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安縣

詔安縣

詔安縣(古屬漳州府詔安縣福建省漳州市轄縣,地處福建南端、閩粵交界處。

南瀕東海與南海交匯處,西鄰廣東省饒平縣,北鄰平和縣、東接雲霄縣東山縣,西與饒平縣南澳縣接壤。

陸域面積1293.6平方公里,其中縣城區規劃面積100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7.5平方公里;海岸線長88公里,海域面積273平方公里。

下轄16個鄉鎮(區)、7個國營農林場,1個省級工業園區和1個正建中的金都工業集中區(海洋生物產業園),231個村(社區),人口61.3萬,其中農業人口占80%以上。

詔安縣是“書畫藝術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繪畫)之鄉、“中國青梅之鄉”、原中央蘇區縣、福建著名的僑鄉和重要台胞祖籍地。

2018年12月,詔安縣喜獲“2018年度中國十佳脫貧攻堅與精準扶貧示範縣市”。

基本介紹

歷史變遷,行政區劃,區劃現狀,區劃變遷,地理特徵,區位,氣候,地貌,地理變遷,人口,明代,清代,民國時期,共和國時期,自然資源,水資源,耕地資源,礦產資源,物種資源,道路交通,公路,鐵路,設施場站,經濟,綜合,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社會事業,教育,醫療,社會福利,文化,科技,農田水利,衛生,城建,治安,風景名勝,總述,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文化藝術,風味特產,著名人士,

歷史變遷

詔安地處閩粵界區,屬於福建省最南端。晉義熙九年(413年)起,詔安屬義安郡綏安縣地,至隋開皇十二年(592年),綏安縣併入龍溪縣,詔地遂屬龍溪縣。
垂拱二年(686年),析龍溪縣南境故綏安地置漳州並立漳浦縣懷恩縣,詔地遂屬漳州懷恩縣轄;
開元二十九年(741年),懷恩縣撤銷,地入漳浦縣,詔地遂屬漳州漳浦縣。
宋稱南詔場;
元設南詔屯田萬戶府。
嘉靖九年(1530年),從漳浦縣析出二都、三都、四都、五都建詔安縣,治所設在南詔(鎮),隸屬漳州府
詔安縣在民國時期先後屬福建西路、汀漳道,又直屬省,又先後屬省第六、第五行政督察區。
1949年12月詔安解放後,先後屬省第六行政督察區、龍溪區、龍溪專區、龍溪地區;
1985年5月起,屬地級漳州市。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名單,詔安縣在其中。

行政區劃

區劃現狀

詔安縣有15個鄉鎮,1個省級綜合工業園區、1個金都工業集中區(海洋生物產業園),217個行政村,16個社區。轄區內共有10鎮5鄉1工業區,分別為南詔鎮四都鎮梅嶺鎮橋東鎮深橋鎮太平鎮霞葛鎮官陂鎮秀篆鎮西潭鎮建設鄉梅洲鄉白洋鄉紅星鄉金星鄉詔安工業園區(省級)
漳州市詔安縣行政區劃表
地區面積下設地區
14平方公里
西門社區、城內社區、東門社區、東城社區、南關社區、東關社區、北關社區、澹園社區、光良社區、文峰社區、東北社區、秀峰社區、康華社區、華峰社區、五一村梅峰村
75.8平方公里
29.7平方公里
東門村南門村赤石灣村宮口村、玄鐘村、臘州村、田中央村、下傅村、田厝村、林厝村下河村高坑村石城村峰岐村、寮雅村
100平方公里
牙頭村林中村西山村下寮村內鳳村外鳳村甲洲村、橋頭村、林巷村、林家村、橋園村、溪雅村澳頭村西沈村西滸村村東村、村中村、村西村、仙塘村、含英村西霞村東霞村洪洲村
64.36平方公里
深橋村、水溪村鳳寮村萬田村港頭村後林村新寨村莊上村西坑村雙港村考湖村徑尾村郭寮村溪南村上寨村、埔上村、白厝村新溪村、寨口村、岸嶼村、仕江村、大美村、溪園村、下園村後埔村樹美村華表村、平嶼村
150平方公里
太平圩居委會、新營村、榕城村、文山村元中村雪裡村河邊村麻寮村林塘村科下村太平村白葉村、新樓村、雄雞村、景坑村、厚徑村、新聯村大布村、山前村、走馬村
67.6平方公里
150.4平方公里
133平方公里
上洋村、堀龍村、東徑村、埔坪村彩山村、煥塘村、北坑村、頂安村、陳龍村寨坪村河美村示嶺村青龍山村乾東村石東村、隔背村、注湖村、礤嶺村
96平方公里
桔林村、新春村、沄光村、沄東村、新厝村、後陳村、龍坑村、山河村、岑頭村上陳村、軍寮村、新安村、青山村、美營村、沈寨村、上營村、福興村
60平方公里
月港村、建華村、長埔村、江畝坑村水頭村、赤田村、坪路村、三林村、馬頭村、萬石溪村、牛場尾村、建光村
52.4平方公里
北新區、梅洲村、梅東村、梅南村、梅西村、梅北村、梅溪村、梅山村、梅洲華僑農場
53.6平方公里
131平方公里
60.64平方公里
湖內村、公子店村、田朴村蟳寮村院前村黎明村、邱城村、新東亭村、湖內林場、金星農場
金都工業集中區
(功能區)
金都工業區管委會、海洋生物產業園
詔安工業園區(功能區)
邊城社區、加工區管委會、樟朗村 、上營村 、後嶺村、詔安工業園區北區 、詔安工業園區南區
資料來源於政府官網等
*邊貿旅遊區管委會
代碼350624500轄3個村委會:~201_樟朗村、~202_上營村、~203_後嶺村。
*閩粵邊界開發區管委會
代碼350624501轄1個社區、1個管委會:~001_邊城社區、~500_*加工區管委會。

