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行政區劃,自然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氣候資源,水能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礦藏資源,人口民族,經濟概況,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文體事業,教育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基礎設施,歷史文化,風景名勝,
建制沿革
古為羌地。西漢至清雍正三年(1725年)屬西海郡,廝、吐蕃等處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罕東百戶、東蒙古諸部駐牧地、蒙古統編5部29旗等。
民國六年(1917年)屬都蘭理事,沿至解放前夕為“剛察千戶區”。
1950年設剛察區人民行政委員會。1952年成立剛察區工委。1953年設立剛察縣。
1999年末,剛察縣面積9110平方千米,人口39159人(根據青海省志),轄5個鄉。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剛察縣總人口39223人,其中:沙柳河鄉5145人、哈爾蓋鄉8125人、伊克烏蘭鄉5438人、泉吉鄉5564人、吉爾孟鄉3209人、城關未批鎮5174人、青海省熱水煤礦2705人、青海湖農場1597人、省三角城種羊場2266人。
2001年3月5日,青海省政府青政函[2001]15號文批覆:撤銷沙柳河鄉,設立沙柳河鎮。2001年末,剛察縣轄1個鎮、4個鄉,31個村(牧)委會。
2004年7月,撤銷哈爾蓋鄉,設立熱水鎮(即熱水礦區和哈爾蓋鄉合併設鎮)。2006年8月,熱水鎮更名為哈爾蓋鎮。調整後,剛察縣轄2個鎮、3個鄉:沙柳河鎮、熱水鎮、伊克烏蘭鄉、泉吉鄉、吉爾孟鄉。
行政區劃
名稱 | 下轄地區 |
| 轄新海、思乃、果洛倉貢麻、潘保、紅山、尕曲、河東7個村。 |
| 轄公貢麻、亞秀麻、環倉秀麻、果洛、藏秀麻、切察、察拉、塘渠8個村。 |
| 轄貢麻、亞秀、亞貢麻、尚木多、角什科貢麻、角什科秀麻6個牧委會。 |
| 轄合茂、扎蘇合、年乃索麻、寧夏、切吉、新泉6個牧區。 |
| 轄日芒、環倉貢麻、向陽、秀腦貢麻、秀腦麻5個牧區。 |
自然環境
位置境域
剛察縣位於青海省東北部,海北藏族自治州西南部,青海湖北岸。介於東經99°20′44″-100°37′24″,北緯36°58′06″-38°04′04″之間。東隔哈爾蓋河與海晏縣為鄰,西與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縣毗鄰,南隔布哈河與海南州共和縣相望,北隔大通河與祁連縣接壤。縣境東西長113.8公里,南北寬122.2公里。全縣土地總面積1.2萬平方公里,占青海省總面積的1.13%,占海北藏族自治州土地面積的23.8%。縣城距省會西寧市188公里,距州府西海鎮88公里。
地形地貌
剛察縣地處青海湖盆地北部,祁連山系中部大通山地段。境內山脈走向北西,北部高山連綿,南部低緩,自北西向南傾斜,絕大部分地區海拔在3300-3800米以上。最高點4775米,位於桑斯扎山峰,最低點3195米,位於青海湖濱湖地帶的
沙柳河(伊克烏蘭河)、巴哈烏蘭河(烏哈阿蘭河)、哈爾蓋河、
布哈河入湖處,海拔相對高差1580米。境內高山、丘陵、平原大致成北、中、南排列。北部為
大通山地段,中部丘陵,南部為平原地帶。大通山橫貫縣境北部,以桑斯扎山與贊寶化秀山脊將全縣東西向分成兩大區域:北部是黃河流域的湟水水系外流區;南部是青海湖環湖內陸水系的內流區。全縣分為三大地貌類形:山丘地貌、丘陵地貌、平原地貌。
氣候
剛察縣屬典型的
