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縣

金堂縣

金堂縣,隸屬於四川省成都市,地處成都平原東北部,東鄰德陽市中江縣、南靠簡陽市和資陽市樂至縣、北接廣漢市和德陽中江縣、西連青白江區龍泉驛區,介於東經104°20′37″—104°52′56″、北緯30°29′10″—30°57′41″之間,總面積1154平方千米。縣城距成都市區50千米、廣漢市20千米、中江縣45千米、青白江區18千米、龍泉驛區36千米。

金堂是“成都平原經濟圈”內的重點發展縣和成都市“特色產業發展區”。中河、毗河、北河穿城而過,有“天府花園水城”之美譽。

截至2018年,金堂縣下轄1個街道、18個鎮、2個鄉。

截至2017年末,金堂縣戶籍總人口90.3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75.0億元,其中:一產業增加值46.4億元,二產業增加值176.6億元,三產業增加值152.0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12.4:47.1:40.5,按常住人口計算,全縣人均GDP達52928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金堂
  • 外文名稱:Jintang County of ChengDu
  • 別名:天府花園水城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成都市
  • 下轄地區:1個街道,18個鎮,2個鄉
  • 政府駐地:趙鎮街道十里大道800號
  • 電話區號:028
  • 郵政區碼:610400
  • 地理位置成都平原
  • 面積:1154平方千米
  • 人口:90.3萬(2017年戶籍人口)
  • 氣候條件亞熱帶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雲頂石城、三溪橙鄉、瑞光寶塔、沱江小三峽、五鳳古鎮、三學寺等
  • 火車站:金堂站、淮口站
  • 車牌代碼:川A、川G
  • 行政區劃代碼:510121
歷史沿革,地名由來,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構造,地形地貌,氣候特徵,水文概況,土壤類型,植被條件,自然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人口,政治,縣委,縣政府,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體育事業,衛生事業,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歷史文化,方言,文物古蹟,地方特產,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華陽國志》記載新都縣有金堂山,含當時金堂縣部分地域。嘉慶五年(1801年)始修的《金堂縣誌》記載的金堂山是指:金堂縣城在城廂鎮,距離東面四十里的地方,即三學山上起於現金堂縣縣城東6千米處棲賢鄉三學寺村,下至沱江峽口附近的一帶都稱為金堂山,這就是金堂縣命名的由來。