區劃變遷

詔安建縣後,沿用都、圖的區劃。時二都統2圖、三都統10圖、四都統5圖、五都統5圖。
1701年縣以下重新劃定區域、編定保甲。除縣城直轄外,二都統2圖,下設金溪、四甲、南陂、九甲、官陂、秀篆等6個社、22個保;三都統10圖,下設東關、西關、南關、北關、胡厝陂、德新、含英、東沈、溪南、官牌、白石、平路、寶橋、後嶺、溪東、長田、西潭、長埔等18個約、44個保;四都統5圖,下設菜園埔、懸鐘、厚廣、大興、上湖、梅洲、梅山等7個約、20個保;五都(今屬東山縣,略)。
1799年分四路劃為4個都、22個圖、109保、1個縣城、4個關、583村。清末宣統間,劃分為15個自治區,區下設保、甲。民國初年沿用舊制,歷經數次變動,至1945年,全縣撤區並為13個鄉鎮,即中山鎮、遵化鄉、梅中鄉、東湖鄉、碧湖鄉、思政鄉、白洋鄉、景溪鄉、平葛鄉、官陂鎮、秀篆鄉、奇湖鎮、梅林鄉,轄162個保,2257個甲。
民國初屬西路道(汀漳道)。
抗日戰爭時期於1945年7月20日至1945年8月15日淪陷,後光復。
1949年1月,又將梅林鄉分為梅洲、竹港2個鄉,至此,全縣設11個鄉,3個鎮。
1949年12月12日解放,歷屬龍溪專區(地區)、漳州市。
1950年,全縣劃為7個區、89個鄉和8個街道居委會。1950年,詔安取消民國的鄉鎮保甲制度,全縣劃分為城關區和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區,城關區設8個行政街道。其他6個區下設89個鄉。此後區劃有所變動,1959年2月,全縣有城關、四都、橋東、西潭、太平、官陂、秀篆共7個人民公社和建設、紅星、金星、西山4個農場,實行政社合一。1984年10月,縣屬下建制政社分開,設2鎮、10鄉,下轄214個行政村,8個行政街道。至1996年,全縣設南詔、四都、橋東、梅嶺、深橋、太平、霞葛、官陂、秀篆9個鎮;西潭、白洋、建設、紅星、金星5個鄉;建設、紅星、金星、西山梅洲5個農場;嶺下溪、湖內2個林場。
詔安縣地圖詔安縣地圖
1951年4月,全縣改設為8個區。1952年2月,又改設為9個區,轄89個鄉。1954年,增設為118個鄉。
1955年1月,將9個區調整為7個區。
1956年5月,城關、橋東合為1個鎮。全縣共有1鎮4區,轄57個鄉。1958年5月,實行撤區並鄉。全縣劃分為城關鎮及橋東、含英、下河、四都、梅洲、港口、溪南、上營、白石、西潭、美營、太平、大布、金溪、元中、進水、下官、上官、下葛、彩新、龍獅、陳龍、埔坪、青山、磜嶺25個鄉。
1958年9月,實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成立衛星、太陽升、東方紅、紅旗、團結、幸福、上游、和平8個公社及建設、紅星、金星3個農場。
1959年1月,幸福公社併入紅旗公社;全縣共有7個公社、3個農場。同年2月,公社改以駐地名稱命名,增設深橋公社,全縣共有8個公社、118個生產大隊。
1961年5月,貫徹《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重新設區,並縮小公社規模,全縣分為7個區、26個公社、4個農場。
1964年4月,撤區並社和調整生產大隊,全縣劃為8個公社、4個農場。1970年,調整部分公社的生產大隊歸農場。
1971年,全縣有城關、橋東、四都、深橋、西潭、太平、官陂、秀篆8個公社,以及建設、紅星、金星3個農場。
1978年1月,從橋東公社劃出下河等15個大隊增置下河公社(1982年更名為梅嶺公社)。
1980年,城關公社改為城關鎮。1981年12月,城關鎮改稱南詔鎮。1984年10月,實行政社分開。全縣共轄南詔、四都2鎮及梅嶺、橋東、深橋、西潭、太平、官陂、秀篆、建設、紅星、金星10鄉,下轄214個村和8個街道居委會。1987年6月,從官陂鄉劃出五通等9個村增設霞葛鄉。全縣共轄2鎮11鄉。
1990年,詔安縣轄2鎮(南詔、四都)、11鄉(橋東、梅嶺、深橋、西潭、太平、官陂、霞葛、秀篆、建設、紅星、金星)。共有9個街道居委會,218個村。
1999年,詔安縣轄9個鎮、5個鄉:南詔鎮、四都鎮、橋東鎮、梅嶺鎮、深橋鎮、太平鎮、霞葛鎮、官陂鎮、秀篆鎮、西潭鄉、白洋鄉、建設鄉、紅星鄉、金星鄉。
2000年,詔安縣梅洲華僑農場改制設立梅洲鄉;梅洲鄉轄梅僑居委會和原四都鎮的梅洲、梅溪、梅東、梅西、梅南、梅北、梅山7個村;梅洲鄉人民政府駐梅洲村。區劃調整後,詔安縣轄9個鎮、6個鄉。2000年5月,從四都鎮析出梅洲、梅東、梅西、梅北、梅溪、梅山7個行政村及梅洲華僑農場,成立梅洲鄉。隨著經濟的發展,作為縣城的南詔鎮區域逐步拓寬擴建,社區相應增添,1999年5月增設文峰街居委會,光良街居委會;2000年8月增設秀峰街居委會。
2002年,南詔鎮下轄的12個街道居民委員會改稱社區居民委員會。
2001年起,詔安縣進行鄉(鎮)級區勘界工作,至2004年,共勘定行政區劃界線34條,總長度342.37公里。
2007年,全縣建制為9個鎮(南詔鎮深橋鎮橋東鎮梅嶺鎮四都鎮太平鎮霞葛鎮官陂鎮秀篆鎮);6個鄉(西潭鄉白洋鄉建設鄉紅星鄉金星鄉梅洲鄉);5個農場(西山、金星、紅星、建設、梅洲);2個林場(建設、嶺下溪),1個工業園區,1個邊貿旅遊區,下轄217個行政村、14個社區。
2016年1月,詔安縣撤銷西潭鄉,設立西潭鎮,以原西潭鄉的行政區域為西潭鎮的行政區域,政府駐地不變。

