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陽縣

沭陽縣

沭陽縣,是宿遷市下轄縣,目前是江蘇三個省直管縣之一;因位於沭水之陽而得名,簡稱沭,地處徐州連雲港淮安宿遷四市結合部,屬魯南丘陵與江淮平原過渡帶。

沭陽素以改革創新聞名全國,創造了令人矚目的“沭陽速度”和沭陽經驗。縣域經濟與縣域基本競爭力連續6年躋身“全國百強縣”行列,攀升至第29位;連續三屆入選全國工業百強縣,位居第55位。沭陽縣經濟技術開發區是蘇北唯一一家落戶縣級城市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沭陽縣城市基礎設施配套面積為85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區已達60平方公里,集中居住人口增加到65萬人。

2018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25.45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7億元、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64元,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3.54億元;完成500萬元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548.8億元。

2018年10月8日,沭陽縣入選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綠色發展百強縣市、科技創新百強縣市、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2018年10月22日,入選2018年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創建名單。2018年11月,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縣(市)。2018年12月,入選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100強。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中央宣傳部 財政部 文化和旅遊部 國家文物局關於公布《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的通知》沭陽縣名列其中。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氣候,自然資源,水產資源,礦產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綜述,公路,鐵路,港口,社會,科技,文化,教育,體育,衛生,民生,通訊,城建,交流,政治,文化,飲食,方言,文化遺產,旅遊,名人,特產,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沭陽西周時,境域屬青州。
春秋時屬魯國,魯成公九年,在今縣西北建中城邑。
戰國時屬楚國。
統一中國後,初屬薛郡,後改屬郯郡
西漢景帝封衛綰於建陵,在境內首立侯國,建陵今屬新沂市
西漢武帝時,始設厚丘縣,隸屬東海郡。縣治厚鎮,前有丘陵盆地,後有厚鎮河,故名厚丘縣。
漢成帝封楚孝王四子為陰平侯,陰平始為侯國。東漢除侯國,置陰平、建陵二縣。
三國時魏黃初年間,立東海國,領厚丘、陰平、建陵等11縣。西晉武帝裁陰平縣,封魯芝於陰平。陰平由縣變為采邑。
南朝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年)省厚丘,併入襄賁,另置僮縣,隸屬南下邳郡。劉宋勢力在南方,故僮縣為僑縣。
宋孝武帝大明四年(460年),南下邳郡併入南彭城郡,僮縣遂屬南彭城郡。境內古有潼水故以僮名縣。南齊復置厚丘縣,尋廢,置僮縣
梁武帝天監五年(506年),廢僮縣,置僮陽郡。
袁枚手植藤袁枚手植藤
普通五年(524年),裴邃攻克北魏建陵城,省建陵縣。
東魏孝靜帝武定七年(549年),改僮陽郡為沭陽郡,兼置下城、臨渣、服武、懷文等4縣,隸屬沭陽郡,復置建陵縣。東魏還置臨沭郡並縣,尋廢。
陳宣帝太建五年(573年),命吳明徵、裴忌領兵10萬進攻江北,擊潰北齊,占領沭陽郡,下城、臨渣、服武三縣併入懷文縣。
北周建德七年(578年),改懷文縣為沭陽縣,縣名沿用至今。因治所位於沭河北岸,故名。北周廢建陵縣。隋文帝開皇年間廢沭陽郡,縣治遷入郡治,隸屬海州。
隋煬帝大業十三年(617年),土人反,改沭陽為沭州。
唐高祖武德年初,復置厚丘縣,八年(625年)省,入沭陽縣。
唐高宗總章元年(668年),沭陽改屬泗州。鹹亨五年(674年),還屬海州。五代、宋、元依唐制。
洪武年間,沭陽從海州析出,隸屬淮安府。
清代順治康熙兩朝沿襲明制,清世宗雍正二年(1724年),改屬海州。
民國2年(1913年),屬徐海道。
民國17年至37年,屬東海專員公署、徐海行政公署。
民國29年(1940年)秋,中共淮海地委對境內區劃作較大變動。淮沭路以西、沭河以南,與泗陽部分地區合併,設泗沭縣抗日民主政府;縣西北置潼陽縣抗日民主政府;縣北與東海鐵路南地區合併,建立東海縣(鐵路南)抗日民主政府;縣東和柴米河以北,劃歸灌雲縣抗日民主政府。所置縣皆隸屬淮海區專員公署、行署。
1945年8月至1949年5月,沭陽屬蘇皖第六行政區。
1949年5月,撤銷東海(鐵路南)、潼陽、泗沭縣,原轄區劃歸沭陽,宿遷部分轄區劃給沭陽,隸屬淮陰行政專員公署。
1983年,實行市管縣,屬淮陰市
1996年8月,沭陽隸屬新成立的地級宿遷市
2011年,列為江蘇省直管縣三個試點之一,但是行政以及人事等仍歸屬宿遷市統籌。

行政區劃

截至2017年2月沭陽縣下轄1個國家級開發區、6個街道、25個鎮、8個鄉、1個農場,480個行政村(居)委會,縣政府駐地為夢溪街道蘇州東路。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沭陽縣地處江蘇北部,沂沭泗水下游,屬魯南 丘陵與江淮平原過渡帶。縣域介於北緯33°53′至34°25′,東經118°30′至119°10′之間,東西60公里,南北55公里。東與連雲港接壤,南與淮安市毗鄰,西倚宿遷,北接徐州,是徐、連、淮、宿四市結合部。

地形地貌

沭陽縣地形呈不規則方形,地勢西高東低,大部分地面高程在7-4.5米。縣內最高峰韓山海拔70米,除潼陽、茆圩、劉集、悅來等鄉鎮有些崗嶺外,土地平衍。
鳥瞰沭陽第一實驗國小鳥瞰沭陽第一實驗國小

