壤塘縣

壤塘縣

壤塘地處東經100°31′~101°29′、北緯31°29′~32°41′,位於青藏高原東部,大渡河上游,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西部,縣境東及東北與馬爾康市阿壩縣接壤,南與金川縣毗連,西部和南部與甘孜州色達縣爐霍縣道孚縣相望,北鄰青海省班瑪縣。縣城海拔3285米。

壤塘於1958年建縣,縣名源自境內一自然村寨。寨坐落於山上,其山形似手托寶幢的“藏跋拉菩薩”。《藏漢大辭典》記:“瞻巴拉,義譯持聵。梵音譯作閻婆羅。舊譯布祿金剛,一財神名”。《藏漢大辭典》再記:“幢,寶幢、勝利幢。宮殿屋脊上象徵勝利的一種裝飾品或供神物品”!“壤”,系藏語音譯,源自上意。山前有一平壩,“壩”,藏語謂“塘”。“壤塘”由此得名。意為“財神的壩子”。此亦即“壤塘”地名形成之理據。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壤塘縣
  • 外文名稱:rang tang County
  • 別名:壤塘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中國四川省
  • 下轄地區:下轄壤柯鎮,蒲西鄉、宗科鄉等12個鄉
  • 政府駐地壤柯鎮
  • 電話區號:0837
  • 郵政區碼:624300
  • 地理位置:四川省西北部
  • 面積:6863平方公里
  • 人口:3.48萬人(2010年)
  • 方言:藏語
  • 氣候條件:寒溫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棒托寺確爾基寺海子山
  • 機場阿壩紅原機場
  • 火車站松潘站(在建)
  • 車牌代碼:川U
  • 建立時間:1958年10月20日
  • GDP:55971萬元(2012年)
  • 海拔高度:3285米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人口民族,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水文,氣候,土壤,資源,土地資源,水能資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城鄉建設,文化,廣播電視,教育,醫療衛生,科技,郵電,社會保障,勞動就業,人民生活,安全生產,環境保護,交通,民族風情,旅遊,歷史文化,

歷史沿革

壤塘的“壤”系藏語音譯,源自山前有一平壩,“壩”藏語謂“塘”,“壤塘”由此得名,意為“財神的壩子”。此亦即“壤塘”地名形成之理據。
壤塘縣壤塘縣
公元前310年,壤塘稱氂牛徼外。
秦漢時期,即為羌人生息之地,為中央王朝徼外之地。
漢武帝統一西南少數民族之前少被人所知。
隋末,為西山微外之地。唐蕃時期,屬劍南西山。
唐代屬吐蕃地,後為蜀郡之西域,屬安多三十六氏部落之一。
元代,沿其舊制推行土官制。
明代以來綽斯甲為嘉絨藏區十八土司之一,歷經41代土司。
1378年,嘉絨撲龍人宗然拉西日喇嘛在中壤塘始建錯爾基寺。
明永樂十六年(1418年),錯爾基寺活佛晉謁皇帝,歸順明朝,詔封錯爾基壽良足嘉和尚為“弘教禪師”。
明正德四年(1509年),詔封錯爾基寺若爾堅於為國師。
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錯爾基寺二世活佛傑瓦僧格進京朝貢,晉謁嘉靖帝,受封為“大善法王”,降旨委其領轄八大坪、五大山。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第33代土司於赴京,歸順清王朝。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受封安撫司。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升授宣撫司,隸阜和協。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改隸懋功協。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趙爾豐推行“改土歸流”政策,擬設縣,未果。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紅四方面軍成立格勒得沙中央政府,下轄綽斯甲等地,置綽斯甲縣。翌年7月,紅軍北上離綽,廢縣。
壤塘縣壤塘縣
民國二十八年,國民黨南京中央政府批准,劃綽斯甲歸西康省,建“周來縣”未果,原屬甘孜州色達縣,系阿西部落領地。
1958年10月20日,經國務院第八十一次會議通過,將色爾壩、上寨、杜柯、南木達合併設定壤塘縣。轄1鎮、11鄉。

