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迦縣

薩迦縣

薩迦縣隸屬於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地處西藏自治區南部、日喀則市中部、雅魯藏布江南岸。東與日喀則市、白朗縣接壤,南與定結、崗巴兩縣相連,西與拉孜、定日毗鄰,北與謝通門隔江相望。縣城距日喀則市150千米。總面積7510平方千米(2010年)。截至2010年底,薩迦縣總人口為47304人,其中非農人口5720人,占全縣總人口的3.59%。

薩迦縣地處喜馬拉雅山和岡底斯山之間,地勢南北高,中部低。境內最高峰海拔6092米。有沖曲河、夏布曲河等河流。屬高原溫帶半乾旱季風氣候。無霜期110天左右,年均溫5—6℃,年降水量150—300毫米左右。薩迦縣是以農業為主的半農半牧縣。中尼公路過境。境內有薩迦寺、白瑪曲林、超浦、舉巴、康堅、仁欽崗寺等各教派的寺廟。

薩迦縣截止2014年年底生產總值達到3.8億元,比2013年同比增長5.2%;2014年完成鄉鎮企業收入達390.8萬元,比指標增加10.8萬元;多種經營收入6000.3萬元,比指標增加44.3萬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薩迦縣
  • 外文名稱:Sa'gya country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
  • 下轄地區:2鎮、9鄉
  • 政府駐地薩迦鎮
  • 電話區號:0892
  • 郵政區碼:857800
  • 地理位置日喀則市中部
  • 面積:7510平方千米(2010年)
  • 人口:47304人(2010年)
  • 方言藏語
  • 氣候條件高原氣候
  • 著名景點薩迦寺
  • 機場日喀則和平機場
  • 火車站日喀則火車站
  • 車牌代碼:藏D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貌,地質,氣候,水文,自然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人口民族,經濟概況,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概況,社會事業,科技,教育,廣電,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旅遊景點,地方特產,歷史文化,舞蹈,唐卡,

歷史沿革

薩迦,藏語意為“灰白土”。
公元11世紀,昆·貢覺傑布為傳授佛教新密,在仲曲河北岸山坡上建寺,故名“薩迦”。
公元13世紀,元朝在此建立起薩迦地方政權,統治西藏近百年。
公元14世紀以後,薩迦地方政權喪失了統治西藏的權力,但仍有領地,割據一方,薩迦法王世襲相傳至1959年。
1951年後薩迦地方政府已開始在政治上接受噶廈政府領導。
1956年,日喀則分工委薩迦工作組和薩迦地方政府聯合組成薩迦宗辦事處。
1960年1月7日合併薩迦宗、色仁則宗成立薩迦縣人民政府。隸屬日喀則地區管轄。

行政區劃

截至2008年,薩迦縣下轄2個鎮、9個鄉:薩迦鎮吉定鎮木拉鄉查榮鄉拉洛鄉賽鄉扯休鄉扎西崗鄉雄瑪鄉麻布加鄉雄麥鄉。130行政村。縣人民政府住所地:薩迦鎮。
行政名稱下轄地區
桑木林、夏爾巴、宗果、帕措、奴巴;索西村、普夏村、多夏村、查龍村、卡吾村、赤龍村。
帕定村、求果嘎村、江色村、培金村、雜達村、沖達村、丹丹村、加木村、察貢村、米村、桑珠村、白色村、吉定村、克赤村、龍桑村
吉村、查馬村、達江村、木拉村、央果村、培瑪村、拉頓村。
拉雄村、拉熱村、尼康村、加布玉村、松多村、江貢村、曲多村、帕林村、恰龍村、苦堆村、江雄村、夏嘎村、巨麥村、苦麥村。
塔村、秋桑村、覺村、多白村、章吉村、拉多村、加布村、幫村、達普村、色瓦村、德吉村、多才村、秋洛村、初組村、達那村、洛定村、卡玉村。
賽鄉
嘎果村、頓熱村、帕度村、知布達村、幫白村、恰白村、帕寧村、夏吾村、西貢村。
東耐村、扯休村、乃夏村、巴定村、斯馬村、朗巴吉村、賽貴村、桑培村、乃村、陳村、申雄村、康堅村、甲瓊村、吉雄村。
扎西崗鄉
雪榮村、玉莎村、扎西崗村、倫珠定村、查吾村、扎西布村、次多村、達布仁村、東克布村、查瑪村、江堆村。
吉堆村、旺堆村、加布堆村、雄馬村、德慶孜村、瓊孜村、吉麥村、傑堆村、德莎村、德布村、夏布堆村、強貴村、江嘎村、申克孜村。
白拉村、白色村、麻布加村、朗金村、拉東村、秋雪村、普瑪村、帕列村、普村。
曲堆村、嘎布切村、雜果村、通門村、玉瓊村、崗雄村、曲卡村、雄麥村、格白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薩迦縣
薩迦縣位於喜馬拉雅山北部,東鄰日喀則桑珠孜區白朗縣,南接定結崗巴縣,西靠定日拉孜縣,北與謝通門縣隔江相望。距日喀則150公里,縣駐地位於東經88°03′,北緯28°54′之間,總面積7510平方千米(2010年)。

