥科有14屬94種。繡眼鳥分布於亞洲,非洲和澳大利亞。我國有1屬3種,分布於南方各省。體型纖小,羽毛常為綠色,眼周有白圈,嘴小而尖,舌能伸縮,舌尖有兩簇刷狀突,可伸入花中捕食昆蟲或採食花粉。除繁殖季節成對外一般成群生活。性活潑。
斑食蜜鳥科
斑食蜜鳥科僅1屬4種。分布於大洋洲。
非洲食蜜鳥科
非洲食蜜鳥科僅1屬2種。分布於南非。
吸蜜鳥科
吸蜜鳥科有38屬174種。主要分布於澳大利亞及太平洋諸島,是澳洲鳥類中種類最多、最常見的一類。羽毛多呈華麗色彩,尾形多樣,有些種有長的中央尾羽。嘴細長而彎曲,舌能伸縮,尖端呈刷毛狀,用以吸取花蜜。棲息於森林中,食物為昆蟲,漿果和花蜜。
黃鸝科
黃鸝科有2屬29種。主要分布在除紐西蘭和太平洋島嶼外的東半球熱帶地區。我國有1屬6種。中型雀類,體色艷麗。主食昆蟲,也吃果實和種子。樹棲鳥,極少在地面活動,喜集群,常成對在樹叢中穿梭。叫聲悅耳。常見如黑枕黃鸝Oriolus chinensis,俗稱黃鶯,在我國為夏候鳥。
和平鳥科
和平鳥科僅1屬2種。分布限於東洋界,從印度至中國西南部、東南亞、巴拉望島及大巽他群島。我國僅和平鳥Irena puella一種,見於西藏東南部近邊境地區及雲南南部的原始森林,高可至海拔1100米。體形似椋鳥,上喙微下彎或有鉤。棲於高樹頂,與其他鳥混群在結果的無花果樹上找食。飛行呈波狀。留鳥。常飛時鳴叫。雌雄異型。
伯勞科
伯勞科有3屬31種。喙粗壯而側扁,先端具利鉤和齒突,嘴鬚髮達;翅短圓;尾長,圓形或楔形;跗跖強健,趾具鉤爪。頭大,自嘴基過眼至耳羽區有一寬的過眼紋。為“雀中猛禽”,停棲靜伺而伏擊獵物,以昆蟲、蛙、蜥蜴等小動物為食,大型伯勞可捕食鼠類及小鳥。常將獵物掛在樹枝上,有“屠夫鳥”之稱。
叢鵙科
盔鵙科
盔鵙科有3屬11種。主要分布於非洲,少數種類至東洋界,我國僅1種。
鉤嘴鵙科
鉤嘴鵙科有12屬14種。中、小型鳴禽。體型略似鵯類,但個頭較大,體較粗壯,尾較短。喙形變異很大,基本形態是先端側扁,上喙具鉤;依次形態發展有巨型厚嘴、短嘴和似蜂鳥的彎嘴,分別適應不同的生活習性,占有特定生態位。以昆蟲及其它小動物為主食,有的食樹蛙及蜥蜴,有的專門吃花內及樹皮縫內的昆蟲。僅分布於馬達加斯加島。
卷尾科
卷尾科有2屬23種。除須嘴卷尾Chaetorhynchus papuensis限分布於紐幾內亞外,其餘種分布於非洲至東南亞和大洋洲的熱帶地區。我國有7種。中等體型,體羽多灰色或黑色,有些種類外側尾羽向外向上彎曲,故名。以昆蟲為食。護巢性強。善鳴叫。
垂耳鴉科
垂耳鴉科僅2屬2種。中型鳴禽。本科最顯著特徵是在嘴角附近具有鮮艷色澤的肉垂,藍色或橙色。喙細尖、長而下彎,體羽大多為具閃光的藍灰或黑色。以昆蟲為主食。分布於紐西蘭。叫聲像柔和圓渾的歌聲,所以當地人也稱之為“風琴鳥”和“鈴鳥”。
鵲鷯科
鵲鷯科僅1屬2種。中小型鳴禽。體型似鴉但喙形多樣,體羽黑、灰或斑駁的雜色。主要特徵是均在樹上砌造堅固的碗狀泥巢,與其它鳥類顯著有別。每個巢由幾隻鳥合作築成,在一個巢內可有2隻或更多的雌鳥產卵。產卵3~8枚,由雙親孵化17~20天,雛期21~28天。分布於澳大利亞和紐幾內亞。
澳鴉科
澳鴉科僅2屬2種。分布於澳大利亞。
燕鵙科
