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林鶲

白喉林鶲

白喉林鶲(學名:Rhinomyias brunneatus),中等體型而難以形容的偏褐色鶲,是中國華東地區亞熱帶森林的特有夏候鳥。小型鳴禽,善在空中飛捕昆蟲。口裂大,喙寬闊而扁平,一般較短,上喙正中有棱嵴,先端微有缺刻;鼻孔覆羽;翅一般短圓,飛行靈便;腿較短,腳弱;尾一般中等,方形或楔形,少數種類中央尾羽特長。

雌雄羽色相似或不同,後者雄鳥羽色多艷麗,前者一般羽色較暗淡,以灰、褐為主。以昆蟲為主食,常佇立於枝頭等處靜伺,一旦飛蟲臨近即迎頭銜捕,然後又回原地棲止。在樹上或洞穴內以苔蘚、樹皮、毛、羽等編成碗狀巢。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白喉林鶲
  • 拉丁學名:Rhinomyias brunneatus (brown-chested )
  • 別稱:White-gorgetted Jungle Flycatcer(英文名)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鳥綱
  • 亞綱:今鳥亞綱
  • :雀形目
  • 亞目:鳴禽亞目
  • :鶲科
  • :林鶲屬
  • :白喉林鶲
形態特徵,地理分布,生活習性,繁殖方式,亞種分化,保護現狀,

形態特徵

中等體型(15厘米)而難以形容的偏褐色鶲,胸帶淺褐。頸近
白而略具深色鱗狀斑紋,下顎色淺。亞成鳥上體皮黃而具鱗狀斑紋,下顎尖端黑色。看似翼短而嘴長。
虹膜-褐色;嘴-上顎近黑,下顎基部偏黃;腳-粉紅。
它喜歡吃魚、及螞蚱等類的昆蟲。
叫聲:輕輕嗞的兩聲後斷斷續續的哨音

地理分布

分布範圍:中國南方,冬季南遷至馬來半島尼科巴群島
中國主要分布省份:江蘇福建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香港
分布狀況:指名亞種為中國東南部的不常見夏季繁殖鳥。

生活習性

棲於高可至海拔1100米的林緣下層、茂密竹叢、次生林及人工林。冬季南遷至馬來半島及尼科巴群島。

繁殖方式

卵生食性,主要食蟲。

亞種分化

白喉林鶲指名亞種(學名:Rhinomyias brunneata brunneata),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布於廣西、廣東、福建、浙江、江蘇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福建。

保護現狀

白喉林鶲是中國華東地區亞熱帶森林的特有夏候鳥,因該地區中低海拔森林植被遭到嚴重破壞,導致其種群數量十分稀少,因此已被有關國際保護組織列為受脅物種。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