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縣

天台縣

天台(tāi)縣,浙江省、台州市轄下縣,位於浙江省中東部,東連三門縣、寧波市寧海縣,南鄰臨海市仙居縣,西接金華市磐安縣,北界紹興市新昌縣。縣境東西長54.7千米,南北寬33.5千米,面積1431.66平方千米,戶籍人口60萬。縣政府駐始豐街道玉龍路1號。

天台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著稱,是佛教天台宗發祥地、道教南宗創立地、“活佛”濟公出生地、唐詩之路目的地、《徐霞客遊記》開篇地、和合文化發祥地、五百羅漢應真地、詩僧寒山隱居地、劉阮桃源遇仙地、王羲之書法悟道地。天台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生態縣、國家生態旅遊區、國家級衛生城市、中國綠色發展與生態建設優秀城市、中國茶文化之鄉、全國田徑之鄉、全國圍棋之鄉、中國烏藥之鄉、中國名茶之鄉,還是中國膠帶工業城、中國汽車用品生產基地、中國過濾布名城、中國和合文化傳承基地、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省體育強縣、省首批“大禹鼎銀鼎”、省級食品安全縣。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貌,水文,土壤,氣候,自然資源,人口,經濟概況,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科學技術,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體育事業,傳媒,社會保障,人民生活,交通,宗教,地方文化,方言,生活習俗,民間工藝,文化遺產,旅遊,地方特產,城市榮譽,著名人物,友好城市,