行政區劃

2016年底,壤塘縣行政區劃面積6863平方公里,轄1鎮11鄉:壤柯鎮蒲西鄉宗科鄉石里鄉、吾依鄉、崗木達鄉上杜柯鄉茸木達鄉南木達鄉尕多鄉中壤塘鄉上壤塘鄉,共60個村,131個村民小組。

人口民族

2016年末,全縣戶籍人口總數44304人,其中男性22397人,女性21907人。農業人口38783人,非農業人口5521人;常住人口41800人,城鎮化率22.56%,比上年提高1.51個百分點。全年人口出生率10.31‰,人口死亡率2.95‰,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36‰。
2017年末,全縣戶籍人口總數44950人,其中男性22726人,女性22224人。農業人口37246人,非農業人口7704人;常住人口41900人,城鎮化率23.78%,比上年提高1.22個百分點。全年人口出生率11.97‰,人口死亡率4.4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5‰。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壤塘縣位於阿壩州西部,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大渡河上游,地理坐標:北緯31°298′—32°41′,東經100°31′—100°294′。與青海省班瑪縣和州內金川縣、馬爾康縣、阿壩縣及甘孜州的色達縣、爐霍縣道孚縣接壤,東西寬89.6公里;南北長134.4公里。總面積6863平方公里。

地形

壤塘縣地形以丘狀高原為主,相間河谷平地和高山,有較大的山74座,海拔4500米以上的山峰60餘座。
壤塘縣最高海拔杜拉甲格則山5178米,最低海拔2650米,縣城所在地壤柯鎮海拔3285米,縣境中南部杜柯河流域山脈成西北—東南走向,河谷深切山谷相對高度為1000—1500米,北面的則曲河流域地勢由東向北傾斜,河谷開闊水勢平緩,為丘狀高原,丘谷相對高度200—400米。

水文

壤塘縣主要河流有杜柯河和則曲河兩大主流,杜柯河有支流宗科色曲、日科等40餘條,另有則曲河等6條河流。杜柯河在縣境內流長180公里。其它有溪溝100餘條,其中,流域面積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溪溝有28條。有湖泊10個、溝432條。

氣候

壤塘縣屬高原季風氣候,晝夜溫差大,年平均氣溫2.2℃—7.5℃,從河谷到高山,有明顯的氣候垂薇變化,多為小區域氣候。
壤塘縣壤塘縣
則曲河一帶和上杜柯為高山草原氣候區,社柯河流域為山地氣候和山地森林氣候混合區。年均氣溫分布為南高北低,相差約2~8℃。
縣城壤柯鎮年均氣溫4.8℃,7月最高氣溫29.4℃,最低-23.4℃。年平均降水量763.1毫米,中部偏多,南北略少。

土壤

壤塘縣形成兩個主要的土壤植被分布區。杜柯河沿岸土壤為山地棕褐土、山地棕壤土、山地棕色灰化土、高山草甸土。典型植被以亞高山常綠針葉林的雲冷杉和混交林為主,間有青木岡、、樺林和白楊。河谷地帶為植被集中區。則曲河沿地土壤為亞高山、高山和高山灌木叢草甸土,次為山地棕壤土和少量的沼澤土、局部山脊為高山寒漠土。植被以亞高山草甸為主,次為亞高山灌叢,亞高山常綠針葉林在河谷陰坡有塊狀分布,主要為雲杉和冷杉。

資源

土地資源

壤塘縣土地總面積686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82萬畝,草場面積628.3萬畝,其中可利用草場面積534萬畝。
全縣分8個土類、13個亞類、24個土屬、32個土種。分為沖積土、山地褐色土、山地棕壤土、暗棕壤土、亞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沼澤土、高山寒漠土。壤塘土壤以垂直分布為主,分布帶譜為:山地褐色土分布於海拔2700~3600米,山地棕壤土分布於海拔3000~3650米,暗棕壤土分布於海拔3700~3900米,亞高山草甸土分布於海拔3600~4100米,高山草甸土分布於海拔4100~4600米,高山寒漠土分布於海拔4500~5000米。