地理特徵

區位

詔安
詔安縣,位於福建省南部沿海,閩粵交界處,毗鄰廣東省饒平縣,地理坐標為北緯23°35′—24°11′,東經116°55′—117°22′。屬於華東和華南交界處、東海和南海交界處。
詔安縣縣城主幹道詔安縣縣城主幹道

氣候

詔安縣年平均氣溫21.3℃;1月平均氣溫14.9℃,7月平均氣溫28.9℃;極端最高氣溫39.2℃,極端最低氣溫-0.6℃;≥10℃積溫7628.8℃。日照時間長,氣候溫暖,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
年降水量1447.5毫米,集中在4-9月,尤以6-8月為甚。無霜期360天。風向以東南,西南風為主,西北風次之。7-9月為颱風季節,颱風暴雨為境內主要災害。

地貌

詔安縣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東、西側以低山、丘陵為主,全縣最高峰龍傘崬海拔1152米,中部谷地,東南沿海系平原台地。海灣深入內陸,海岸曲折多岩岸,沿海有沙泥灘堆積。島嶼3個。

地理變遷

詔安現狀地形風貌,歷經了相當漫長一段較為劇烈變化法人地理時期。
詔安縣政府大樓夜景詔安縣政府大樓夜景
在古地理條件下,中生代為時海時陸環境,即海陸互動相。因地層發育不全,在境內出現的中生代晚期陸地大面積上升,形成岩系後,又時有海水入侵,同時地面仍不斷呈周期性升降運動。到更新世紀晚期,因地殼差異升降運動,海侵海退,形成沿海地區三級階地,即沿著海濱或河流自兩岸伸展分布的階梯狀地形。進入全新世,後海水逐漸回升,台灣海峽淹沒,繼而入侵區內。據省水文隊綜合資料,區海進始於7500年前,約6000年前後海進長達最盛階段,海水淹沒詔安盆地。
縣境內受北東向斷裂帶(泉州—汕頭斷裂帶和濱海斷裂帶)控制,同時又受北西向斷裂帶(上杭—詔安斷裂帶)及其活動構造斷裂的影響,形成山區地段和沿海地段。河流大多呈格子狀水系網型式,大部分河流循北西及北東向斷裂發育。
根據華東地區學術討論會研究表明,台灣海峽在第四紀期間,曾有數次上升為陸地,使大陸與台灣直接連成一片,在上升為陸地的最後一次是1.1萬年前,海水急劇退卻,低于海平面50米以下,使台灣海峽形成廣闊的海濱沖積平原。新中國成立後,詔安、東山及廣東南澳等5個縣漁民在兄弟嶼、南澎列島、七星礁附近海域中(距海岸十至幾十公里,水深30~50米),打撈到大量房屋牆體的灰段、地板塊、磚塊、瓦片及生活用品,還有鹿、熊骨骼。鄰區深滬灣海底,1986年發現有8000年前的陸生古森林(包括古油杉)。台灣屏東縣萬山與東山縣均發現與8000年前製作方法及風格相似的古岩畫,證明粵東、閩南沿海人類史上曾是一塊沉沒的大陸。

人口

明代

置縣時,詔安有2886戶,人口20836人。

清代

至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全縣人口85000人。160年中總人口增加64164人,增加3.08倍,年均遞增率8.77‰。以後,人口發展較快,
清道光九年(1829年),全縣82500戶358599人。再後,人口趨減。

民國時期

民國元年(1912年),全縣人口僅約15萬人(不包括東山部分)。民國25年增至195891人(男性107900人,女性87991人)。民國31年,全縣總戶數39307戶210259人。
民國34年,總戶數36730戶199280人。民國37年,總戶數43314戶196686人。
至民國38年,全縣總人口195456人。37年中,淨增人口45456人,年均遞增率為7.18‰。

共和國時期

新中國成立後,人口進入高出生率、低死亡率的高自然增長期。
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全縣總人口為224985人,比1949年195456人增長15.11%。
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全縣人口289772人,1978年增至436752人。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全縣人口460799人。以後,人口發展得到有效控制。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全縣人口524972人,比1982年增長13.93%。
1991~1994年人口年均遞增率為4.91‰。1996年,全縣人口548690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縣人口568156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全縣人口597798城鎮人口19.64萬
2011年末全縣戶籍人口60.65萬人,計生人口(計生統計年)62.9萬人,政策符合率91.89%,人口自然增長率6.3‰。
2012年末全縣常住人口59.39萬人,出生率14.7‰,死亡率6.7‰,自然增長率8‰。城鎮化率39.1%,比上年提高4.3個百分點。
2013年末全縣戶籍人口62.44萬人,總戶數16萬戶;常住人口59.7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3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為23.61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39.5%,比上年末提高0.4個百分點。
2014年末全縣戶籍人口64.65萬人,總戶數16.29萬戶。年末全縣常住人口60.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43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為24.38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40.5%,比上年末提高1個百分點。根據常住人口推算,全年出生人口0.93萬人,出生率為15.5‰,死亡人口0.44萬人,死亡率為7.3‰,自然增長率為8.2‰。

自然資源

水資源

主要河流有東(長110千米,境內93千米,流域907平方千米,境內145.3千方千米,支流有秀篆溪、金溪、長田溪、塔東溪)和西溪(境內長17.4千米,流域83.6平方千米);還有獨流入海的坑溪、烏林溪、蛤鼓腸溪、鹽倉溪、梅洲溪、石颯溪、赤五溪、田撲溪。港口人工潮系淡水湖,面積200公頃,人工湖還有亞湖水庫等。

耕地資源

據詔安縣政府官方網站報導,境內耕地1.77萬公頃,林地7.75萬公頃。林木蓄積量37.9萬立萬米,毛竹20.1萬根。森林覆蓋率62.2%。20公頃以上連片草場1.03萬公頃,可利用9000公頃。水利資源理論蘊藏量4.57萬千瓦,可開發3.59萬千瓦。
海岸線長64.9千米,詔安灣為東海、南海交界處,漁業資源豐富。