水文

河網密布,有新沂河、淮沭新河等29條河流縱橫沭陽縣境內。

氣候

沭陽縣屬於暖溫帶季風氣候,全境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豐沛。年平均氣溫14.1℃,歷年最高氣溫一般在35℃—38℃之間,歷史極端最高氣溫為39.4℃;歷年最低氣溫一般在-4℃—-5℃左右,歷史極端最低氣溫為-18.0℃。年平均降水量918.0毫米,年最大降水量1480.0毫米,年最小降水量551.7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2046.0小時,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5%,年平均風速為1.8米/秒,年平均雷暴日數28.3天,年平均暴雨日數3.6天,年平均大於等於35℃高溫日數4天。
沭陽行政中心沭陽行政中心

自然資源

水產資源

沭陽縣水域面積62.2萬畝,可利用養殖水面12萬畝,盛產青魚、鯉魚、鰱魚等淡水魚類。

礦產資源

沭陽縣礦產資源豐富,蘊藏非金屬礦9種,能源礦1種,其中藍晶石、水晶、磷、雲母礦以及黃砂、陶土等都具有較高開採價值。

人口

2016年末,全縣總戶數49.44萬戶,戶籍總人口197.05萬人。其中:男性102.89萬人,女性94.16萬人,男女性別比為109.3:100。年末常住人口154.8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85.68萬人,城鎮化率55.32%,比上年提高2.13個百分點。

經濟

綜述

2018年,沭陽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825.45億元,比上年增長6.8%。其中,一產增加值97.35億元,增長2.9%;二產增加值373.99億元,增長7.2%;三產增加值354.11億元,增長7.4%。按年平均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2704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7964美元),比上年增加3241元。全縣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1.8:45.3:42.9,與上年相比,一產增加值比重下降0.4個百分點,二產增加值比重下降0.5個百分點,三產增加值比重提高0.9個百分點。
2016年,沭陽縣初步核算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697.31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9.0%。其中,一產增加值91.27億元,增長1.9%;二產增加值317.95億元,增長9.3%;三產增加值288.09億元,增長11.0%。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5107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6791美元),增長10.8%。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3.1:45.6:41.3,其中一產比重上升0.1個百分點,二產比重下降0.9個百分點,三產比重提高0.8個百分點。財政總收入在超過百億元的基礎上繼續平穩增長;公共財政預算收入71.75億元,總量與上年持平(同口徑增長9.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33元,增長8.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07元,增長9.0%。2016年新增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分別為6303家和1.34萬戶,累計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分別為3.98萬家、7.78萬戶。
2015年,沭陽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30.13億元;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1.75億元,總量始終穩居蘇北22縣(市)首位;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3.7億元;完成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455.59億元。

第一產業

2018年,沭陽縣實現農業總產值184.80億元,增長4.6%;實現農業增加值99.47億元,增長3.1%。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79.87萬畝,增長1.3%。其中,糧食播種面積277.04萬畝,增長0.5%;糧食總產量127.12萬噸,增長0.3%。年末生豬存欄45.5萬頭,減少0.4%;家禽存欄502萬隻,減少0.8%;全年生豬出欄84.95萬頭,增長3.4%;家禽出欄1100萬隻,減少0.3%。
2018年糧食播種面積和總產量
名稱
播種面積(萬畝)
增長(%)
總產量(萬噸)
增長(%)
合計
277.04
0.5
127.12
0.3
一、夏收糧食
138.68
2.6
52.50
0.7
#小麥
138.68
2.7
52.50
0.7
二、秋收糧食
138.36
2.2
74.62
1.4
#水稻
108.71
-0.8
64.37
0.2
玉米
25.53
-1.2
9.55
2.1
2016年,沭陽縣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72.56億元,增長0.3%。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77.09萬畝,增長0.1%。其中,糧食播種面積278.11萬畝,減少0.1%;糧食總產量127.49萬噸,減少1.0%。年末生豬存欄43.7萬頭,減少2.9%,家禽存欄561萬隻,增長0.5%;全年生豬出欄85.9萬頭,減少6.3%;家禽出欄1280萬隻,減少10.4%。蔬菜總產量213.28萬噸,增長0.7%。
2016年糧食播種面積和總產量
播種面積(萬畝)
增長(%)
總產量(萬噸)
增長(%)
合計
278.11
-0.1
127.49
-1.0
一、夏收糧食
136.40
-0.1
52.14
-0.6
#小麥
136.35
-0.1
51.81
-0.6
二、秋收糧食
141.71
0
75.67
-1.3
#水稻
110.15
0
64.94
-1.3
玉米
26.45
-0.1
9.68
-1.0