水能資源

壤塘地處青藏高原的東南部——橫斷山系北段,屬川西高山高原區。境內河流、溪溝縱橫密布,大小支流約有450餘條,流域面積大於50平方公里的40條,全縣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179.20萬千瓦,可開發量62.70萬千瓦。杜柯河和則曲河是大渡河的主要支流,對長江源頭的水源涵養起著重要作用。杜柯河境內流程180公里,流域面積12923.9平方公里。則曲河縣境流程100公里,流域面積1624.7平方公里。湖泊21個,分布於海拔4000~4500米以上地帶,湖泊四周普遍遭到古冰川嚴重浸融。最大湖泊容納錯湖,位於縣境內上壤塘鄉.距縣城97公里,海拔4539米,呈長方形,長0.5千米,寬0.2千米,面積0.03平方公里。

礦產資源

壤塘縣已發現金、銀、鉛、鋅、銻、鋰、鈮、鉭、錫等10餘種金屬礦藏,岩金主要分布於我縣東北部翁溝金礦,經北部至東部休部溝金礦這一成礦帶;鈮鉭礦分布於本縣南部蒲西鄉俄勒、斯躍武一帶;砂金主要分布在南木達鄉三郎溝至上壤塘鄉協木達的河漫灘、階地中。

生物資源

境內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有脊椎動物200餘種,其中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各類珍稀動物有白唇鹿、黑頸鶴、白尾海雕、玉帶海雕、胡兀鷲、金雕、班尾榛雞、水獺、藏原羚等26種;一、二類野生動物有豹、藏羚羊、豺、黑熊、林麝、水鹿、綠頭鴨、高山兀、藍馬雞、白馬雞等;屬國家級一類瀕危野生動物的獸類有4科5種,鳥類有5科10種;二類保護動物獸類有12科31種,鳥類有9科45種。全縣有木本植物35科、109屬、207種,中草藥122科、218屬、245種;屬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1科1種,二級有2科3種,三級有1科4種;一、二級野生植物有禿杉、岷江柏、白皮雲杉、康定雲杉、長苞冷杉、麥吊雲杉、鐵杉、紫果雲杉等。植被覆蓋率較高,野生植物種類繁多,境內還分布有紅豆杉、紫果雲杉等珍稀樹種,以及冰川茶藨子等古生物,紫莖小芹、細穗玄參和掌葉大黃是中國特有瀕危植物。

經濟

綜述

2017年,壤塘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2363萬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5%。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6078萬元,同比增長2.8%。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6946萬元,同比增長22.6%。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9339萬元,同比增長0.3%。三次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8.2%、78.7%和3.1%,分別拉動經濟成長0.9個、3.9個和0.2個百分點。
三次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2.1:17.2:50.7調整為31.7:20.6:47.7;第一產業下降0.4個百分點,第二產業上升3.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下降3個百分點。
全年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32802萬元,同比增長5.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324萬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7422萬元,增長16.5%;第三產業增加值7056萬元,增長0.9%。民營經濟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45.2%,占gdp比重39.8%。