礦產資源

境內礦產資源有鈦鋯砂、銅、鉛、鋅、銀、硫、鐵、鎢、、稀土、花崗岩、矽砂石英石、水晶、高嶺土泥炭土建築用砂、機磚粘土、獨居石、礦泉水、溫泉、海鹽水等。

物種資源

截止2008年5月,生物種類繁多,其中植物190科749屬1323種60變種。是中國三大南藥基地。

道路交通

公路

全縣以公路交通為主,形成工字交通骨架。
國道G324(福昆線)在2002年之前長期是詔安縣主要對外交通通道,北接雲霄縣至漳州、廈門、福州,南通潮州、汕頭、廣州,現依舊發揮重要作用。該線途徑梅州鄉、四都鎮、金星鄉、梅嶺鎮、橋東鎮、南詔鎮、深橋鎮,在南詔鎮與深橋鎮交界與省道S309構成縣域丁字交通體系,通往北部諸鄉鎮。
省道S309在2014年之前長期是詔安縣內部南北聯繫的交通通道,北接平和縣,也是平和縣在沒有高速公路時期南下廣東的重要通道。該線途徑南詔鎮、深橋鎮、西潭鄉、白洋鄉、建設鄉、太平鎮、紅星鄉、霞葛鎮、官陂鎮,通往平和大溪。
高速公路:
國家高速G15瀋海高速公路(漳詔高速)在詔安設有詔安南(深橋雨亭)、詔安北(梅嶺霞寮)、詔安四都(四都林頭)三個出口、一個服務區(溪南服務區)。
省高速S35福詔高速公路途經官陂鎮、霞葛鎮(現已併入國家高速G15w3甬莞高速,也是瀋海高速複線),2014年建成通車,在霞葛下壩設有出口,隨著此高速的建成通車,縮短了詔安同漳州、福州、汕頭、廣州的距離,結束詔安北部民眾需要到南詔鎮才能駛入高速的歷史,極大的緩解詔安北部的交通需求對全縣路網壓力。
詔安縣二通道夜景詔安縣二通道夜景

鐵路

廈深高鐵詔安站(詔安縣動車站):位於位於詔安縣西潭鄉洋潮村,牛仔嶺西南側。2013年12月28日廈深鐵路全線通車,詔安火車站也正式開始投入使用,作為廈深線的經停站,車站往南班次主要開往潮汕、粵東、深圳,往北開往廈門、福州、溫州、杭州、上海等地,日停靠動車班次在12趟左右。

設施場站

詔安縣汽車客運站:位於花墩加油站對面詔安縣良峰路與國道G324線交叉口邊上,為縣城重要交通樞紐。功能包括:
1、長途客運:擁有前往福州、廈門、泉州、漳州、汕頭、深圳、廣州方向車次,後由於動車站開通,已取消大量遠途客運班次,包括福州、深圳、廣州相關車次;
2、短途客運:擁有前往漳州、漳浦、雲霄、東山、饒平方向車次,早八晚六,每半小時一班;
3、縣域客運:擁有前往除深橋鎮、西潭鄉、橋東鎮以外各鄉鎮方向車次,早八晚六,每半小時或一小時一班;
4、零擔貨運:覆蓋範圍與客運基本一致,多為生鮮幹活。
霞葛鎮農村客運站(在建):位於省道309霞葛鎮天橋村路段與縣道558交叉處,距離甬莞高速公路霞葛出口約一公里,建成後將服務於北部山區三鎮(霞葛、秀篆、官陂)的民眾。
公車首末站:現有舊公交和詔安站兩個公交首末站,發車時間基本與動車發車時刻表相契合,一般提前一個小時到半個小時整點發車:
往詔安站途經:舊公交-縣鎮府-交警大隊-天山加油站-三角點車管所-天立場-考湖村-東山村-蘭里村-潭西村-白洋工商所-站前廣場
往舊公交大樓途經:站前廣場-白洋派出所-溜溜果園廠-麻園村-東山村-考湖村-工業廠區-仕富喬廠-深橋派出所-工業園區-電力公司-美食街-公交公司。

經濟

綜合

2006年~2011年共引辦外資企業82家,總投資3.73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驗資)9395萬美元;引進投資300萬元以上民營企業164家,總投資36.48億元;新增儲備項目168個;建設重點項目241個。總投資59.3億元的華潤新能源等6個央企和大型國企項目先後引辦投建,海洋生物、新能源、船舶修造、港口物流等臨港重點產業和鐵路支線、沿海大通道等一批骨幹性、支撐性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納入省、市規劃布局,並陸續開工建設,累計帶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6.9億元,年均增長28.9%。
2009年,詔安在金都工業集中區內開始建設總面積18平方公里的金都海洋生物產業園。該產業園已被確定為“海洋生物產業技術轉移示範基地”,列入福建省重點發展的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基地,成為福建省“十二五”期間50個重大項目中唯一一個海洋生物醫藥基地,並通過“國家科技興海產業示範基地”預審,爭創“國家級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2011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26.8億元(比2006年增加76.8億元,年均增長14%(下同))。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35.3億元、48.3億元和43.2億元,年均分別增長5.2%、23.6%和12.9%;工業總產值完成153.7億元,年均增長26.9%;農業總產值完成61.1億元,年均增長5.2%;財政總收入完成5.2億元,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完成3.95億元,年均分別增長25.1%和26.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1.1億元,其中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3.5億元,年均分別增長28.9%和32.1%;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3.9億元,年均增長15.3%;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14686元和8219元,年均分別增長13.8%和11.7%。三次產業結構從2006年的39.3︰28.4︰32.3調整為2011年的27.9︰38.1︰34.0,實現了從“一三二”到“二三一”的轉變,工業主導型經濟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2011年全縣工業園區總面積達到47.4平方公里。食品加工、紡織服裝、電子信息和生物科技等重要產業發展壯大,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80家,五年淨增69家;全部工業稅收完成1.5億元,增長172.5%,新增納稅上千萬元企業2家;新增上市後備企業10家、QS認證企業54家。培育了29家農業龍頭企業、2個省級名牌農產品、5個市級名牌農產品、4個有機食品、11個綠色食品,建設了2個省級新農村聯繫點、6個市級新農村示範村、22個市級和59個縣級村容整潔示範村。商貿物流、交通運輸、旅遊服務、房地產等第三產業穩步發展,中共閩粵邊特委機關舊址(烏山)旅遊項目進入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二期)名錄,九侯山至烏山旅遊公路列入國家旅遊“十二五”規劃項目盤子,“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深入推進。
2012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132.1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2.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4.08億元,增長4.7%;第二產業增加值54.88億元,增長19.6%;第三產業增加值43.22億元,增長10.2%。三次產業的比重為:25.8:41.5:32.7。
2013年,初步核算,全縣實現生產總值149.8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增長12.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6.41億元,增長5.3%;第二產業增加值64.72億元,增長17.3%;第三產業增加值48.68億元,增長11.8%。三次產業的比重為:24.3:43.2:32.5。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5144元,增長12.9%。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3.6%,其中食品價格上漲9.2%。
2014年,初步核算,全縣實現生產總值166.2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增長11.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7.62億元,增長6.5%;第二產業增加值74.51億元,增長15.5%;第三產業增加值54.16億元,增長9.5%。三次產業的比重為:22.6:44.8:32.6。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7724元,增長10.8%。