高原大陸性氣候,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年降水量370.5毫米,年蒸發量1500.6—1847.8毫米。冬季寒冷,夏秋溫涼,1月平均氣溫-17.5℃,7月平均氣溫11℃,年平均氣溫-0.6℃。縣境北部高山連綿,南部低緩,地域寬廣。北部為大通山地段,中部為丘陵,南部為平原地帶。平均海拔3300.5米,絕大部分地區海拔在3500米以上,海拔最高點4775米,位於縣境西部的桑斯扎山峰;最低點3195米,位於縣境南部的青海湖湖濱地帶,來旅遊要注意高原反應,服用攜氧片,速效抗高反。
水文
剛察縣境內地表水較豐富,分布較均勻。多年平均自產徑流量總計0.81億立方米。共有兩大水系:黃河流域
湟水水系和青海湖環湖內陸水系。黃河流域湟水水系包括:大通河——發源於天峻縣東北部疏勒南山莫日山的東麓和措尕而貢卡,橫亘於縣境北部,是剛察、祁連兩縣的界河。境內長90公里,落差228米,集水面積2282平方公里。年徑流量5.48億立方米,徑流深174.8毫米。
青海湖環湖內陸水系有:布哈河——發源於
天峻縣疏勒南山的崗格爾肖合力冰峰,從西北向東南流入青海湖。源頭海拔4513米,河口海拔3195米,落差1318米,是青海湖環湖水系的最大河流,流域面積14337平方公里,全長286公里,大部分在天峻縣境內,長218公里;下游68公里處為剛察、天峻兩縣界河。河口附近地區的左右岸分屬剛察、共和兩縣。吉爾孟河——是布哈河下游的一條支流。位於剛察縣境內,在中、下遊河道大轉彎處有長約15公里的一段為剛察、天峻縣的界河。巴哈烏蘭河——又名烏哈阿蘭河,也稱泉吉河。位於剛察縣境內,發源於爾德公貢麻,源頭海拔4308米。河道從北向南走向,河長65公里,流域面積567平方公里,大小支流21條,水系呈樹枝狀。河口海拔3195米,落差1113米,平均比降17‰,河水分兩股進入青海湖。年平均流量0.75立方米/秒,年徑流量0.55億立方米。每年6—9月份為汛期,冰凍期約5個月;沙柳河——又稱伊克烏蘭河。發源於大通山克克賽尼哈。哈爾蓋河——又名哈爾蓋渠、哈什克河、哈里根河、哈爾濟河。發源於縣境北部的贊寶化秀山西南、檯布希山西北。哈爾蓋河較大的支流主要有3條:青達瑪河、察拉河、柴達爾河。
自然資源
氣候資源
剛察縣年日照時數3037小時,日照百分率為68%,5-9月平均日照在14小時以上,屬長日照區域,境內平均日照時數為8小時。
剛察縣境年平均風速為3.7米/秒;月平均風速在3.2—4.3米/秒之間,最大風速值達30米/秒,一年中出現大風的天數為47天,最多達78天,太陽能和風能資源豐富。
水能資源
剛察縣年徑流量19.81億立方米,水能資源蘊藏量28.7萬千瓦,可興建水力發電站。
水資源
剛察縣境內有青海湖,湖面面積4473平方公里,湖水容量850億立方米。以桑斯扎山與贊寶化秀山脊為內外流域分水線,北部為黃河流域湟水水系外流區,有大通河、江倉河、克克賽河等河流;南部為青海湖環湖內陸水系內流區,有
哈爾蓋河、沙柳河、烏哈阿蘭河、吉爾孟河、布哈河等河流。境內地下水儲量110億立方米,年徑流量13.03億立方米,水質較好,具有開採利用價值。天然礦泉水流量大、品質優,為國內少有優質礦泉飲品。
生物資源
剛察縣動物資源有普氏原羚、白唇鹿、馬鹿、棕熊、雪豹、盤羊等20多種,約2萬餘頭(只)。舉世聞名的青海湖鳥島有斑頭雁、黑頸鶴、棕頭鷗、大天鵝等163種,10萬餘只。青海湖盛產
裸鯉,俗稱湟魚,漁業資源豐富。經濟藥用植物300餘種,以冬蟲夏草、
雪蓮等較為著名,還有沙棘、蘑菇等食用植物及菌類。
礦藏資源
剛察已探明的儲量達14.5億噸,煤質優、埋藏淺,易於開採,黑色金屬礦、鐵礦石儲量63.37萬噸。銅、銀、鈾儲量豐富,稀有金屬開發遠景廣闊,石灰岩、矽石、石英石儲量1億多萬噸,岩金、鉛、鋅、錳等亦有開採價值。
人口民族
剛察縣是以藏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居住著藏、漢、蒙古族等12個民族。2012年,全縣總人口4.2萬人,其中少數民族占72.5%,藏族占63.38%。
