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城縣

鄉城縣

鄉城縣隸屬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位於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東南緣,地處四川省甘孜州西南陲,橫斷山脈中北段,地跨東經99°22′~100°04′,北緯28°34′~29°39′,東鄰稻城縣,北接理塘縣,西與巴塘縣得榮縣毗鄰,南與雲南省香格里拉市接壤。全縣東西寬68.6公里,南北長120.7公里。距州府康定488公里,距成都860公里,距雲南昆明930公里。

至2011年底,鄉城縣轄區面積5016平方公里,轄3個片區,12個鄉鎮、89個村,2011年末總人口29826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22‰。

2011年,鄉城縣地區生產總值5.15億元,比2010年增長26.2%。實現工業增加值4950萬元,比2010年增長54.1%;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6.78億元,比2010年增長1.7%。 2019年4月2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決定鄉城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鄉城縣
  • 外文名稱:Xiangcheng County
  • 別名:手中佛珠
  • 行政區類別:縣級
  • 所屬地區:中國 四川 甘孜藏族自治州
  • 下轄地區:香巴拉鎮、尼斯鄉、沙貢鄉
  • 政府駐地:香巴拉鎮
  • 電話區號:0836
  • 郵政區碼:627850
  • 地理位置:四川西南邊陲
  • 面積:5016平方公里
  • 人口:29826人(2011年)
  • 方言藏語
  • 氣候條件:高原型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巴姆神山、城冷曬溶洞、薩苟神山、桑披嶺寺
  • 機場:甘孜州稻城亞丁機場
  • 火車站:甘孜站
  • 車牌代碼:川V
  • 鄉城榮譽:四川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
  • 友好城市香格里拉
  • GDP:5.15億元(2011年)
  • 行政代碼:513336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人口民族,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水文,自然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文化,民生,醫療衛生,教育,生態建設,交通,旅遊,民俗風情,飲食,茶趣,衣著,

歷史沿革

鄉城,因地形得名,是藏語“卡稱”的漢語音譯,其含義是手中之佛珠,因縣境內碩曲河由北而南縱貫全境,像一根絲線把座落在沿河兩岸的白色村寨連在一起,猶如串串佛珠,故名。
鄉城古為白狼羌地,唐屬吐蕃
元屬吐蕃等路宣慰司。
明屬朵甘都司地,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屬雲南麗江木土司管轄。
清屬理塘土司轄地;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趙爾豐實行“改土歸流”後,於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奏準建制定鄉縣,隸屬巴安府。
民國二年(1913年),屬川邊道;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屬西康省第五行政督察區。
1950年屬西康省藏族自治區。1951年更名為鄉城縣。1955年屬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鄉城縣城區位於香巴拉鎮。
2004年,鄉城縣轄1個鎮、11個鄉。
2005年4月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鄉城縣桑披鎮更名為香巴拉鎮。香巴拉鎮藏語意為“神仙居住的地方”。

行政區劃

至2011年底,鄉城縣轄3個片區,12個鄉鎮:香巴拉鎮尼斯鄉沙貢鄉水窪鄉青德鄉青麥鄉然烏鄉洞松鄉熱打鄉定波鄉正斗鄉白依鄉共89個行政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鄉城縣總人口29826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22‰,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僳僳族、滿族、瑤族、侗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等民族分布,其中藏族占94%。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鄉城縣地處中國西南,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南部,橫斷山脈中北段,金沙江東岸縱谷地區,屬大香格里拉旅遊圈腹心地帶,東與稻城縣接壤,南與雲南省迪慶州香格里拉縣毗鄰,西靠巴塘縣得榮縣,北連理塘縣
鄉城縣地理位置
鄉城縣地跨東經99°22′~100°04′,北緯28°34′~29°39′,縣城海拔2865米,距州府康定488公里,距省會成都860公里,距雲南省香格里拉縣222公里,總面積5016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鄉城縣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最高海拔為縣城東南面的薩苟峰5336米,最低海拔為南部洞松鄉的仲達村2560米,相對高差懸殊,構成東北高西南低的坡狀傾斜面。
鄉城縣境內依山勢走向的碩曲、定曲、瑪依三條河流由北向南並列縱貫全境,把該縣地貌切割為三谷、四山、六面坡。定曲河以西及其上游和瑪依河上游、碩曲河以東廣大地區為山原地表,約占總面積68%,中部和南部主要為高山峽谷地帶,占29%,平壩分布零散,僅占3%。