第一產業

詔安縣境內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21.3℃,居全省之最,雨量充沛,光照充足,農業自然資源豐富,生產具有多宜性。
詔安農業生產歷史悠久,封建時期為自給、半自給狀態的小農經濟,耕作技術落後,農作物產量低,生產發展緩慢。由於人口增長,人均耕地占有量逐漸減少,農民生活貧困。
新中國成立後,進行土地改革,實現耕者有其田,使生產力得到解放。1960年開始推廣農業機械化。1966~1976年,農業生產受“文化大革命”影響。1982年後,全縣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建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雙層經營體制,農業生產迅速恢復與發展,農民實現自主經營,提高了生產積極性和創造性。農村產業結構和農業內部結構得到調整,逐步趨向合理化。推廣農業新技術,改良和引進新品種,擴大雜優栽培面積,採用配方施肥、化學除草、植物保護、擴大灌溉和機耕面積,發展果牧業生產,重視以蘑菇為主的食用菌和冬季蔬菜栽培。通過各種措施投入,農村逐漸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現代化、集約化、規模化生產的方向發展。剩餘的農村勞動力逐步向第二、三產業轉移。1996年,全縣農業增加值57705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1949年和1978年分別增加14.8倍和3.4倍。

第二產業

唐末宋初,境內已有陶瓷、原鹽、茶油等作坊。明、清時期,造船、建材、製糖、釀酒、涼果業相繼發展。進入民國時期,家庭手工業作坊散布城鄉集鎮。民國28年(1939年),日軍入侵後,各業蕭條。至1949年,縣內僅有一家小型印刷廠及一些手工業作坊。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著手恢復發展工業生產。1950年,全縣工業總產值44萬元(按1990年不變價格計算,下同),創稅利7.04萬元,全員勞動生產率293元。至1957年,先後興辦印刷廠、電廠、糖廠、油廠、碾米廠等26家國營工業企業;全縣93%的城鄉手工業者加入56家生產合作社、組。是年,全民、集體工業產值占全縣工業總產值1188萬元的98.6%,確立了公有制工業的主體地位。
1958年,大搞“全民辦工業”,“小土群”工廠一哄而上,加上1959年起連續3年自然災害,工業生產倒退,效益明顯下降。1963年起,工業經過調整後,得到恢復和發展。到1965年,全縣工業企業55家,工業總產值1637萬元,創稅利261.9萬元,全員勞動生產率5645元。食品工業產值占全部工業產值的63.3%,占主導地位。蜜餞、蠟燭、神香、茶葉、香茅油、抽紗開始成為外貿出口產品。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工業又遭挫折。1970年,工業總產值比1966年下降14%。1971年後,開展工業學大慶,投資興建日榨500噸詔安糖廠等,全縣工業又有所發展。1975年,全縣工業總產值2952萬元。
1981年,興建日榨2000噸花墩糖廠。1985年後,通過整頓和技術改造,擴建、新建橡膠製品廠、蜜餞廠、罐頭廠、農械廠、印刷廠、第一食品廠等國營骨幹企業。實行改革開放後,全民、集體、個體和“三資”等各種所有制工業蓬勃興起,化塑、建材、紡織、機械、飼料等行業快速增長,改變長期食品工業為主的工業行業結構,形成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1986年,全縣工業企業157家,工業總產值1.08億元,首次突破億元關,創稅利193萬元,全員勞動生產率5018元。1990年,全縣工業企業3047家,工業總產值2.97億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40.5%,創稅利389萬元,全員勞動生產率7612元。
1996年,全縣工業企業6008家,工業總產值27.33億元(其中,鄉及鄉以上獨立核算工業企業232家,工業總產值6.28億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74.6%,創稅利1911.6萬元,全員勞動生產率32963元。

社會事業

教育

截至2011年底,共有23所中學,其中7所完全中學,15所初級中學,1所一貫制學校詔安一中於2006年被福建省教育廳評為福建省普通中學一級達標學校。
截至2011年底,共有190所國小,其中175所國小,14個國小教學點,1所一貫制學校。詔安縣實驗國小於1980年被省教育廳確認為省重點國小。
截至2011年底,共有176所幼稚園。
另有一所特殊學校:詔安縣啟智學校。
截至2011年底,有詔安縣醫院、詔安中醫院、詔安縣第二醫院、縣婦幼保健院、橋東皮膚科醫院等多所醫院。
建有中山公園、良峰公園等,是民眾晨練、休閒的悠雅場所。

醫療

2014年末全縣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2個,其中醫院8個,衛生院13個。年末共有衛生技術人員1272人,其中醫生409人,註冊護士579人。年末共有衛生機構床位1861張,鄉村醫生和衛生員394人。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紮實推進。
2009年底,全縣共有各級各類醫療機構405家,其中綜合醫院3家,中醫院1家,疾控中心1家;專科醫院2家:即婦幼保健所1家,精神病醫院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家,鄉鎮衛生院12家;衛生所(個體診所、醫務室)18家,衛生所(室)350家,另外,計畫生育服務機構有17家,(資料來源2009年詔安縣衛生統計年報)。
2008年改善農民就醫條件,全面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農民參合率達到76.4%,全年兌現醫療費補助742萬元。理順村建站、環衛、水利管理等事業單位體制改革,計生協會“三級聯創”和醫院“藥房託管”的典型經驗在全省得到推廣。截止2008年累計發放各類基本社會保障金1.24億元,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合率達76.4%,民眾獲得補助1759萬元。