經濟概況
綜述
2011年,剛察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2.1億元,與2010年同比增長51%;完成第一產業增加值2.8億元,與2010年同比增長4.4%;實現工業增加值5億元,與2010年同比增長317.6%;第三產業增加值3.3億元,與2010年同比增長11.1%;完成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9045萬元與2010年,同比增長120.6%;完成縣屬固定資產投資5.55億元,同比增長33.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04億元,與2010年同比增長2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546元,同比增長13.8%;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0367.7元,與2010年同比增長65.8%。
第一產業
2011年,剛察縣分別成立以生態畜牧業、牛羊育肥、畜產品銷售、牧家樂、飼草料加工等各具特色的農牧民專業合作組織87個,成立集約化經營小組230個,集約化參與戶達3372戶,規模流轉草場面積達104.62萬畝。“一個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氂牛肉干、氂牛奶產品、牛羊肉分割、農副產品和羊毛被加工以及精煉菜籽油加工等六大支柱產業日臻完善,富有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西海”牌蟲草牛羊肉、“鑫海春”牌精煉油、“金銀灘”牌羊毛被等品牌產品已打入市場。“六大基地”建設成效卓著,完成飼草料加工1.9萬噸,繁育推廣種公羊800隻、種公牛120頭,育肥牛羊21.01萬頭(只),種植飼草料18653畝。
2017年10月,剛察縣入選第一批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
第二產業
2011年,剛察縣進行熱水省級煤炭產業園區基建工作,招商引資到位資金突破2億元大關,15家從事煤炭洗選、加工及物流的企業相繼入駐園區,已生產精煤56.57萬噸,實現銷售產值5.87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5億元,共徵收稅收6616萬元。
第三產業
2011年,剛察縣投資1350萬元的湟魚家園景區二、三期工程已全面完成建設任務。設立了大地藝術經幡群3處,對沙柳河景區部分景觀建築物進行了維修,栽植樹木、建設二星環衛廁所1處,積極營造藏文化氛圍,不斷完善“高原海濱藏城”服務設施功能。通過“青海湖觀魚放生節”等活動,推介剛察。年內共接待遊客27.44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870.12萬元,與2010年同比增長26.37%。
社會事業
文體事業
2013年,剛察縣廣泛開展民眾性文化體育活動,製作完成《剛察縣風雨60年》、《壇城》專題片;《草原上的活雷鋒》、《社會管理惠及牧民民眾,獨樹一幟創出牧區特色》等作品獲得省級獎項。大力開展科技、文化下鄉活動,積極舉辦科普宣傳、廣場文藝演出、慰問演出等民眾文體活動百餘場;赴瑞士、山東、江蘇等地演出6場次,獲得中央統戰部的高度評價。鄉鎮文化站建設力度不斷加大,全縣5個文化站、13座寺院全部配備了書櫃、書籍、健身器材等設備。利用品牌賽事的影響力,開展了“措溫波”杯籃球比賽、青海湖草原賽馬會等全民健身活動6次。
教育事業
2011年,剛察縣教育資源整合和中國小教育布局調整步入嶄新的軌道,落實新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經費712萬元,教育教學管理基礎設施及機制體制不斷健全。