水文

鄉城縣主要有碩曲、定曲、瑪依三條河流在縣境內總流長300公里,總流量23.92億立方米,一級支流21條,有72條支溝和眾多衝溝,大小海44個。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至2010年底該縣有耕地34912畝,人均1.57畝,其中,一年兩熟5011畝,兩年三熟10081畝,一年一熟19820畝。有森林面積408.02萬畝,草地 421.1萬畝,其中牧業用地278.5萬畝。

生物資源

植物資源
有植物種類615種,樹木種類50餘種,以杉、松、柏、樺、楊為主,珍稀瀕危植物有金錢鎖、長苞冷杉、海菜花、延齡草等。鄉城縣盛產松茸等野生菌類。
鄉城縣境內中藥材資源豐富,有蟲草、貝母、黃芪、秦芄、黨參、丹皮、桃仁、甘松、雪山一枝蒿、獨一味、 黃苓及藏醫藥用的多種名貴藥材。
動物資源
國家確定的一、二級保護動物,在鄉城分布有54種,有金錢豹、雲豹、雪豹、白唇鹿、黑頸鶴、金雕、玉帶海雕、水獺、猞猁、石貂、林麝馬麝、棕熊、小熊貓等,常見鳥類有紅嘴山鴉、大杜鵑、小雲雀等25種。

礦產資源

鄉城縣屬“三江”成礦帶,有金、銀、錫、鎢、銅、鋅銻等多種礦產,具有很大的開發潛力。已查明的礦產資源有鉛、鋅、鎢、錫礦廠,露天開採,品位較高,截止1990年生產礦砂160噸。

經濟

綜述

2008年,鄉城縣GDP3.04億元,比2007年增長22.2%,2010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08億元、增長13.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6.5億元、增長37.8%,實現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508萬元、增長29.2%,

第一產業

解放前,鄉城縣經濟十分落後,1949年全縣工農業總產值只有150萬元。解放後,經濟有了較大發展。1990年全縣工農業總產值1191萬元,是1949年的10.8倍。糧食總產量923.7萬噸,主產小麥、玉米、青稞等,農業總產值963萬元。2010年鄉城縣產松茸500噸以上,其它菌類3000噸左右。
2011年,鄉城縣實現農業總產值1.82億元;完成糧食播種2581.6公頃,糧食產量9276噸。牲畜存欄11.48萬頭,牲畜的總增率、出欄率、商品率分別為22.92%、21.52%、29.32%。
2011年鄉城縣24.5萬公頃森林資源得到有效管護,完成公益林建設人工造林100公頃,封山育林1666.67公頃,義務植樹10萬株,森林覆蓋率達到52%。
2012年鄉城縣實現農業增加值1.61億元,比2011年增長10.7%;實現農作物播面48510畝,良種覆蓋率87.6%,糧食產量達10004噸,連續9年實現增產,牲畜存欄11萬頭,總增率、出欄率和商品率分別達23%、29%、22%。

第二產業

至2010年底,鄉城縣有全民和集體工業企業17個,主要有電力、採礦、農機、建材、釀酒等,1990年工業總產值228萬元,實現工業增加值3212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102萬元,與2009年比,分別增長28%、47.3%。水電開發上交稅收2906萬元。
鄉城縣鄉城縣
2010年,鄉城縣引進內資項目6個,比2009年增長20%;協定資金64000萬元,增326.7%,到位資金29928萬元,增258.2%,完成年度任務的199.5%。引進項目的產業結構是:第一產業2個,協定資金2000萬元,到位資金1230萬元,分別占資金總額的3.12%和4.11%;第二產業3個,協定資金19000萬元,到位資金28418萬元,分別占29.69%和94.95%
2012年,鄉城縣實現工業增加值5990萬元,較2011年增長21%。

