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87年9月7日以前,霞葛是官陂鄉下官陂部分區域。
1987年9月7日,霞葛從
官陂鄉析出,成立霞葛鄉。
1992年1月20日,霞葛撤鄉設鎮。
行政區劃
交通狀況
霞葛鎮的交通四通八達,構成"網狀"道路,以508省道貫穿該鎮南北為主幹線,支幹線有霞秀公路(霞葛至秀篆)、南坑公路(莊溪至坑河、官陂彩下)、霞建公路(霞葛至饒平縣建饒、新豐)等,上述公路均在鎮區與509省道交叉,使得鎮區成為各道路的交集區,是兩省三縣八鄉鎮的交集點。
新規劃509省道霞葛路段的鎮區部分道路,將作改道,改道實施後,鎮區的新、舊道路之間的方形腹地,無形中成為鎮區的中心。這樣,鎮區具有了發展的窨,而且在方形地盤中能相應集中霞葛鎮的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山區中心集鎮的地位得到眾多部門的普遍認同,已有多個部門在該鎮完善、設立服務管理機構。
經濟建設
霞葛鎮建鎮時間雖短,但是在建設中,霞葛鎮現已初現山區中心集鎮的雛形。鎮黨委、政府緊緊抓住經濟建設中心,走"科技興農,以農富鎮"之路,農業綜合開發以
荔枝為重點產業,種植面積3.1萬畝,年產量約1萬噸成為全國範圍內頗有名氣的荔枝生產基地。鄉鎮企業以荔枝烤乾、液化氣站、
水電等個私經濟為骨幹,有規模工業2家,全鎮工業企業年產值7230萬元。
霞葛鎮霞葛鎮1987年成立以來,由於地理位置優越及交通便利,逐步成為
百姓、商家認同的山區中心集鎮。霞葛鎮位於上述五個山區鄉鎮的中心,它對五個山區鄉鎮的輻射、影響作用較為均衡。該鎮是廣東饒平縣建饒鎮、新豐鎮、福建平和縣大溪鎮的中心點,有利於發展跨省、跨縣的邊貿活動。
社會事業
基礎設施
霞葛鎮現已成為五個山區鄉鎮的政治、文化中心。霞葛圩農貿、水果綜合市場已成為
官陂、
太平、秀篆、
廣東建饒、廣東新豐、平和大溪的商人、果農、民眾的集貿地。該鎮新建的霞華水果、建村綜合集貿市場已將竣工投入使用。
詔安縣交警大隊1999年開始在霞葛鎮設立警備區負責509省道詔安段內所有鄉鎮的交通管理。年初,新建辦公款大樓已投入使用。並已向省公安廳、省交警總隊申報成立"霞葛交警大隊"。
縣國稅局、地稅局、
工商局均在霞葛鎮投資興建辦公樓、設立霞葛鎮分局,管轄官陂、霞葛、秀篆三個商貿活動。縣電信局在該鎮設立中心支局,是官陂、
秀篆、霞葛電信事業的樞紐設施。籌建中的山區鄉鎮的
變電站,位於霞葛鎮五通村,服務於官陂、秀篆、霞葛、紅星。
赤竹坪林場林業派出所規劃搬入霞葛林業工作站,設立"霞葛林業派出所",管轄官陂、秀篆、霞葛、赤竹坪林場、太平、紅星。
衛生事業
詔安縣第二醫院,現是省定中心衛生院,服務半徑達28公里,服務人口15萬人。該院技術人員齊全、醫療設施完備先進。又投入100多萬元,新建住院大樓和購置配套設備。
教育事業
霞葛中學環境優美、教學質量優良,來自官陂、太平、秀篆不少國中生至此求學。增辦高中部的呼聲日益強烈,條件成熟。縣、鎮政府、學校正積極籌備擴建高中部來滿足山區孩子求學的迫切願望。
旅遊資源
霞葛鎮環境優美、自然人文資源豐富。霞葛鎮地處圓形的盆地之中,四周環山,中央平原,各村相對集中,境內有嶺下溪、平和大溪貫穿並匯集流入東溪,形成優美的自然環境,
水資源、電力極為豐富。省龍潭水電公司下轄的所有三個電站均在霞葛鎮境內。全縣二個中型水庫之一嶺下溪水庫也在霞葛鎮內。另外,該鎮文化氛圍濃厚、歷史文化遺產眾多,有著名的鎮龍庵(小刀會遺址)、
五通宮、
龍山岩、金環寶塔生客家土樓群等文物風景區聞名遐邇,海內外遊人絡繹不絕。
閩台淵源
在
詔安縣霞葛鎮,有一座名聞海內外的文物保護單位——五通宮。它坐落五通村雞籠山下東溪河畔,依山傍水,風景秀麗,始建於明永樂癸未年,供奉著“南遊記”傳說中降妖伏魔為民除害的“華光天王”,俗稱“五顯大帝”。明大學士、民族英雄黃道周還親筆為五顯大帝題寫“正位居體”的大橫匾。
五通宮1986年清明節,祖籍五通村的台灣著名無黨派人士、原台東縣縣長、“立法委員”黃順興先生,幾經周折回到五通宮尋根謁祖。他親熱地對前來迎接的鄉親說:“台灣也有五通宮,同樣奉祀五顯大帝。50年前,我就產生尋根的念頭。終於回到了祖地!”五通村村民黃草齊拿出一本“黃氏族譜”。當黃順興翻到注有“十二世祖第四子保存公往台”的字樣時,說:“這族譜同60年前我叔父回五通抄去的一樣樣。”他又情不自禁地背誦起一首黃峭公“祖訓詩”:“駿馬登程往異方,各從勝地立綱常。身居外境猶吾境,日久他鄉即故鄉。朝夕莫忘親命語,晨昏當薦祖宗香。根深葉茂同休慶,三七男兒總熾昌。”
黃順興先生接著向眾鄉親介紹,300多年前,他的第十三世祖保存公往台灣拓荒時,隨身奉請五通宮五顯大帝的金像和香火到彰化埤腳莊,在家中設壇奉祀膜拜。後各方信徒熱烈籌資建廟供奉五顯大帝,並同樣號名“五通宮”。台灣各地已有50多座“五通宮”了!
近數十年來,先後有彰化縣五通宮、台北市天顯宮和蓮花縣五聖宮等近20座寺廟組團前來五通宮“尋根、進香、謁祖”。同根同宗一家親,手足情濃甜如蜜。
2012年12月29日,首屆海峽兩岸五顯大帝文化交流會在詔安縣霞葛鎮五通宮隆重召開,138名信奉五顯大帝的台灣彰化縣宗親及詔安霞葛、官陂、秀篆等鄉鎮宗親參加了交流大會。
當天,由台灣彰化縣原縣長黃石城、南京市台胞投資企業協會副會長黃立家等組成的台胞交流團與詔安宗親共同在五通宮拜謁了五顯大帝和九隆公大宗祠,還舉辦了五顯大帝文化交流論壇。
五顯大帝是海峽兩岸同胞共同尊崇的民間信仰,祀奉五顯大帝的霞葛五通宮始建於明永樂元年,已有600多年歷史,是一座保留著唐宋時代建築特徵的古建築,被列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據當地《黃氏族譜》記載,其先祖在清初遷台拓荒時,隨身奉請五通宮五顯大帝神像和香火到台灣彰化埤腳莊設壇祀奉,後來屏東、台中、雲林等地陸續興建了50多座五通宮、五行宮、五顯宮供奉五顯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