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縣(福建省漳州市轄縣)

東山縣(福建省漳州市轄縣)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東山縣(古屬漳州府漳浦縣詔安縣)隸屬於福建省漳州市,東山地處海峽西岸、福建南部,是中國第六、全省第二大海島縣,總面積248.9平方公里。

東山島由主島和周邊67個小島組成,狀如七星拱月,形如栩栩如生蝴蝶,故稱蝶島。截至2013年,主島面積248.34平方公里,設有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旅遊經濟開發區、7個鎮、61個行政村和16個社區。2017年。2017年,東山縣戶籍總人口為219081人。

2017年,東山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2.87億元。

東山曾獲得中國優秀旅遊縣、福建省最佳旅遊目的地、福建省“十大旅遊品牌”、“十大濱海旅遊精品”、’‘福建十大美麗海島’‘等榮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山縣
  • 外文名稱:Dongshan County
  • 別名:蝶島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下轄地區:7個鎮
  • 政府駐地西埔鎮
  • 電話區號:0596
  • 郵政區碼:363400
  • 地理位置:福建省南部漳州市
  • 面積:248.34平方公里
  • 人口:219081人(2017年戶籍人口)
  • 方言閩南語漳州話-閩台片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風動石、馬鑾灣、澳角村、南正院、釣鰲台、銅山古城等
  • 機場:漳州東山機場(籌)
  • 火車站雲霄站漳州站漳州東站
  • 車牌代碼:閩E
  • 歷史名人:谷文昌、黃道周、馬兆麟
  • 行政區劃代碼:350626
  • 現任領導:縣委書記:陳雲水,縣長:朱真
  • 生產總值:202.87億元(2017年)
建制沿革,名稱由來,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氣候特徵,地質,自然資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政治,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社會保障,交通運輸,綜述,公路,鐵路,歷史文化,主要節日,關帝文化,名優特產,特產,飲食,風景名勝,風動石,谷文昌紀念館,東山戰鬥烈士陵園,東門嶼,馬鑾灣景區,銅山古城,蘇峰山,城市榮譽,著名人物,

建制沿革

名稱由來

東山,明初始稱銅山。《詔安縣誌》載:“銅山所城,原為民間牧藪,土名‘東山”’。《銅山所志》載:“銅山者,明防倭之水寨也,環海為區,屹立於五都之東,始稱‘東山”’。明洪武二十年(1387),江夏侯周德興備海防倭,在東山築城垣,建水寨,置守御千戶所。因地連五都之銅缽,故易名銅山。於是,城、寨、所皆用“銅山”冠之。從此,“銅山”這一地名沿用五百多年。“銅山”建縣時,因江蘇省已有銅山縣,故復用古名,稱東山縣。