歷史沿革

天台縣地圖天台縣地圖
天台歷史悠久,早在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三國吳大帝黃武元年至黃龍三年(公元222~231年)之間,析章安置始平縣(又稱南始平),此為天台建縣之始。初屬會稽郡,太平二年(公元257年),改屬臨海郡。西晉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名始豐縣。東晉穆帝永和三年(公元347年),析南鄉置樂安縣(今仙居縣)。南朝齊改始豐縣為始平縣,仍屬臨海郡。梁時屬赤城郡。陳時復名始豐縣,仍屬臨海郡。
隋文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平陳,並始豐入臨海縣,屬括州(處州)。煬帝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屬永嘉郡。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平吳李子通,分臨海復置始豐縣,屬海州,不久屬台州。八年又廢始豐。太宗貞觀八年(公元634年)再置。肅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改名唐興,屬台州。
五代時,屬吳越國。後梁開平二年(公元908年)八月,改唐興為天台,後唐同光初復名為始豐,後晉天福間改名台興,均屬台州
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改台興為天台,此名一直沿用至今。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吳越歸宋,天台亦歸宋,屬台州。
元代,地方行政實行“行省”制度,世祖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改台州為台州路。天台屬江浙行省東道台州路。
明代,地方政區制度襲元朝,改台州路為台州府。天台屬浙江布政使司台州府。
清代,承襲明制,天台仍屬浙江布政使司台州府。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廢府制為道制。天台改屬公稽道。民國21年6月屬浙江省第六行政督察區。同年9月,屬浙江省第五行政督察區。此後歸屬變化紛繁。至國民37年4月,仍屬浙江省第六行政督察區。
1949年5月24日,天台解放,成立縣人民政府,屬台州專區。1954年6月,台州專區撤銷,天台劃到寧波專區。1957年7月,台州專區恢復,天台劃歸台州。1958年12月,撤台州專區,天台又劃到寧波專區。1962年4月,重置台州專區,天台又劃歸台州(1970年改稱台州地區,1994年9月改稱台州市)。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天台縣政府大樓天台縣政府大樓
唐代宋代實行鄉里制,百戶為里,五里為鄉。嘉定年間,全縣分4鄉12里。元、明時期實行都圖制。明洪武間全縣分128圖。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改為73里。明末清初,改為2鎮、4鄉、37都。清光緒年間,改為4鎮、4鄉、37都。民國初年,實行自治。民國19年(公元1930年)改為區、鄉(鎮)、閭鄰制。民國22年,全縣設6個區、246個鄉、16個鎮、1532個閭(25戶為閭)、7640個鄰(5戶為鄰)。民國23年,改為鄉、鎮、保、甲制。民國31年,全縣設4個區、58個鄉鎮、663個保、6439個甲。民國35年,調整為4個區、10個鎮、45個鄉,保、甲相同。民國37年調整為4個區、55個鄉鎮、675個保、6962個甲。1949年5月24日天台解放,廢除保甲制。當年6月,全縣設6個區(城區、蒼山、南山、平橋、街頭、北山),10個鎮、46個鄉。1950年設城關區,轄原城區4鎮4鄉。1950年冬,從北山區劃出3個鄉和1個鎮,成立白鶴區。1951年6月,從城關區劃出5個鄉,平橋區劃出5個鄉,南山區劃出3個鄉成立福溪區。1952年夏,城關區撤去4個鎮,建立24個居民委員會,後又並為16個居民委員會,直屬福溪區。1956年3月,撤銷福溪、蒼山、南山、平橋、街頭、白鶴、北山7個區公所。城關區改稱城關鎮,其餘鄉鎮合併為32個鄉,均稱鄉人民委員會,由縣直屬管轄。
1957年8月,恢復7個區公所建制。1958年11月,城關鎮併入福溪區,改稱城郊幸福人民公社;白鶴區改稱白鶴友誼人民公社。兩個公社下設19個管理區(鄉級)。其他5個區改稱區聯社,其下屬的23個鄉為人民公社。1959年7月,恢復城關鎮人民委員會。同年11月,5個區聯社稱人民公社,原鄉級公社改稱大隊。1961年9月,恢復7個區公所。並將32個大隊(鄉級),分建為57個人民公社(鄉級)。從1968年3月開始,全縣51個公社相繼建立革命委員會。1969年,全縣設有32個公社、1個鎮(城關鎮)。1973年,全縣設有36個公社、1個鎮。1977年9月,恢復城郊、蒼山、南山、平橋、街頭、白鶴、北山7個區,每區建立革命領導小組,分別管轄36個公社革命委員會。1979年10月,7個區革命領導小組改稱區公所。1980年1月,全縣增至41個公社。同年12月,公社革命委員會改稱公社管理委員會。1981年,城關鎮革命委員會改稱城關鎮人民政府。1983年3月後,改人民公社制為鄉、村制,公社管理委員會改稱鄉人民政府。
1985年6月,坦頭、平橋、街頭、白鶴4個鄉改為鎮。1988年7月,全縣有7個區、1個鎮(區級)、45個鄉和6個鄉級鎮。1992年5月,經過撤區、擴鎮、並鄉,全縣共設8個鎮、11個鄉。
1999年2月1日,經縣機構編制委員會批准,城關鎮在新民辦事處(轄6個行政村)的基礎上建立新民管理區委員會,作為鎮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並賦予一級鄉鎮政府的相應管理許可權。
2001年2月16日,經省政府批准,撤銷麗澤鄉、山河鄉建制,其行政區域併入城關鎮行政區域。擴大後的城關鎮轄137個行政村、39個居民區,鎮政府駐赤城路。同年3月23日,縣委、縣政府決定,城關鎮增設赤城管理區(5個村40個居)、國清管理區(47個村)、麗澤管理區(35個村)和山河管理區(31個村)。新民管理區增至18個村。
2001年11月16日,經省政府批准,撤銷新中鎮、屯橋鄉建制,將其行政區域與平橋鎮合併,設立新的平橋鎮。新的平橋鎮轄214個行政村、1個居民區,鎮政府駐朝陽西路24號(原平橋鎮政府駐地)。撤銷灘嶺鄉建制,將其行政區域併入城關鎮。調整後的城關鎮轄172個行政村、40個居民區,鎮政府駐地仍在赤城路。撤銷鶴樓鄉建制,將其行政區域併入白鶴鎮。調整後的白鶴鎮轄142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地仍在白鶴南街道7號。同年12月,城關鎮增設灘嶺管理區。至此,全縣共設8個鎮(其中,城關鎮轄6個管理區)、5個鄉,管轄996個行政村,41個居民區。從2002年7月開始,全縣行政村撤併。至年末,全縣行政村由996個撤併為584個,居民區仍為41個。
2003年4月,撤銷城關鎮,設赤城、始豐、福溪3個街道。至年末,全縣有行政村568個,居民區38個,社區1個。
2004年8月,經縣委、縣政府聯席會議研究同意,縣政府發文(天政函〔2004〕62號)批准,撤銷赤城街道33個居委會,建立8個社區居委會。石樑鎮溪下村和八遼村因黃龍水庫建設需要而遷至赤城街道,安置在飛鶴社區。至年末,全縣有行政村613個,居委會4個,社區8個。
2005年,平橋鎮撤併行政村5個,白鶴鎮撤併行政村11個。至年末,全縣轄3街道7鎮5鄉,有行政村597個,居委會4個,社區8個。
2011年,行政區劃為:轄3街道7鎮5鄉(12個社區居委會,2個居委會,597個行政村)。
2012年,赤城街道新增一個社區,至年末全縣轄3街道7鎮5鄉(13個社區,2個居委會,597行政村)。
2018年行政區劃調整為:轄3街道7鎮5鄉(21個社區,374行政村)。
轄區
2018年,轄區3個街道、7個鎮、5個鄉,21個社區,374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天台縣位於浙江省東中部,境域範圍介於東經120°41′24″~121°15′46″、北緯28°57′02″~29°20′39″之間,東接三門縣,南鄰臨海市,西毗磐安縣,北連新昌縣,東北交寧海縣,西南通仙居縣。縣境東西長54.7公里,南北寬33.5公里,總面積1432.09平方公里,距省城杭州市223公里,距東海65公里。

地貌

天台的地貌以低山、丘陵為主。低山和丘陵占全縣總面積的81%,河谷盆地平原和台地占19%。整個地勢東北、西北、西南三面高,向東和東南傾斜,四面高山環繞,中間是河谷平原。始豐溪貫穿西東折南,海拔50~250米。

水文

天台縣內溪流分屬椒江、曹娥江、白溪清溪、海游溪5個水系。始豐溪為縣內最大溪流,自西向東貫穿天台盆地,發源於磐安縣大磐山南麓,全長132.7公里(境內長68.5公里),流域面積1610平方公里(境內流域面積1111.54平方公里)。始豐溪天台境內支流40多條,其中三茅溪源出新昌縣裡岙村,從其西南流入天台縣境內,主流長26.5公里,流域面積157.5平方公里;蒼山溪源出三合鎮馬家線崗頭,主流長22公里,流域面積163平方公里。