社會福利

2014年末全縣共有各類提供住宿的社會服務機構31個,床位1230張,收養救助各類人員93人。其中,養老服務機構30個,床位1225張,收養各類人員93人。年末共有1980人納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8300人納入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906人納入農村五保供養。全年救助城鄉醫療困難民眾1803人次;資助18182城鄉困難民眾參加城鄉醫療保險。

文化

詔安縣圖書館,前身為民國縣立民眾教育館,建國後改稱文化館。1989年掛牌成立縣圖書館,與縣文化館合署辦公,館址設在文昌宮。1997年搬到舊政府辦公大樓。2004年2月縣長辦公會決定,由縣財政撥款30萬元,將原政府辦公樓改建為縣圖書館大樓,三層建築,面積為2335平方米。工作人員5人。中級1人,初級1人,3人工勤。內設報紙閱覽室、書刊閱覽室、電子及政府信息公開查閱室、采編室、地方文獻室、古籍室、外借部、讀者工作部、書庫等。2003年實現自動化管理, 2005年軟體升級,有四個終端,2010年完成了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的基礎設施建設。讀者實行一卡通,可借閱圖書、雜誌及上網查閱資料,圖書全部實行開架借閱。
詔安一中詔安一中

科技

2008年,詔安縣科技工作順利通過“全國科技進步考核”,申報實施省級、市級科技項目10個,新增省高新技術企業1家。全縣共申請專利12個,獲批省級科技項目2個、市級項目3個,“詔安縣烏龍茶品質改良技術集成及產業化”成為漳州市唯一獲省科技廳支持的“一縣一業”重大科技項目。
2008年清償化解“普九”債務3898萬元,投入校舍維修資金879萬元。全面落實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支持資金2400萬元。高考上線萬人比比上年提高2.2個百分點;教育工作順利通過省、市教育督導評估驗收。

農田水利

2008年,詔安縣加大支農力度,全年財政投入支農資金1993萬元,增長23%;加強農民就業和培訓工作,全年共培訓農村勞動力5689人次,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1.37萬人。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六千”水利工程建設完成投資985.3萬元,全年修復各類水毀工程102處,恢復灌溉面積2480公頃,新增灌溉面積566.67公頃,東溪水壩和亞湖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第四標段)相繼完工投入使用;完成農業綜合開發項目中低產田改造486.67公頃、節水示範片建設666.67公頃,治理水土流失2086.67公頃。

衛生

新農村建設,深入開展“家園清潔行動”,投入7500萬元完成16個村700戶“一池三改”,拆除旱廁群216座和違章搭蓋256處,疏通排水溝45千米,清理路面障礙632處,種植綠化苗木24.97萬株,四都鎮林頭村、梅嶺鎮下河村分別通過省級、市級示範村驗收。完善交通路網建設,共投入7500萬元完成42千米農村等級水泥路建設和4座危橋改造。加強水利工程建設,投入3559萬元完成村級供水工程23處,整治清淤河道10.3千米,治理水土流失21.34平方千米,除險加固小型水庫8座,改善灌溉面積0.22萬公頃,新增灌溉面積0.18萬公頃。重視就業工作,完成轉業轉崗和職業技能培訓5377人次,城鎮新增就業人數4256人,累計勞務派遣9701人,轉移農村勞動力1.24萬人。
農村“家園清潔行動”和“創建綠色家園”活動順利通過省級驗收,4個重點治理鎮和40個整治村的衛生環境明顯改觀。在全國率先成功掛牌出讓海域使用權。完成垃圾處理場建設,著手建設城市污水處理廠。編制出台《詔安縣海洋環境保護規劃》,亞湖水庫主要飲用水源水質達到國家優質飲用水標準。

城建

2008年,詔安縣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規劃,修編完善了縣城總體規劃和縣域城鎮體系規劃,城區規劃面積從原來的33平方千米擴大到100平方千米,基本形成“一城四區”發展格局。

治安

平安建設通過省級“平安縣”驗收,被授予“省級平安縣”稱號,民眾來信來訪辦結率達96.03%,是2008年漳州市沒有進京上訪的縣(區)之一。制訂完成各種應急預案80個,組織開展地震應急、消防安全等6次專項應急演練。

風景名勝

總述

城區內的懷恩古井系唐代開鑿,清泉不竭;九侯山譽稱“南閩第一峰”,有九侯禪寺(九侯岩)、望海樓、福勝岩、陳吊洞和歷代名人題刻;閩粵通衢分水關有“閩粵之交”、“漳南第一關”石坊,鄭成功曾屯兵於此;梅嶺是俞大猷、戚繼光抗倭紀念地;烏山有中共閩南地委機關舊址;秀篆鎮有總長約3.5公里的龍鳳谷;太平鎮白葉村為元初畲漢農民軍陳吊眼出生地和首義地點;詔安灣北岸港口人工湖遊覽區內接田園莊舍,外連汪洋人海,城州島綠草如茵。其他的名勝古蹟還有:城區澹園院,南門關帝廟、梅嶺懸鐘城、望洋台,祥麟塔七賢庵,西潭鬥頭岩,深橋南山寺,橋東甲洲臨江亭、洋尾橋。
福建烏山國家森林公園福建烏山國家森林公園

