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脊蛇(學名:Achalinus ater)是游蛇科脊蛇屬物種,鼻間鱗溝長於前額鱗溝,前顆鱗兩枚均入眶,下唇鱗5或6,前3對切前頷片,背鱗通身23行,均起棱,腹鱗160-170。背腹面為一致的黑褐色,腹鱗游離緣色淺。
生活于海拔1600-1900m地區,穴居,分布於貴州。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青脊蛇
- 拉丁學名:Achalinus ater
- 界:動物界
- 門:脊椎動物門
- 綱:爬行綱
- 目:有鱗目
- 亞目:蛇亞目
- 科:游蛇科
- 屬:脊蛇屬
形態特徵,生活環境,分布範圍,物種保護,
形態特徵
體較小,全長400mm左右;圓柱形,較細長,頭與頸區分不明顯。上唇鱗6(3-2-1);無眶前鱗和眶後鱗,眶上鱗1,近似長方形;頰鱗1,入眶;顳鱗2+2,上前顳鱗很小,下前顳鱗很大,均入眶;背鱗21-21-23行,起棱;腹鱗163;肛鱗1片,尾下鱗68-70。背面黑褐色,無深色脊線,頭後有一白環;腹面亦為黑褐色。
生活環境
生活于海拔1600-1900m地區,穴居。食蚯蚓。
分布範圍
物種保護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