土壤

天台縣對全域範圍的土地實施1:5萬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工作,項目調查了全縣耕地26998公頃,其中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32.4萬畝,共採集耕地土壤樣品3588件,分析測試了pH、K、Mn、P、Cu、Pb、Zn、Cr、Ni、Co、V、B、Mo、Cd、As、Hg、N、Se等18項指標。並根據原國土資源部《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評價規範》(DZ/T 0295-2016)和國家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15618-2018),分別進行了土壤養分地球化學綜合等級和土壤環境地球化學綜合等級評價;並在該兩項評價基礎上進行了土壤地球化學綜合等級評價,結果顯示天台縣範圍耕地質量總體較好,92.50%的耕地未受到重金屬污染,84%的耕地養分水平在中等以上。
(一)土壤養分地球化學綜合等級
全縣耕地範圍,土壤養分元素含量以適宜水平為主,適宜以上耕地占比83.88%,缺乏水平占總評價面積16.12%。天台縣土壤養分主要缺乏B、Mo等。耕地綜合養分等級適宜及豐富水平耕地主要分布在石樑鎮、南屏鄉、福溪街道與三州鄉,較缺乏與缺乏水平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疇鎮、平橋鎮南部與白鶴鎮南部。
(二)土壤環境地球化學綜合等級評價
土壤環境地球化學綜合等級評價結果顯示,天台縣耕地範圍總體清潔,清潔占比92.5%。具有輕微污染風險以上耕地比例為7.49%;主要污染風險元素為Cd、Cr和Ni,其中Cr和Ni主要來源於天台東部廣泛發育的玄武岩風化淋溶作用,引發生態風險較低。
(三)土壤地球化學綜合等級評價
土壤質量地球化學綜合等級由土壤養分地球化學綜合等級與土壤環境地球化學綜合等級疊加產生。總體上,天台縣耕地範圍天台縣土地質量地球化學綜合等級以良好與中等為主,兩者共占比78.95%,良好與中等主要分布在天台縣盆地平原地帶;優秀主要分布在四周山地丘陵;差等主要零星分布於山地丘陵,在平原地區呈零散分布的態勢;劣等主要分布在城市周邊,受人為活動影響較大,其餘零星分布於山地丘陵帶。其中,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土地質量地球化學綜合等級中等以上共占比97.44%,整體優於其他耕地。

氣候

天台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降水豐沛,熱量充足。又因四周山體環繞,中間低平,因而小區域氣候特徵顯著,帶有一定的盆地氣候特徵。
天台自1961年至2008年48年間平均氣溫17.1度,年平均最高氣溫22.4度,年平均最低氣溫12.9度。高溫一般出現在6月下旬至9月上旬,其中以7月上旬至8月中旬最多。
年際變化,最高1998年,年平均氣溫18.1度;最低1981年,年平均氣溫16.0度,變幅2.1度。月際變化,最熱7月,平均氣溫28.2度;最低1月,平均氣溫5.2度,變幅23.0度。
極端最高氣溫41.7度,出現在1961年7月23日,極端最低氣溫-9.1度,出現在1967年12月30日。天台冬季(12~2月)平均氣溫為6.5度,春季(3~5月)平均氣溫16.1度,夏季(6~8月)平均氣溫27.1度,秋季(9~11月)平均氣溫18.8度,春秋季氣溫與年平均氣溫接近,夏季熱,冬季冷。
天台1961-2008年年降水量平均值為1351.4毫米,最多1962年1780.5毫米,最少1967年838.4毫米。年平均霜日34.4天。年際變化大,最多62天(1962~1963年)最少19天(1997~1998年)。年平均日照總時數1875.3小時。年際變化,最多1971年2296.4小時;最少2000年1499.6小時。
主要災害性天氣有颱風、暴雨、連陰雨、高溫、低溫、大雪、冰雹、雷雨大風、乾旱等。
(註:平均值使用1981~2010年30年資料統計,極值挑自1961~2016年。)

自然資源

水利
天台全縣多年平均降雨量1587.3mm,多年平均地表徑流量為12.95億m3,其中始豐溪南岸區為3.51億m3,始豐溪北岸區為5.88億m3,曹娥江嶺上溪區為0.33億m3曹娥江慈聖溪區為0.82億m3,寧海白溪區為1.35億m3,寧海清溪區為0.83億m3,三門灣海游溪為0.24億m3。全縣實測最大年徑流量為1990年的21.7億m3,最下年徑流量為1967年的5.06億m3。地下水資源1.60億m3,屬於重複計算水量,因此,天台縣境內水資源總量為12.95億m3(未包括縣境外來水2.16億m3)。人均水資源量約2164m3/人。
天台縣
礦產
天台縣境內已知礦產18種,有64處產地(不含普通砂石類礦),可分為燃料礦產、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建築材料礦產及礦泉水等五大類。礦產資源特點總體上是燃料礦產貧乏,金屬礦產短缺,非金屬礦產種類雖不多,卻有其特色,其中珍珠岩、地開石、沸石是天台的特色礦種;飾面石材、螢石具有較大的開發遠景和較好的經濟效益。
燃料礦產,僅有紫寧褐煤礦,原地沉積,賦存在第三系嵊縣組地層中,其中大嶺頭煤質較差,梨子園、張家井煤質較好。
金屬礦產主要有銀、鉛鋅礦。分布在大嶺口銀鉛鋅礦區、下遼鉛鋅礦區,均為中型礦床。
螢石礦主要分布在城關、福溪、新中、崔岙、新民等地,經多年開採,淺部礦石已開採完,深部尚有。目前有7處螢石礦區在做地質勘查,轉為詳查的有4處,規模均為小型。
珍珠岩分布在九里坪一帶,有小型礦床1處,礦點1處。
沸石礦主要分布在白鶴殿至平橋鎮一帶,該區凝灰岩普遍沸石化,有較好的資源前景。
地開石分布在寶華山林場一帶,為中型礦床,礦石以高矽、低鉀鈉、中~低鋁二三級品為主。
高嶺土分布在祥里、泳溪等地。
⑧石材資源較為豐富,主要分布在天台盆地北側及南屏鄉一帶。岩石類型主要有花崗岩為主,在後岸、白坭坦等地以凝灰岩為主,可加工成板材和條石供應園林、橋樑等設施建設,富有傳統特色的工藝製品暢銷國內外。
⑨建築石料,普通建築石料資源分布廣泛,資源量豐富,主要為凝灰岩等,岩石石質較堅硬,抗壓強度較高,能達到普通建築石料的質量要求。
⑩磚瓦用岩主要分布在天台盆地內或邊緣地帶的低緩丘陵或殘丘,岩性以兩頭塘組、塘上組的粉砂質凝灰質泥岩、頁岩為主,是磚瓦用岩的主要替代原料。
目前天台縣範圍內現有的採礦權總計8家,其中6家為普通建築用石料,1家為銀鉛鋅礦,1家為螢石礦;高風險探礦權有11家,低風險探礦權有4家,高風險探礦權以螢石和鉛鋅多金屬礦為主,其中螢石占7家。