自然景觀

烏山位於詔安縣東北部,距紅星鄉政府北部9公里處,因山外表呈烏黑色,故名烏山。四周陡峭險要,地勢呈南北走向,南北長45公里、東西寬20公里,面積900平方公里。地質為燕山期間露出地表的晶潤崗岩、流紋岩構成。主植被為松和雜木,覆蓋率55%。主峰海拔1117米。叢崖、奇石、深洞、巨壑、雨林構成烏山獨特的自然景觀,分為早春探梅、鄉野覓趣、九侯懷古、金溪漂流、西山探險、烏山覽勝、紅土尋根、亞湖泛舟等8大景點。
九侯山,福建省重點旅遊風景名勝區,它位於詔安縣城東北方向約11.5公里處。有九大山峰,有“閩南第一峰”之譽,最高為天柱峰。屬花崗岩地貌,奇岩、怪石鱗峋,有天開石、棋盤石、天橋石、鯉魚石、花瓶石等。方圓十餘里,層巒疊嶂,煙嵐起伏。唐朝已成為人們賞玩和進香禮佛的勝地,至宋朝聲名大噪。
九侯禪寺九侯禪寺
山上有天開門、九侯禪寺、五儒書室、棋盤石、香爐石、風動石、雲根石、天然橋、牛眠石、鯉魚石、觀音石、三寶石、飛來佛、羅漢洞、松澗泉、瀑布泉、花瓶石、福勝岩等二十四個景點。
臘洲山又名麒麟山,海拔92.5米,原是詔安宮口港東南海上小島,名臘洲嶼,後因河海沖積和築堤圍墾,遂與陸地連成一片。塔立於臘洲山東峰頂,故又稱臘洲塔。
祥麟塔在梅嶺鄉,坐落於梅嶺鎮臘洲村臘洲山上,風水學上屬水口案山的風水塔,在古代也有作為指示航船的燈塔的作用。
點燈山位於太平鎮大布村,距縣城25公里。海拔894米,總面積9.12平方公里。點燈山自然景觀雄奇靈秀,人文景觀豐厚多彩,民間流傳諸多故事佳話,蘊含寶貴的文化內涵。遊客絡繹不絕,逐成觀光朝聖、登山探險、避暑休閒的好去處。
祥麟塔祥麟塔
點燈山景點有點燈林海、石腳桶、觀音送子峰、姑娘洞、金燈寺、明燈寺、英姿亭、眾仙姑宮、天獅人面峰、青蛙石、八戒峰、神龜石,山山有物、石石有景,若隱若現,似人似物,成了許許多多的神話和故事。

人文景觀

從城關的縣前街到東門中街,連綿700多米的古建築民居群中,坐落著7座恢宏華麗、氣宇軒昂的古牌坊,按照建造時間順序排列,依次是奪錦坊卿典坊百歲坊天寵重褒坊父子進士坊誥敕申貤坊關帝坊
這些技藝高超、精美細膩的歷史遺產,融匯了建築、雕刻、書法、詩詞等多種藝術技巧,文化內涵極為豐富。在封建社會,為了表彰在“忠孝節義”等各方面功勳顯赫、貢獻傑出者,當朝皇帝常常批准在這些人的故里村頭,修建功德牌坊,藉以號召人們以此為榜樣報效朝廷。詔安明代牌坊群也不例外。2000年7月,詔安縣人民政府已將其申報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另外還有一座功覃閩粵坊,位於閩粵交界分水關上。
主要分布在秀篆、官陂、霞葛、太平、紅星等鄉鎮。土樓大小不一,形狀各異,有圓的、有方的、有八角的,還有大樓套小樓的。其中較大的較出名的有官陂大邊村的在田樓、新坎村的溪口樓、秀篆陳龍村的龍潭樓、寨坪村的大坪半月樓等。
在田樓在田樓
在田樓為八角帶圓,直徑99.8米,5層,氣勢宏偉,基本保留完好,規模居全省土樓之首。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超級土樓”、“中國仍住居民的最大直徑的生土樓”。

文化藝術

詔安古老的土著文化,由於受中唐以後源源南下的中原文化影響,加之地處漳潮之交,對兩地文化兼承並蓄,逐漸演變發展。宋代陳景肅、吳大成等學者在漸山結廬講學,留有詩作傳世。明代葉亹、沈鈇、吳朴等著述甚多,沈起津以書畫著名。清代地方文化富有特色,道光至光緒年間沈錦洲等書畫名家形成詔安畫派;詩詞創作繁榮,有謝浣湘等名詩人;境內有潮劇、廣東漢劇等劇種;民歌、民樂、燈謎等民間文藝十分發達;還有全國獨具一格的鐵線木偶戲。民國出現公共藏書、創辦報刊、新美術創作和電影、話劇等新文化現象。
詔安縣1950年組建文化館等文化機構。1953年設立收音站,1960年成立電影管理站。1981年後電影公司、電視差轉台相繼創辦,1991年建立有線電視站,1994年又設立詔安人民廣播電台。
1956年組建縣專業潮劇團,上演傳統劇目並創作《一門忠義》等新劇目。古典詩詞創作復興,1985年後出現數十名創作勤奮、活動頻繁的作者。
潮劇獲得新發展,民間文學的收集整理受到重視,1991年出版民間故事、歌謠、諺語三套集成。
民間音樂得到政府有關部門的扶持。燈謎活動更加普及,1989~1996年燈謎好手在全國謎會中屢屢得獎。改革開放後文化市場欣欣向榮,政府主管文化部門依法管理文化市場,有力地促進地方文化事業的發展。
詔安書畫,始自唐代。唐開元年
間,著名書法家鐘紹京貶任懷恩縣尉,其人“字畫妍媚,遒勁有法”,其書風對九龍江流域書畫藝術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宋代,陳景肅、翁待舉等漸山七賢和應他們邀請來訪的丞相陳俊卿、梁克家,知州朱熹,學者陳淳、林用中,以及避禍隱居九侯山的江南趙嘉客、洛陽周直言等人的詩文書畫,豐富了詔安的書畫藝術。1150年(南宋紹興二十年)起先後興辦的石屏、漸山、丹詔等書院,促進了詔安書畫的交流與發展。元代,到九侯山掛錫的僧無礙倚崖題刻的“九侯名山”4個擘窠大字,為閩省金石之寶,對詔安書法起了一定影響。明代末年,詔安書畫風氣鼎盛,先後出了沈起津徐登第、方映辰等書畫名家。至今,詔安城鄉還保留著大量的明代碑石題記、牌坊榜書,挺拔遒勁,嘆為觀止。沈起津的《雙屏泰山廟記》被譽為碑林瑰寶。清代,詔安許多書畫家南下潮、汕、穗,北上滬、甬、揚、津、京等地,拜會各方名家,交流取經。而外地書畫家也不斷來詔交流,使詔安書畫家擴大了視野,提高了技藝水平。詔安書壇畫苑一時名家輩出,出現了康瑞、劉國璽、謝廷爚、沈錦州、沈瑤池、謝琯樵、汪志周等書畫名人。當時從北方學成回詔的沈錦州在繼承詔安傳統文人畫的基礎上,大膽吸取北派畫風,形成了獨具風格的“詔安畫派”。清末民國時期,詔安書畫家達80多位。馬兆麟等書畫家,大膽吸收海派之長,使詔安書畫在傳統的基礎上呈現出新的風貌。新中國成立後,詔安相繼出現林林、沈福文、沈柔堅、林仰崢、韓柯、沈錫純、沈耀初、許海欽等馳名中外的書畫家,以及在藝術上頗有建樹的一批中青年書畫家。
書畫藝術之鄉書畫藝術之鄉
改革開放以來,詔安書壇畫苑,新人輩出,能書善畫者參加各級美協、書協的有近百人之多,許多作品入選全國展覽並獲獎。《中國美術家名人辭典》記載歷代詔安籍書畫家23人;中國美術家協會13個常務理事中,詔安籍畫家就占了2位,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之職也曾由詔安人擔任,詔安書畫家在海內外藝壇盡領風騷。
1993年11月,文化部群文司命名詔安縣為“中國書畫藝術之鄉”。
2000年9月的首屆書畫藝術節被詔安人稱為該縣書畫藝術邁向市場的里程碑。書畫藝術節舉行了詔安縣首次書畫作品拍賣會,獲悉訊息的省內外書畫家、競買者以及新聞記者、民眾紛紛趕來,參加拍賣的72幅作品有62幅成交,成交額達104.6萬元,其中已故旅台畫家沈耀初的兩幅作品分別以32萬元和42萬元落槌。拍賣槌聲讓詔安書畫實現了其經濟價值,也喚醒了詔安人以此發展文化產業的創新意識。他們培植書畫市場,發展書畫產業。縣城出現了博雅齋、墨緣居、文心閣等10多家畫廊,並頻頻到福州、上海參加拍賣會,參與競價拍賣,年成交額上千萬元,一些畫廊和書畫經紀人還異地發展,把畫廊開到深圳、廈門、漳州等地。