醫療衛生
2011年,剛察縣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推進,從業人員素質不斷提升,醫德醫風明顯好轉,公立醫院改革進展順利。城鎮居民、城鎮職工醫保參保率均達95%以上,新農合參合率連續7年鞏固在100%。
社會保障
2011年,剛察縣共投入聯建資金3769萬元。實施了交通沿線村容村貌整治、村級文化設施改善、農牧區保障性住房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等46個項目,1070戶4023名農牧民民眾受益,切實把“百企聯百村”活動這項惠民工程辦成了民生工程和民眾滿意工程。實現勞務收入1928萬元。招錄和聘用了164名遊牧民定居區管理人員、醫護人員和幼兒教師,使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渠道越來越開闊。
基礎設施
2011年,剛察縣藏城核心區建設已全面啟動,已對商業街、民居、地標性建築、道路進行了設計,已有2條道路路基工程已完工,6條道路已進入放線擬施工階段;共徵集到藏城主題雕塑14套;配套建設的362套廉租住房已完成基礎施工,對涉及拆遷的395戶農牧民家庭進行了拆遷評估,完成拆遷312戶。同時,堅定不移地推進城鄉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2011年新建廉租住房、購改租、公共租賃住房1950套,完工率100%;城市棚戶區改造、黃玉農場墾區危房改造、農村危舊房改造、遊牧民定居房建設、農村獎勵性住房建設3150戶,完工率100%;各項指標均達到三個100%的要求。
歷史文化
青海湖祭海 千百年來,
青海湖是居住在這裡的藏族人民心中的“聖湖”。每年,當地藏族民眾都會成群結隊地來到湖邊,用自己的方式來“
祭海”,以祈求國泰民安、人畜興旺、五穀豐登。寶瓶是藏八寶之一,是祭海儀式中不可或缺的祭祀物品。寶瓶內部裝有青稞、小麥、豌豆、玉米、蠶豆五種糧食,同時還將珊瑚、蜜蠟、
瑪瑙等碾成粉後和這五穀混合在一起放入寶瓶,最後還要放入經幡,然後由活佛加持系帶。在祭海儀式中,民眾將承載著自己心愿的寶瓶投入青海湖,以祈求自己的心愿能夠實現。
沿著長999米的木質棧道走向祭海台,越來越多的藏族民眾手裡捧著用穀類製作而成的寶瓶。他們站在祭海台上,掄圓了胳膊將寶瓶投到青海湖裡,也將自己的心愿送了出去。
碧波蕩漾的青海湖裡,一個個生態寶瓶在水面上飄浮著,那不僅許有藏族民眾祈求國泰民安、人畜興旺、五穀豐登的心愿,也是他們保護神湖的一片心意。
風景名勝
慈悲慧眼感恩塔 寓意厚實,文化底蘊濃郁,極具博達深淵的藏傳佛教文化色彩和古老厚重的傳統建築風格。慧眼感恩塔氣勢莊嚴、金碧輝煌,由塔基、塔座、塔錐和塔冠四部分組成,塔的四面均有13層台階則代表了成佛的道路。
四個塔柱分別以其立式結構代表“地”、條形結構代表“水”、方形鍍金藏物結構代表“火”、極頂塔形結構代表“天”,形成佛教中所稱的“四大和全”,構成了客觀大自然物質存在的排列形式,代表生命之精華。
極頂銅製寶瓶高度為6米,象徵
六道輪迴,即:天、非天、人、旁生、餓鬼、地獄,塔壁四面均繪有巨大的佛眼則為佛教五眼(肉眼、天眼、悲慧眼、法眼和佛眼,感恩塔取意於
尼泊爾博達哈大佛塔慈,亦稱“慧眼感恩塔”,其建築風格獨特。)中的慧眼,慧眼意為智慧之目,又稱靈眼,代表佛的智慧、慈悲和覺悟,象徵佛陀目視四方。雙眼間的圓形標誌則表示完全證悟佛法的標誌,慧眼下方宛如“?”標誌為尼泊爾文數字“一”的寫法,提醒人們世間現象顯現的不二性,表示慈悲心和智慧心須在一同修行,象徵和諧一體。
慈悲慧眼感恩塔高為33米,象徵海濱藏城地處海拔3300米地理表位,四個塔柱周長53米代表剛察建政年份—1953年,鍍金華蓋外緣所懸掛的31珠銅製鈴鐺發出的清脆叮噹聲代表剛察縣31個行政村各族民眾在海濱藏城跨越式發展進程中祈願天下眾生太平盛世,國泰民安,塔柱間標有的“剛察”及“黨的恩情深似海”字樣則體現了海濱藏城各族民眾在黨的恩惠下,民族團結,社會和諧,建設家園的心理願望和美好憧憬。