人口

2018年,天台縣總戶數195790戶,戶籍總人口602520人,其中男性313490人,女性289030人,性別比為108:100。全年出生人口6973人,出生率11.58‰;死亡人口4137人,死亡率6.87‰;人口自然增長率4.71‰。

經濟概況

綜述

2018年,天台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54.5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6%。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3.54億元,增長4.0%;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04.55億元,增長7.1%;第三產業增加值136.42億元,增長8.5%。三次產業比例由2017年的6.0:41.6:52.4調整為5.3:41.1:53.6。人均生產總值(戶籍口徑)42261元,增長7.3%。
2018年,全縣固定資產投資呈現較快增長態勢。全縣固定資產投資比去年同期增長11.0%,其中:交通投資增長25.0%,民間投資增長36.9%,生態環境和公共設施投資增長3.4%,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22.5%,重點製造業投資增長56.7%。房地產開發投資實現投資33.7億元,增長46.4%,房地產銷售面積65.5萬平方米,增長33.3%。

第一產業

天台是中國烏藥之鄉、中國名茶之鄉、中國茶文化之鄉、全國重點產茶縣、浙江省農業特色優勢產業中藥材強縣和浙江中藥材產業基地縣,擁有國內集中連片種植規模最大的鐵皮石斛基地、人工種植規模最大的烏藥基地,全省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的現代化育秧中心,以及天台小狗牛等畜牧業地方特色品種。
2018年,全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0.6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6%。實現增加值13.60億元,增長4.0%。農作物播種面積24038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0647公頃,糧食產量68025噸,每公頃產量6389公斤。經濟類作物播種面積12358公頃,其中:蔬菜播種面積7331公頃,中草藥材播種面積1665公頃,油料作物播種面積1585公頃。
2018年末生豬存欄7.6萬頭,家禽存欄181.32萬羽,出欄718.95萬羽。肉類總產量21835噸。
2018年全縣水土流失治理面積7.6平方公里。水利總投入1.29億元。年末新增旱澇保收高產穩產面積0.17萬畝,擴大有效灌溉面積0.15萬畝。
年末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15.47萬千瓦,比去年減少2.6%。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6238噸,比去年減少1.6%。農村用電量35391萬千瓦時,比去年增長2.5%。創成省級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基地5家、美麗生態牧場4家,完成1.7萬畝標準農田質量提升改造,建成5個省級糧食綠色高產高效千畝片。

第二產業

近年來,天台縣在堅持走“生態工業”、“精品工業”發展之路,合力推進“工業強縣”建設引領下,整合傳統的機電、橡塑、汽車用品、產業用布、生物醫藥、食品飲料等六大主導行業,發展高端裝備智慧型製造、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激發產業最佳化升級內生動力,加快邁向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目前,全縣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43家,其中上億元企業39家,湧現出了以銀輪股份永貴電器、天成自控、天鐵股份、聖達生物、祥和實業等6家上市公司為代表的一大批“隱形冠軍產品”企業。同時,擁有“中國汽車用品製造基地”、“中國汽車用品出口基地”、“中國過濾布名城”和“中國膠帶工業城”等四塊“國字號”招牌。
天台縣
2018年,全縣工業實現增加值88.0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2%。全縣小升規工業企業28家,退出6家,目前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計168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51.31億元,增長8.5%。從六大支柱行業看,紡織業實現增加值2.93億元,增長23.1%;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製造業實現增加值2.98億元,增長15.0%;橡膠和塑膠製品業實現增加值6.33億元,增長10.1%;汽車製造業實現增加值13.89億元,增長6.2%;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實現增加值3.78億元,增長2.0%;醫藥製造業實現增加值4.64億元,下降5.0%。小微園建設步伐加快,制定入園管理辦法,新改建23家、60萬平方米。企業培育不斷加強,完成個轉企180家。新入選市瞪羚企業3家、省隱形冠軍培育名單4家。全面完成畝均稅收1萬元以下低效企業改造提升,完成老舊工業點改造4個,整治“低散亂”企業(作坊)112家,關停淘汰落後產能15家,電鍍表面處理中心建成。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對139家規上企業和406家用地3畝以上用電10萬度以上的規下企業完成綜合績效評價,規上工業企業畝均稅收達29.7萬元,居全省各縣市第七。數字經濟加快發展,新增上雲企業1120家、市級上雲標桿企業2家,數字經濟綜合評價指數居全市第二。
2018年末,全縣有資質的建築單位32家,累計實現建築業總產值121.2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0.1%。建築企業房屋施工面積486.69萬平方米,增長11.3%,其中:新開工面積255.85萬平方米,增長0.2%;竣工房屋建築面積272.99平方米,增長17.3%。