第三產業

1990年,鄉城縣有各類工商行業476個,全年社會商品零售額1024萬元,商品購進總值168萬元,銷售總值643萬元。1990年全縣城鄉儲蓄存款餘額460.33萬元。
2010年鄉城縣引進第三產業1個,協定資金300萬元,到位資金280萬元,分別占0.47%和0.94%。
2010年鄉城縣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512萬元,較2009年增長14.7%,全年接待遊客7.36萬人次,旅遊總收入4785.3萬元。

社會

文化

2011年鄉城縣有線電視工程在香巴拉等4個鄉鎮全面實施,免費放映電影900餘場次,建設完成127個村級活動室和村民活動中心、12個綜合文化站、89個農家書屋。

民生

2010年鄉城縣全面完成就業促進、扶貧解困、百姓安居、民族地區幫扶等“十項民生工程”年度任務,投入民生工程資金14013萬元,人均受益5839元。新增城鎮就業215人,城鎮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2012年鄉城縣投入9291萬元,全面完成十大民生工程74個項目。投入各類扶貧資金2767萬元,實施扶貧、以工代賑和兩資項目21個,全年完成退牧還草網圍欄建設30萬畝、草場補播9萬畝。兌現綜合直補、退耕還林補助、集體林生態補償基金、草原生態補獎資金2384萬元。

醫療衛生

至2008年底,鄉城縣有衛生機構42個、病床位150張、衛生技術人員147人,各級“新農合”到位資金208.9萬元,門診、住院補償10701人次,報銷醫療費用201萬元;參合農民的住院分娩、白內障和包蟲病手術三項費用率先在甘孜州實現全額報銷。

教育

1949年鄉城縣僅有國小和短期國小3所、教師3人,在校學生100餘人。
至2008年底,鄉城縣有各類學校25所、教職工486人,全年投入718萬元,實施了熱打、白依等5所學校教學樓、學生生活用房續建工程和4個農村體育場地建設;教育救助基金累計救助貧困學生558人次。
2010年鄉城縣完成第一輪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十年行動計畫,兩基“迎國檢”工作紮實開展,被確定為全省8個、全州唯一的四川省級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試點縣。全年投入6860萬元,實施了青德和尼斯兩所標準化寄宿制學校改擴建工程,完成了縣中學學生宿舍、城小教學綜合樓、熱打第二完小、校舍安全改造等建設任務。
橫斷山的隱秘絕境--鄉城縣香巴拉七湖橫斷山的隱秘絕境--鄉城縣香巴拉七湖
2010年鄉城縣補助寄宿制學生生活費577萬元,資助困難學生資金33萬元。
2012年鄉城縣寄宿制學生達到3437名,較2006年增加897名。五年累計投入資金1.2億元,新建和改擴建學校7所,其中投資6511萬元高標準建成青德、尼斯兩鄉片區寄宿制學校,1290名全縣農村國小高段學生實現集中就讀,512名學生順利就讀“9+3”免費中職學校。

生態建設

2010年鄉城縣依法查處385起超砍亂伐自用材案件,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5萬餘元。完成了尼丁峽谷、佛珠峽自然保護區的總體規劃,開展申報州級自然保護區的工作。加強護林防火,實現連續22年無森林火災。

交通

解放前交通閉塞,只有驛道;解放後,1958年修通了第一條公路中(雲南省中甸縣)鄉城公路,後又修通了理塘鄉城公路。到1990年,全縣12個鄉鎮都通了公路,通車裡程314公里。並實現鄉鄉通郵路、通電話,基本改變了交通閉塞和信息不靈的狀況。
鄉城縣的碉樓鄉城縣的碉樓
“十二五”期間,鄉城縣開工建設洞松出境公路與二得公路和國道214線相接,開工建設亞金橋至稻城亞丁與省道216線和亞丁景區相連;力爭改擴建省道217線桑堆至大小雪山段公路。
2010年鄉城縣投資1900萬元,建設通鄉油路15公里,建設重點項目進場公路47公里,新建和改造通村公路26.5公里。