建置沿革

建縣前
金堂縣地古為梁州境域。
商、周、春秋戰國時為蜀國地。
秦惠王更元九年(前316年),秦滅蜀後入秦國蜀郡版圖。
漢高祖六年(前201年),割巴蜀二郡地,置廣漢郡,郡治設在縣乘鄉。乘鄉,即今四川省金堂縣趙鎮東。
漢、晉時屬廣漢郡新都縣東地、雒縣東南地及犍為郡牛鍸縣西地。
東晉安帝義熙九年(413年),晉將朱齡石率軍討平占據蜀地的譙縱後,因牛鍸縣東山地區扼成都東部門戶,建置金淵戍,戍所在(今縣治東南淮口鎮)州城村,因戍所前江水出金沙,江中有深淵而得名。此為縣境有建置之始。
南北朝時,縣境仍然主要為新都、雒、牛鍸三縣之屬地。
建縣後
一、西魏金淵郡與金淵、白牟縣
西魏廢帝二年(即梁元帝承聖二年,553年),梁益州刺史蕭紀派軍東下與梁元帝對抗。梁求西魏援助,西魏派軍平蜀後於金淵戍所建置金淵郡,又割新都縣、雒縣、牛鍸縣各部分地區建置金淵、白牟二縣,隸屬金淵郡。郡治與金淵縣治同城,駐今淮口鎮州城村;白牟縣治駐今青白江區城廂鎮。
二、北周金淵縣
北周時(557—581年)廢金淵郡,並白牟縣入金淵縣(白牟縣城廢為古鎮),改屬武康郡。金淵縣治駐今淮口鎮州城村。
三、隋代金淵縣
隋初,金淵縣仍屬武康郡。開皇三年(583年)廢武康郡,金淵縣隸屬益州。
仁壽二年(602年)隸屬簡州。三年,分綿竹、玄武、金淵、飛烏四縣,建置凱州,金淵縣改屬凱州。
大業二年(606年)廢凱州,金淵縣往隸蜀郡,縣治駐今淮口鎮州城村。
四、唐代金水縣與金堂縣
唐武德元年(618年),因避唐高祖李淵諱,改金淵縣為金水縣,隸屬益州。三年(621年),金水縣改隸簡州。縣治仍駐今淮口鎮州城村。鹹亨二年(671年)割新都、雒、金水三縣的部分地區建置金堂縣。以縣界有金堂山而得名。隸屬益州。武后垂拱二年(686年),改屬漢州。縣治駐今趙鎮韓灘社區舊城址。
五、五代金水縣與金堂縣
唐末及五代時期,金水縣與金堂縣先後屬前蜀(907—925年)、後唐(923—936年)、後蜀(934—965年)版圖。縣名及隸屬關係未變,金水縣隸屬簡州,縣治住今淮口鎮州城村;金堂縣仍屬漢州,縣治駐址未變。後晉天福七年(942年),曾遙改金堂縣為漢城縣,因當時四川已建立後蜀政權,後晉政令未達蜀境,實際未能改縣名。
六、宋代懷安軍與金水、金堂縣
宋乾德三年(965年)滅後蜀,五年(967年)於金水縣地立懷安軍,隸屬西川路,管轄金水、金堂二縣。金水縣從簡州劃來,縣治與軍治同城,駐今淮口鎮州城村;金堂縣從漢州劃來,縣治駐今趙鎮韓灘社區舊城址。鹹平四年(1001年),懷安軍改隸梓州路。嘉祐二年(1057年),因金堂縣城被洪水沖毀,縣治遷往原西魏白牟縣治所城廂鎮(今成都市青白江區)。重和元年(1118年),梓州路升為潼川府路,懷安軍仍為其轄地。
七、元代懷州與金水、金堂縣
元代至元十三年(1276年),懷安軍改置懷州,隸屬成都路,仍轄金水、金堂二縣。州治與金水縣治同城,仍駐今淮口鎮州城村。同年,省金水縣入懷州。
至元二十年(1283年),又省懷州入金堂縣。金堂縣治駐城廂鎮。
至正二十二年(1363年),農民起義軍明玉珍據有四川,建立大夏政權,金堂縣隸屬大夏上川西道成都刺史府,縣治仍駐今青白江區城廂鎮。
八、明代金堂縣
明洪武四年(1371年),大夏滅亡。明仍置金堂縣,隸屬成都府。
洪武十年(1377年)五月,金堂縣併入新都縣。
洪武十三年(1380年)復置金堂縣,縣治仍駐城廂鎮。明代曾在懷口鎮建置懷口鎮巡檢司,駐今縣治東南淮口鎮。
九、清代金堂縣
清順治元年(1644年),張獻忠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權,縣為大西政權屬地。
順治三年(1646年),四川處於明軍、清軍、李自成農民軍餘部、張獻忠農民軍餘部互相混戰時期。
順治九年(1652年),四川大部分境域為張獻忠餘部占領。
順治十五年(1658年),清軍南下,逐步占有川、黔。仍因明制,置金堂縣,屬成都府。
康熙十二年(1673年),吳三桂叛清,四川大部陷入吳手。
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軍收復全川,金堂縣仍屬成都府。
嘉慶七年(1802年),劃全川為五道,金堂縣隸屬成綿龍茂道成都府,縣治仍駐城廂鎮。
十、中華民國時期的金堂縣
民國元年(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仍置金堂縣。
民國二年(1913年)劃全川為七道,金堂縣隸屬川西道。
民國三年(1914年),改川西道為西川道,金堂縣隸屬西川道。
民國七年(1918年),四川由軍閥各部劃區駐防並掌管政權,稱為“防區制”。由於軍閥互相攻侵,防區時有改變。
民國十四年(1925年)9月,金堂縣為陸軍三十師鄧錫侯部楊秀春旅駐地。
民國十七年(1928年)後,廢除道制,縣由省直轄。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川政統一,防區制結束。劃全川為十八個行政督察區,金堂縣隸屬於第十三行政督察區。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改隸第一行政督察區。中華民國時期,縣治仍駐城廂鎮。
十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金堂縣
1949年12月27日,金堂縣解放;1949年12月31日,中共金堂縣委組建;1950年1月4日,金堂縣人民政府成立。
1950年,劃全川為四個行政公署區,金堂縣隸屬於川西行政公署綿陽專區。
1950年10月28日,縣治從城廂鎮遷往趙鎮玉龍街25號駐地。
1952年9月,恢復四川省建制,金堂縣仍隸於綿陽專區。
1953年7月,改隸屬於溫江專區。
1958年3月14日,新都縣的華嚴鄉和永樂鄉第三村劃屬金堂縣管轄。
1959年12月10日,華嚴、大同兩個人民公社劃歸成都市管轄。
1968年9月,溫江專區改為溫江地區,金堂仍為屬縣。
1977年9月24日,金堂縣劃歸成都市。
1980年12月17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將金堂縣城廂鎮、太平二區的1鎮、11個人民公社劃歸成都市青白江區管轄。此後,縣境至今無變化。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7年,金堂縣面積1154平方千米,轄17鎮7鄉:趙鎮三星鎮清江鎮、官倉鎮、淮口鎮、白果鎮、五鳳鎮、九龍鎮、高板鎮、福興鎮、金龍鎮、趙家鎮、竹篙鎮、廣興鎮、隆盛鎮、土橋鎮、雲合鎮、棲賢鄉、雲繡鄉、黃家鄉、三溪鄉、平橋鄉、轉龍鄉、又新鄉。縣政府駐趙鎮。
1999年,金堂縣轄19個鎮、5個鄉:趙鎮、淮口鎮、竹篙鎮、土橋鎮、五鳳鎮雲合鎮廣興鎮、高板鎮、福興鎮、趙家鎮、金龍鎮、白果鎮、三星鎮、官倉鎮、清江鎮、隆盛鎮、九龍鎮、三溪鎮、轉龍鎮;又新鄉、平橋鄉、黃家鄉、棲賢鄉、雲繡鄉。
2004年9月8日,撤銷九龍鎮和雲繡、黃家2鄉。將原雲繡鄉所屬行政區域併入趙鎮;趙鎮政府駐幸福路。將原九龍鎮所屬行政區域併入淮口鎮;淮口鎮政府駐文化街。將原黃家鄉所屬行政區域併入三溪鎮;三溪鎮政府駐上正街。將原竹篙鎮的雙輝村和原高板鎮的包包店、茅庵塘2個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隆盛鎮;隆盛鎮政府駐興隆街。
2004年,金堂縣轄19個鎮(趙鎮、淮口、五鳳、竹篙、土橋、白果、三星、官倉、清江、隆盛、雲合、廣興、高板、福興、趙家、金龍、轉龍、三溪、又新)、2個鄉(平橋、棲賢),42個社區委員會、187個村委會;面積1156平方千米,人口密度731人/平方千米。
2006年6月22日,將白果鎮的石心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淮口鎮管轄。

