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雌雄羽色相似。額基、
眼先、臉、頰鮮黃色,額、頭頂至後頸黑色,羽冠亦為黑色,後部冠羽末端和後頸中央白色。背、肩、腰和尾上覆羽綠色具藍黑色金屬光澤。尾暗藍色或黑色,羽緣藍灰色,外側尾羽
外翈白色。兩翅黑色,羽緣亦為藍灰色,內側飛羽具白色尖端。頦、喉、頸側、胸、腹等下體鮮黃色,兩脅沾橄欖色,尾下覆羽白色。雄鳥肛周黑色,在腹部形成一塊黑斑。
雌鳥和雄鳥相似,但腹無黑斑,上體黑色部分多為暗橄欖綠色。
大小量度:體長110~130mm;嘴峰9~12mm;翅長72~76mm;尾49.5~54mm。
棲息環境
生活習性
常單獨或成對活動,有時亦與
繡眼鳥、
畫眉和其他山雀混群。多在高大
喬木頂部枝葉間,很少到低枝和林下活動。性活潑,行動敏捷,常頻繁地在
樹冠枝葉間跳躍和穿梭。繁殖期間鳴聲清脆悅耳,其聲似“自己的,自己的”或“急降、急降、急急降降”,有時1次鳴唱時間長達1分多鐘。
雌鳥也會鳴唱,聲音沒有雄鳥悅耳。非繁殖季很少鳴叫。
分布範圍
僅分布於中國台灣省。
繁殖方式
繁殖期4~6月。通常營巢於天然樹洞中,距地高6~10m。巢呈碗狀,主要由枯
樹葉、竹葉、枯草和
苔蘚等材料構成。每窩產卵3~5枚,卵白色、被有黃褐色斑點,尤以鈍端較密,卵的大小為17mm×13mm。也會利用鳥巢箱。在奧萬大國家森林遊樂區巢箱中繁殖的黃山雀,3月20日起有築巢行為,每窩產卵數為4.5±0.6枚。由雌鳥負責孵蛋,雄鳥提供食物給巢中雌鳥。
亞種分化
種群現狀
全球種群未量化,在原產地為非常見或稀有鳥種(del Hoyoet al. 2007)。台灣約有100~10,000繁殖對(Brazil 2009)。
黃山雀的分布十分局限,只出現在台灣中海拔山地的原始
闊葉林上層,在分布區域內族群密度普遍很低,即使在適宜的地點,族群數量也不多。過去曾有不少捕捉壓力,台灣野生動物保育法列為第二級珍貴稀有的保育動物,幸而當前主要棲地已有相當面積獲得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