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蘇里蝮

烏蘇里蝮

烏蘇里蝮,蝰科亞洲蝮屬物種,命名人:Emelianov,命名時間:1929年。模式產地:俄羅斯波謝特地區,野豬河(魯德納亞河),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蘇城(游擊隊城)河和尼科爾斯基-烏蘇里斯克(雙城子),均在濱海邊疆區,以及滿洲一面坡(中國黑龍江尚志)。背面兩行大圓斑並列;頭側黑色“眉”紋上鑲白或黃白色邊(白眉);中段背鱗21行;腹鱗+尾下鱗188—213,平均200左右。舌粉紅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烏蘇里蝮
  • 拉丁學名:Gloydius ussuriensi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爬行綱
  • :有鱗目
  • 亞目:蛇亞目
  • :蝰科
  • 亞科:蝮亞科
  • :亞洲蝮屬
  • :Gloydius ussuriensis 
  • 分布區域:京,冀,蒙,遼,吉,黑
形態特徵,生境繁殖,分布範圍,物種保護,

形態特徵

全長172~676毫米。頭三角形,不寬扁,頸明顯,個體較細小,尾較短。上唇鱗7(2—1—4)枚,頰鱗1枚;眶前鱗2枚,眶後鱗2枚;顳鱗2枚+3枚。背鱗21—21—17行,個別22(23)—21—17行,除最外1行光滑外均起棱;腹鱗139~157枚,肛鱗1枚,尾下鱗36~51對。體色變化較大,背面黑褐色、黑灰色、棕褐色、土褐色、土黃色、棕綠色或棕紅色,自頸至尾有2行中央色淺的深色圓斑或由此斑形成的網紋,或斑紋不顯,尾色同體色。腹面色淺者,頜部灰白色;腹面黑色發亮者(背黑灰色),頜片和下唇鱗腹側有黑斑,頜部亦灰白色。眼後斜向口角有深色寬頻狀斑,其背緣有醒目的細白邊,即所謂“白眉”。
烏蘇里蝮烏蘇里蝮

生境繁殖

多生活在山地、丘陵、林緣、草叢、灌叢、溝邊、田野、塘邊等處,出入蟄時,以亂石堆中多見。高山上、森林中少見。有固定的棲息場所,活動範圍一般不超過3千米,臨時棲息地不一,以食物的多少而定。以食鼠和蛙為主,亦食魚、泥鰍,偶食蜥蜴和蛇;仔蛇食蟻卵、鼠婦、蜈蚣、蚯蚓。卵胎生,8月下旬至9月中旬產仔,最晚亦有至10月上旬者,每次產2~10仔,初產仔蛇全長172~213毫米(以68例統計)。

分布範圍

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北、內蒙古。國外分布於俄羅斯(遠東地區)、朝鮮

物種保護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評估級別為近危(NT)。
注意:非法捕殺受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將受到刑法制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