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詔安縣轄鎮。位於縣境南部。面積10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62025人(2010年六普)。轄23個行政村。G324國道、G15
瀋海高速公路過境。名勝古蹟有鳳山報國寺、雙屏寺、廣南庵、泰山女神廟、臨江亭等。
沿革
1992年置橋東鎮。1996年,面積100平方千米,人口5.7萬人,轄牙頭、林中、西山、內鳳、外鳳、甲州、橋頭、林巷、林家、橋園、溪雅、沃頭、西沈、西滸、村東、村中、村西、仙塘、含英、西霞、東霞、洪州、下寮23個行政村。2000年常住人口59122人(五普)。
行政區劃
1992年置橋東鎮,面積100平方千米。人口6.2萬人。橋東鎮共有23個行政村和1個農林場,分別為甲洲村、林家村、林巷村、西沈村、西滸村、村東村、村西村、村中村、外鳳村、內鳳村、西山村、牙頭村、下寮村、橋頭村、橋園村、溪雅村、澳頭村、仙塘村、含英村、東霞村、林中村、西霞村、洪洲村、西山農場。
氣候物產
橋東鎮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如春,年平均氣溫21.3℃,年平均日照時數2500h,全年無霜期350天。終年溫暖濕潤,光熱充足,素有“閩南大溫室”之稱。橋東鎮多年平均降雨量1445mm,主要集中在4—9月,其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0—80%,
梅雨期(4—6月)的降雨量占全年雨量的40—50%,
颱風雨(7—9月)約占全年雨量的30—40%,枯水期(10月至翌年3月)降雨量只占全年雨量20—30%。東西溪交匯於橋東境裡,土地大多為沖積土,土肥地沃,東沈洋、橋東洋成為重要的糧食、蔬菜基地。
詔安縣橋東鎮引進推廣台灣優質韭菜新品種,
韭菜和韭菜花生產成為橋東鎮7個行政村農民為主要經濟來源,農民每年種韭菜收入可達4500多萬元。
基礎設施
橋東鎮交通便捷,
324國道貫穿東西,
漳詔高速公路詔安東互通口位於該鎮外鳳村。下宮路通往梅嶺半島,城鐵路達鐵爐港通廣東。 橋東鎮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完善,依國道324線旁建有2.1平方公里的工業園區,區內配套設施齊全。村村通水泥路、自來水,橋東商業街經拓寬改造,成為商住一體化的良好環境,沿東溪溪岸建有環溪水泥路。
文化教育事業繁榮,有3所中學、20所國小、1個衛生院,群體性文娛活動豐富,有西滸老人門球隊、橋園老人扇舞隊等多支民眾性體育活動隊伍。
歷史人文
橋東鎮是詔安重點僑鄉之一,有海外三胞1400多人,詔安歷史上名人
沈起津出生於橋東村西村,太山媽廟有其詩作碑。沈裕鋒將軍、
林茂光將軍也是橋東鎮人。傅穩列是‘十大先進少年’之一。
建築景觀
橋東鎮有廣南庵、鳳山
報國寺、
雙屏寺、太山媽廟等多處古建築,宏偉壯觀。洋尾古橋、臨江亭等古蹟,渾厚凝重。橋東商業街牌坊、東大門讓入詔遠客耳目一新,橋園溪邊八角涼亭群是民眾休閒的好去處。
經濟發展
到較大的發展,2007年
農業總產值43008萬元,工業總產值34332萬元,農民人均收入4488元,被市評為第九屆
文明村鎮。橋東鎮近城、近路、近海資源豐富,村東、村中、村西、西沈、西滸等村是詔安重要的蔬菜
基地,其中有一千畝的優質韭菜基地,而且有一萬畝的海水、淡水養殖基地。百強億元鄉鎮
橋東鎮山海資源豐富,經過不斷的產業結構調整,已形成糧食、蔬菜、水果、水產等重要基地,有萬畝的優勢農產品基地和橋東洋現代農業示範區。年產糧食16893 噸,水果種植面積1.5 萬畝,年產量6679 噸,蔬菜年複種面積2.7 萬畝,產量59670 噸,海水養殖面積1.2 萬畝,年產海水產品22540 噸,淡水養殖面積4600 畝,年產淡水產品3299 噸,其中淡水鰻589 噸,蝦蟹類85 噸。
蔬菜產品銷往閩西北、
廈門、
深圳、
香港等地,海產品遠銷
日本、
韓國。 2003 年橋東鎮農業總產值39602 萬元,工業總產值59960 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121500 萬元,
財政收入520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269 元。橋東鎮工業企業一千多家,其中上規模工業企業3 家,規模工業年產值1600 萬元。有兩個省級明星村和三個億元村,鎮被列入
福建省“名鄉名鎮”、“ 科技示範鄉鎮”,漳州市鄉鎮企業十強鄉鎮,1998年被評為省委、省府第六屆“文明鄉鎮”,1999 年獲市“六好”鄉鎮黨委,2000 年被市委評為黨建先進單位,2001 年被省委評為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2003 年被國家
民政部、解放軍總政治部授予“愛國擁軍模範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