旅遊

巴姆神山
巴姆神山幾乎成了鄉城的標誌,每年夏天,鄉城還要舉行盛大的巴姆神山節。在藏語中,巴姆是“騎虎觀音”的意思,遠看神山就像是一隻臥視群山的老虎。
巴姆七湖景區巴姆七湖景區
景區位於鄉城縣城以東的群山之中,主要景觀由高山冰斗湖泊群、瀑布、溪流、溫泉、原始森林、草甸、雪山、牧場、茶馬古道遺蹟、寺廟、藏寨、奇石等組成。景區面積17865公頃,其中高山湖泊432公頃,林地1961公頃,高山櫟12000公頃,草地3270公頃,其它202公頃。盛產冬蟲夏草、貝母、松茸等名貴山珍。景區海拔2860~5122米。
馬熊溝大峽谷
馬熊溝大峽谷,景區位於鄉城縣沙貢鄉境內,是雲南香格里拉縣到稻城亞丁的必經之地,相傳溝谷內馬熊成群,時常與砍柴人相逢,“馬熊溝”因此而得名。當地也稱為“香格里拉魔鬼死亡谷”,馬熊溝自然風光具有雄、奇、險、秀的特點。
馬熊溝大峽谷美圖馬熊溝大峽谷美圖
鄉城是個溫泉分布區,境內有達根、柴柯、其章、熱曹、白果等11處溫泉,而然烏溫泉規模之大,泉眼之多,居鄉城溫泉之首,在0.5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分布著108眼泉眼,水溫最高可達85℃,最低為17℃。
掃布尤景區位於鄉城縣青德鄉和然烏鄉與稻城交界處,距鄉城縣城50公里。“掃布尤”,藏語意為公牛溝,因山形似一頭揚尾飛奔的公牛而得名。該景區從海拔2000米的溝谷到海拔5168米的掃布尤主峰,垂直高差3000多米,形成了亞熱帶至高山寒漠帶之完整的垂直自然靜觀。海拔2000米至3000米的溝谷內,氣候溫和,是一派秀麗的田園風光。海拔3500米至海拔4000米為原始針葉林和混交林。海拔4500米以上,“務尼措”、“次喬措”等眾多的高原湖泊為雪峰、森林、草甸所環繞。

民俗風情

敬貓習俗
對於地處高原邊塞的鄉城人而言,大多數人養貓是為了滅鼠,然而在這背後,卻有著一些耐人尋味的敬貓習俗。
在鄉城,貓有著特殊的宗教地位,人們把貓奉為高僧大德的轉世化身加以護佑,嚴禁傷害。若有不法之人殺了貓,就以殺害出家僧尼的罪責加以論處,即使是偷雞盜食的野貓,人們也不敢輕妄打動。更為奇特的是,鄉城人還將貓塑進了灶神圖騰之列。

飲食

鄉城縣城鄉民眾的日常食物以糌粑、麵粉、玉米面、甜蕎面、酥油、奶餅、牛羊豬肉等為主。其飲料主要為酥油茶和青稞酒,而酥油茶又為每日之必備飲料。

茶趣

鄉城縣民眾不可一日無茶,尤喜喝“硝水茶”。紛紛揚揚的春雨過後,是鄉城人喝硝水茶的日子,冷龍溝和白格柴柯溫泉,豐富的礦物質使這裡的兩股溫泉成為了鄉城最具有特色的天然“茶水”,因它不需要放入任何茶葉類物質,只要將此溫泉水加熱熬煮變色,加入酥油和鹽,就成了鄉城人特別青睞的硝水茶了。顧名思義,這兩處溫泉被稱之為“硝水”。

衣著

鄉城縣的傳統服裝為藏裝。其特點是圓領、寬腰、長袖、左襟大、右襟小,多為白、紅、黃3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