第二產業

2018年,沭陽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89家,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43.94億元,增長9.8%;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98.13億元,增長7.8%。全年工業用電量35.19億千瓦時,增長9.6%,占全社會用電量的64.6 %。全縣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628.39億元,下降6.24%。其中,大中型企業為199.52億元,增長10.6%;小型企業為428.87億元,下降12.4%。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利稅總額60.31億元,下降18.9%;其中,利潤39.95億元,下降23.6%。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企業135家。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2+1”產業(即紡織服裝、裝備製造、電子信息)實現產值331.06億元,增長21.5%,占規模工業總產值的44.5%。其中,紡織服裝業實現產值122.06億元,增長11.8%;裝備製造業實現產值140.87億元,增長37.0%;電子信息業實現產值68.12億元,增長13.0%。
規模工業企業主要產品產量
名稱
單位
總產量
增長(%)
發酵酒精
萬升
7192.7
1264
鋼材
萬噸
38.91
2.4
萬台
21.66
21.1
人造板
萬立方米
839.72
-8.0
電子元件
億隻
129.24
17.1
家具
萬件
28.16
26.4
蓄電池
萬千伏安時
405.04
8.9
水泥
萬噸
135.6
-0.8
2016年末,沭陽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81家,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1464.93億元,增長14.0%;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314.64億元,增長10.9%。全社會用電量47.97億千瓦時,增長15.0%;其中,工業用電量32.62億千瓦時,增長13.1%,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為68.0%。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440.73億元,增長12.9%。其中,大中型企業為288.91億元,增長20.9%;股份制企業為1435.7億元,增長12.9%;私營企業為1169.78億元,增長10.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180.22億元,增長11.9%;其中,利潤126.63億元,增長10.7%。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以上企業達404家,比上年增加134家。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2+1”產業(即紡織服裝、裝備製造、電子信息)實現產值600.06億元,增長26.0%,占規模工業總產值的41.0%。其中,紡織服裝業實現產值220.39億元,增長23.9%;裝備製造業實現產值291.68億元,增長21.8%;電子信息業實現產值87.99億元,增長49.2%。
沭陽縣
規模工業企業主要產品產量
單位
總產量
增長(%)
發酵酒精
萬升
18456.3
12.9
大米
萬噸
128.61
1.6
服裝
萬件
6160.7
-0.84
人造板
萬立方米
1744.56
7.2
電子元件
億隻
294.21
88.3
家具
萬件
57.34
-7.9
蓄電池
萬千伏安時
390.63
-8.1
水泥
萬噸
153.79
39.2

第三產業

建築業
2018年末,沭陽縣共有資質等級以上建築企業81家,實現建築業增加值41.57億元,增長10.6%。資質以上建築企業實現總產值97.45億元。其中,安裝工程產值1.65億元,其他建築業產值0.02億元。全年房屋建築施工面積917.00萬平方米,其中新開工面積542.72萬平方米。
2016年,沭陽縣全年實現建築業增加值33.99億元,增長2.8%。年末共有資質等級以上建築企業84家,資質以上建築企業實現總產值97.24億元。其中,建築工程產值95.32億元,安裝工程產值1.55億元,其他建築業產值0.37億元。全年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064.39萬平方米,其中,實行投標承包面積652.57萬平方米,新開工面積678.07萬平方米。
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業
2018年,沭陽縣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7.4%。分行業看,第一產業投資下降50.2%,第二產業投資下降5.4%,第三產業投資增長17.8%。第二產業投資中,工業投資下降5.4%,其中製造業投資下降2.0%;製造業投資占項目投資和全部投資比重分別為73.0%、61.3%;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36.5%,占工業投資比重達32.1%。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年增長17.5%;商品房施工面積268.00萬平方米,增長18.0%。網簽數據顯示,全縣商品房銷售面積153.90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5.8%。其中住宅銷售面積133.14萬平方米,下降23.3%。
2016年,全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515.03億元,增長13.0%。按行業分,三次產業分別完成投資4.12億元、376.02億元、134.89億元;三次產業投資結構為0.8︰73.0︰26.2,一、三產業投資比重明顯提升;三次產業投資增速分別為347.2%、11.5%和15%,二、三產投資增速有所回緩。固定資產投資總體呈現“總量繼續擴張、結構持續最佳化”的良好勢頭。技改投資、民間投資、基礎設施投資、高新投資仍是投資的增長主體。2016年,全縣在建施工項目共774個,比上年增加151個;其中新開工項目625個。2016年,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74.81億元,下降10.5%。全縣商品房施工面積880.32萬平方米,增長14.0%;其中商品住宅施工面積650.30萬平方米,增長15.3%。全縣商品房銷售面積182.22萬平方米,增長41.5%;其中住宅銷售面積164.71萬平方米,增長49.9%。全縣商品房銷售額80.70億元,增長49.8%;其中住宅銷售額71.08億元,增長62.7%。
貿易流通
2018年,沭陽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3.54億元,增長7.0%。按消費形態分,批發和零售業實現159.41億元,下降3.6%;住宿和餐飲業實現74.13億元,增長40.4%。按城鄉分,城鎮市場實現175.59億元,增長6.6%;鄉村市場實現57.95億元,增長8.2%。全年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52.34億元,增長4.8%。其中,汽車類下降6.9%,石油製品類增長7.8%,菸酒類增長5.5%。全縣進出口經營權企業784家,其中當年新增進出口經營權企業106家。全年完成進出口總額79203萬美元,增長17.9%;其中出口70424萬美元,增長20.9%。進出口產品主要為木材加工類、輕紡服裝類、機械電子類和輕工食品類,產品主要出口到美國、德國、英國、日本、東協等。年末全縣累存外資企業80家,主要來自香港、台灣及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全年新批外資項目12家,協定註冊外資42236萬美元,實際到賬外資9168萬美元。
2016年,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7.68億元,增長12.6%。按行業分:批發和零售業161.96億元、住宿和餐飲業35.72億元,分別增長10.0%和26.5%。按城鄉分:城鎮市場149.87億元、鄉村市場47.81億元,分別增長18.5%和-2.5%。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60.03億元,增長17.0%。主要行業零售額平穩增長,如日用品類增長33.5%,通訊器材類增長33.1%,汽車類增長27.1%,家用電器類增長11.2%。
2016年,全年網上交易額突破130億元,快遞發貨量達8500萬件。成功創建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全縣共有31個“淘寶村”、3個“淘寶鎮”,第四屆(2016)“中國淘寶村高峰論壇”落戶我縣,央視《新聞聯播》等多家媒體連續聚焦我縣電子商務和網路創業情況,“全省領先。
2016年末,全縣共有進出口經營權企業600家,新增進出口經營權企業69家,全年完成進出口總額63854萬美元,其中出口51236萬美元,進口12618萬美元。主要進出口產品為木材加工類、輕紡服裝類、機械電子類和輕工食品類。出口國家和地區主要是日本、俄羅斯歐盟、中東等。2016年末,全縣累存外資企業79家,主要來自香港、台灣及日本、韓國等地區和國家。2016年,全縣新批外資項目10家,協定註冊外資24313萬美元,實際到賬外資8029萬美元。
旅遊
2016年,全縣旅遊接待總人數416.7萬人次,旅遊總收入35.5億元,分別增長14.4%和13.8%。全縣旅遊項目投資24.62億元。
財政、金融和保險
2016年,全縣完成財政總收入105.18億元,增長3.5%。其中,國稅部門完成25.20億元,增長39.8%;地稅部門完成51.85億元,下降11.7%;財政部門完成28.13億元,增長13.1%。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71.75億元,總量與上年持平,同口徑增長9.9%。其中稅收收入54.48億元,下降7.4%;稅收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比重為75.9%。
2016年,全年完成財政總支出144.98億元,增長14.3%。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支出121.51億元,增長7.8%。教育支出26.32億元,增長9.8%;科學技術支出2.85億元,增長2.6%;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1.89億元,增長3.3%;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5.19億元,增長8.8%;醫療衛生支出12.59億元,增長13.5%;節能環保支出2.59億元,增長4.6%;農林水事務支出31.98億元,增長7.9%;住房保障支出4.29億元,下降12.5%。全縣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農林水事務、住房保障等五項民生支出合計90.36億元,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比重為74.4%,增長8.2%。
2016年,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461.62億元,比年初增加66.79億元,增長16.9%;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323.19億元,比年初增加42.15億元,增長14.3%。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403.49億元,比年初增加64.72億元,增長19.1%。
2016年全縣實現保費收入15.10億元,增長19.6%。