區劃詳情

截至2018年,金堂縣下轄1個街道、18個鎮、2個鄉。金堂縣人民政府駐十里大道800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510121001000
趙鎮街道辦事處
510121101000
三星鎮
510121102000
清江鎮
510121103000
官倉鎮
510121104000
淮口鎮
510121105000
白果鎮
510121106000
五鳳鎮
510121108000
高板鎮
510121109000
三溪鎮
510121110000
福興鎮
510121111000
金龍鎮
510121112000
趙家鎮
510121113000
竹篙鎮
510121114000
廣興鎮
510121115000
隆盛鎮
510121116000
轉龍鎮
510121117000
土橋鎮
510121118000
雲合鎮
510121119000
又新鎮
510121200000
棲賢鄉
510121203000
平橋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金堂縣地處成都平原東北部,東鄰德陽市中江縣、南靠簡陽市和資陽市樂至縣、北接德陽廣漢市和中江縣、西連青白江區龍泉驛區,介於東經104°20′37″—104°52′56″、北緯30°29′10″—30°57′41″之間。

地質構造

金堂縣屬四川省東部地台區。跨“成都斷陷”、“龍泉山褶皺帶”和“川中台拱”三大構造單元。為新華夏系和旋扭構造體系。地層露頭除西北平原與河谷地區外,多屬中生代中上時期之紅色地層。縣境內出露的地層主要是中生界河湖相沉積的侏羅系、白堊系紅色地層與新生界第四系地層。縣境位於新華夏系一級沉降帶-四川盆地西部邊緣。自晚三迭紀以來,經歷印支、燕山、喜馬拉雅運動3次強烈的造山運動,各種地質構造業已定型。

