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簡介
膠新鐵路於2001年12月10日開工,實際工程總投資43913萬元,平均每公里實際造價1432.28萬元。2003年12月提前一年開通後,為了緩解中國
既有線改造“樣板工程”——膠濟鐵路電氣化工程帶來的運輸壓力,每天開行16對
圖定列車,至今已安全分流貨物
列車13200列。
基本概述
位於山東半島膠州至
新沂,途經
高密、諸城、
五蓮、
莒縣、
郯城等縣市,縱跨膠東、魯中南地域,是新世紀鐵路建設重點工程項目之一。這條鐵路全長303.85公里,可綠化長度為265.94公里,是中國首次在長大鐵路幹線進行綠化、美化的工程。
鐵三院工程技術人員結合鐵路工程特點,將
路基邊坡綠色防護與兩側綠化帶的規劃相結合,針對沿線自然條件,借鑑當地綠化經驗進行設計。
鐵路綠色通道具有較強的滯塵力,降低噪音污染的效果明顯,還可以保護、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減輕風沙對鐵路和附屬設施的危害。鐵三院技術人員在設計路基邊坡綠色防護工程方案中,採用了大量的土工合成新材料和噴撥植草及岩質路塹
邊坡噴混植生及爬山虎立體綠化新技術,草灌花結合,防護與綠化並舉,多種工程措施協調配合,改變了鐵路灰色圬工防護常規設計理念,既達到了綠化美化的目的,同時對線路起到了很好的防護作用。在鐵路綠化總體規劃設計中,設計者以景觀生態學、生態經濟學和可持續發展理論為基礎,根據工程條件,科學選定綠化樹種,喬灌花草搭配合理,多種綠化模式布局科學,首創了經濟林與防護林結合營造長大鐵路綠色通道的方法。
膠新鐵路綠色通道改變了以往鐵路沿線樹木雜亂、參差不齊的現狀。一段一景、段段景異、景隨路移、路景交融、渾然一體的綠化效果,四季長綠、三季有花、林帶與周邊環境匹配的綠色景觀成為國內第一條環境優美的鐵路大型綠色風景線。該線已通過國家鑑定,被譽為中國首條一次建成的“
綠色鐵路”。
電氣化改造
從
濟南鐵路局獲悉,日前膠(州)新(沂)
鐵路電氣化改造工程於2013年3月開始動工。作為我省
歐亞大陸橋的接入線,貨櫃等通過膠新鐵路可直達荷蘭阿姆斯特丹。此次電氣化改造後將極大緩解其運能運力緊張的矛盾。
然而,近年由於運輸量加大,尤其是膠州成為我省新亞歐大陸橋頭堡後,其單線內燃牽引的運能運力持續緊張。改造後設計運行速度將達120公里/小時,
牽引質量5000噸,到發線有效長度1050米,運能擴大將近一倍,且有效降低
運行成本。
複線改造
從臨沂市十三五規劃檔案,將在十三期間實施膠新鐵路複線、膠新鐵路與晉中南鐵路並軌工程。
建設方針
2003年10月21日,經鐵道部驗收委員會同意,膠新線交付運營;2004年9月,鐵道部在膠新線進行120公里/小時的
貨物列車重載試驗取得了成功。
膠新鐵路根據沿線歷史文化特點,構造了風格異迥、色調不同的沿線各車站,實現了一站一景。
濟南鐵路局作為膠新鐵路的建設單位,以“快速、有序、優質、高效”的建設方針,積極探索新線建設管理的新途徑,在鐵路建設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頁:24個月新建306.6公里Ⅰ級鐵路並投入運營;創出新建鐵路的最高紀錄——全線一次開通、列車以100公里/小時速度運行,創下新線鐵路以100公里時速投產運營的“先河”,被國家和山東省評為環保鐵路。
所獲榮譽
2001年12月10日,由中鐵十局等7家單位承建的膠新鐵路正式開工。膠州至
新沂鐵路是中國沿海地區一條新的南北運輸幹線,北起膠濟線的
膠州站,經山東省的諸城、臨沂等地至江蘇省的新沂市。是中國第一條全線立交化的綠色環保鐵路,全長306.6公里,概算總額48.3億元。膠新鐵路建設創造了多項第一。針對沂沭
斷裂帶工程地質難題,他們揭示了斷裂帶內部結構及內外差異性,提出了膠新鐵路選線的合理方法,填補了斷裂帶禁區選線技術的國際空白;首次提出 “以生物技術防護為主、與
土工合成材料、圬工防護相結合,堅持因地制宜、灌草結合”的防護技術標準,採用
噴播植草、
噴混植生、
三維植被網護坡、
土工格室植草護坡、
固化劑空心塊植草等多種生物防護新技術;首次建立鐵路工程百餘種防護結構形式的綠色防護技術體系。膠新綠色通道建設模式及生物防護技術榮獲山東省科技進步獎。
同時,各施工單位注重工藝,突出站房的標誌性和特色性,各車站做到了內實外美,賞心悅目。實現了站站各異、一站一景。此外,膠新鐵路
SDH兩纖通道保護環系統,光纖線上檢測系統,貨運管理信息系統,車號自動識別系統等通信系統具有國際先進水平;自主研發的K5B型區域性計算機連鎖制式屬國內首創,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膠新鐵路開通運營以來,未出現任何質量問題,已榮獲鐵道部2005年度鐵路工程優秀勘察設計一等獎、2005年度火車頭優質工程一等獎、“2005年全國十大建設科技成就”第一名等多項大獎。已經正式投入運營三年的膠州至
新沂鐵路,於2006年10月再次榮獲大獎,即
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列車運行速度達到了120公里/每小時,開行
貨物列車16對,2005年貨運量突破3271萬噸,並有3對客車開始運營,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發展歷程