交通

綜述

2016年,全年完成鐵路客運量47萬人、公路客運量184.12萬人,分別增長-1.9%和1.2%;完成鐵路貨運量36.47萬噸、公路貨運量13159.47萬噸,分別增長-12.5%和1.3%。2016年國省幹線及縣道公路大中修工程己全部完工,205國道、326省道、縣道韓高線、潼悅線、沭胡線、老245線等大中修工程,共完成投資8400萬元。完成交通基礎設施投入6.18億元,其中農村公路建設投資2.80億元、橋樑改造投資1.18億元。年末全縣公路通車裡程3519公里;其中,等級公路2782公里,增長0.6%。年末公共汽車運營數量達到1728輛,其中城市公交250輛。

公路

縣鄉公路總里程達3430.8公里,其中一級公路243.84公里、高速公路55.67公里,公路密度和等級均居蘇北縣(市)前列。農村公路提檔升級工程“五年任務三年完成”,新建、拓寬農村公路1475公里,開通鎮村公交線路60條,農村居民出行條件不斷改善。2016年底,將實現鎮村公交全覆蓋。
沭陽縣
京滬高速公路公路穿沭陽縣而過,並設有 5個互通出入口(潼陽紮下、沭陽北、沭陽、錢集胡集)向北6小時可直達首都北京,向南4小時可直達國際大都市上海。205國道和324、326、245省道穿境而過。
沭陽汽車客運南站沭陽汽車東站為國家一級客運站。

鐵路

穿越沭陽縣的新長鐵路直接聯入隴海鐵路膠新鐵路、宿淮鐵路、寧啟鐵路

港口

位於沭陽縣高墟鎮境內古泊河上的高墟港530米長的岸線上,將在2014年底前崛起7個新泊位。高墟港坐落在宿連運河(古泊河)航道宿遷沭陽臨港工業園高墟段北岸,距連雲港徐圩港區僅60公里,是一座可通江達海的內河港口。

社會

科技

2016年,獲批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1家,累計達到53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281.27億元,占全縣規上工業產值的19.2%,睿甲科技研發的金屬半固態製漿專利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新興產業實現工業產值248億元,增長12.5%,麥得科生物科技研發的臨床檢測試劑及檢測儀器填補了國內空白;產業動力加速轉換,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GDP的比重為1.5%,較上年提高1.0個百分點。引進院士1人、國家“千人計畫”專家18名、省“雙創團隊”2個、省“雙創人才”16名,人才引進數量位居全市首位。建成省級以上研發機構10個,創建省級兩化融合示範試點企業3家。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在全市率先開展“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創建活動。
2015年,沭陽縣新建省級以上研發機構11個,獲批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2家;獲批省“雙創計畫”人才6人、“千人計畫”專家13人;獲得授權專利1888件,位居蘇北縣(市)前列。全社會研發機構支出占GDP比重為1.46%,比2010年提升1.08個百分點。
2013年,共建有各類企業研發機構219家,其中省級23家、市級研發機構74家、縣級122家。獲批省級以上企業研發機構36個,其中國家級博士後工作站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1個,省級研究生工作站17個。

文化

2015年,沭陽縣成功舉辦第三屆“中國·沭陽花木節”暨第二屆全國盆景精品展,東關少兒京劇團參加央視少兒春晚演出並獲金獎,在蘇北地區率先實現“縣有四館”(即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鄉鎮文化站、農家書屋實現鎮村“全覆蓋”,全年完成送戲下鄉160場,送電影下鄉6796場,送圖書下鄉2.8萬餘冊。組織指導書畫展覽、文藝演出、藝術培訓等民眾性文化活動600餘場,培訓12000餘人次。
2013年,“工鼓鑼”、“淮海戲”入選第一批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年被評為“中國書法之鄉”。