地形地貌

金堂縣地處四川盆地西部、位於成都平原東部邊緣,地形複雜、地貌多樣,以丘陵為主,山丘壩皆有。龍泉山脈由北向斜貫縣境中部,海撥高度500—1046米,地勢起伏高低差在400—600米之間,形成低山地貌,龍泉山以東屬川中台地,為丘陵地帶。其中:高板、黃家、三溪、平橋等鄉鎮和福興、趙家、淮口、五鳳鎮部分地區位於龍泉山東側,丘頂平園,形似饅頭狀,地勢起伏高低差在20—50米之間,呈淺丘地貌;竹篙、隆盛、轉龍、土橋、又新、雲合等鄉鎮及金龍鎮大部分地區,丘體切割較深,地勢起伏在100—200米之間,呈深丘地貌;在龍泉山西北部,沿江河兩岸為沖積平原,沿龍泉山脈邊緣為淺丘地帶,地勢高低起伏差10—20米。
地貌類型
金堂縣農業區劃辦公室於1985年依據四川省農業區劃委員會制定的統一分類標準,將全縣地貌分為:平壩、台地、淺丘、深丘、低山、山原六種類型。
地貌分區
按照“地貌形態成因的區域相似性”原則,把各區域中形態相似,成因相關的地貌類型加以組合,劃出一個相對不同的地貌區域單位,根據這一原則,將全縣劃分為三個地貌區,即:中部低山地貌區、西部淺丘平壩區、東部丘陵區。
山脈
金堂縣低山區屬龍泉山脈。龍泉山脈由北向南縱貫縣境中部,縣境內長58千米,為一系列扭壓斷層,箱狀背斜和舒緩向斜組成,有8種地質構造單元(即:龍泉山箱狀背斜;三皇廟構造;中興場向斜;紅花塘斷層;周家莊逆斷層;易家灣逆斷層;五鳳溪背斜;龍泉驛斷層)。山海拔高度800—1000米,最高海拔1046米,位於棲賢鄉的尖山村(老牛坡),其地勢起伏高低差在400—600米之間。金堂縣的五鳳鎮、白果鎮、淮口鎮、趙家鎮、福興鎮、趙鎮、三星鎮、棲賢鄉、官倉鎮部分村、組屬龍泉山脈低山地貌。

氣候特徵

金堂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濕度大,雲霧多,乏日照,平均風速小,無霜期長,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具有春來較早、夏長、秋冬短的特點。
平壩淺丘區
位於西北部,海拔高度440—500米,以趙鎮、清江、三星、官倉、雲繡的平壩、丘陵為主,三河一壩貫穿全區。該區降雨充沛,濕度較大,年平均氣溫16.9℃,大於0℃總積溫6168℃,年降雨量759毫米,年相對濕度80%。
山地深丘區
為龍泉山脈地區,海拔高度500—1000米,雲頂山、炮台山、沱江峽、三學寺位於其中。山上常被雲霧籠罩,濕度偏大。年平均氣溫14.9℃,大於0℃總積溫5439℃,年降雨量800毫米,年相對濕度81%。
中丘區
位於中部和東南部,在福興、趙家、高板、淮口、五鳳、竹篙和土橋之間。氣溫偏高,濕度偏小,常發生乾旱。年平均氣溫17.2℃,年降雨量700—800毫米,年相對濕度66%—77%,大於0℃總積溫6278℃。

水文概況

金堂縣縣境河流分屬於沱江、岷江水系。
沱江
為長江上游左岸一級支流,為四川盆地腹地重要水系之一。發源於四川盆地西北邊緣之九頂山南麓,溪流自九頂山的東、中、西三處流出,逐漸匯成湔江、石亭江、綿遠河,於廣漢易家河壩匯合成為北河,在金堂縣趙鎮接納岷江分流———清白江與毗河,稱為沱江。沱江古稱金堂河,是金堂縣內最大河流。縣境內包括北河段13千米,沱江在縣境內流程共59.7千米到五鳳溪東入簡陽境。
清白江(中河)
古名中江,在金堂縣境內稱中河,屬於岷江水系。岷江水出都江堰市寶瓶口後,東北流經都江堰市蒲陽,輾轉東行,經郫縣、彭縣、新都、廣漢,匯集各山溪水,在廣漢接納陽河,到金堂入沱江。流程150千米,上段名蒲陽河,下段名清白江,嘉慶《金堂縣誌》稱為湔江。在金堂縣境內長16千米,水面面積165平方千米。
毗河
又名郫河、毗橋河和湔江。屬岷江水系。在都江堰市蒲柏閘與蒲陽河分水後,名柏條河,東南流經郫縣,在新都境之石堤堰與府河分水後,始稱毗河。再經成都市金牛區、青白江區入金堂境,至趙鎮後先後匯合清白江、北河流入沱江。在縣境流程9.9千米。
北河
古名後江,系沱江正源綿遠河下段。綿遠河南流經廣漢易家河壩,接納石亭江、湔江水之後,入金堂境始稱北河。至趙鎮與中河、毗河相匯成沱江。縣境內流程為13千米,水面面積185萬平方米。

土壤類型

金堂縣成土母質比較複雜,全縣有中生界侏羅系,白堊系和新生界四系等,共分八種。根據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的土壤分類國家標準(GB/T17296—1998),將全縣土壤分為四個土類,八個亞類,二十個土屬,三十個土種。

