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縣”制是秦統一中國後在全國推行的,而最早有文字記載的“縣”名,卻產生於古代
晉國。
“縣”,在未作地方行政單位之前,與“懸”為同一個字。即懸掛、聯繫的意思。西周時期,周王的食邑叫王畿或國畿,畿內的土地與周王緊緊“聯繫”在一起。《說文》“縣”字解,曰:“天子畿內,縣也。”
最早創建“縣”制者,是楚國。公元前6世紀中期,楚國屢次攻陳,
陳國的諸侯是
虞舜的後代。楚國占領了鼎鼎大名的虞舜後裔的土地,有些為難。
周天子的王畿,不是叫“縣”嘛,楚國就在陳國土地上建立了“縣”制。但那時“縣”的建制未推廣開來。
清代中期位於福建本土的57個縣級行政區公元前544年,
晉平公14年,平公母親悼夫人放食,遇到一位來自絳的老者求於食。悼夫人見其老態龍鐘,問貴庚,老者答曰:“不知紀年。只知經歷445個甲子矣!”此老翁高壽幾何?悼夫人的隨臣求教了幾位能人,有說73歲,有說26600餘歲。從此,對年過古稀、長壽高齡者,常用“絳老”褒之。
過了3年,晉平公認為“絳”這個地方出長壽老人,太可貴了,就將“絳”取名“
絳縣”。這是晉國設定的第一個“縣”。一個歷史喜劇產生了
天下第一縣。
春秋時期,“縣”最初設定在邊疆之地,當時的秦、晉等諸侯大國把新兼併的地方設定為縣;到了春秋後期各國才把縣制推廣到內地,漸漸地在邊疆之地設郡,郡的面積比縣大,但是地廣人稀,所以地位要比縣低。戰國時期,邊疆逐漸繁榮起來才在郡下設縣,逐漸產生郡、縣兩級制。
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
秦王朝後,確立郡、縣二級制,全國分為36郡,郡下設縣。隋唐以後,縣相繼隸屬於府、州(郡),或軍、監、廳。
秦朝時期,郡管縣;漢朝時期,郡、國管縣。漢朝以後,各個時期、各個地方或同一轄域因行政區劃制度的不同,郡、府、州或軍、監、廳所轄。
國民政府時期,之初為道所轄;之後撤道制,直接隸屬於省(
特別行政區);之後改隸屬於
行政督察區、直轄市或特別行政區。1949年以後,隨著行政督察區名稱的變更,隸屬於專區(行政督察專區)、地區或
地級行政區。
縣與縣級市、市轄區、自治縣、旗、自治旗、林區、特區一道,作為“縣級行政區”,是中國法定的二級行政區、事實上的三級行政區,由地級行政區代為管轄,或由省、直轄市、自治區直轄。
具體名單
河北省
地級市 | 下轄縣 |
石家莊市 | | | | | |
| | | | |
| | | | |
唐山市 | | | | | |
秦皇島市 | | | | | |
邯鄲市 | | | | | |
| | | | |
| | | | |
邢台市 | | | | | |
| | | | |
| | | | |
保定市 | | | | | |
| | | | |
| | | | |
張家口市 | | | | | |
| | | | |
承德市 | | | | | |
滄州市 | | | | | |
| | | | |
廊坊市 | | | | | |
衡水市 | | | | | |
| | | | |
補充說明
縣市對比
縣級市屬於縣這一級,同時又是屬於中國城市的三類市。1993年經國務院批准的有關規定確立了縣級市設立標準,現僅以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400人的縣為例,來分析其特點。
1、縣級市城市化進程比縣快,非農業人口占比更高。
設立縣級市要求縣政府駐地所在鎮的
城鎮人口不低於15萬人,其中具有非農戶口的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10萬人,全縣總人口中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30%,並不少於15萬人。
2、縣級市的經濟比縣發達。
設立縣級市要求全縣鄉鎮以上的工業產值在
工業總產值中不低於80%,並不低於20億元(經濟指標均以1990年
不變價格為準,按年度計算,下同);國內生產總值不低於100億元,第三產業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例達30%以上;地方本級預算內財政收入不低於人均100元,總收入不少於6000元。
3、縣級市城區公共基礎設施較為完善。
設立縣級市要求縣城區有較好的城市能源設施、供水排水設施、交通設施、郵電通信設施、生態環境設施、防火設施等,其中自來水普及率不低於80%,道路鋪裝率不低於90%。城市要擁有大江大河用來提供城市發展的充足水源,這也是必須的重要條件。