膠新鐵路2001年12月開工建設,2003年12月開通運營,這條鐵路的重要性不僅在於其加強了東北與華北、
華東地區的優勢互補,縮短運輸距離,改變了大量客貨交通流量繞經
京山、京滬、膠濟等幹線長距離運輸的局面;還在於它創造了多項國際、國內科技之最。在舉辦的2005年全國十大建設科技成就表彰大會上,膠(州)至新(沂)鐵路的設計單位
鐵三院院長劉為群榮獲以排名第一的身份參加了授獎儀式,該院在設計中的前瞻性、創新性為企業贏得了巨大榮譽。
開創斷裂帶內工程選線之先河
膠新鐵路180公里線路經過
中國東部最大的發震
活動斷裂帶-
郯廬斷裂帶的中段,是世界上經過活動斷裂帶內的線路最長的工程項目,屬於世界公認的重大工程建設的禁地。為了解決這一技術難題,先後運用最先進的技術和綜合
勘探手段,對
沂沭斷裂帶進行全面勘察和綜合分析研究,首次提出穩定性分區理論,揭示了斷裂帶內部及內外的差異性,提出區域地質特徵對鐵路選線具體控制程度的合理方法,取得了高層次的基礎、巨觀地質研究成果,在提出地質選線原則,確定技術可行的線路方案的同時,對國內地質界一直探索的技術難題獲得突破性進展。在
深大斷裂帶分布區工程地質選線達到國際先進技術水平,填補國際上這一技術領域的空白。
最長的綠色生態環保鐵路
膠新鐵路前瞻性地提出以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為重點,強化生態保護,重視自然恢復,集安全、生態環境與景觀於一體的鐵路建設理念與
技術體系,切實解決工程建設中突出的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建成世界上第一條里程最長的綠色環保鐵路。
開通時速達160公里的客貨共線鐵路
2003年12月20日,膠新鐵路交付運營,創建鐵路一次投產時速160公里新紀錄。2004年9月,鐵道部在膠新鐵路進行了時速120公里重載
貨物列車試驗並取得了成功,創造了世界上貨物列車的最高時速。
先進的運營管理控制技術
膠新鐵路根據實際情況,自主研製開發了國內首創以K5B型計算機聯鎖為基礎的集網路技術、安全傳輸等技術於一體的“一站兩所”區域性
計算機聯鎖制式。充分發揮計算機運算速度快、信息量大的優點,通過臨沂北站中心站管理兩個線路所,不僅滿足管轄車站的聯鎖
邏輯運算,還可作為列車運行指揮系統、列車控制系統等系統的子系統,是
鐵路信號實現
自動化控制的重要一環,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該系統的成功運用,還帶動建立起了一種新型的運營管理模式,對實現減員增效、改善勞動條件,以及提高運輸管理技術水平具有長遠意義。
注重“四節一保”的節約型鐵路
鐵路是消耗能源資源的重點行業。膠新鐵路在建設與運營管理中,通過技術進步,改革牽引動力,調整生產力布局,堅持資源開發和節約並重,突出解決資源利用效率問題,重點關注節能、節水、節材、節地、資源綜合利用和發展循環經濟,提升鐵路“能耗低、占地少、效率高、污染小”等優勢,創造了國內最先進的節約型鐵路。
節約土地措施:建設中認真貫徹土地法“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從選線到具體設計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節約土地2300畝,少占耕地3200畝;
建築節能技術:堅持“以人為本”的建設理念,首次就全線房建工程從整體規劃、單體設計、景觀效果三方面進行最佳化和創新,開展全線房屋建築系統規劃。提出全線節約型房屋建築標準,一站一景,系統最佳化,把全線站房等各種設施建立在滿足旅客、用戶、職工需求和市場行銷需要的出發點上,以突出車站的行銷功能。在不增加總的建築面積和建設投資的前提下,對原設計站房站舍及生產房屋集中布置一併進行了最佳化,對全線站區房屋重新布置,精心規劃,緊湊用地,結合管線排布,充分利用有限的站區用地,首次採用雙層屋面體系,提高了站區房屋的
體形係數,達到了節能、環保的要求。全線所有房屋均使用
太陽能熱水器,充分利用天然能源,降低運行費用,減少環境污染,國內尚屬首例。
運輸節能技術:線路走向力爭順直,縮短線路長度。曲線地段儘量採用大半徑;儘量採用長大坡道和平坡,車站儘可能設在凸型斷面上,節約列車運行能耗。
污染防治技術:膠新鐵路優先採用列入國家科技計畫的各類污染防治技術,對由鐵路建設和運營管理而引發的
噪聲防治、水污染、
固體廢物處理等採用高新技術。
水土流失防治:膠州至臨沂段為山東省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工程用土統一規劃,集中取土,取土後及時整理、防護、復耕。棄土棄碴選擇低洼地、坑溝、山溝等處集中堆放,並設
漿砌片石擋土牆防護,棄土面上播撒草籽,防止水土流失。採用了通用水土流失方程對水土流失量進行預測,並對施工期的水土流失狀況給出了監測結論。
節約工程投資與成本:採用運用價值工程、
全壽命周期等系統理論,統籌考慮投入與產出,近遠期結合、避免廢棄工程,合理確定技術標準,實現技術與經濟的最佳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