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沭城區
- 別名:沭城鎮 沭城街道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江蘇沭陽
- 下轄地區:沭城、南湖、夢溪、十字、章集、七雄
- 政府駐地:沭陽迎賓大道
- 電話區號:0527
- 郵政區碼:223600
- 地理位置:江蘇省北部
- 人口:86萬
- 方言:江淮官話-沭陽話
- 著名景點:南湖公園、花木博物館、虞姬公園等
- 火車站:沭陽站
- 車牌代碼:蘇N
概括,地理位置,沿革,簡介,交通,社會事業,建城歷史,經濟發展,地理環境,
概括
沭城區位於沭陽市轄區。沭陽市政府駐地。面積277.15平方千米,人口760000人(2015年)。轄74個居委會。新長鐵路、G2京滬高速、205國道和245、304、324、326省道過境。
地理位置
沿革
1958年為沭城公社,1962年建沭城鎮。1996年,面積10平方千米,人口12萬人,轄沭南、城後、圩東3個行政村和河南、西關、建陵、新民、東關、東興、城南、城東、南苑、南關、健康、西園、古城、橋頭、宣義15個居委會。2003年,轄健康、古城、西園、南關、南苑、城南、城東、河南、建陵、新橋、東關、城北、懷文、圩東、昭德、東園、孫巷、中心、長莊、河西、果園、龍汪22個居委會,前巷、灣河、葉莊、河東、五里、楊店、糖坊、徐沭、任巷、新南、任碼、桃園12個行政村,良種場、魚種場。2005年,將十字鎮、七雄鎮、章集鎮併入沭城鎮,面積288平方千米,人口34.94萬人,轄24個居委會、50個行政村2011年經江蘇省批准撤銷原沭城鎮新設沭城、夢溪、南湖三個街道!
簡介
沭城街道位於沭陽縣城市中心區域,南至宿遷大道,東至台州北路接迎賓大道,北至新沂河,西至新長鐵路。管理新橋、城北、建陵、西園、河南、孫巷、古城、南關、健康、東關、長莊、懷文、圩東、果園、南苑、城南、河西、五里、河東、葉莊、城東、昭德、東園等23個居委會和1個魚種場。2013年,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沭城街道緊扣“深化改革增活力、矢志實幹創新業”的工作主題,確立“蘇北全面爭第一,爭當全市排頭兵”的目標定位,實施“抓重點、攻難點、出亮點”三點工作法,建立“制度推進、督查推進、項目推進、問責推進”四項機制,深入推進各項工作落實,全面打造實力沭城、和諧沭城、生態沭城、平安沭城、民生沭城,街道經濟發展態勢良好,各項工作穩步推進,基本實現了 經濟成長超指標、民生改善更和諧、社會管理上台階、環境治理見成效、基層管理有創新的目標。一抓經濟運行,加強實力沭城建設。始終把經濟發展作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招商引資為引領,統籌抓好標準化廠房建設與利用、網路創業、全民創業、“三來一加”等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交通
沭城
沭城區區位獨特,交通便捷。近鄰徐州觀音機場、連雲港機場;距連雲港港口僅120公里;新長鐵路在鎮內設有客、貨運站,京滬高速公路在鎮區設定有進出口和大型服務區;205國道和324、326、245省道穿鎮而過;城區5大出口連線全縣34個鄉鎮,通往四面八方。全省20大內河港之一——淮沭河碼頭緊靠城區。近年來,沭城鎮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均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先後被評為全省優秀基層黨委、省百家名鎮、省社區服務示範鎮、省科技先進鎮、宿遷市十強鎮、宿遷市小康示範鎮、安全鄉鎮等。
社會事業
沭陽城區已經形成了新城區、老城區、經濟開發區“三區一體”總體格局,基礎設施配套面積達51平方公里,在全省乃至全國縣級城市中都位居前列。主幹道形成“六橫八縱兩環”格局,南京東路、廣州路、上海路等23條路段實施無桿化改造;,人均擁有綠地面積超過10平方米。致力建“不拆遷的房子”,目前正在實施具有較高品位的70多棟12層以上樓房已有30多棟順利建成,其它38棟正在加快實施;宿遷市第一高樓----沭陽財富中心廣場即將建設。該樓44層,總高166米,集酒店、辦公、會展、公寓、休閒、購物為一體的綜合性樓盤。該樓外觀設計新穎、壯觀,建成後將給沭陽的城市品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已於2007年12月28日隆重奠基! 該樓的建設將大大提升沭陽城市形象,成為沭陽新的地標。加之與其相連的沭河公園26層的高層住宅群,隔路相望的32層萬順酒店,22層與19層的中國。沭陽海寧皮革城組成沭陽新的CBD!城區一大批商貿龍頭相繼湧現,肯德基在蘇北縣級城市的第一家連鎖店落戶沭陽,正在加快建設的大型商貿物流設施總投入40多億元、總建築面積350多萬平方米,縣城人氣進一步提升,商氣進一步匯聚。今天的沭陽,街道寬敞,樓房鱗次櫛比,綠地成片,繁花似錦,環境優美,管理有序,人氣旺盛,基本實現了硬化、綠化、美化、淨化、亮化目標,中等城市框架日益凸現,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嶄新局面。
建城歷史
沭城,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沭城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1400多年前正式建沭城。境內
有魯成公九年(前582年)建的郯子國,在今日沭城西北20公里處,仍可尋到留下的一片廢墟。宋代科學家沭陽縣主簿沈括、清代詩人沭陽縣令袁枚都曾生活在沭城,並留下了許多佳話詩篇。清朝末年,沭城廢科舉辦學堂。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沭陽知縣葉元鋆把懷文書院改辦成高等國小堂,是科舉制廢止後全縣創立的第一所公立學校。西楚霸王項羽的隨征夫人、一代美人虞姬已經成為沭陽的代名詞,沭城的城北公園已更名為虞姬公園,並立有虞姬的塑象;新城區還建設虞姬生態園。
經濟發展
目前全區擁有服裝、紡織、鍋爐、玩具、建材、化工、食品、木材深加工、電子配件等10多個主導產業。2008年全鎮人均GDP12878元,財政收入3.48億元,居民人均收入10171元,連續多年名列全市鄉鎮考核前列。
農業經濟富有特色。全鎮現有耕地3.8萬畝,其中糧食作物面積1.5萬畝,營造成片林1萬畝,花卉4000畝,淺水藕4000畝,油料作物4000畝,食用菌面積220萬平方尺,初步形成了326省道淺水藕種植帶、205國道花卉帶、沭宿路沿線蔬菜種植帶、高速公路沿線林經間作帶及沂、淮河淌養殖帶。
城區各類市場規範有序。城區擁有中華步行街、歐式一條街、商貿小區、沭河綜合市場、城南農貿市場、西關大市場、鋼材市場、藍天市場、商貿中心等大型綜合專業市場10餘家,吸納從業人員4萬餘人。
地理環境
沭陽屬於暖溫帶季風氣候,全境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豐沛。年平均氣溫13.8℃,年平均最高氣溫14.3℃,最低13.3℃。歷年最高氣溫一般在35℃~38℃之間,最低氣溫在-9℃~-5℃左右。年平均日照時數2363.7小時,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5%,年平均風速為2.8米/秒,年平均降水量937.6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