第一產業

2017年,壤塘縣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28500畝,比去年新增加了361畝。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9781萬元,同比增長3.4%,其中農業、林業、牧業分別增長-0.5%、6.5%、3.9%。
2017年全縣糧食總產量3097噸。種植雙低油菜近3000畝,良種青稞、脫毒馬鈴薯播面分別在12000畝、6000畝以上。種植特色蔬菜1678畝,袋料香茹近50萬袋、棒料木耳1.5萬棒,推廣了10餘種果蔬新品種試驗近300畝。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3.89萬千瓦,全年農村用電量556萬度,同比下降5.8%。鄉村從業人員23665人,同比增長2.4%。
全年牲畜存欄222198頭(匹、只),同比增長2.3%。牲畜出欄55468頭(只),同比增長4.7%;出欄率25%。肉類總產量5896噸,同比增長2.7%。奶產量11204噸,同比增長13.5%。落實草原禁牧193萬畝,草畜平衡314075萬畝。完成人工草地建植0.3萬畝,天然草原改良5萬畝,現代家庭牧場示範建設20戶、畜牧暖棚建設333戶,多功能牧畜巷道圈示範建設6個,新建牧道266公里、維修牧道40公里,足額兌現2015草原生態獎補助資金2234.375萬元,推進農作物保險663.2畝。全年完成農村安全飲水、農田水利維修養護、堤防、水土保持工程等項目的建設任務,完成投資4516.12萬元。
2017年我縣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累計達43個,參與農戶536戶。其中:農民專業合作社41個,農民專業協會2個。
壤塘縣壤塘縣

第二產業

2017年,壤塘縣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2248萬元,同比增長3.5%。
全縣具備資質等級施工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3戶,比上年增加2戶,全年完成資質內建築企業總產值3113萬元,同比增長287.9%。全年全社會建築業實現增加值14698萬元,同比增長26.3%。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76.8%,拉動經濟成長3.8個百分點,對gdp增長的貢獻最大。

第三產業

2017年,壤塘縣全年項目共87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7128萬元,同比下降0.2%。(新開工項目58個,本年新增固定資產50985萬元)按產業分:第一產業:16000萬元,第二產業投資18397萬元,第三產業投資112731萬元。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689萬元,同比增長10.7%。按銷售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0131萬元,同比增長11.4%。鄉村消費品零售額4558萬元,同比增長8%。按行業分:零售業、住宿業和餐飲業分別實現零售額18289萬元、1396萬元和5004萬元,分別增長9.7%、14.6%和13.7%。
全年共接待遊客31.7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24987萬元,同比分別下降5.8%和9.4%。
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實現2187萬元,同比下降2.2%,其中各項稅收收入925萬元,同比增長下降42%。地方公共財政支出134402萬元,同比增長12.5%,其中教育支出15183萬元,醫療衛生支出9956萬元,科學技術支出284萬元,農林水事務支出22340萬元。
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66086萬元,同比增長2.2%,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58717萬元,同比增長17.6%。各項貸款餘額23648萬元,同比增長31%。

社會

城鄉建設

2017年,壤塘縣啟動了縣城風貌總體規劃、318自駕游營地規劃、南木達鎮鎮域總體規劃和中壤塘鎮總體規劃。完成了上村柯娜澤求忠安置點規劃、河邊街修建性詳細規劃、大伊里民族團結進步新村規劃。辦理規划行政審批事項達到135件,其中:辦理《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33件,《建設項目用地規劃許可》15件,《建設工程規劃許可》26件,《鄉村建設規劃許可》9件,擬制規劃復函52件,以上所有辦件均按相關要求實行網路平台同步辦理。加強了在建項目建築工程質量和安全施工的監管和指導,全年報建報監項目共38個,開展質量專項和綜合檢查督導工作220餘次,先後發出整改通知書142份,停工通知書3份。全年拆除違規建築3處共310平方米。全年實施藏區新居建設(農村危房改造)156戶,其中:集中安置92戶,修繕加固64戶。結合脫貧攻堅,完成15個村農村環衛設施建設,建成垃圾收集點57個,公廁23個,配備垃圾桶、果皮箱190個。

文化

2017年底,壤塘縣初步建立縣鄉村三級公共文化服務網路,12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全部建成,縣城公共文化廣場、體育館、圖書館、文化館、電影院、舞蹈排練廳、開放式閱覽室、展覽館常年對外開放,更好地滿足了全縣人民的文化需要。逐步建立了14個非遺傳習所,其中省級傳習基地1個,州級傳習基地2個,覺囊唐卡、梵音古樂、時輪藏香、雕刻藝術、壤巴拉川西北民歌、藏茶、石刻、藏醫藥等9個非遺項目在上海成立傳習基地。積極開展各類民眾性文藝活動。成功舉辦了2017年四川省首屆濕地生態旅遊節暨壤塘南莫且濕地生態旅遊節和壤巴拉鍋莊比賽,進一步豐富了壤巴拉文化內涵和壤塘人民的文化生活。壤巴拉川西北民歌歌手參加以“文脈相續.和諧家園”為主題的2017年阿壩州民族民間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系列活動,榮獲州級特別組織獎;壤塘編創的《情滿壤巴拉》入圍四川省第十六屆戲劇小品決賽榜單,取得優異成績。