燕鵙科有1屬11種。分布於印度至中國南部及東南亞。我國僅1種,見於雲南。中等體型,體長18厘米,似燕。嘴厚。棲於裸露樹枝或其他棲處,作盤旋巡獵飛行以捕捉昆蟲,有時飛行於水上,飛行常作燕式沖滑。常群鳥緊貼棲於一處,相互整理羽毛或一道晃尾。敢於圍攻鷹類及烏鴉。
棘頭鵙科
棘頭鵙科僅1屬1種。分布於婆羅州島。為瀕危物種。
鐘鵲科
鐘鵲科僅4屬12種。廣泛分布於澳洲大陸和塔斯馬尼亞島,紐幾內亞島也有分布。稱為“澳洲喜鵲”。鳴聲洪亮的似金屬音,羽色黑白相間似喜鵲,故名。尾短。在開闊地捕食蜥蜴、蛇和大型昆蟲。富侵略性,尤其在繁殖季節,會攻擊較大的鳥類甚至人。有複雜的社會結構。
極樂鳥科
極樂鳥科有17屬44種。主要分布於紐幾內亞及其附近島嶼,少數種類見於澳大利亞北部和馬魯古群島。愛頂風飛行,所以又稱“風鳥”。大多數種類雄鳥有特殊飾羽和色彩艷麗的羽毛,體態華麗,故又稱“天堂鳥”、“女神鳥”等,是世界著名觀賞鳥。以果實為食,也吃昆蟲、蛙、蜥蜴等。鳴聲粗厲。多單個或成對生活。
圓丁鳥科
圓丁鳥科有7屬20種。分布於紐幾內亞和澳大利亞。包括園丁鳥和亭鳥。中型,體羽光亮。食昆蟲和果實。叫聲似一系列玲聲。雄鳥在求偶時用樹枝搭建“涼亭”,並用色彩鮮艷的小物品如鍋牛殼、羽毛、花朵或真菌類植物等裝飾其間。雌鳥交配後獨自營巢產卵。
鴉科
鴉科有23屬117種。除南美洲和南極洲外,廣布於世界各地。我國有11屬27種,其中黑頭噪鴉Perisoreus internigrans為特有種。包括鴉和鵲。體壯,喙短粗,體長23~71公分,是最大的雀形類。羽衣可為單色的,或有對比明顯的花紋,通常有光澤。叫聲刺耳、響亮。大多群居,群組織程度發達,互助是重要特性。有些種類智力極高。雌雄的結合牢固,或終生配對。雄鳥幫助營巢,有時多數巢成一大群。在雌鳥孵卵時,雄鳥飼餵雌鳥。雜食性。
椋鳥科
椋鳥科有28屬114種。主要分布在歐亞大陸中部和南部、非洲和東南亞。我國有8屬18種。大中型的雀類。大多為地棲性。叫聲變化多段,善模仿。常見如鷯哥Gracula religiosa、八哥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家八哥A. tristis、粉紅椋鳥Sturnus roseus、絲光椋鳥Sturnus sericeus、灰椋鳥Sturnus cineraceus等,既是著名益鳥,也是常見籠養鳥。
雀科
雀科有4屬35種。廣布於除馬達加斯加、澳大利亞和亞洲最南部以外的世界各地。我國有3屬12種。與鵐科比較相似,但閉嘴時上下嘴間沒有縫隙。雌雄鳥羽毛的顏色常有區別。以果實,種子和昆蟲為食。常見如麻雀(樹麻雀)Passer montanus、家麻雀Passer domesticus等,是我國城鄉常見鳥類之一,曾被錯誤地列為“四害”,肆意捕殺;兩者主要區別是麻雀頰部有黑斑,而後者無。
織雀科
織雀科有16屬114種。主要分布於非洲熱帶。我國有1屬3種,僅見於雲南南部。大小似麻雀,嘴強健;第1枚飛羽較長,超過大覆羽;大多數雄鳥一年有兩種羽色,非繁殖季節雄鳥羽色似雌鳥。主要活動於農田附近的草灌叢中,群集生活,常結成數十以至數百隻的大群。性活潑,主食植物種子,繁殖期兼食昆蟲。在繁殖期中,常數對或10餘對共同在1棵樹上營巢,巢呈長把梨形,懸吊於樹木的枝梢,以草莖、草葉、柳樹纖維等編織而成。
紅嘴奎利亞雀Quelea quelea是世界上數量最多的鳥,常集群破壞農作物。
梅花雀科