教育

2015年,沭陽縣高考二本以上達線5946人,有5人進入全省文、理科前100名,共有18名學生考取清華北大,連續四年進入全省第一方陣。沭陽如東中學與韓國英陽高等學校締結為國際友好學校,建陵中學成功創建省四星級高中,新增省優質園5所、市優質園6所,總數分別達到63所、28所,畢業學生對口就業率超過90%,宿遷經貿學院獲評“省高技能人才培養示範基地”。
2014年,沭陽縣各級各類學校230多所,共有在校生29萬多人、教師1.7萬多名,省優質園58所,順利通過“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省級督導考察;有省四星級高中2所、省三星級高中5所;沭陽中專等專業學校創建成省高水平現代化職業學校,年度開展勞動力技能培訓4萬多人次。現有省特級教師18名,中國小骨幹教師比例達到20%以上。
高等學校:宿遷經貿學院、江蘇開放大學沭陽學院
普通高中
三星級高中:華沖中學、修遠中學、沭陽縣夢溪中學沭陽縣正德中學

體育

2015年,沭陽縣成功創建“江蘇省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示範區”。
在2008年北京殘奧會上,沭陽縣運動健兒獲得2枚金牌、1枚銀牌;在2012年倫敦殘奧會上,沭陽縣運動健兒獲得獲四金一銀。縣少兒業餘體校通過國家體育總局奧林匹克中長跑項目後備人才基地驗收,是全國縣級城市首家通過驗收的縣份。
沭陽縣體育中心由體育場、體育館和綜合館及輔助訓練場組成,總建築面積6.5萬平方米,設有恆溫標準訓練泳池、籃球、桌球及全民體質監測中心等9個功能區。

衛生

2015年,沭陽縣共擁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696家。其中三級綜合醫院1所、三級中醫院1所、二級綜合醫院5所、二級專科醫院3所、一級醫院51所、疾控中心1所、婦幼保健所1所、皮膚病防治院1所、衛生監督所1所、計畫生育指導站1所、鄉鎮(含農場)衛生院37所、衛生計生服務中心3所、診所(含門診部、醫務室)113所、社區衛生服務站28所、村衛生室449所。在全省率先啟動鄉鎮民營醫院對接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並實現37個鄉鎮全覆蓋。
2城區現有二級以上醫院10家,縣人民醫院、中醫院成功創建三級乙等醫院、三級乙等中醫院,綜合實力分別位居全國縣級醫院第43位、縣級中醫院第5位;全面深化鄉鎮衛計改革,農村醫療衛生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每年投入1.4億元,在鄉鎮醫院、村級衛生室全面推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鄉鎮醫院平均處方值、次均住院費用分別下降49%、26%,人民民眾“看病貴”問題得到有效緩解。

民生

2016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4萬元、1.4萬元,分別是2011年的1.6倍和1.7倍。2016年,民生保障支出總額達90.36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總額的74.4%。2016年新農合參保率達99.75%,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鄉基本失業保險覆蓋率分別達100%、98.4%、95.9%。實施精準扶貧項目2792個,幫助4.88萬名扶貧開發人口成功脫貧。創新教育扶貧方式,對低收入農戶學生每人每年發放1200-5000元的助學補助。實施經濟薄弱村增收項目29個、集體經濟發展試點項目30個,拓寬村集體增收渠道,15個經濟薄弱村的集體經營收入超過18萬元。積極開展“三進三幫”活動,探索建立常態化的幹部聯繫農戶制度。深入推進“平安沭陽”建設,連續9年榮獲“省平安縣”稱號,居民平安指數、幸福指數不斷提升。信訪積案積極穩妥化解,社會治安滿意度和公眾安全感連續五年名列全省前列。

通訊

2016年,全年完成郵政業務總收入15479萬元,增長19.2%。年末全縣固定電話用戶16.65萬戶,其中,城區6.7萬戶、農村9.95萬戶;年末城區住宅電話用戶3.11萬戶、農村住宅電話用戶9.16萬戶。年末行動電話用戶116.68萬戶、國際網際網路用戶10萬戶。
截至2016年6月,全縣共建成通訊基站2194個,其中4G基站1429個,4G網路城鎮覆蓋率達到97.8%以上,農村覆蓋率達到93.6%以上;固定電話用戶數19.83萬,行動電話用戶數113.36萬,寬頻網用戶數27萬。2015年,投入資金3.09億元完成了722個4G站點的建設,投入資金1.1億元用於光網建設和改造,全縣已基本實現光纖全覆蓋。累計整轉和發展數位電視用戶6.16萬戶,其中高清互動3萬戶,城區基本實現了數位電視改造。2015年,已完成17個鄉鎮數位電視整轉工作,預計在明年年底完成所有鄉鎮的數位電視整轉工作。

城建

沭陽舊時多臨河建街,沿街辟巷。明正德七年(1512年)始築土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改建磚城。鄉村集鎮多始建於元代,明、清時期漸趨規模,定期集散,城鄉屋宇簡陋,道路晴塵雨濘。新中國成立後,逐步改造舊城區。1956年城區南擴,1981年向東西拓展。至1987年城區面積為6平方公里,共建街道20條,人均居住面積為5.91平方米。近年來,沭陽深入實施東擴南延戰略,先後啟動東部城區、南部新城區開發建設,對老城區、新城區、開發區和十字、章集、七雄三個街道及紮下鎮、龍廟鎮、官墩鄉進行城區總體規劃,形成了“三區六點”聯動發展格局。
沭陽縣城市基礎設施配套面積達85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區面積擴大到60平方公里,城鎮化率47.4%,集中居住區非農人口增加至65萬人。城區路網總里程達435.8公里,城市公交運營里程達207.5公里,城區已建成小區158個,在建小區83個。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1.73%、綠地率38.39%,人均城市道路面積18.28平方米,人均公園綠地面積9.95平方米,城區林蔭路推廣率達63.9%,成功創建省園林城市。排水管道密度10.11公里/平方公里,燃氣普及率達97.60%。榮獲“江蘇省衛生縣城”,連續三屆獲評省文明城市。