歷史沿革

一萬年前,東山島已有先民活動。
東山縣東山縣
秦朝,秦王嬴政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平定百越,建南海郡,東山入其版圖。
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南海郡置揭陽縣,東山屬揭陽縣。
東晉,義熙九年(413年),建義安郡綏安縣,東山屬之。
隋朝,開皇十二年(592年),綏安縣併入泉州(治今福州)龍溪縣,東山隨屬之。
唐朝,垂拱二年(686年),建漳州懷恩縣,東山改屬之。唐開元二十九年(741年),撤懷恩縣,併入漳浦縣,東山歸屬漳浦。
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東山置銅山守御千戶所。明嘉靖九年(1530年),建詔安縣時,劃東山之五都歸之。
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銅山守御千戶所轄境也歸詔安縣,東山結束兩屬歷史。
中華民國,中華民國五年(1916年)5月1日,以東山島及其周邊諸小島(以上由詔安縣析出)和古雷半島(由漳浦縣析出)組建東山縣,縣治設於第一區(原銅山所城、今銅陵鎮)。
1950年5月12日,東山縣解放。
1950年5月,全縣劃為3個區。7月,古雷從第一區分出建第四區。
1952年9月,劃詔安縣大嵼島入東山縣。
1955年11月,古雷半島劃屬漳浦縣。
1956年3月,縣治駐地遷西埔。
1956年3月,縣人民委員會遷駐西埔。全縣劃為1鎮2區。
1957年3月,撤區並鄉。全縣劃為1個鎮(鎮以下設街道)、9個大鄉(大鄉以下設小鄉)。
1958年9月,成立東山縣人民公社。隨後撤銷大鄉(鎮)、小鄉建制,全縣劃為城關、西埔、康美、杏陳、陳城5個人民公社;縣人民公社改稱縣人民公社聯合社。
1958年12月,5個人民公社調整為9個生產團。
1959年3月,撤銷東山縣人民公社聯合社及生產團建制,恢復城關、西埔、康美、杏陳、陳城5個人民公社。
1961年4月,析西埔、康美兩個公社的部分生產大隊增置樟塘、前樓2個公社。至此,全縣共有7個人民公社。
1975年7月,撤銷城關公社,改置城關鎮和銅山公社。
1980年4月,銅山公社併入城關鎮,全縣共轄1個鎮、6個公社。
1984年10月,撤銷人民公社,實行鄉(鎮)、村建制。全縣劃為西埔、城關2個鎮及康美、樟塘、杏陳、前樓、陳城5個鄉。
1985年10月,城關鎮改為銅陵鎮。
1988年1月,縣域有東山島(與大島已連線)及其周邊44個小島。
1989年12月,杏陳、陳城2鄉改為鎮。
1994年9月,經福建省民政廳批覆,撤銷銅陵鎮建制,將其轄區併入西埔鎮。同時,從康美鎮劃出銅缽村,樟塘鎮劃出湖尾村和南埔村轄區,一併併入西埔鎮。
2009年7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漳州市東山縣將原併入西埔鎮的銅陵鎮劃出,恢復銅陵鎮建制。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東山縣下設7個鎮:西埔鎮銅陵鎮杏陳鎮陳城鎮康美鎮樟塘鎮前樓鎮,共轄19個社區、61個行政村。另外,管轄東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東山旅遊經濟開發區。
漳州市東山縣行政區劃表
地區面積下設地區
39.03平方公里
白石社區、中興社區、龍舞社區、東埔社區、景輝社區、西埔村、頂西村、宅山村、梧龍村、冬古村、雙東村、探石村、西坑村、石埔村、坑北村、坑內村、親營村、金石村
5.24平方公里
碼頭社區、公園社區、頂街社區、下田社區、橋雅社區、大沃社區、桂花社區、演武社區、文峰街社區、蘇峰社區、銅亭社區、城南社區、銅興村、東山港、南門港
33平方公里
後林村、大嵼村、前何村、埕英村、張家村、埔頭村、高陳村、礁頭村、徑口村、磁窯村、向陽鹽場
56.53平方公里
陳城村、沃角村、宮前村、後姚村、岐下村、山東村、山南村、後崎村、白埕村、湖塘村、港口村、山口村、黃山村、沃角管理區、西港鹽場
20.92平方公里
龍潭社區、美鑾社區、東沈村、康美村、銅缽村、城垵村、美山村、馬鑾村、西崎村、錢崗村、馬鑾灣風景區
21.04平方公里
樟塘村、下湖村、湖尾村、港西村、古港村、南埔村、南山村、前馬村、後馬村
21.47平方公里
岱南村、前樓村、東英村、徑里村、葉厝村、頂上村、下西坑村
東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東山旅遊經濟開發區(功能區)
風動石塔嶼管理處、馬鑾灣管理處、金鑾灣管理處
資料來源於政府官網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東山縣位於福建省南部沿海、東海與南海交匯處,介於廈門汕頭兩個經濟特區之間。東臨台灣海峽與台灣島隔海相望,南瀕南海靠近廣東省潮汕地區,西隔詔安灣與詔安縣對峙,東北隔東山灣與漳浦縣古雷半島為鄰,西北跨過八尺門海峽即是雲霄縣境。東山縣由主島和周邊75座小島組成,地理坐標為北緯23°33′-23°47′,東經117°17′-117°35′,總面積248.34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800平方公里。
東山縣地理位置