第三產業

2018年,天台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7.3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0.6%。按銷售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93.38億元,增長10.8%;鄉村消費品零售額33.94億元,增長10.3%。從貿易分行業來看,全年批發業實現銷售額127.0億元,增長11.0%;零售業實現銷售額203.4億元,增長14.0%;住宿業實現營業額4.6億元,增長21.5%;餐飲業實現營業額11.5億元,增長11.5%。
2018年,全縣累計自營進出口52.05億元,去年同期增長9.6%。其中,自營出口48.37億元,增長9.4%,進口3.68億元,增長13.2%。從出口行業看,橡塑行業出口15.43億元,增長22.3%;汽車用品行業出口9.33億元,增長10.2%;機電行業出口8.74億元,增長8.0%;產業用布行業出口2.88億元,增長5.5%;生物醫藥行業出口8.69億元,下降6.8%;建材行業出口0.48億元,增長37.6%;其他產品出口1.65億元,增長2.4%。
2018年,全年旅遊總人數為1902萬人次,增長10.8%,旅遊總收入為209.7億元,增長12.6%。
2018年,金融機構存款餘額(人民幣)401.65億元,增長14.0%。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人民幣)380.41億元,增長23.1%。其中:短期貸款128.76億元,增長21.8%;中長期貸款156.77億元,增長12.2%。消費貸款合計142.25億元,增長11.0%。經營貸款合計143.28億元,增長22.2%。金融機構餘額存貸比94.7%,比去年年末提高7.0個百分點。
2018年,全縣全年實現財政總收入36.3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0.4%,地方財政收入21.90億元,增長14.0%。上劃中央“六稅”收入14.47億元,增長5.3%。稅收收入18.74億元,增長16.0%。其中:契稅稅收收入保持較快增長,增速達到66.5%,增值稅增長17.1%,非稅收收入增長3.4%。地方財政支出51.14億元,增長22.9%,民生支出40.59億元,占總支出比重為79.36%。其中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一般公共服務三項支出較多,分別增長12.8%、31.5%、18.8%。

社會事業

科學技術

2018年, 天台縣現有省級企業研究院1家,省級高企研發中心1家,享受國家優惠政策的高新技術企業7家,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35家。全縣實現全社會R&D經費支出3.6億元,增長18.7%。R&D經費占GDP比重1.57%,比去年提高0.12個百分點。擁有R&D活動人員1356人,增長10.8%。企業創新動能有效激活,全縣企業R&D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2.02%,比去年提高0.33個百分點。企業R&D人員占企業從業人員比重7.03%。全縣擁有開展R&D活動企業56家,增長16.7%。開展R&D活動企業占規上工業企業38.62%,比去年提高4.34個百分點。企業研發機構設定率24.83%。科技創新產出明顯提升,全縣實現專利授權指數1928,增長18.7%,專利授權量1476件,含發明專利101件。 全縣建成眾創空間4家(分別是愛合夥眾創基地、魔方空間、金恆德創新創業苗圃工場、圓圓電子商務產業園),其中愛合夥被評為國家級眾創空間、魔方空間被評為省級眾創空間。
天台縣與青島科技大學上海東華大學溫州大學北京化工大學、中國航天十二院、浙江工業大學寧波大學浙江理工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浙大台州研究院等10家高校院所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建成浙工大天台研究院、北化天台產學研合作中心、航天十二院天台研究所、浙江理工大學天台產業用布研究所、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天台數字經濟研究院和寧波大學、青島科技大學、溫州大學、上海東華大學、浙大台州研究院技術轉移中心等創新平台10家。建成國家級、省級、市級眾創空間各1家,建成省級星創天地1家。銀輪機械等10家企業被評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創新能力“十強”;恆澤環境科技等10家企業被評為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性“十強”。建成省級專利示範企業6家,市級專利示範企業34家、縣級專利示範企業35家。

教育事業

2018年,天台縣有國小學校數41所,國小在校生3.23萬人,義務教育學齡人口入學率100%。普通中學學校數29所,在校生3.16萬人,國中入學率100%。當年國中畢業生升入高中段各類學校的比例,普通高中為54.92%,職業高中38.32%,其他6.77%,高中段教育毛入學率為99.61%。職業高中學校數3所,在校6451人。年末普通中國小及職業中學專任教師5008人。

文化事業

2018年,天台縣新建和合書吧2家、文化禮堂55家、鄉鎮圖書分館4家、鄉鎮文化分館5家。送戲下鄉2900場,舉辦大型文化活動115場,文化走親70場,送講座98場,舉辦各類展覽99場,送書近50240冊、送電影近4160場。推出“一人一藝”全民藝術公益免費培訓計畫,共開設古琴、琵琶等近20個門類的課程、30餘班次,近2000人參加培訓。建有各類文藝團體2091支,文化志願者5800人。
2018年全縣16名傳承人列入第六批台州市非遺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台州御清齋食品有限公司等3家列入第五批台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天台剪紙、捏糕花、天台滿堂紅婚俗等10個項目公布為天台縣第六批非遺項目。切實加強隊伍建設,大力開展執法監管。今年共出動執法人員1043人次,檢查各類經營場所1081家次,立案查處8起。開展網咖市場、出版物市場、娛樂市場、網路市場和“掃黃打非”等專項整治集中行動15次,收繳非法書刊、非法碟片680張冊,共責令整改45家次,文化市場持續和諧穩定。
2018年全縣共有廣播節目1套,全年播出公共節目時間5575小時,製作廣播節目時間3860小時。縣級電視台1座,公共電視節目1套,全年共播出公共節目時間4253小時,製作電視節目時間550小時。有線廣播電視傳輸幹線網路總長2050公里,數位電視用戶數125425戶。全年天台外宣共上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5條,上送央視《新聞聯播》排名位居台州9個縣市區第1名。被人民日報錄用7篇,獲浙江省先進報導組稱號。

