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特徵
黑卷尾雄性成鳥(繁殖羽):全身羽毛呈輝黑色;前額、眼先羽絨黑色(在個別標本的嘴角處具一污白斑點,但不甚明顯)。上體自頭部、背部至腰部及尾上覆羽,概深黑色,綴銅綠色金屬閃光;尾羽深黑色,羽表面沾銅綠色光澤;中央一對尾羽最短,向外側依次順序增長,最外側一對最長,其末端向外上方捲曲,尾羽末端呈深叉狀;翅黑褐色,飛羽外翈及翅上覆羽具銅綠色金屬光澤。下體自頦、喉至尾下覆羽均呈黑褐色,僅在胸部銅綠色金屬光澤較著;翅下覆羽及腋羽黑褐色。
雌性成鳥:體色似雄鳥,僅其羽表沾銅綠色金屬光澤稍差。
幼鳥:體羽黑褐色,背、肩部羽端微具金屬光澤;自上腰至尾上覆羽呈黑褐色,後者具污灰白色羽端,呈鱗狀斑緣;尾羽黑褐色;翅角污灰白色。下體腹、脅和尾下覆羽黑褐,均具污灰白色羽緣;個別標本尾下覆羽基部黑褐,具灰白色羽端長達11mm,外觀呈污灰白色。
雛鳥:巢內雛鳥全身被暗褐黑色絨毛羽。
虹膜棕紅色:嘴和腳暗黑色;爪暗角黑色。
大小量度:體重♂40-65g,♀42-57g;體長♂235-300mm,♀243-285mm;嘴峰♂21-29mm,♀21-28mm;翅♂135-152mm,♀133-144mm;尾♂133-176mm,♀129-166mm;跗蹠♂18-23mm,♀18-22mm。 (註:♂雄性;♀雌性)
(註:黑卷尾圖冊網址)
棲息環境
黑卷尾棲息活動於城郊區村莊附近和廣大農村,尤喜在村民居屋前後高大的椿樹上營巢繁殖。多成對活動於800米以下的山坡、平原丘陵地帶闊葉林樹上;在中國西藏則棲息在海拔2000-2500米的針闊混交林緣。
生活習性
平時棲息在山麓或沿溪的樹頂上,或在豎立田野間的電線桿上,一見下面有蟲時,往往由棲枝直降至地面或其附近處捕取為食,隨後復向高處直飛,形成“U”字狀的飛行。它還常落在草場上放牧的家畜背上,啄食被家畜驚起的蟲類。性喜結群、鳴鬧、咬架,是好鬥的鳥類,習性兇猛,特別在繁殖期間,如紅腳隼、烏鴉、喜鵲等鳥類侵入或臨近它的巢附近時,則奮起衝擊入侵者,直至驅出巢區為止。
黑卷尾鳴聲噪雜而粗糙,似“chiben-chaben”連續鳴叫,此起彼伏相互呼應,特別在清晨黎明時,故村民給以美稱“黎雞”。
黑卷尾在飛翔中能於空中捕食飛行昆蟲,類似家燕敏捷的在空中滑翔翻騰,在南方俗稱“黑魚尾燕”。食物以昆蟲為主,如蜻蜓,蝗蟲,蜻蜓、胡蜂、金花蟲、瓢、蟬、天社蛾幼蟲、蝽象等膜翅、鞘翅及鱗翅類的昆蟲。
分布範圍
分布於阿富汗、孟加拉國、不丹、高棉、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新加坡、斯里蘭卡、泰國、越南。候鳥:關島、北馬里亞納群島。
旅鳥: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韓國、阿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中國為吉林以南東部各地至西南、西藏為夏侯鳥,雲南南部、海南以及台灣為留鳥。
繁殖方式
繁殖在6-7月間。巢以高粱稈、草穗、枯草細纖維、植物纖維、細麻纖維、棉花纖維交織加固而成,織成淺杯狀,常置於榆、柳等樹巔,細枝梢端的分叉處。6月下旬可看到剛出巢幼鳥停留在巢附近的樹上等待親鳥哺食。雌雄親鳥均參加孵卵和育雛。黑卷尾巢呈碗狀;巢高約70mm,巢深35mm,內徑90mm,外徑約130mm。卵產3-4枚,卵殼乳白色,上布褐色細斑點,鈍端有紅褐色粗點斑。卵徑約為24mm×19mm。由雌雄親鳥輪流承擔,孵化期16±1天。雛鳥晚成性,剛孵出時雛鳥全身裸露,僅背部和頭頂著生有少許絨羽。雌雄親鳥共同育雛,留巢期20-24天。