植被條件

金堂縣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由於人為活動和亂砍濫伐,毀壞森林的影響,植被殘次林較多,幼林較多,用材林少,較完整的自然植被很少。主要植被類型有常綠闊葉林、常綠針葉林和山地灌叢,主要樹木有柏樹、馬尾松、榿木、青岡、油桐、烏柏、柑桔、杏、李、桃、黃柏等,灌木有馬桑、黃荊等。草類主要有芭茅、茅草、梭草等。竹類主要是慈竹。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地表水
金堂縣地表水多年平均徑流總量83.41億立方米,其中外縣來水80.15億立方米,金堂縣產生地表水3.26億立方米(其中:平壩0.6億立方米;山區0.78億立方米;丘陵1.88億立方米)。
地下水
金堂縣地下水資源,由於地形地貌,地質構造在區域上的各異,各區儲藏量的不同:
一、平壩區及沿江河洲壩為第四系孔隙潛水密布區,沖積層達幾米至幾十米,地下水較豐富,儲藏量7276萬立方米,可采儲量2569萬立方米。
二、東部丘陵區,出露地層為白堊系下統天馬山組klt和朱羅繫上統蓬萊鎮組(J3P)具有一定的儲水地質條件,為風化裂隙水和層間裂隙水,地下水分布於淺丘谷地,金龍、三溪、隆盛一帶單井出水量300—500立方米/日,轉龍、竹篙一帶單井出水量50立方米/日,全區平均單井出水量144立方米/日,一般含水層厚在30—50米,總儲水量達600萬立方米。
三,中部低山區,出露地層大部為(J3P)屬風化裂隙水和層間裂隙水,由於溝谷匯水面積小,儲水量僅為15.4萬立方米。
水能資源
金堂縣流域面積在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3(段)條(見水系篇)。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5.91萬千瓦,可開發2.76萬千瓦,占理論蘊藏量的43%,其中沱江在境內全長46.7千米,天然落差36.4米,可利用落差29米,可開發2.56萬千瓦。

土地資源

金堂縣總面積1154平方千米,折合1730313畝。其中:平壩180645畝,占總面積的10.4%,淺丘611644畝,占總面積的35.3%,深丘574068畝,占總面積的33.2%,低山區353955.79畝,占總面積的21.1%。為不同企業的引進提供了可供選擇的豐富的土地資源。

礦產資源

金堂縣礦產資源主要有銅礦、建築用河流沙石、條石、磚用頁岩、飲用天然礦泉水、醫療用熱礦泉水、地下水等礦種。
1、銅礦:金堂縣銅礦礦點很多,但分布零星,且以氧化銅礦石為主,銅含量一般小於1%,最高的3.6%,資源量的1.026%千噸,由於品位低,規模小,開發價值不大。最大的礦點位於土橋鎮金壺村、雲合鎮金雞村與尹家溝村三交界的金雞山。金堂縣銅礦產於晚侏羅統的銅礦和簡陽、中江、樂至等縣的銅礦在地質上同屬一類,亦有上白堊紀沉積型銅礦點。
2、建築用沙石:沱江金堂段由於河流水情變化大,沙石年淤積量較大,從官倉至五鳳溪沱江兩岸全長47千米,沙石年可開採量約50——120萬立方米,而且沙、石質量好、居全國第三位。金堂沙、石主要銷往成都、德陽、中江、廣漢、龍泉驛、青白江、新都等地區,有公路和鐵路運輸兩種。
3、條石:資源較豐富,以高板、土橋為廣,質量以高板為最好,修建九龍灘電站所用條石主要來源於高板條石廠。
4、飲用天然礦泉水:金堂縣飲用礦泉水已探明的有淮口鎮雲頂山礦泉水,趙家鎮的千秋雪礦泉水,其品位、水質較好,具有很大的開發價值,每年的允許開採量可達34.65萬立方米。其中千秋雪礦泉水屬承壓水(上升泉)含水層屬裂、孔隙類,允許開採量可達412立方米/日,雲頂山礦泉水屬潛水(下降泉)類地下水,含水層則屬壓裂隙類,允許開採量可達528.49立方米/日。
5、醫療用熱礦泉水:已控探明的醫療用熱礦泉水是要是指位於縣境內的官倉鎮白馬泉村的醫療用氡溫泉,其地下水類型為承壓水(即上升泉),屬孔隙含水層允許開採量可達13306立方米/日。
6、磚瓦用頁岩礦:該礦種在全縣均有分布,其品質好,潛在資源量大,基礎儲量在496.95萬立方米以上。到2005年底,全縣已有27家磚瓦用頁岩企業,礦石年消耗量達72.24萬噸,礦總產值已達3692萬元。
除以上礦產外,鹽井、長樂、悅來還有大量的天然氣儲藏。