可見,縣級市不同於縣,它跨入“市”的行列,屬於大城市之末,小城鎮和廣大農村之首。縣級市作為縣級區域的政治、經濟、文化、信息的中心,上接
大中城市,下聯小城鎮和廣大農村,起著緩解
大中城市壓力,帶動、引導和促進縣域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作用,因此,縣級市政府職能具有自己的特點,區別於縣政府職能。
1、隸屬層次不同,存在職權差異。
縣政府由
地級市政府或
行署直管,而縣級市一般由省政府直管、
地級市政府代管。由於隸屬層次不一樣,縣級市政府的行政管理許可權比縣政府大一點,往往擁有“
副地級市”的審批權。省里給予縣級市明顯的優惠政策,如不少縣級市的城建維護費提高2到5個百分點,財政周轉金每年增撥200萬元以上。
2、城市化進程不同,職能重點相互區別。
縣政府職能重點在鄉村,縣改市後城市化進程加快,縣級市政府職能須同時考慮城區、鄉村管理,注意協調城鄉關係,其中重點之一就是城市建設,這是與縣政府職能重點區別之處。縣級市普遍加大城市建設力度,從
城市規劃、城區改造、城市基礎設施、城市管理等方面入手,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效能管理,達到高標準城市建設。
3、市與縣名稱不同,衡量政府效能的標準不一樣。
縣改市後,縣長改為市長,縣民改為市民,名稱變了,衡量政府工作效能的標準更高了。一是省、
地級市政府對縣級市政府的要求比縣政府的要求更高,如“全國衛生城”的檢查,驗收縣級市的工作成果,而不驗收縣的工作成果。
機構改革的試點也往往放在縣級市。這樣,縣級市的工作標準達到了一個新層次,邁上了一個新台階。二是市民對市長形象要求比對縣長形象要求更高。形象反映了角色特徵,市長形象是市民對市長以完整的要求和標準衡量所得的總體印象和評價。縣改市後,市民開始以市的標準來衡量市長,同時也規範自己。市民關心國事、關心政事、關心城市建設的風氣日盛,對市長在思想觀念、廉政勤政、工作方法和藝術、舉止言談等方面的要求也就越高。
全國百強
2015年11月,第十一屆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評價體系研究成果暨《中國中小城市綠皮書2015》發布。綠皮書同時發布2015年度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縣級市)名單,其中,東部地區占據了55席,中部、西部和東北部分別占20、16和9席。江蘇省崑山市位列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一名,湖南省長沙縣、遼寧省海城市繼續穩居中部地區第一名和東北部地區第一名,西部地區第一名則是四川的雙流區。
1、江蘇崑山市
2、遼寧鳳城市
4、江蘇江陰市
5、江蘇張家港市
6、江蘇常熟市
7、浙江慈谿市
8、湖南長沙縣
9、江蘇太倉市
10、福建晉江市
11、江蘇宜興市
12、遼寧海城市
13、山東龍口市
14、浙江義烏市
15、山東榮成市
16、浙江諸暨市
17、四川雙流區
18、內蒙古準格爾旗
19、福建石獅市
20、遼寧瓦房店市
21、河北遷安市
22、江蘇丹陽市
23、浙江瑞安市
24、浙江海寧市
25、江蘇海門市
26、江蘇揚中市
27、山東滕州市
28、福建福清市
29、江蘇如皋市
30、浙江玉環市
31、遼寧莊河市
32、山東章丘區
33、江蘇海安縣
34、福建南安市
35、山東萊州市
36、山東萊西市
37、山東招遠市
38、浙江溫嶺市
39、江西吉安縣
40、黑龍江肇東市
41、福建惠安縣
42、山東新泰市
43、江蘇啟東市
44、浙江德清縣
45、山東廣饒縣
46、江蘇邳州市
47、四川郫都區
48、河南新鄭市
49、山東肥城市
50、遼寧大石橋市
51、黑龍江尚志市
52、江西南昌縣
53、河北任丘市
54、新疆庫爾勒市
55、河南禹州市
56、浙江長興縣
57、內蒙古伊金霍洛旗
58、陝西神木市
59、黑龍江安達市
60、內蒙古托克托縣
61、浙江象山縣
62、浙江永康市
63、江蘇句容市
64、河南滎陽市
65、河南義馬市
66、吉林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
67、吉林延吉市
68、遼寧東港市
69、山東蓬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