全部亞種
(7亞種)
黑卷尾錯那亞種 (學名:
Dicrurus macrocercus albirictus)分布於阿富汗,巴基斯坦,緬甸,中國西藏,印度,孟加拉,泰國。
黑卷尾普通亞種 (學名:
Dicrurus macrocercus cathoecus)分布於中國(青海、吉林、海南,包括周圍島嶼),緬甸,泰國,印度,馬來半島(新加坡)和印度支那。
黑卷尾台灣亞種(學名:
Dicrurus macrocercus harterti)分布於中國台灣。
黑卷尾爪哇亞種(學名:
Dicrurus macrocercus javanus)分布於爪哇島和巴厘島。
黑卷尾指名亞種(學名:
Dicrurus macrocercus macrocercus)分布於巴基斯坦,印度半島和孟加拉。
小黑卷尾(學名:
Dicrurus macrocercus minor)分布於斯里蘭卡和馬納爾島。
黑卷尾泰國亞種(學名:
Dicrurus macrocercus thai)分布於緬甸,泰國,高棉和印度支那南部。
保護級別
列入《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人工飼養
鳥的選擇
黑卷尾雖然能落到地面啄食昆蟲及幼蟲,但多數是在空中追捕或攔截飛行昆蟲。成鳥這種本能取食方式難以改變,不適應取食人工飼料,因而飼養野生成年黑卷尾成活率很低。通常是掏取幼鳥飼養,為了保證成活率,最好是等到雛鳥羽毛基本長齊再掏取。
籠的特點
黑卷尾雖然身體不大,但尾羽較長,為保護其美麗的尾羽,宜用較大的鳥籠、或用鳥架飼養。一般可用八哥籠或弓形鳥架。
飼料餵法
幼鳥的飼料,可把肉沫、熟雞蛋黃、玉米面(或雞料)按6︰2︰2的比例混合;並稍加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添加劑,用水調成粥狀(剛生羽芽的小雛)或面狀(長齊羽毛的幼鳥)。小雛需用竹蓖挑著粥狀飼料餵給。幼鳥可用手捻成長1厘米、兩頭尖的食團飼餵。成鳥飼料純餵軟料,成分與幼鳥飼料基本相同,只是再加些水果和蔬菜沫。
管理調教
飼養黑卷尾全部餵軟料,上、下午各一次。為了保持飼料新鮮,鳥又能吃得飽,餵料要定時,使鳥養成定時取食的習慣;因為軟料易變質,尤其是夏季或霉雨期,應特別注意,下午的一次料可晚點喂,鳥吃完後即取出,切不可過夜。新捉獲的成鳥野性較強,適宜養於昏暗、安靜的鳥籠,於午後、黃昏餵飼料,飼料製作成黃豆樣大小,放置於飼盆內供其自行食用,若長時間沒有進食,可打開口器餵養,2-3天后待其熟悉環境後逐漸改飼盆餵養。新養的鳥自3-5日會自行鳴叫。
黑卷尾糞稀而腐蝕性強,每周宜洗涮兩次棲槓,清一次鳥籠,以防足趾被污染。在北方冬季需室內過冬,在南方飼養,夏季夜間需用紗布罩上以防止蚊蟲叮咬。
黑卷尾飛行姿態優美,大籠飼養可馴練它飛行捕食,令人悅目。架養時,初期放長脖線,用昆蟲誘其捕食,進而放室內,拋食物任其飛行追捕,觀賞起來的確別有情趣。馴熟的可放室外遊戲,但需掌握鳥的飢餓程度或者拴有頸環,而且要逐步進行,以防飛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