醫療衛生

2018年,天台縣有衛生機構249個,其中醫院8家,婦幼保健計畫生育服務中心1家,村衛生室46家,衛生院12家,社區衛生服務站74家。全縣有衛生技術人員3149人,其中醫生(師)1426人,註冊護士1167人,年末實有床位2602張。農醫保工作順利開展,城鄉居民參加2018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464847人。

體育事業

圍棋國手俞斌圍棋國手俞斌
2018年,天台縣運動員在浙江省第十六屆運動會共獲30.88金29.6銀40銅,獎牌總數和得分排全市第一,金牌總數排全市第二。
2018年,天台運動員代表浙江出戰全國田徑錦標賽,奪取男子1500m冠軍 。成功舉辦2018年浙江省空手道錦標賽、顧家家居2018年天台山美麗鄉村馬拉松、“天台山▪森然楊帆杯”第七屆世界女子圍棋團體錦標賽、台州市“體彩杯”業餘圍棋天元賽、天台縣棋王賽、天台“森然楊帆杯”親子賽、2018年度縣中小學生幼兒棋類比賽、2018年“天台山”首屆天台縣圍棋隊際賽、2018中國“霞客首游地”(天台泳溪)第二屆山地徒步大賽、“宗淵杯”古韻張思全國中老年氣排球邀請賽等賽事。
2018年,全縣共舉辦各種培訓班6期,送培訓下鄉165人次,受培訓人數達4250人次。實施全民健身基礎工程,始豐湖體育公園已完成2個籃球場、2個多功能運動場、1個籠式足球場、1個網球場、健身路徑、健身步道、健身小廣場等體育元素建設。新城中心公園建成2個籠式足球場、2個羽毛球場和1個健身廣場。進一步加強體育彩票管理和銷售工作,到2018年11月份止,共有體育彩票銷售點57家,體彩銷售額達到1.6億。

傳媒

天台縣傳媒事業誕生於共和國成立之初,始於1950年7月創建的天台縣廣播收音站。近70年的發展歷程,天台傳媒事業不斷壯大。黨的十八大以來,天台縣積極推動縣級媒體深度融合。2017年11月,整合原天台縣廣播電視台、天台縣新聞傳媒中心、天台縣委報導組職責和人員編制,組建天台縣傳媒中心,掛天台縣廣播電視台牌子。擁有電視、報紙、電台、新媒體4個宣傳平台及廣告中心、網路公司2個產業經營平台。目前開辦10多個自辦欄目,電視全年播出時間達12665小時,廣播全年播出時間6022小時。天台報發行量1.2萬,天台新聞網年更新總量6萬餘條,年總瀏覽量300多萬次。天台縣有線電視系統轉播數位電視節目177套,高清節目61套,數字廣播10套,數位電視在冊用戶12.5萬戶,全縣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達98%以上,有線廣播行政村通達率100%。
2017年10月12日,央視《新聞聯播》頭條播出了天台泳溪鄉百畝香米梯田豐收場景,這是天台新聞史上首次亮相央視《新聞聯播》頭條。2017年被央視《新聞聯播》錄用的稿件排名居台州市第1名、浙江省第25名,創造天台電視台建台以來最好成績。2018年推出全國首個以和合文化為主題的電視頻道——和合頻道及專業網站——和合文化網。2018年在中央和省市級主流媒體刊播有關天台的報導5300餘篇(條),創近幾年最好成績。

社會保障

2018年年末,天台縣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186304人,比去年年末增長5.7%,其中在職職工123202人,比去年年末增長5.3%,離退休人員63102人,比去年年末增長6.4%;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108506人;參加工傷保險94987人;參加生育保險49027人。
2018年,全縣實有最低生活保障對象14068人,城市低保標準680元/人,全年總投入保障資金6301.56萬元。
年末全縣國有收養性單位2個,床位360張,收養40人(還有一家尚未裝修完成)。鄉鎮及街道辦農村養老院7個,床位794張,供養277人。民辦養老院27個,床位3309張,入住老人1518人。

人民生活

2018年,天台縣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68元,增長8.6%;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265 元,增長8.0%;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倍數2.015倍。城鎮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6467元,增長4.5%;農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6445 元,增長6.4%。年末城鄉居民儲蓄餘額(本外幣)250.75億元,增長14.5%。

交通

全縣過境公路總里程1949公里,其中上三高速公路42公里,杭紹台高速正在建設;一條G104國道39公里;兩條省道61公里,S323省道和S326省道;縣道347公里,鄉道338公里,村道1112公里,專用公路10公里。
客運站場6個,其中二級站1個,三級站1個,四級站2個,簡易站2個。擁有長途營運客車93輛,其中旅遊包車29輛;客運線路35條,其中省際班線6條,省內班線21條,市內班線8條。
2018年末,全縣營運客車擁有量為515輛,總客位9853座。全縣營運貨車擁有量為665輛,總噸位為6916噸。全縣營運性公路貨運量671萬噸,比去年增長6.2%,貨物周轉量91773萬噸公里,增長5.5%。全年營運性客運量688萬人,下降18.7%,旅客周轉量22591萬人公里,下降18.9%。“四好農村路”建設全面鋪開,城鄉公交一體化改造在全市率先完成,新改建農村公路114公里,104國道、60省道、62省道美麗公路基本建成。