廣播電視

2017年底,壤塘縣廣播電視台擁有電視台1座,調頻廣播台1座,中央農村無線覆蓋工程發射台1座,電視發射機4台。有線數位電視用戶3000餘戶。廣播和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均達98%。全年共播出藏漢雙語新聞700餘條。被阿壩州電視台採用新聞98條、四川省電視台康巴衛視採用39條、青海安多藏語衛視採用63餘條;製作《砥礪奮進的五年》、《我們的駐村故事》、《第一書記們的駐村幫扶路》等大小專題片14餘部。

教育

2017年末,全縣有各級各類學校53所,其中國小校12所、普通中學4所、幼稚園37所。國小在校學生總數5178人,普通中學在校學生總數1454人。國小專任教師311人,普通中學專任教師169人。完成了2016年省屬高校畢業生艱苦邊遠地區基層單位就業學費獎補工作,退學費27人,金額達33.17萬元,完成2017年省屬高校畢業生艱苦邊遠地區基層單位就業學費獎補申報工作7人。完成了由殘聯組織的殘疾兒童教育補助金髮放,補助35人次,補助金額達4.9萬元。實施特殊群體關愛資助,引進“周日拍拍”愛心人士團隊為我縣資助40名單親家庭學生,捐贈金額8萬元。完成了2017年中職、普高新生助學首貸工作及普高在校生續貸工作,貸款金額達168.7萬元。

醫療衛生

至2017年底,壤塘縣衛生機構78個(含村衛生室),其中縣級醫療衛生機構6所,基層衛生院12所,村衛生室60個。開放床位231張,衛生技術人員336人。累計發現高血壓患者2188人,建檔規範管理1532人,規範管理率70%。糖尿病患者累計發現482人,建檔規範管理386人,規範管理率80%。累計發現精神病人及可疑患者114,規範管理率100%。全縣育齡婦女10979人,嬰兒死亡率19.85‰,新生兒遺傳代謝性疾病篩查率33.27%,住院分娩率89.9%,孕產婦管理率84.11%,全縣計畫免疫疫苗報告接種率均達95%以上。無甲類傳染病報告,共報告法定乙、丙類傳染病總計12種258例,無死亡,發病率為644.17/十萬。

科技

壤塘縣有科技人員578人,解放後培育出了一批在各個科技領域裡的少數民族科技人員。1990年有縣級科技學會、協會、研究會7個,會員545人。有自然科學領域裡的24個研究課題取得成果。其中部分課題獲得省、州嘉獎。有8篇學術論文獲得州科協科技成果獎。
2017年,壤塘縣在茸木達鄉示範試種鐵棒槌15畝,金鐵鎖15畝;在上杜柯鄉示範試種琉璃苣50畝;在南木達鎮與三郎寺管會建立壤塘縣壤巴拉色瑪藏茶傳習所藏茶種植基地。投資30萬元建立壤塘縣科技扶貧綜合服務平台;投資60萬元與壤塘縣利好農業有限公司建立中藏藥材科技扶貧試驗示範園區;與縣中藏醫院合作完成全縣肝包蟲病資料庫。全縣共有專業技術人員1223人,其中農業技術人員150人。

郵電

2017年末郵政、電信業務收入3092.9萬元,同比增長31.1%。固定電話機用戶達2322戶,同比下降29.3%。行動電話用戶達27570戶,同比下降1.4%。國際網際網路用戶5205戶,同比增長1.8%。