風味特產

貓仔粥是詔安獨特的一種小吃。它以米飯、海鮮、家禽肉等為原料,是詔安的飲食文化的代表。
清明粿清明粿
清明粿如碗面大小,狀如龜背,頗似一個縮小的飛碟。製作清明粿採用野生中草藥“艾葉”或“鼠麴草”為粿皮原料,製作好的粿品呈綠色。清明節吃清明粿的習俗,在詔安等閩南人家已沿襲千百年了。
和合包是詔安傳統名點,以其造型和寓意為婚喜、壽誕宴席必備的一道名點。詔安飲食不僅可在酒樓飯店享用,在沿街亦處處可見飲食攤檔。
蝦棗湯屬於菜譜閩菜里的常見菜,蝦棗湯的主要原料有蝦仁。
八仙茶:1965年在福建省詔安縣選育成功的無性系新品種。八仙茶系採用閩南烏龍茶製法,結合其品種特性精製而成。被農業部茶葉質量鑒測中心鑑定為名優茶。
黑葉荔枝,原產廣東,引入漳州、漳浦、詔安等地已有1400餘年歷史。《漳浦縣誌》記載:“荔枝舊鎮鑑湖最盛,烏石一村荔枝味最佳”,故也稱為烏石荔枝。主要分布在漳浦、詔安、漳州等地,種植面積10萬畝。其中漳浦栽培量最大,面積達6萬多畝,年產1萬多噸。
“雙燈荔枝酒”被稱為“中國的香檳酒”,飲譽國內外。
中國青梅之鄉中國青梅之鄉
詔安青梅性味甘平、果大、皮薄、有光澤、肉厚、核小、質脆細、汁多、酸度高、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胺基酸,具有紅星青梅特有酸中帶甜的香味,特別是因其富含果酸及維生素C,其半成品——乾濕梅富有彈性,呈淡黃色,加工時果皮不易開裂,內含物不易流失,且醃製過程中只需加適量食鹽而不需添加其他任何添加劑就可達到保質期12個月以上,品質超過日本盛行的南高梅,符合日本的國家醃製標準,深受日本市場歡迎,被譽為“涼果之王”、“天然綠色保健食品”,是開發兒童和老年保健食品的最佳食物。

著名人士

沈耀初:1907年生於有書畫之鄉美譽的詔安縣士渡村。畢業後在家鄉教書育人,又創辦燕石畫社,從此以作畫為樂。1948年,沈耀初應朋友之邀,隻身赴台灣求生求藝。南詔鎮建有沈耀初美術館
沈耀初沈耀初
沈福文(1906.02—2000)中國著名美術教育家,傑出的漆藝實踐家、創作家、新漆藝創作者,太平鎮科下村人。1930年受左翼文藝思潮的影響與陳卓坤、胡一川、李可染等人組建“一八藝社”,創作了不少反帝反封建反壓迫的木刻作品。
沈柔堅(1919.10—1998.7)歷任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副主席,中國版畫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聯委員,上海市文聯副主席,《辭海》美術科目主編,《中國美術辭典》主編,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教授。
沈冰山:詔安著名盲人畫家,1934年生。1994年出版《盲人沈冰山書畫集》,名載《中國殘疾人名人詞典》。
吳燕聰:2000年和2004年兩屆殘奧會金牌得主。2008年殘奧會三破世界紀錄,奪得2銀1銅。
林茂光:中共黨員,少將。空軍工程建設總局廣州工程局局長兼安裝大隊大隊長,高級工程師、廣東省政協委員。
張貞(1884—1963),字乾之。陸軍上將。曾任方聲濤的福建靖國軍營長、旅長、福建自治軍前敵司令。北伐時任國民革命軍獨立第四師師長。張部被先後改稱陸軍暫編第一師、新編第一師和第四十九師,均由張貞任師長。人稱其為“閩南王”。張貞還擔任過福建“剿匪”司令,並多次參加“圍剿”閩西蘇區和紅軍的戰爭。抗戰期間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風紀視察團第四團上將主任委員。1949年攜家眷去了台灣,曾任“戰略顧問委員會”委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