仙女灣濕地
仙女灣濕地是鳥的天堂,大天鵝的故鄉。每年在這裡棲息的鳥類有
斑頭雁、
魚鷗、鸕鶿等,特別是到了秋冬季約有1500隻左右的大天鵝在此越冬,“她”是鳥類中的貴族,水禽中的尊者,只可遠觀而不可近賞,此外,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黑頸鶴也駐足此地,“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宵”。這首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詠鶴詩》。告訴我們傳說鶴與仙相伴,並且傳說這裡是西王母設宴邀請中原天子穆天子相會的地方。據有關歷史文獻資料記載,有詩為證:《瑤池》“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八駿日行三萬里,穆王何事不重來?”中原天子,西部女王,他們之間的感情非常的深,而這首詩卻告訴我們西王母遲遲未能等到心上人的到來,現在只有這些天鵝仙女們的化身每年飛到這裡,向世人展示,在無限藍天下,仙子們在這裡駐足、棲息,冰清玉潔、婀娜多姿,給冬日的青海湖增添了幾份靈氣,形成靚麗風景。“仙女灣”便得名於此。朋友們這裡也有這樣的傳說,傳說中六世達賴喇嘛途徑青海湖邊,被這裡透明的湖光大自然吸引,仿佛聽到神在呼喚,便踏浪入海,而女性的青海湖頓顯神靈,仙女奏琴吹嗩,仙鶴結群飛舞,大師就這樣消失了,也有人說他隨從仙子們赴天上仙境了。這足見她的魅力是無窮的,仙女灣也由此而出名了。
倉央嘉措文化廣場
倉央嘉措(1683—1706),六世達賴喇嘛,出生在西藏門隅拉沃宇松地方,取法名為羅桑仁欽倉央嘉措,活佛的一生充滿傳奇,他出眾的才華,成就了他在藏族詩歌藝術聖壇上的地位。
青海湖的風聲依舊在浪尖飄灑,仙女灣的天鵝早已成為瑤池靈魂的守護者。大師是一種佛緣,是一位詩僧,是一彎掛在天邊永不消失的彩虹,詩情畫意的剛察草原,讓靈魂與境界互相融合,渲染在夢幻般的青海湖。
倉央嘉措詩歌千古流芳於雪域高原、夢幻湖畔,青海湖的風聲入禪,那湛藍的湖水,濺落在草原兒女的雙眸間,閃現一縷最耀眼的光芒,如同倉央嘉措充滿人性的詩歌,普照世間所有的心靈。
熱水溫泉俗稱“西海第一泉”,位於甘子河大草原,溫泉現有泉眼9處,泉源暗涌,水色清澈,四季噴涌不歇,水溫57℃,日出水量近千噸。溫水富含鈣、鋰、鍶等各種微量元素,對皮膚、風濕、消化不良等症狀有奇效,同時,也是開發礦泉水的優良水質。每逢春秋,遊人蜂擁,洗浴療養。泉邊小山一石上有一大手印和兩個膝蓋印痕,傳說系釋迦牟尼在此下跪飲泉水所留,故稱“神泉”,現已成為青藏高原上的康體旅遊中心。
五世達賴聖泉
五世達賴聖泉旅遊景區位於青海省剛察縣
泉吉鄉境內,鄰青海湖西北岸,與315國道相離4.5公里。整個景區由五世達賴聖泉、碼頭、祭海台、馬頭俄博串聯而成,聖泉與祭海台相距約2km。
清世祖順治十年1652年詔請五世達賴進京受冊,受到順治皇帝的特殊禮遇,1653年朝廷詔封金冊金印,冊封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領天下釋教普通瓦赤喇怛達賴喇嘛”。
達賴喇嘛十分珍視清朝政府對他的封賜。日後在他執掌格魯派政權的日子裡,凡遇頒發重要的命令、文告時,都要使用這一封號,鈴用了這方金銀,加蓋了雙手掌印外,還鄭重地寫上“皇帝敕封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領天下釋教徒普通瓦赤喇達賴喇嘛之教語”這樣的文字,以說明他的封號是皇帝賜予的。
人們為了紀念五世達賴佛恩,將這眼泉稱之為五世達賴泉。並在祭海台立俄博祭祠,名命為馬頭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