社會保障

2017年末, 全縣參加養老保險20687人,其中: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5547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15140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41899人,其中:城鎮職工醫療保險4469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37430人。參加失業保險2101人,參加工傷保險3249人,參加生育保險424人。年末全縣共有1420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7693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434人享受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

勞動就業

2017年末,城鎮新增就業371人,28名城鎮失業人員和就業難人員實現再就業,開發公益性崗位175餘個。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3個,促進高校畢業生實現創業6人,創業帶動就業23人。開展青年勞動者技能培訓630人,勞務品牌培訓21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7%以內。

人民生活

2017年末,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1044元,同比增長7.8%。家庭總收入中,工資性收入28098元,同比增長12.8%;經營淨收入1927元,同比增長5.0%;轉移淨收入381元,同比下降73.4%;財產淨收入639元,同比增長3.5%。人均消費支出19304元,同比增長9.1%。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0482元,同比增長10%,其中工資性收入1971元,同比增長10.6%;經營淨收入4741元,同比增長12.7%;轉移淨收入3694元,同比增長6.2%。財產淨收入77元,同比增長23.6%。人均消費支出8688元,同比增長19.2%。

安全生產

2017年末,全縣全年共發生各類安全事故63起(其中:道路交通事故63起),1人死亡(非道路交通生產經營性安全生產事故死亡),受傷9人,直接經濟損失88.2萬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數與去年持平,死亡人數下降66.7%,受傷人數下降35.7%,經濟損失增加11.4萬元,未發生一般及較大以上安全生產事故。

環境保護

2017年末,全縣建成垃圾處理場1座,污水處理廠1座。2017年主要污染物總量削減量分別為:化學需氧量削減5噸,氨氮排放量削減1噸,二氧化硫排放削減5噸,氮氧化合物排放量削減2噸。縣級集中式地表水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Ⅱ類標準,主要河流出境斷面水質均達到Ⅲ類以上標準;城市噪聲平均等效聲級≤45分貝;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100%,全縣環境質量保持優良。
全縣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處(南莫且濕地自然保護區),面積:98410 公頃。州級自然保護區1處(杜苟拉自然保護區),面積90487公頃。自然保護區占全縣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全縣建成44個州級生態鄉村。全年實施森林管護面積225.046萬畝,鞏固退耕還林還草3.3萬畝,生態公益林面積17.4萬畝。

交通

壤塘縣歷來沒有一寸公路,運輸全靠人背畜馱。解放後,貫徹執行“修路、架橋、長港、治河”八字方針。1960年,建成了可因攘塘公路,全長164公里。
1966年開始修築林區公路。全縣通公路里程483公里。公路可與青海省班瑪縣,甘孜州爐霍縣、色達縣和州內阿壩縣相通。境內區、鄉均通公路。州屬壤養路段負責主要公路幹線的養護。
2017年末,行政區劃面積內公路總里程達704 公里,其中等級公路704公里。全年完成客運量2.5萬人,旅客周轉量355.4萬人公里。完成貨運量9.1萬噸,貨物周轉量1648萬噸公里。