人口

截至2017年末,金堂縣戶籍總人口90.3萬人。出生人口12276人,出生率為13.4‰;死亡人口6454人,死亡率為7.1‰;自然增長率為6.4‰。

政治

縣委

縣委書記:辜學斌
縣委副書記,縣政府黨組書記:古建橋
縣委副書記:刁義
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鐘成基
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蔣利春
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蔣鎮東
縣委常委、縣政府黨組副書記:陳大用
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馮軍
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李剛
縣委常委、縣總工會主席:楊濤
縣委常委、縣人武部政委:吳建軍

縣政府

副縣長、代縣長:古建橋
常務副縣長:陳大用
副縣長:周海燕
副縣長:潘智
副縣長:黃朔
副縣長:左光磊
副縣長:王海波

經濟

綜述

2017年,金堂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75.0億元,比上年增長10.9%。其中:一產業增加值46.4億元,增長5.0%;二產業增加值176.6億元,增長12.2%;三產業增加值152.0億元,增長11.3%。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2.4:47.1:40.5。按常住人口計算,全縣人均GDP達52928元,增長12.8%。全年民營經濟增加值230.3億元,比上年增長11.2%,占GDP的比重為61.4%。
固定資產投資
2017年,金堂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14.6億元,比上年增長12.2%。其中,第一產業投資21.3億元,增長3.7%;第二產業投資175億元,增長28.9%;第三產業投資218.3億元,增長2.4%。
財稅收支
2017年,金堂縣財政總收入49.8億元,增長26.3%;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0.7億元,增長29.1%;其中稅收收入20.8億元,增長34.1%。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54.0億元,增長15.6%。
人民生活
2017年,金堂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731元,比上年增長8.7%;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0949元,增長6.8%。2017年,金堂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20元,增長9.3%。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2492元,增長8.9%。

第一產業

2017年,金堂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1.3億元,比上年增長4.0%。其中農業總產值51.3億元,增長5.1%;林業總產值0.81億元,增長3.6%;牧業總產值23.5億元,增長0.9%;漁業總產值1.8億元,增長12.1%。全縣糧食播種面積5.6萬公頃,比上年減少4800公頃。
種植業
2017年,金堂縣糧食總產量29.6萬噸,減產7.5%;油料產量5.6萬噸,增長20.0%;水果產量23.7萬噸,增長2.1%;蔬菜產量105.2萬噸,減產0.5%。
林業
2017年,金堂縣實施二期天然林保護工程,管護1514畝國有林和14.63萬畝集體公益林。完成造林面積2.1萬畝,森林撫育0.3萬畝。鞏固退耕還林成果4.65萬畝,保存率100%。義務植樹盡責率98%,成活率、保存率95%。
畜牧業
2017年,金堂縣肉類總產量7.1萬噸,比上年下降1.4%;生豬出欄63.7萬頭,下降3.4%;肉牛出欄2.9萬頭,下降3.3%;肉羊出欄23.2萬隻,增長3.3%;小家禽出欄715.1萬隻,增長5.3%;蠶繭產量0.2萬噸,下降37.9%。年末大牲畜存欄3.5萬頭,下降3.1%;生豬存欄45.8萬頭,下降5.2%。
漁業
2017年,金堂縣水產品產量1.5萬噸,比上年增長20.8%;淡水養殖面積2040公頃。
農業基礎
截至2017年末,金堂縣農業機械總動力23.3萬千瓦,大中型拖拉機555台。機耕地作業面積5.3萬公頃,機電灌溉作業面4.3萬公頃,機械收穫面積2.8萬公頃。

第二產業

工業
截至2017年末,金堂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212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6%,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08.5億元,增長22.2%;實現利稅總額11.6億元,下降10.3%;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總額7.7億元,下降7.1%。
建築業
2017年,金堂縣實現建築業增加值58.3億元,比上年增長8.9%。年末施工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36家,實現建築業總產值79.7億元,增長26.9%。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17年,金堂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9.6億元,比上年增長10.8%。按經營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63.5億元,增長10.4%;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6.1億元,增長12.2%。按消費類型分,商品零售額62.9億元,增長9.8%;餐飲收入額16.7億元,增長14.6%。
招商引資
2017年,金堂縣到位內資114.5億元,增長11.2%;實際使用外資1億美元,增長17.0%;新引進符合市考核口徑的重大項目13個。新引進工業項目62個,其中億元以上工業項目48個。實現出口創匯13.9億元,增長66.7%。
旅遊業
2017年,金堂縣接待國內遊客1117.9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0.01%;實現旅遊收入16.21億元,增長34.86%。
金融業
截至2017年末,金堂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438.6億元,比年初減少47億元,下降9.7%;其中,儲蓄存款餘額263.5億元,增長14.0%;年末各項貸款餘額248.2億元,比年初增加25.8億元,增長11.6%。
保險業
2017年,金堂縣實現保費收入3.79億元,各類保險賠償與給付支出1.40億元。