宗教

天台是全省宗教工作重點縣之一,自古以來就是佛道雙棲的靈山聖境,素有“佛宗道源,山水神秀”之稱,佛教“天台宗”和道教“南宗”都創於此,國清寺是佛教天台宗的祖庭,桐柏宮是道教南宗的祖庭,方廣寺為五百羅漢道場,赤城山玉京洞為道教第六洞天,僧、道和合共修,相得益彰,影響深遠,在歷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影響。經批准登記的宗教活動場共96處,其中佛教44處,道教24處,基督教28處,分布全縣各鄉鎮(街道)。其中,國清講寺(包括智者塔院)、高明講寺、中下方廣寺被國務院列為全國漢族地區重點寺院,國清講寺還是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華頂講寺和萬年寺是省級重級寺院,紫雲洞(位於天台城關赤城山)和明岩寺(位於街頭鎮明岩)是市級重點寺院。
天台縣委縣政府歷來高度重視宗教工作,特別是全國宗教工作會議後,天台召開全縣宗教工作會議,貫徹落實全國宗教工作會議和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不動搖,遵循宗教和宗教工作規律,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發揮天台山“佛宗道源”資源優勢,以打造中國化宗教文化高地為目標,努力構建“和合圓融”的宗教生態。建設民宗團體聯合辦公“和諧園”築基“和合圓融”宗教生態,獲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熊建平批示肯定。
近年來,積極創辦浙江佛學院天台宗佛學院和浙江道教學院, 支持宗教界搞好人才培養工作。2016年9月經國家宗教局檢查驗收並正式獲批,天台成為全國唯一辦有兩所宗教高校的縣。同時,相繼啟動了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宮,中韓日佛教天台宗祖寺修禪寺,德韶國師道場護國寺、通玄寺,唐朝古寺寶華寺,佛教天台宗中興道場螺溪傳教院等一批重點寺觀恢復,取消國清寺高明寺門票,免費對外開放。積極拓展宗教文化內涵,舉辦了天台山國清講寺允觀大和尚方丈升座慶典、“兩岸三地”佛教天台宗交流大會、“天台論道、祖庭悟真”中國天台山道教南宗文化周、紀念天台宗祖庭國清講寺建寺1420周年、幽溪傳燈大師文化研討會暨了文大和尚方丈升座慶典等重大宗教文化活動。

地方文化

方言

天台話,是一種吳語方言,屬於吳語台州片。古越語色彩濃重,有許多在古代漢語中找不到源頭的辭彙成分,至今仍保留著平上去入各分陰陽的四聲八調與讀細音,地方特色鮮明。
天台縣

生活習俗

飲食
主食以稻米為主,薯類、麥類、玉米、豆類為輔。舊時山區濱海部分貧瘠地區,以薯絲為主,今為稻米,薯絲成為城鎮居民調劑口味食品。一日三餐,乾稀因地因時而異。立夏至中秋,農事繁忙,加一餐點心,稱“接力”。菜餚,稱“下飯”或“菜蔬”,沿海多海產,山區多山貨,平原兼有山海之味。喜食蔬菜與海鮮乾制、醃製品,鹹菜為常食佐菜。臭莧菜梗汁燉豆腐為特味佐菜。宴請,舊俗有“六碗”、“八碗”等規格,不足其數不成席,以第一道菜取名。規格較高者有海參席、魚翅席、燕窩席等,菜餚多至二十多盤。“十六會饌”,是天台民間最為隆重、最為豐盛的宴席。
天台縣
風味食品以米粉類、麥粉類為主。有水浸糕、米麵、豆面、豬肉麥餅、光餅、魚面、豆腐圓、蛋清羊尾、五味粥、糟羹、青團、烏飯麻糍、漾糕、灰青糕、重陽糕、糯米圓、麥餅筒、粽子、餛飩,與各地類同。
糕點以凍米糖、花生糖、芝麻糖最具特色。每年春節家家製作。臨海、天台、仙居的“羊腳蹄”,以麥粉加糖成形烤制,形似羊蹄,別有風味。酒類,以黃酒為主,以陳為佳,故又稱“老酒”。白酒,俗稱“燒酒”、“糟燒”。以楊梅浸燒酒,稱“楊梅燒”,消暑解乏,城鄉興行。

民間工藝

天台工藝美術要數“三雕”最為出名。
天台山木雕,與佛教文化相結合,形成佛像雕刻、佛具製造、棕製品、木珠製品、竹製品等具有相當規模的工藝美術產業。唐代天台山開元寺僧人思托所製作的鑒真和尚坐像,成為日本“美術史上最早的肖像雕塑”,為日本國寶。天台山中華佛教城雕刻的千手觀音像成為故宮博物院國家珍藏。
天台縣
天台石雕因材施藝,形象逼真,雕刻精細,層次豐富。石雕藝人以刀代筆,以石作紙,用不同粗細,不同曲度的線條,圓潤流暢的刀法,用淺浮雕手法,使佛像產生出虛實相生,惟妙惟肖的藝術效果,雖未著色,卻能產生多層次變化。
玻璃雕塑始於上世紀50年代。1981年,天台金全才創辦天台山藝苑,又開拓風格獨具的玻璃雕刻工藝,採用碑刻的用刀章法,吸收版畫的黑白對比情趣,藉助現代科技新成果,集浮雕的主體層次和中國畫的筆墨技法於一爐,使玻璃刻花藝術推陳出新,豐富了玻璃造型語言,題材擴大至鳥獸、山水、人物和肖像等各個方面。金全才使玻璃工藝向大型室內裝飾陳設發展,作品進入首都人民大會堂浙江廳、北京第11屆亞運會游泳館等大雅之堂。