氣候特徵

東山縣屬於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受季風和颱風影響較大。歷年平均氣溫20.8℃;年平均降雨量為1134.0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412.8小時。

地質

上三疊統——侏羅系變質岩廣泛分布於東山縣境北、西、南部,即建宅——西埔——親營山——岩雅一線以西、以南及銅陵鎮北部,約占全縣面積的三分之二。
秀美景色秀美景色
第四系殘積層,由變質岩、火山岩、侵入岩風化而成的紅粘土。由表面向深部逐漸向風化岩、新鮮基岩過渡。紅粘土厚度一般1~5米。主要分布於八尺門、杏陳、前樓、西埔、梧龍、東沈、康美、城垵、銅缽、親營、冬古、陳城等地。
第四繫上更新統上段風積砂,為磚紅色中細砂,偶見粗砂和細礫,缺乏層理,分選性好,厚3~8米,分布於東沈、銅陵、澳角。
第四繫上更新統中下段海陸過渡相堆積層,僅呈小塊分布於頂西坑。岩性為灰黃色亞粘土、黑色粘土,底部為中粗砂礫石,厚度少於10米,該層大部份呈隱伏狀。
第四繫上更新統上段海積層,零星分布於西埔、山前、馬鑾等地。岩性為:上部灰色含礫輕亞粘土夾粉細砂,下部黑色粘土,底部砂礫石層,厚度小於10米,本層大部隱伏於地下。
第四系全新統沖洪積層,呈小塊狀分布於陳城等地山前地帶。由灰黃色亞粘土、粘土、砂礫石組成,厚度9.5米。
第四系全新統中段海積層,分布於大路口、白埕、東沈、前樓、陳
城、礁頭一帶。上部為薄層粘土或淤泥質粘土,下部為中細砂,厚度1~3米。本層大部隱伏於地下。
第四系全新統上段海積層,分布於大、西港、雙東鹽場等地。上部為淤泥質砂或亞粘土,灰色淤泥或細砂,含貝殼;下部為灰色淤泥質細砂,偶含礫,厚度5~8米。
第四系全新統上段風積層,分布於湖尾、山只、林邊、赤山、白埕、親營等地。由灰白和灰黃色粉細砂組成,厚度1~15米。
第四系全新統坡積層,分布於局部山麓,為砂礫粘土混雜,厚度一般1~5米。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東山縣矽砂資源儲量2億多噸,含矽量高達97%以上。1986、1987年經全國礦產儲量委員會批准,石英砂總儲量為27105.18萬噸(2.7億噸),其中玻璃用砂6956萬噸,含矽量95-97%的有2.4億噸,品位為:二氧化矽:97.54—96.18%,氧化鋁:1.26—1.44%,氧化鐵:0.13—0.15%。

生物資源

東山縣境陸地由於原生植被破壞殆盡,次生人造植被稀疏,加上長期的捕獵,導致陸上野生動物稀少。但水生動物資源豐富,有850餘種(除浮遊動物外),經鑑定的549種,其中海水魚類19目、96科、156屬、205種,淡水魚類11科、24種,軟體動物198種,節肢動物66種,其他56種。
縣境原始植被稀少,除黃山、後姚等村有少量的雨林殘林外,植被都是人工次生林。

人口民族

人口

2017年,東山縣戶籍總戶數62573戶,戶籍人口219081人,比2016年末增加1706人,增長7.9‰,全年戶籍出生人口4269 人、死亡人口2147人。
年末全縣常住人口22.3萬人,比2016年末增加0.2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2.93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58.0%,比2016年末提高1.3個百分點。根據常住人口推算,全年出生人口3323人,出生率為14.9‰;死亡人口1338人,死亡率為 6.0‰;自然增長率為8.9‰。