梅花雀科有28屬140種。分布於非洲、亞洲和大洋洲熱帶地區。我國有3屬5種。體型小,嘴圓錐形而常有鮮明的色彩。有些種類羽色極其華麗。常在地面集群覓食,主要以種子為食。包括梅花雀、文鳥、鸚雀、草雀、禾雀、火雀等。常見如白腰文鳥Lonchura striata等,而原產於爪哇的禾雀(灰文鳥)Padda oryzivora和七彩文鳥Chloebia gouldiae因羽色鮮艷而常被作為籠養鳥飼養,野生種群數量受到威脅。
維達雀科
維達雀科有1屬19種。主要分布於非洲熱帶。全是巢寄生者,每一種寄主相對穩定,主要是梅花雀科的鳥類。
鶯雀科
鶯雀科有4屬52種。小型鳴禽。喙似鶯但較厚,上喙先端下彎並具微鉤尖;腿短,前3趾基部連並;上體大多綠或灰色,下體白或黃色。主食昆蟲,於枝端伺機飛捕。在水平枝杈間築深杯狀巢,產卵2~3枚,兩性或雌鳥孵化。分布於美洲,有遷徙行為。
燕雀科
燕雀科有20屬135種。世界性分布。我國有17屬56種,2個特有種。包括燕雀、嶺雀、松雀、朱雀、朱頂雀、金翅雀、絲雀、灰雀、錫嘴雀、蠟嘴雀、沙雀等。有些種類鳴唱動聽,是常見籠養鳥,如金絲雀Serinus canaria。主食堅果、種子和芽,兼食少量昆蟲。喜集群。
管舌雀科
管舌雀科有12屬23種。喙形多樣;腿腳較長而健。分布於夏威夷群島。形態、習性差異極大,幾乎包括所有雀形類特徵。為距今約五百萬年擴散後代,許多高度變異種類的快速進化成為鳥類適應性輻射最為突出的例子,其程度遠勝於加拉帕哥斯群島上裸鼻雀科達爾文雀類。
綠森鶯科
綠森鶯科僅1屬1種,即橄欖綠森鶯Peucedramus taeniatus。分布於北美洲。
森鶯科
森鶯科有25屬116種。小型鳴禽。大多為橄欖色或灰色,在繁殖季節頭部出現黃、橙、紅色或藍色;喙細尖;腿腳弱;初級飛羽9枚。分布於美洲。
曲嘴森鶯科
曲嘴森鶯科僅1屬1種,即曲嘴森鶯Coereba flaveola。分布於南美洲。
裸鼻雀科
裸鼻雀科有63屬256種。分布於美洲,大部分種類見於南美,以安第斯山脈地區為多。
鵐科
鵐科(鵐讀音wú)有72屬321種。小型鳴禽。一般主食植物種子。喙大多為圓錐形,與雀科相比較為細弱,上下喙邊緣不緊密切合而微向內彎,因而切合線中略有縫隙;種類眾多,在棲息地、食性、行為和羽飾上有各種各樣的變異,有些種類為雌雄異色。分布在古北界的典型種類,體羽大多似麻雀,外側尾羽有較多的白色。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動,繁殖期在地面或灌叢內築碗狀巢,產卵4~6枚,一般由雌鳥孵化12~13天,雛期約等於孵化期。遍布全球。
擬鸝科
擬鸝科有24屬97種。中、小型鳴禽。喙近圓錐形,直而尖,上喙尖端不具缺刻;翅適中或尖長,初級飛羽9枚;尾常為圓形;腿、腳長健,適於奔走;體色多為帶金屬反光的黑色或其它鮮艷色澤。雜食性,有的主食昆蟲或果實。巢為袋狀,由雌鳥建造;有些種類具寄生性繁殖習性;產卵3~8枚,孵化由雌鳥擔任,11~14天;雛期變異大,多者可達37天。廣泛分布於美洲,有遷徙行為。
美洲雀科
美洲雀科有13屬43種。分布於美洲。大多體色艷麗,是北美地區常見庭園鳥。以漿果、花蕾、種籽、穀物和昆蟲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