民族風情

系安多地區的藏戲劇種。最早醞釀於18世紀末葉青海黃南隆務寺,在寺院喇嘛夏令安居後舉行“呀什頓”遊樂活動時,喇嘛們根據在西藏習經期間所看到的藏戲演出和背回來的藏戲“經文本”,開始以安多語和安多民間說唱調來表演藏戲故事片斷。到19世紀中葉以後,演出的唱腔、音樂、表演、服飾更加豐富,也日趨規範,能演出完整的劇目《文成公主》、《智美更登》。
蒲西鍋莊
是一種藏族民間的無伴奏集體歌舞,唱藏文學,邊歌邊踏邊起舞。慢板時,舞姿自然悠擺,快板時,動作豪邁雄健。
藏窪寺經書雕版印刷
藏窪寺雕版印經院從2000年開始徹底恢復傳統的造紙工藝,連印刷用的墨水、硃砂、各種工具等全部自己製作,所有工藝流程全部傳統化,使印經院和它的產品成為活的文化遺產。
雕塑與繪畫
壤塘地區宗教文化藝術中,雕塑與繪畫堪稱一絕。雕塑的種類有泥塑像、木刻、酥油花、細沙畫等,特別是造型完美、生動、惟妙惟肖。寺廟中的佛像,大多以泥塑為主,也有木雕。木雕一般常用在門楣柱窗等建築物上,上面刻有象徵吉祥的龍、虎、獅、鵬、八寶吉祥圖等。磚雕主要用於建築藏式樓房的屋脊花邊,飛檐上的獸物以及窗壁上的浮雕。細沙畫既是用各色乾沙在平板上繪各種圖案。繪畫主要是繪製唐卡和壁畫。稱為宗教捲軸畫的唐卡,畫有織錦、絲繡、彩畫等,作為藏族宗教藝術珍品,價值昂貴,供奉在寺廟或藏民家中經堂。壁畫主要是用於寺廊。
壤塘縣壤塘縣
服飾
壤塘地區藏族服飾豐富多彩,藏袍用料以羊皮、氆氌(用毛捻織成的呢料)為主。袍身長,長襟寬大,且鑲邊。藏族男女,頭戴氈帽,腰栓綢帶,佩腰刀,許多藏袍用布料或高級衣料,衣邊鑲五顏六色的綢緞或貴重的水獺皮(或其他獸皮)。裝束鑲有昂貴的珊瑚、瑪瑙、綠松石、翡翠或金銀,一件藏袍價值極高。
禮儀
獻哈達是最普通的一種禮節,講究尊老愛幼,注重人際關係,逢年過節注重歡樂。在婚喪節慶、迎來送往、拜會尊長、覲見佛像、送別遠行時等,都有獻哈達的習慣。象徵美好,表達祝福與希望之意。
婚禮
牧區婚姻基本上是男女雙方自由戀愛,並取得父母親友同意,結婚日子由活佛或喇嘛確定。男方到女方家迎親,新娘由自己兄弟作伴騎馬到男家。新娘到男方家,從下馬、進門到入房都有一定儀式。
喪葬
壤塘地區的藏民葬儀帶有宗教色彩。分為靈塔葬、火葬、天葬、土葬和水葬。有名望的活佛、喇嘛去世後製成木乃伊置於靈塔中,規格最高。天葬是將死者屍體分割成塊後讓鷹鷲吃掉,藉以升天。火葬過去只用於喇嘛或有名望的人,新千年以後較為盛行火葬,且有一定規格。嬰兒或小孩多用水葬。惡行死亡者用土葬。