民族

東山縣人口絕大多數是漢族,少數民族人口有苗族壯族蒙古族回族布依族侗族瑤族土家族傣族黎族佤族畲族高山族共13個民族。

政治

縣委書記:陳雲水
縣委副書記、縣長:朱真

經濟

綜述

2017年,東山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2.87億元,比2016年增長8.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6.64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94.92億元,增長6.7%;第三產業增加值71.31億元,增長14.3%。人均地區生產總值91403元,比2016年增長7.8%。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8.1%,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6.8%,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5.1%。
2017年,東山縣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17.07億元,比2016年下降1.9%。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40億元,下降2.5%;上劃中央收入5.67億元,下降0.5%。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7.87億元,增長3.6%。全年財政用於民生支出24.84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為76.0%。其中,城鄉社區支出9.28億元,增長115.1%;教育支出3.67億元,增長4.2%;醫療衛生和計畫生育支出2.20億元,增長1.4%。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23.94億元,增長27.2%。其中,項目投資214.60億元,增長28.7%。在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中,第一產業完成投資76.15億元,增長85.3%;第二產業完成投資49.83億元,增長76.4%,其中工業投資49.30億元,增長74.5%;第三產業完成投資97.95億元,下降8.3%。
2017年,東山縣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6387元,比2016年增長8.1%。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343元,比2016年增加2498元,增長8.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36元,比2016年增加1449元,增長8.1%。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 21565元,增長3.8%,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3889元,增長7.9%。城鄉居民食品消費支出占消費總支出的比重:城鎮 40.8%、農村41.4%。

第一產業

2017年,東山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完成71.74億元,比2016年增長6.5%。其中:農業產值3.68億元,下降2.0%;林業產值0.04億元,增長16.7%;牧業產值1.52億元,增長6.0%;漁業產值60.83億元,增長4.7%;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5.67億元,增長45.3%。
東山縣農業東山縣農業
2017年,東山縣耕地面積4.24萬畝,全年總播種面積7.97萬畝。糧食總產量8980噸,油料產量2487噸,水果產量8879噸,蔬菜、瓜果產量67504噸(其中蘆筍4738噸)。肉類總產量5759噸,豬年末存欄數4.3萬頭。
2017年,東山縣水產品總產量43.38萬噸,比2016年增長5.9%。其中:海洋捕撈17.80萬噸,增長0.8%(其中遠洋漁業3.19萬噸,增長73.8%);海水養殖24.37萬噸,增長9.9%;淡水養殖1.21萬噸,增長5.6%。年末全縣機動漁船2648艘、14.02萬總噸、34.1萬千瓦,鋼質漁船總數達到1003艘,遠洋捕撈漁船20艘出境作業,全縣水產養殖面積7938公頃。

第二產業

2017年,東山縣全部工業產值375.48億元,比2016年增長8.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100家)總產值361.20億元、增加值98.53億元,分別增長8.9%、8.6%。
在規模以上工業產值中,分經濟類型看,股份制企業增長9.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5.3%。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長10.4%,重工業增長1.0%。全縣規模工業企業共涉及15個行業中類,完成工業總產值:農副食品加工業291.56億元、食品製造業14.34億元、皮革、毛皮、羽毛及其製品和製鞋業0.7億元、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製品業1.06億元、家具製造業1.13億元、造紙和紙製品業0.68億元、印刷和記錄媒介複製業0.68億元、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製造業2.45億元、橡膠和塑膠製品業0.35億元、非金屬礦物製品業37.12億元、金屬製品業0.18億元、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3.04億元、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0.21億元、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7.30億元、水的生產和供應業0.4億元。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工業品產銷率99.4%,比2016年提高1.8%;企業利潤總額25.68億元,增長10.7%;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387.49,比2016年提高36.62%。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38.19萬噸標準煤,比2016年減少13.8%。全社會工業用電量5.94億千瓦時,增長1.6%。
全年建築業實現增加值10.55億元,比2016年下降1.8%。全縣9家本地註冊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28.56億元,增長0.2%;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14.36萬平方米,其中新開工面積25.08萬平方米。