交流

江蘇省崑山市、浙江省義烏市、江西省井岡山市、江西省東鄉縣

政治

卞建軍同志:縣委書記
彭偉同志:主持縣政府全面工作,負責招商引資統籌工作、經濟工作和經濟體制改革、人民武裝委員會工作,兼管審計、編制、監察、外事僑務和城區規劃工作。分管縣編辦、審計局、監察局、規劃局。
楊雲峰同志:負責縣政府常務工作,負責政府各領域改革,負責財稅、政府法制、目標管理、機關事務、人防、發改、物價、住建、城區房屋徵收和安置、園林城市創建、國土及礦產資源管理、行政服務審批、招投標管理、統計、政務公開、網路問政、“12345”政府公共服務熱線、電子政務、電子信息及信息化管理、策應扶持和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實施工作。牽頭負責產業集聚項目的招引、推進、考核等工作。協助彭偉同志抓好審計、規劃工作。分管縣政府辦(人防辦、法制辦)、財政局、發改局、物價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國土資源局、政務辦(政務服務中心、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統計局(調查隊)、電子政務辦、策應辦。協助彭偉同志分管縣審計局、規劃局。聯繫國稅局、地稅局。
王磊同志:負責城區園林綠化工作,協助負責濕地公園建設、林業建設、農村綠化建設工作。分管縣住建局園林市政處,協管縣農委(林業局)。
謝紅梅同志:負責民政、老齡、殘聯、慈善、科技、地震、智慧財產權、科協、旅遊以及科技產業園區工作。協助彭偉同志分管外事僑務工作,協助周鑄同志負責生態旅遊度假區建設工作,協助張智超同志負責僑聯工作,協助張莉萍同志負責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文物保護、廣電網路工作,協助薛家偉同志分管雙擁工作。分管縣民政局、殘聯、旅遊局、科技局(地震局、知識產權局)、科協。協助張智超同志分管縣僑聯,協助張莉萍同志分管縣文廣新局(著作權局、文物局)、廣播電視台。協助張智超同志聯繫群團工作,協助張莉萍同志聯繫縣新華書店、廣電網路公司。聯繫縣總工會、共青團、婦聯、關工委、慈善總會。
孫其泉同志:負責農業、林業、水產、牧業、花木產業、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現代畜牧業示範區建設、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建設、水利、農機、氣象、農業資源開發、城鄉居民飲用水管理、節水型城市創建、供銷、扶貧工作。分管縣農委(林業局)、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現代畜牧業示範園區、花木開發示範區、農工辦、水利局、農機局、農開局、供銷總社、扶貧辦。聯繫縣氣象局、河道管理局。
劉明同志:主持市法官培訓學院工作,牽頭負責南部城區項目建設工作。分管縣教育園區、新城科教發展有限公司。
許爾斌同志:主持縣公安局工作,負責衛生城市創建、村鎮環境管理、城市管理、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數位化城管工作。協助胡道良同志負責民眾工作、社會穩定、信訪、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平安創建、法治創建工作,協助張智超同志負責民族宗教工作。分管縣城管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數管中心。協助胡道良同志分管縣委民眾工作部、信訪局,協助張智超同志分管縣民宗局。聯繫沭陽武警中隊、消防大隊。
鐘萬芳同志:協助孫其泉同志負責農業、林業、水產、牧業、花木產業等涉農工作,主抓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產品推廣套用,無公害基地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工作。分管花木研究所,協管縣農委(林業局)。
寇建東同志:負責市場監督管理、食品藥品監管、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金融、保險、投融資、企業上市和國有資產經營管理工作。協助張智超同志做好縣屬國有企業績效考核、幹部職工管理工作。分管市場監督管理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安監局、應急辦、金融辦、上市辦、國有資產經營管理中心、金源公司、金誠公司、金地公司、農村商業銀行及政府擔保機構。會同相關領導管理城鄉水務發展有限公司、江淮水利集團公司、糧食購銷總公司、新城科教發展有限公司、汽車運輸公司、汽車運輸二公司等國有企業。聯繫金融機構駐沭分支機構、保險機構駐沭分支機構、證券機構駐沭分支機構、住房公積金沭陽管理部。
石敬峰同志:負責工業經濟、環保、商務、糧食、通訊、石油、供電及無線電管理工作,牽頭負責轉型升級項目招引及鄉鎮標準化廠房建設、利用與管理工作。分管縣經濟和信息化局、環保局、商務局(糧食局)。聯繫鹽務局、菸草局、電信公司、移動公司、聯通公司、中石化沭陽片區、中石油沭陽片區、供電公司。
戚艷紅同志:負責教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衛生、計畫生育、對台工作,協助楊雲峰同志負責國土及礦產資源管理工作。分管縣教育局(體育局)、教育督導室、人社局、衛計委、台辦,協助楊雲峰同志分管縣國土資源局。聯繫紅十字會。
戴磊同志:負責省駐沭科技鎮長團工作。協助楊雲峰同志負責政府法制工作,協管縣法制辦。協助謝紅梅同志負責科技、地震、智慧財產權、科協以及科技產業園區工作,協管縣科技局(地震局、知識產權局)、科協。
解維克同志:負責司法行政工作,協助胡道良同志負責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平安創建、法治創建工作。分管縣司法局,協管縣綜治辦。
王偉同志:協助寇建東同志負責金融、保險、投融資、企業上市工作。協管縣金融辦、上市辦,聯繫金融機構駐沭分支機構、保險機構駐沭分支機構、證券機構駐沭分支機構。

