瞼虎,瞼虎科瞼虎屬物種,頭及頸部長,軀幹及尾較短。上、下眼瞼均發達,可活動。爪大部分夾藏在2枚側鱗及1枚上鱗間,基部的腹面被1枚小鱗覆蓋。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瞼虎
- 拉丁學名:Goniurosaurus lichtenfelderi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爬行綱
- 目:有鱗目
- 亞目:蜥蜴亞目
- 科:瞼虎科
- 屬:瞼虎屬
- 命名者:Mocquard
- 命名時間:1897年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物種保護,
形態特徵
頭體長為82~98毫米,大於尾長。體背被粒鱗,並均勻散布有圓形或錐形的大疣鱗。頭大而長,呈三角形,頸部明顯而長,軀幹相對較短,四肢細長,趾細長不擴展,爪下有1枚大而呈三角形的爪下鱗。尾較短,圓柱形,末端變細。雄性具肛前窩28~30個。液浸標本體淺棕色,背面有醒目的棕色間白色的橫斑,第一條環抱枕部,止於兩側耳孔上緣,第二條橫過腋部的體背,第三條在腋胯間中點稍後處,第四條環抱薦部。頭背、體背各橫斑間及四肢有棕色點斑,尾棕色而具5~6條白色環斑。
生長環境
棲息於草叢中或山洞內。白天活動。
瞼虎
![瞼虎 瞼虎](/img/d/cc4/cGcq5SZ3UWZyUTM5E2YlBjZilTN0EWZzIGMlR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分布範圍
分布於貴州(荔波)、海南(東方市、崖城和吊羅山)、廣西(南寧、隆安)。
物種保護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注意:非法捕殺受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將受到刑法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