第三產業

2017年,東山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31億元,比2016年增長13.7%。其中限額以上單位零售額15.76億元(含市分解產業單位),增長30.3%;限額以下單位零售額28.55億元,增長6.2%。在全縣限額以上貿易業單位中,批發業銷售額140.08億元,增長25.0%;零售業銷售額7.46億元,增長32.4%;住宿業營業額0.71億元,增長40.5%;餐飲業營業額4.58億元,增長28.4%。
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104.1億元(14.16億美元),比2016年下降2.7%。其中:出口95.8億元,下降7.7%;進口8.3億元,增長158.1%。全縣出口總值保持全市縣級首位,其中水產品出口92.7億元,下降5.9%,14家企業出口超2億元。全年新批外資項目6個,註冊契約2.75億元,下降25.8%,實際利用外資到位4.16億元,增長3.1%。
2017年,東山縣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9.35億元,比2016年增長0.1%。商品房銷售面積37.90萬平方米,增長8.1%;商品房銷售額21.57億元,增長21.8%。
2017年,東山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102.96億元,比2016年末增長6.4%;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100.74億元,增長14.6%。
2017年,東山縣郵政局所7處,全年郵政業務總量1202萬元,比2016年增長20.7%;郵政業務主營業務收入1299萬元,增長9.3%(郵政業務收入、業務總量中均不含銀行、速遞,但含零售)。

社會事業

科技

2017年,東山縣受理專利申請280件,批准授權專利139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1.67件。廈門大學太古海洋中心項目一期落成,完成申報建設旗濱省級工程技術中心、省級重點實驗室工作,落實科技創新獎勵117.9萬元。

教育

2017年, 東山縣現有普通中學9所,當年招生2814人,在校生8476人;國小30所,當年招生2251人,在校生13819人;幼稚園127家,在園幼兒12725人;職業中專1所,在校生438人。全縣教職工(公辦)2007人。谷文昌幹部學院、文昌學村等項目建設進展順利,成立教育發展基金會,榮獲市高中教學質量先進縣。

文化

2017年,東山縣《谷文昌》影視、熱播綜藝節目等在東山拍攝錄播,關帝文化旅遊節、企業家帆船賽、國際風箏衝浪公開賽等大型活動或賽事成功舉辦,國際半程馬拉松賽在央視全程直播,榮獲2017年中國田徑協會馬拉松“銅牌賽事”和“自然生態特色賽事”。東山關帝廟成為全省首批對台交流基地。

衛生

2017年,東山縣共有縣級醫療衛生機構12家;全縣衛技人員920人,千人均4.12人;全縣執業(助理)醫師435人,千人均2.0人。全縣編制病床數970張,千人均4.34張。新農合保障水平不斷提高。連續10年參合率100%,2017年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合人數170518人,參合率99.9%,籌集基金10401.6萬元。縣婦幼保健院基本完工,新中醫院等項目加快推進,建成10家示範公辦村衛生所,銅陵鎮被評為國家衛生鄉鎮。

社會保障

2017年,東山縣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8.65萬人,失業保險參保2.33萬人;年末全縣納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1181人,納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1779人。
全年產業幫扶帶動貧困戶239戶、就業400多人,造福工程扶貧搬遷93戶256人,提前一年完成790個建檔立卡貧困戶、1855人脫貧任務。年末全縣有社會福利院收養性單位11家,床位數326張。

交通運輸

綜述

2017年,東山縣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9.48億元,比2016年增長5.1%。年末公交營運車輛125輛,公交日客運量1.4萬人次,每萬人擁有有公車輛4.99標台。全年港口吞吐量251.48萬噸,比2016年下降0.9%。其中:進口貨物184.24萬噸,下降2.5%;出口貨物67.24萬噸,增長4.0%。港口貨櫃貨運1.21萬標箱、貨重9.65萬噸。

公路

國道:357國道(東山——瀘水)G357
高速公路:海西高速公路

鐵路

興泉鐵路(興國一泉州)