文化

沭陽縣的文化屬於海州文化,是吳楚文化和齊魯文化的匯合點,故其民俗以淮海、江淮文化為主,兼具魯南地區的特色和風貌。

飲食

沭陽縣是傳統的淮揚菜地區。本地菜注重刀工,口味清淡,不嗜辛辣。烹飪善用火候,擅長燉、燒、燜;選料尤為注意鮮活、鮮嫩。傳統菜品有軟熘長魚、紅燒獅子頭、墨魚蛋糕等。
沭陽縣小吃極具地方特色。“朝牌”是本地區最為普遍的早點之一。“朝牌”是沭陽對烤牌的稱呼,是燒餅類食品的一種。因烤牌的形狀酷似古代大臣上朝時手持的笏,故又稱朝牌。沭陽“朝牌”起源於明代,以“顏集朝牌”最為著名。顧家吊爐餅始源於清乾隆年間,劉墉曾題寫“吊爐大餅,乃沭陽之一絕”。廟頭千張(百葉)源於明代,袁枚為沭陽知縣時(1743-1745),“沭邑西”的千張已經有一定聲譽了。

方言

沭陽縣方言屬江淮官話洪巢片海泗小片,包含海州話泗州話,縣內各地語言、語調有所差異,並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戲曲,如淮海戲、僮戲等,還有琴書、快板、鼓鑼等曲藝品種。

文化遺產

沭陽有較多的歷史古蹟和文化遺產,如新石器時期的萬北遺址、臧墩和六朝墓葬,西周時的孟墩、殷墩,前漢時的厚丘、陰平方城遺址,宋朝大科學家沈括留下的治水功業與虞姬誕生地有關的虞姬溝、虞姬廟、九龍口、霸王橋等;明代抗倭將領劉綎築的營壘,清代性靈派詩人袁枚留下的袁公藤和古典雅秀的逍遙廳。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淮海戲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虞姬傳說、工鼓鑼

旅遊

沭陽充分發揮“中國花木之鄉”和“國家級生態示範區”特色優勢,深入挖掘“虞姬故里”歷史品牌,著力構建大生態、大旅遊、大觀光體系,全縣擁有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1個、江蘇省四星級鄉村旅遊區1個、國家3A級景區2個、國家2A級景區11個。2015年,沭陽被評為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在江蘇省鄉村旅遊發展三年行動計畫(2016—2018年)中,沭陽被列入“鄉村旅遊創新發展示範縣(市、區)”重點創建縣、周圈村被列入“特色景觀旅遊名鎮村”、中國沭陽花木節被列入“節慶品牌”建設項目。
公園總面積1193畝,園內設有南湖、中國·沭陽花木博物館、三維立體畫藝術館、兒童遊樂園、觀景亭、崇孝苑等景點,其中湖面面積442畝,由中心湖泊和西側景觀河兩大水體組成。中心湖泊是依據低洼地形挖掘而成,水體面積272畝,整個水面及占地38畝的湖心島均按沭陽版圖形狀設計,湖心島上廣植沭陽縣花—石榴花,同時建有中國·沭陽花木博物館。
蘇北花卉園位於沭陽縣廟頭鎮境內,占地1600多畝,其中辦公科研機構占地200多畝,綠化覆蓋率高達98%,花卉園分為東西兩個大區,包括常綠喬木種植區、落葉喬木種植區、花灌木種植區、鄉土樹種種植區等十多個種植區,設有瓜果採摘、盆景製作、特色燒烤等旅遊項目。
虞姬公園是沭陽縣唯一一座縣級歷史名園,始建於1929年,因歷史名人虞姬而得名。公園總面積120餘畝,其中湖面占三分之一,公園內古樹名木繁多,有楸樹、梓樹等珍稀樹種,其中一株有著一百餘年樹齡的枸杞生長得非常茂盛,相傳是蔣介石先生親手所植;一株古白榆雖然歷經120餘年的風雨,依然長勢良好,園內還興建了東籬菊圃和西苑牡丹,每年秋季的菊花展和春季的牡丹展,從規模和檔次上都位居蘇北首位。
花木大世界
江蘇沭陽花木大世界位於沭陽縣紮下鎮,占地430畝,該景區辟有盆景區、苗木區、大樹區、散戶區、生活區、服務區、辦公區等功能區域。景區建有“網路信息中心”,利用“花木大世界網”、《江蘇花木行情》和《花木大世界報》及高立柱廣告等,為市場經營客商提供多方位的信息服務。
公園的綠化覆蓋率在98%以上,綠色景觀豐富。園內充分利用色葉植物、草花、景石等營造輕鬆明快的休閒氣氛,栽植榆樹、桑棗、連棗、棠櫪、枸栝、舒筋樹、平糶、辣糶等鄉土樹種以及古銀杏、木瓜樹、皂角等名貴樹種共180餘種,輔以草坪、花壇、花帶,加之桃花島、桂花島、臘梅島、石榴島、假山、亭廊、廉正廣場、健身廣場、謀略論展覽館、紀曉嵐雕像、人造丘陵、文化館、沙河寺等景點,其中樹齡400多年的古銀杏和木瓜各1株。
虞姬生態園占地312畝,苗木品種繁多,既有沭陽鄉土樹種,如杏樹、椿樹、榆樹、槐樹、茶樹等,又有沭陽可以生長的南方樹種,如香樟、櫸樹、深山含笑、山茶等品種。
植物園突出夢溪文化,圍繞《夢溪筆談》中所記載的故事、書畫、器用、官政、異事、藥理等17個方面進行景點設計,如活字印刷、水中佛經等。
崇孝苑
崇孝苑以海內外書法名家的書寫孝道名言作品為主要內容,讓人抬頭舉足都受到孝文化的薰陶和教育。苑內有藏書近萬冊,景區已經成為人們讀書學習、遊玩休閒、體育鍛鍊、藝術享受的好去處。
江蘇沭陽·海寧皮革城於2008年11月開業,市場總建築面積5.2萬平方米,一樓為皮革箱包交易區,二樓為皮裝、毛皮交易區,三樓為精品皮裝、時尚裘皮交易區。
吳苓生烈士塑像使用漢白玉大理石雕刻,高12米,植以松柏為襯,寓意烈士與世長存,吳苓生烈士塑像之所以坐西朝東,一方面,是塑像與東側烈士碑廊相呼應,形成廣場東西主軸線的結構布局;另一方面,是烈士以堅定的目光眺望東方,每天看到朝陽從東方冉冉升起。
花木景觀生態旅遊城(中國·沭陽國際花木城)
花木景觀生態旅遊城坐落於沭陽縣紮下鎮,圍繞花木鑑賞建立多個景觀區,如花木欣賞區、盆景區、奇石區、根雕區、木屋景觀區、科技超市等,停車場、餐飲區、住宿區等配套設施也一應俱全。
紀念館共設淮海抗日根據地的開闢、淮海抗日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為奪取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而鬥爭、革命前輩在淮海、淮海抗戰英烈、淮海之子等六個展區,共展出歷史圖片700餘幅,實物50餘件。1995年創建“老淮海區革命根據地沭陽張圩德育基地”,2000年被省教委命名為“江蘇省學校德育基地”,2009年創建淮海抗日根據地紀念館。
中國·沭陽國際圖書城
圖書城位於沭陽南部新城上海南路東側、松江路北側,建築面積約10萬平方米。景區涵蓋圖書市場、文化市場、電商中心、高層小戶型和商業金街等多種業態。