交通運輸

截至2017年末,金堂縣,全縣公路總里程達到4579.8千米,其中:國道67.5千米,省道25千米,縣道322.9千米,鄉道里程476.4千米,村道里程3688千米。
公路
省內高速公路:
成都—綿陽、成都—樂山、成都—雅安、成都—南充、成都—都江堰(市內高速)、成都繞城高速公路(市內高速)、成都—彭州(市內高速)、成都—溫江—邛崍(市內高速)。
跨省高速公路:
金堂遂寧(成南高速)重慶(遂渝高速),全長223千米,(遂寧—重慶段)
龍泉—重慶(成渝高速),全長331千米
金堂—南充—重慶,全長298千米
成都—(成渝高速)—重慶,全長360千米
成都—(高速)—重慶—(高速)—-貴陽—(高速)—北海。全長1850千米
成都—(高速)—瀘州—(高速)—貴陽—(高速)—北海。全長1709千米
成都—(高速)—重慶—(高速)—萬縣—(三級)—宜昌—(高速)—上海,全程2900千米
成都—(高速)—綿陽—(高速)—廣元—(高速)—寶雞—(高速)—西安。全長1050千米
此外,成都—拉薩,成都—貴陽—昆明的跨省公路已開通
鐵路
工業園區(A區)有達(縣)—成(都)鐵路二級客貨站。10千米內有成(都)—渝(重慶)鐵路,15千米有寶(雞)—成(都)鐵路等,通過達成鐵路與成都鐵路樞紐相連,可達全國各地。
成都每日傳送列車60列以上,傳送旅客12萬人次以上,開發區周邊有六個客貨運火車站,是西南地區最大的鐵路編組站。
水路
金堂經成渝高速到重慶,也可由成南高速至遂寧經遂渝高速到重慶,在重慶由水路可將貨物運輸至全球。
航空
金堂距成都雙流國際機場40分鐘車程,正在規劃至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的交通道路。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末,金堂縣共有幼稚園121所,專任教師1033人,在園幼兒22004人,幼稚園入園率達到97.16%。國小49所,專任教師2424人,在校學生47988人,學齡兒童入學率為100%。普通中學27所,專任教師2953人,在校學生33329人。職業中學2所,專任教師731人,在校學生18266人。普通高校4所,專任教師2977人,在校學生61469人。

文化事業

2017年,金堂縣文化中心、縣體育中心、全民健身活動中心、縣圖書館新館建成投用,完成淮州新城文化館、圖書館、懷安軍遺址博物館選址,城鄉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檔升級,公益性文體場館向民眾免費開放,民眾性文體活動常年開展,初步形成15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舉辦全球華語愛情詩會暨四川省首屆蜀葵文化旅遊節、中國青年哲學論壇(2017)、中國故事節·金堂故事會暨金堂縣第二屆孝善文化節、第六屆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金堂分會場等文化活動。建成國家登山健身步道(二期),推出四季旅遊線路14條,累計舉辦賽事及節慶活動50餘次。

體育事業

2017年,金堂縣提升“鐵三”、“龍舟”、“登山”、“腳踏車”四個體育品牌,舉辦鐵人三項世界盃賽、中國龍舟公開賽、環中國國際公路腳踏車賽、國家登山健身步道聯賽、第八屆中國成都腳踏車車迷健身節總決賽等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體育賽事。

衛生事業

截至2017年末,金堂縣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516個。其中:公立縣級綜合醫院3個,中醫醫院、婦幼保健院、衛生計生監督執法大隊、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各1個,鄉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療衛生機構23家,精神病醫院1個,廠礦醫院1個,村衛生室(含社區衛生服務站)376個;其他綜合醫院4個,專科醫院15個。全縣編制床位6064張,開放床位6654張,每千人擁有床位7.4張;醫療衛生從業人員5831名,其中衛生專業技術人員4377名,執業醫師1624人,註冊護士1808人,每千人擁有衛生專業技術人員4.9人,人均期望壽命79.3歲。

勞動就業

2017年,金堂縣城鎮新增就業4359人,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新-2-增轉移就業人數7230人;失業人員再就業539人,其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343人。動態消除零就業家庭,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17%。

社會保障

截至2017年末,金堂縣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7.1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4.7萬人。城鄉居民醫療參保人數達67.4萬人。