歷史文化

主要節日

中元節,農曆七月二十日中元節,全村每家每戶在家門口設桌擺放豐盛供品“祭孤魂、祈平安”,從晚上7時直至凌晨1時左右。
中元節中元節
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晚上月出以後,家家戶戶均擺上月餅、柚及其它供品,擺放在樓台或庭院等處月光照得到的地方,祈拜“月娘媽”。
謝平安節,每年的“冬至”即為謝平安節日,是日每家每戶均要擺上貢品祈拜天公及眾神。民諺說:“西埔圩儉克克(這裡的“克”,是指克勤克儉的“克”),謝平安掛冬節。”西埔村謝平安節和其他村不同,不用祈杯擇日,固定在“冬至”日。因為西埔村是多姓氏聚居地,如果各姓氏都去擇日,就有十幾個“謝平安日”,整個鄉村豈不亂了套!西埔圩的先民很有智慧,就統一在“冬至(節)”日過“謝平安節”,以免引起混亂。這風俗習慣沿襲到今。

關帝文化

關帝廟的關帝神像,是東山人歷代對關帝信仰的重要古老民俗,表示對關帝的無限崇敬和愛戴,此風俗自古到今都在進行。
關帝文化關帝文化
大型的祭祀活動的主要在每年農曆五月十三(關帝逝世日)、六月廿四(關帝誕辰日),但平時也可以進行,如有成批台胞、僑胞關帝信徒來關帝廟進香朝聖,一般都舉行祭祀儀式,祭祀儀式比較隆重、莊嚴、肅穆。
參加大型的祭祀活動有長輩(俗稱序大輩)、族長、澳頭漁民頭家,或官員僚屬、台灣同胞、海外僑胞、有身份的人,一般為男性。古時,祭祀時在銅山的文武官員僚屬都要參加。參加祭祀的人都必須虔誠地齋戒沐浴,清心寡欲,至誠參拜(一般有喪白事的人不參加)。
祭拜的地點在關帝廟的大殿和拜殿,儀式非常隆重,備有豐盛的牲禮果品、紙金、香燭等,參加祭奠的人都要穿長衫馬掛,戴碗帽(現這項改掉),胸上背紅色緩帶,寫上有關敬賀關帝的詞句,或註明台灣什麼地方進香團等。由一個司儀主持祭奠儀式,祭奠的人隨司儀指揮:"上香" ——手拈香,"一叩首"、"二叩首"、"三叩首"——跪拜關帝;"讀祝",念祝詞,歌頌關帝的祭文。鳴鐘、擊鼓、奏樂、唱頌歌。反覆多次,排列整齊,逐項進行,莊嚴隆重,香菸縈繞,金紙焚燒,一派虔誠敬祖的氣氛。

名優特產

特產

東山蘆筍,東山蘆筍嫩莖雪白、粗細均勻,筍尖圓形、鱗片緊湊;皮層較薄,肉質細嫩,潔白不透黃;味道芳香,鮮美可口無異味;內含物含量高,如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以及多種微量元素的含量均符合國際標準。
金木雕東山縣民間傳統工藝品,始於明洪武二十年(1387)建關帝廟時。只要套用於建築裝飾、佛像、家具三大類,用優質樟木、楠木精雕細刻,銷往東南亞、義大利及港澳、台灣等地。
貝雕,東山的貝雕是傳統工藝品,是根據貝殼的形狀花色,經過酸化、漂洗、磨光、雕鏤、剪裁、上釉、油漆、粘嵌等工序,運用拼粘法、浮雕法、支撐法、鏤空法處理,製作成多種多樣的貝雕工藝品。
猴水,學名叫“短蛸”,是東山島出名的海特產。“猴水”模樣有點怪,在東山島水產品市場或酒樓菜館中,經常可以看到的頭部圓溜溜,長著八條“腿”的怪物,貼在水族箱蠕動,它的外形頗像章魚,故有“八腳魚”“小章魚”別稱。猴水的“腿”比筷子略細,排列著兩行吸盤,長度相當於“猴水”頭近兩倍。
猴水猴水
海螵蛸雕,是東山縣一種獨特的工藝美術品,又稱為海螵蛸畫或墨畫骨畫,是採用墨魚骨為材料,雕刻而成的浮雕工藝品。
海浮石,是自然造化的海產藝術品,還可以入藥治病。