旅遊

壤塘縣夏炎寺全稱“夏炎扎西贊拉貢巴寺”,譯作“夏炎吉祥歷神寺”,位於四川省阿壩州壤塘縣南木達鄉夏炎村,系覺囊派寺院,建於公元1784甲辰、乾隆四十九年,創始人為阿旺·更嘎求覺喇嘛(公元1735—1802年),母寺為藏窪寺。文革期間,寺院遭到嚴重破壞。1984年經人民政府批准開放,寺院、經堂等得以重建,均為木石結構。
確爾基寺
位於四川省阿壩州壤塘縣中壤塘鄉,有兩層半樓高的彌勒佛像,明代壁畫香巴拉勝景圖,一套古版大藏經,竹慶器寺第一大成就者親自加持過的珍貴唐卡畫《蓮花生威儀像》和19幅巨型唐卡畫,25尊古代鎏金佛像,多康地區獨一無二的佛牙一枚,文成公主親手繡制的《藥王佛》唐卡一幅,東壤塘寺創建者仲氏頭蓋骨一副,上面可以看到酷似藏文字母和佛像的裂紋。
東壤塘桑珠羅布林寺
擇選修寺地址如此神算,據說得到了一頭氂牛的幫忙。東壤塘桑珠羅布林寺的創建人仲熱拉西繞於1356年從西藏騎著一頭氂牛往東走,察看修寺地址。當來到壤塘的贍巴拉山腳時,氂牛一改平常昂奮的興致,臥地不起,仲氏無奈,就把此地定位寺址了。
壤塘香拉東吉聖山風景區
該風景區距縣城29公里。這是一座未曾被人碰觸的山,因為它是《格薩爾王傳》中的神山之一,神聖不可侵犯。
該風景區方圓30平方公里,“香拉東吉”聖山形如“眾”字,巍峨壯麗,傳說它是金剛手菩薩的化身。周圍有88座雪山烘托著,傳說它們是聖山的侍從。
壤塘補天瀑布
位於與金川縣交界的第一寨——獨寨,距縣城40餘公里。從公路往右岸的山腳行走,可見一條懸掛于山面的石溝,繼續前走約200米,但聞如雷的瀑布聲貫耳,急忙翹首望去,發現一面瀑布從60多米高的空中飛流直下,砸進地面的深潭,湧起千堆雪花。非常有意思的是瀑布飛來處,有一塊危石懸其中,僅由幾根石脈牽繫於旁。瀑布取名為“補天”,真點睛神筆也。
壤塘海子山風景區
該景區位於壤塘、阿壩馬爾康三縣交界處,距縣城80公里。
海子山,是有海子的山的意思。海子山不僅有海子,而且有35個。海子山不僅山美,而且水秀。
海子山海拔4760米,雄居於草原上空。它的主峰叫“尊瑪”,“王后”的意思,據說是青海境內著名的阿尼瑪卿山神的王后。她身著銀色披風,騎1匹白色駿馬,手捧如意寶,護佑一方生靈。

歷史文化

佛教文化
壤塘的覺囊派佛教文化正如古人所說“天下名山必有寺”,在香拉東吉聖山風景區海子山風景區之間,的確孕育了覺囊派藏傳佛教文化。它的載體是三座著名的藏傳佛教覺囊派寺院確爾基寺、藏窪寺和澤布基寺。這三座寺院原本一家,創建於1435年,名叫東壤塘桑珠羅布林寺,後來發展成三座並列的寺院,寺院的建築連成一體,儼然一座小城鎮,距縣城60公里。
壤塘9層彌勒佛塔壤塘9層彌勒佛塔
寺院背靠大山,面臨平壩,由東向西的則曲河環抱寺院。據說背靠的大山是財神爺“贍巴拉”,面臨的平壩是財神爺的福地,藏語中稱平壩為“塘”,縣名“壤塘”由此而來(“贍”字音譯成漢字時走了音,成為壤)。
東壤塘桑珠羅布林寺創建人仲氏,是明朝的風雲人物,被朝廷封為“宏教禪師”,頒發了封文。文曰“奉天承運,皇帝赦曰:朕維佛氏之教,以寂靜為用。上足陰翊皇度,下足以開導群迷。自昔有國者,莫不崇獎維持,興隆其教。爾囊日領占省(仲日囊西繞)精明了悟,願力宏深,恪守毗尼,心存清淨,化誘善類,普勸有情,良足嘉尚。今特封爾為宏教禪師。庶闡揚於宗風,永篤忠誠,式丕承於寵命,欽此!”(永樂六年四月八日)明成化年間,頒與象牙圖章,明正德年間又賜善悟灌頂國師
壤塘9層彌勒佛塔
9層彌勒佛塔可謂佛像展覽館,裡面陳列著各種佛像,有壁畫、唐卡畫、泥塑像、金屬塑像。最令人刺激的是第9層佛塔外懸空轉一圈。第9層佛塔牆外,每一方有一行從牆壁伸出的石板,長度大約20厘米,恰好一個腳板放在上面。探險者從塔門出來,手扶塔身,踏著這行懸空的石板移動腳步,圍佛塔轉上一圈。為了以防萬一。僧人在佛塔身上牽了一圈鋼繩作為扶手。儘管這樣,還是令人提心弔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