歷史文化

方言

金堂縣的方言比較複雜。這與歷史上的大移民,特別是清朝前期的大移民有關。各省籍移民最顯著的不同特點莫過於方言土語,現在仍然十分突出。據語言學者崔榮昌(四川大學教授)的調查記載分析,金堂縣的方言有“金堂話”、“老湖廣話”、“廣東話”和“福建話”四類。

文物古蹟

金堂縣有國家級淮口瑞光塔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淮口鎮雲頂山石城遺址和五鳳鎮關聖宮文物保護單位2處,市級7處,縣級28處,館藏文物4000餘件,其中包括166件珍貴文物;有四川省歷史文化名鎮———五鳳古鎮、享有臍橙之鄉美譽的三溪鎮、“韓灘春漲”、“聖燈朝佛”、“白馬湧泉”、“寶塔臨江”、“雲頂晴嵐”等自然或生態景點。

地方特產

金堂縣
金堂羊肚菌
羊肚菌是一種珍稀食用菌品種,又名草笠竹、羊肚菜、羊蘑。,是一種珍貴的食用菌和藥用菌,用於食積氣滯、脘腹脹滿、痰壅氣逆喘咳。其結構與盤菌相似,上部呈褶皺網狀,既像個蜂巢,也像個羊肚,因而得名。
金堂縣位於成都平原東部。川中丘陵西緣,居中國亞熱帶季風氣候區中部。氣溫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濕度大、雲霧多。日照少,平均風速小,無霜期長,金堂獨特的氣候條件及土壤環境十分適合羊肚菌的生長,所產羊肚菌外觀形態好、大小均勻,民間有“年年吃羊肚、八十照樣滿山走”的說法。研究表明金堂羊肚菌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具有益腸胃、消化助食、化痰理氣、補腎、壯陽、補腦、提神之功能,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痰多氣短、頭暈失眠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金堂縣
金堂黑山羊
金堂縣是畜牧養殖大縣,金堂黑山羊是四川省地方山羊品種,連續九屆舉辦“黑山羊美食節”,是川內乃至全國具有較高知名度的特色品牌。形成了三星、福興等主產鄉鎮,2010年,全縣存欄金堂黑山羊12萬隻、出欄24萬隻。金堂黑山羊遺傳性能穩定,個體大、繁殖率高,生長發育快;肉質鮮嫩無膻味;適應性強,耐粗放飼養,抗病力強,易飼養管理,適宜山區和丘陵區放養和半舍飼飼養的優良肉用山羊地方品種。
金堂縣
金堂姬菇
金堂姬菇是金堂食用菌主打品種和特色優勢產業之一,已有30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全縣擁有1000萬袋以上種植能力的鄉鎮9個,100萬袋以上種植能力的專業村65個,10萬袋以上種植能力的專業大戶500餘家,年加工各類鹽漬姬菇、乾姬菇及清水軟包裝、罐裝、紙盒包裝產品10餘萬噸,年產值10億元左右。2007年,清江鎮姬菇農業標準化示範區通過國家級驗收。全縣獲得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的姬菇加工企業5家,通過HACCP食品安全體系認證的加工企業3家。2011年3月,金堂姬菇被列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金堂縣
金堂明參
明朝洪武年間,雲頂山(現金堂縣旅遊風景區)慈雲寺開山祖師雲華長老將野生沙參獻給皇帝朱元璋,朱元璋食後發現有清心明目、讓人精力飽滿之功效,便賜名為“明參”。金堂縣明參主要產自淮口鎮,2009年,種植面積2000餘畝,總產量700餘噸,總產值1000餘萬元。金堂明參富含18種胺基酸、蛋白質、脂肪以及鉀、納、鎂、鐵、鋅多種微量元素,具滋陰補肺、健脾養胃、潤肺止咳、化痰生津等功效,藥膳皆宜。2010年,金堂明參正式獲得國家質監總局“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金堂縣
金堂臍橙
金堂是“臍橙之鄉”,“金堂臍橙”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農業部優質果品、農博會金獎、名牌產品等20餘項表彰。常年栽培面積10萬畝,其中,中長期(60天以上)臍橙留樹保鮮面積達萬餘畝,主栽品種為羅伯遜。金堂臍橙口感、外觀具佳。

榮譽稱號

2011年11月6日,被四川省文化廳命名為“四川省書法之鄉”
2012年5月26日,中國龍舟協會正式授予四川金堂縣“中國龍舟之鄉”榮譽稱號
2018年12月,獲第二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稱號
2018年10月22日,入選2018年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創建名單
2018年11月,被科技部確定為首批創新型縣(市)
2018年12月,獲第二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稱號,入選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100強、投資潛力100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