飲食

手抓面東山縣手抓面俗稱"豆乾面份"或"五香面份",由面料、配料、佐料三部分合成,面料採用鹼麵條煮熟趁熱在竹篩上鋪製成手掌大的圓形的薄片,稱"面份"。吃時在面份上放上"炸豆乾"(油炸豆腐)或"五香卷",加甜麵醬、花生醬、芥辣醬、蒜醋醬等佐料,然後把面份捲起來用手抓著吃,故叫"手抓面"。其特點:香、甜、酸、辣俱全。
手抓面手抓面
當歸鴨面線,東山縣當歸鴨面線面線剪段、乾鍋燒熱後放入黑麻油煎黃薑片,再加入鴨肉炒香。將炒香的鴨肉、酒、湯頭、冰糖與包入布包的藥材盛入陶鍋中用小火燉煮約1時,氽燙過的白面線,加入當歸鴨湯中即成當歸鴨面線。
鹼粽,燒肉粽精工巧作,糯米必選上乘,豬肉擇三層塊頭,先鹵得又香又爛,再加上香菇、蝦米、蓮子及滷肉湯、白糖等,吃時蘸調蒜泥、芥辣、紅辣醬、蘿蔔酸等多樣佐料,香甜嫩滑,油潤不膩。閩南話 " 熱 " 與 " 燒 " 同含義,所謂 " 燒肉粽 ",就是要趁熱而食的粽子,熱食則更有風味。
鹼粽鹼粽

風景名勝

風動石

風動石景區,在東山島,位於風景東南部區,是東海與南海交界處的一個孤島。自城關東面的海濱,經明朝時修建的銅山城,向左登釣螯台,便可一覽有“天下第一奇石”之稱的風動石。此石高約4.37米,長約 4.69米,寬約4.55米,重達200噸。巍然“擱”在臥地突起且向海傾斜的磐石上,兩石接觸面積僅十餘平方厘米。就是這一巨石,海風勁吹之時,則微微搖晃;只要選準角度。人躺在磐石上,以腳登之,則隨之擺動;站在磐石上以手推之,亦微微而動。上尖下圓,形似一隻壽桃,也仿佛是一隻兔子蹲坐於盤石之上,因此此石別稱“兔石”。相傳,徐霞客曾不遠千里,來此一睹風動石之怪。
風動石風動石
根據地理學家考證:風動石屬花崗岩石質,經海水長期侵蝕衝擊,被切割或分體,其稜角經風化而剝落,天長日久,形成球狀,地質學上稱為“球形風化”。

谷文昌紀念館

谷文昌教育基地谷文昌教育基地
谷文昌紀念館,是經福建省委報請中共中央辦公廳批准興建的,它位於東山島赤山林場內,與谷文昌陵園相鄰,首期總投資400萬元,占地面積2000多平方米,館內設有六大展室和音像室。整體布局由“序言、走進東山、執政為民、艱苦奮鬥、求真務實、致力發展、綠色豐碑、永久的懷念”8個部分內容構成,生動地展示了谷文昌的生平事跡,體現了谷文昌精神的內涵。
谷文昌紀念館已成為全國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

東山戰鬥烈士陵園

東山戰鬥烈士陵園,位於東山縣城西埔鎮西邊石埔村石壇埔小山丘,距縣城中心約兩公里,國家級東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範圍內,是為紀念1953年發生在東山的保衛戰鬥中壯烈犧牲的烈士而興建的。戰鬥結束後,為紀念烈士,福建省民政廳撥款10萬元,東山縣政府就在我軍民曾與國民黨軍隊浴血奮戰過的石壇埔開始興建方圓約一萬平方公里(占地面積79500平方米,約120畝)的東山戰鬥烈士陵園,陵園內設三個烈士墓區(分別為第三野戰軍墓區、第四野戰軍墓區、公安80團墓區),共安葬448名烈士。紀念碑主體工程於1963年慶祝東山保衛戰勝利十周年慶典落成,1974年增建了東山戰鬥紀念館
東山戰鬥烈士陵園東山戰鬥烈士陵園

