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民國時,劉正川在此興集,故名劉集。劉集鎮人文資源豐富,鎮內有“百年劉集老街”、“明清風情街”,烈士陵園坐落於劉集鎮老小圩村。
經濟發展
2004年以來,劉集鎮黨委政府通過集中開展“全民創業年”、“市場繁榮年”和“作風整訓年”等活動,全力打造學習型機關,建設法制政府,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開發劉集北大門和西大門兩個新區,建設高品位、生態型的“金三角”地區,沿沭劉路兩側建成綠化風光帶,新增綠化面積8000平方米,集鎮新建公廁3座,環衛垃圾箱30個,加快鎮區環境建設,改善投資服務環境。
劉集鎮6.8萬畝耕地面積穩定在4萬畝以上,主導產業是優質一麥一稻,糧食年產量3.5萬噸,無公害蔬菜面積1.5萬畝,無公害蘑菇種植面積200萬平方尺,西紅柿、辣椒、黃瓜、蘑菇等蔬菜系列產品統一註冊“劉豐”牌商標,深受城市居民歡迎。劉集鎮是省商品豬基地鄉鎮之一,近年來,通過加快生豬品種改良,三元豬普及率達100%,年產良種苗豬5萬頭,建有大型現代化萬頭養豬場一座。
全鎮共有個私企業280家,以糧食加工和木材加工業為龍頭。沭陽縣建鑫精米廠是全鎮糧食加工企業中規劃模最大的企業之一,該廠建於2002年6月,擁有管理、運輸、行銷等職工82名,投資規模達320萬元,固定資產230萬元,占地面積16畝,年產值可達2800萬元,創稅利380萬元,主要生產精製大米和各等級優質麵粉,產品主要銷往上海、蘇州和浙江等地。
2010年,全鎮財政收入已經達到1.02億元。
社會事業
劉集中心國小2015年獲得了鄉鎮一類學校第二名的佳績,被評為宿遷市教育工作先進集體(全縣國小唯一),連續8年被縣教育局評為教育教學質量綜合考評先進單位、連續10年被評為教研工作先進單位。
率先啟動鄉鎮醫療衛生事業改革,將原鄉鎮衛生院和計生服務中心的機構、人員、資產整合到位,於2015年5月組建成立劉集鎮衛計服務中心,與劉集醫院簽訂服務協定,全面開展基本公共衛生計生服務。
積極啟動清潔能源項目建設,2015年投資150萬元在新竹園養殖合作社、郇河生豬專業合作社、澗西季中生豬專業合作社新建標準化沼氣池,年可處理畜禽糞便(尿液)1.1萬噸、產生沼氣25.5萬立方米、生產優質有機肥550噸,極大改善了農村生產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