文化遺產

2006年,浙江省天台縣申報的“濟公傳說”、天台山乾漆夾薴技藝,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濟公傳說民間文學項目類別,項目編號:Ⅰ-11。天台山乾漆夾薴技藝遺產編號:Ⅷ-53遺產類別:傳統手工技藝。
天台縣
2014年,浙江省天台縣申報的劉阮傳說,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民間文學項目類別,項目編號:Ⅰ-129。
目前,我縣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3項、省級名錄15項、市級名錄49項、縣級名錄135項。

旅遊

天台山旅遊風景區
天台山風景名勝區地處浙東,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包括十三大景區。天台山旅遊景區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包括國清和石樑兩個片區,位於浙江省天台縣北面。坐落於浙江省東中部的天台山,東連寧海、三門,西接磐安,南鄰仙居、臨海,北界新昌。天台山風景名勝區總面積187.1平方公里,包含:國清景區、佛攏景區、赤城景區、石樑-銅壺景區、華頂景區、百丈-瓊台景區、萬年景區、桃源景區、清溪景區、寒岩明岩景區、紫凝開岩景區、寒山湖景區、九遮景區等。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著稱。天台山是佛教天台宗發祥地、道教南宗創立地、活佛濟公出生地、唐詩之路目的地、五百羅漢應化地、詩僧寒山子隱居地、徐霞客遊記開篇地、羲之書法開悟地、劉阮桃源遇仙地、和合文化發祥地。
1988年8月,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00年,為中國首批4A級旅遊區。2015年10月15日,國家旅遊局正式公告,天台山旅遊景區被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國清景區——即國清寺,始建於隋代,位於天台縣城北3公里,景點面積3.3平方公里,是智者大師創建的天台宗根本道場,被列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日韓佛教天台宗祖庭。
石樑景點距縣城23公里的叢山翠谷中,景區面積2.1平方公里。翠谷全長1800餘米,有著天生石橋和穿梁而過的瀑布,最為著名的有“犀牛望月”“老僧入定”“千年睡獅”“萬年龜象”“原始木荷林”“應真沐浴潭”等等景色。
其他著名景點還有瓊台仙谷、赤城山、華頂國家森林公園、濟公故居等。
天台打造有特色鄉村旅遊——幸福後岸、古道南屏、山水安科、果香湖井、隱逸九遮、文化皇都、現代沸頭、古韻張思、和諧茅垟等鄉村,各具特色。

地方特產

茶葉
天台是中國最早產茶地之一,是“中國茶葉海上之路”的源頭,被譽為“江南茶源、韓日茶祖”;已榮獲全國重點產茶大縣、中國名茶之鄉、中國茶文化之鄉等榮譽。漢末高道葛玄在華頂峰植茶,至今“葛玄茶圃”尚存有距今1800年的“茶祖”。其區域品牌天台山雲霧茶得雲霧滋潤,其香氣高銳持久、滋味鮮爽回甘,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高山雲霧茶優良品質,被譽為“佛天雨露、帝苑仙漿”,已榮獲中華文化名茶、中華老字號、浙江四大歷史名茶、浙江區域名牌等榮譽,其加工工藝被列為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天台山茶道表演團曾出訪日本等國傳播茶文化,並在中國杭州國際茶文化節上,榮獲“茶藝精深”的獎牌。
天台產茶歷史悠久,種質資源豐富。近年來,“中黃1號”已成功通過省林木良種認定,其品牌天台黃茶產業作為天台縣茶產業的亮點蓬勃發展。
水果
天台縣水果種植歷史悠久,“天台山蜜橘”建國前就譽滿上海,果樹資源十分豐富,栽培較多的有楊梅、柑橘、梨、桃、葡萄、枇杷、櫻桃、獼猴桃、柿等種,還成功引種了優稀良種火龍果、藍莓、八月瓜、柚類。天台山野生果樹資源較多,馴化並取得較好效益的有紅樹莓、軟棗獼猴桃。
由於地理位置的優越,氣候條件對常綠和落葉果樹栽培俱宜,且是山區縣,光照好,溫差大,出產果品色艷、形美、質優、味佳,在全國及省、市各類評比中履獲金獎。

城市榮譽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天台社會各項事業迎來發展的春天,相繼獲得: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生態縣、國家生態旅遊區、國家級衛生城市、中國綠色發展與生態建設優秀城市、中國茶文化之鄉、全國田徑之鄉、全國圍棋之鄉、中國烏藥之鄉、中國名茶之鄉。榮獲中國膠帶工業城、中國汽車用品生產基地、中國過濾布名城、中國和合文化傳承基地,全國中國小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省體育強縣、省首批“大禹鼎銀鼎”、省級食品安全縣。

著名人物

智豈頁、張伯端司馬承禎、寒山、道濟、黃宜、趙汝適、賈似道、徐善述、齊汪、龐泮、傳燈、張文郁、戴兆佳、齊周華、齊召南、陳桂芬、金文田、張翅、陸蠡、陳鍾祺、陳克非、孫德中、許軹民、陳藎民、丁魁梅、沈平、楊志泛曹天風、許傑

友好城市

日本櫪木縣岩舟町、日本岩手縣平泉町、韓國全羅南道和順郡、美國伊利諾州莫頓市、加拿大朱麗葉特市。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