東門嶼

東門嶼,位於東山島銅陵鎮東北,距風動石景區800米的海面上,就如一座巨大的天然山水盆景,靜臥於碧海綠波之中。 東門嶼自然風光秀美,人文景觀眾多,與廈門鼓浪嶼、溫州江心嶼、台灣蘭嶼並稱中國四大名嶼。
東門嶼東門嶼
東門嶼因狀若一頭雄獅雄踞於東山灣海口,明初稱為“獅嶼”。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建銅山守御千戶所城,因處於城的東門外海中,改稱“東門嶼”。嘉靖五年(1526年),巡海道蔡潮視察銅山海防,於東門嶼主峰建造文峰塔,後來人們又稱之為“塔嶼”。
東門嶼整島呈“工”字型,分為南段、中段、北段三個部分。

馬鑾灣景區

馬鑾灣景區,位於東山島東南部,是東山開發最早的景區,馬鑾灣灣長2000多米,縱深150米,水深2-3米,灣內風浪小,海底平坦,海面寬闊潔淨,無污染無暗礁;沙灘寬約60米,沙質潔白,細軟,乾淨如洗;背靠青翠茂密的林帶。陽光、沙灘、海水、綠色。馬鑾灣,理想的海灣浴場。
馬鑾灣景區馬鑾灣景區

銅山古城

東山島古稱銅山,銅山古城即位於東山島東北部銅陵鎮,距漳州市區 157 公里。是福建省著名的風景名勝區之一,始建於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這裡海灣遼闊,沙灘平坦,綠樹成蔭,勝景眾多,極具南國海濱風光特色。
銅山古城銅山古城

蘇峰山

蘇峰山,古名東山、川陵山,因其峰呈尖形,俗稱蘇尖山,是東山島的主要山峰,也是閩南名山。蘇峰山巍然屹立在東山島東南部,海拔274米,為東山島最高峰,面臨大海,拔地而起,高聳雄秀,峻峭宏偉,崖壁陡立,氣勢磅礴。
蘇峰山蘇峰山
還有“寡婦村“展覽館、東山戰鬥烈士陵園、谷文昌紀念館、南正院景區、石廟山景區、八尺門海堤、西山岩風景區、烏礁灣景區、馬鑾灣景區九仙山景區東門嶼景區、金鑾灣景區、風動石·塔嶼國家AAAA級旅遊區等。

城市榮譽

東山縣,先後“2014年中國深呼吸小城100佳”、“福建十大美麗海島”、“中國優秀旅遊縣”、“國家級生態示範縣”等多項榮譽。
2013年,“福建首批十大最美海島”冠軍。
2015年東山縣榮獲,國家級生態縣,“中國曲藝之鄉”,國家衛生縣城,全國雙擁模範縣。

著名人物

谷文昌(1915.10-1981.01),原名程栓,河南省林州市石板岩鎮郭家莊人。他小時曾逃荒求乞,稍長當長工,學打石。1943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任過區長和區委書記。1949年1月隨軍南下。1950年5月12日東山解放。谷文昌任中共東山縣第一區工委書記,後歷任中共東山縣工委(以下簡稱縣委)組織部長、縣長、縣委書記及福建省林業廳副廳長、龍溪地區革委會副主任、龍溪行政公署副專員。
馬兆麟(1837-1918),字瑞,又字竹坪,號子般,銅山所(今東山縣銅陵鎮)人,清末民國初著名書畫家。
黃道周(1585-1646),字幼玄,號石齋,銅山所深井村(今銅陵鎮深井村)人,明末重臣,著名學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