名人

沭陽縣古為紛爭之地,近為革命老區之一。北宋時宋江義軍活動于海、沭一帶,南宋時韓世忠在此抗金。清順治年間,以榆園山為首的農民義軍,奮起反抗清庭統治。民主革命時期,老一輩革命家劉少奇陳毅黃克誠張愛萍李一氓等同志,皆在這裡領導過革命鬥爭。
虞姬(?—前202),秦末漢初人,項羽愛姬,沭陽顏集鎮虞溪村人,性剛烈,善歌舞,習武藝,隨夫征戰四方。
沈括(1031-1095),字存中,錢塘(今杭州)人,北宋初期傑出政治家、軍事家和科學家。宋皇祐六年(1054),沈括蔭任沭陽主簿,繼任東海、寧國(今安徽宣城)、宛丘(今河南淮陽)等地縣令。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小字瑞官,號簡齋,又號存齋,晚年號隨園老人,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清代著名詩人、文學家。曾任沭陽知縣。
白夜(1919-1988),原名費啟,筆名白夜,沭陽馬廠鎮秦馬棚小費莊人。
沭陽精神沭陽精神
吳印鹹沭城鎮人,中國著名攝影藝術家,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
宋長榮,沭城鎮人,榮獲青年演員一等獎。
吳海燕,沭陽顏集人,中國內地演員。
乙曉光 沭陽人,早年畢業於空軍保定學校,國防大學軍事碩士學歷,上將軍銜,現任軍委聯合參謀部副參謀長。
呂繼英(1911-2000),沭陽吳集小呂莊人。蘇北淮海區婦女救國會副會長,國家副主席李源潮母親。
章新勝1948年11月生,沭陽人,曾任蘇州市市長、教育部副部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委員會主席、世界大學生體育聯合會副主席、亞洲大學生體育聯合會主席、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主席,現任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理事會主席。

特產

糧食·蔬菜
高墟大米
悅來黃花菜
蘑菇
北丁集玉兔牌蘑菇
沂濤茶樹菇
桑墟鯽魚
花木
廟頭、新河、顏集花木
石榴
果石榴、花石榴、小石榴等品種
西瓜
潼陽西瓜、茆圩西瓜。
銀杏
沭陽銀杏
花生
茆圩花生
板栗
顏集大紅袍板栗
冬粉
吳集冬粉
錢集老鵝
千張
即百葉。廟頭千張
吊爐大餅
沭城顧家吊爐大餅

榮譽稱號

生態類
國家衛生縣城
省園林城市
2017年省級現代生態循環農業試點縣
綜合類
全國最具投資潛力城市
中國百家綠色小康
全國科技先進縣
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工程示範縣(區)。
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
2017中國最具投資潛力特色示範縣200強
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中國盆景培訓基地
全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範縣
全國快遞服務現代農業示範基地
全國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範化試點單位
省級耕地保護激勵單位
省法治財政標準化管理示範點單位
文化類
中國書法之鄉
全國花卉之鄉
江蘇省文明城市
全省農家書屋提升工程試點工作先進縣
江蘇省電視新聞繁榮獎
經濟類
中國苗木養殖基本
蘇商最佳投資環境城市
台商連鎖商業最具潛力城市
江蘇省農村電子商務十強縣
全國工業百強縣
蘇商最佳投資環境城市
國家級出口竹木草製品質量安全示範區
社會類
全國全國十大魅力鄉村
全國綠化模範縣
全國首批平原綠化先進縣
全國創先爭優活動先進縣黨委
江蘇省雙擁模範縣
 中國盆景培訓基地
國家第三批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試點地區
中國好糧油行動示範縣
省平安縣
省優秀管理城市
省級節水型社會示範區
全省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創新示範試點縣
省第四批幸福家庭項目縣
工業類
2017年12月,當選中國工業百強縣(市)。
醫療衛生類
國家健康促進創建縣
省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
省健康促進縣
省“網際網路+慢性病管理”項目試點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