地貌

薩迦縣屬於藏南珠峰地區東北部的一部分河谷地區,屬於喜馬拉雅褶帶的一部分,處於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快相撞擊斷裂縫合帶的典型地段。
薩迦縣駐地海拔4316米,全縣平均海拔4400米,最高海拔6092米(多龍山),最低海拔3906米,高差達2176米。南部為高山,北部為雅魯藏布河谷平原。根據地形地貌可分為3大地貌類型。
山嶽地貌主要由角峰狀高山、平原狀中高山和渾圓狀中低山地貌單元組成。角峰狀高山以古冰川作用的剝蝕構造地形為主,分布著冰斗、幽谷、角峰等冰川遺蹟,海拔5500米以上,相對高差大於1000米,坡谷陡峻,石海遍布,角峰鼎立,刃背相連,冰斗羅列,冰川岩寬大平直,構成群峰疊嶂,巍峨起伏,聳立挺拔。高山區植被稀疏,呈凍漠邊緣地貌景觀。平原狀高山以古準平原剝蝕構造的平坦中山地形為主,海拔5000-5500米,相對高差500米左右,冰斗、冰槽谷等冰蝕地形尚存,只在邊坡有溝岩切割,山背平坦,波狀起伏,溝壑開闊,地形平緩,坡度5-15度,廣泛地生長著高山凍土沼澤類植被,呈現出一種荒漠苔原狀。渾圓狀高山中心以侵蝕構造的分割參差低山丘陵地形為主,海拔高度4400-5000米,相對高差500-600米,流水侵蝕和物理風化作用較強,山頂渾圓,坡度較緩,植被發育較好。
丘陵地貌主要由梁狀丘陵、破碎丘陵等地貌單元組成,多分布在靠縣境中部地區,海拔4000米左右。梁狀丘陵以剝蝕作用為主,形成梁溝相間且平行展布的低山丘陵,沖溝多為V型谷,侵蝕剝蝕嚴重。破碎丘陵以侵蝕、剝蝕階地為主,海拔高度在4200-4400米之間,侵蝕剝蝕嚴重。
平原地貌主要由傾斜狀山前平原,帶狀河谷平原等地貌單元組成。多分布於縣境南部和河谷地區,海拔在3900-4200米。傾斜狀山前平原上接山麓,下抵河谷,自上而下呈緩傾斜狀態。帶狀河谷平原分布於各河流的河谷中,由沖洪積砂礫卵石構成,呈條帶狀順河分布,寬1-2公里,階地不甚發育。
薩迦縣境內的地勢高差大,地形複雜,地貌類型多樣,導致氣候、土壤、生物等自然因子有明顯的地區差異。

地質

薩迦縣地處喜馬拉雅山和岡底斯山兩大山系之間,其地質和岩層分布受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影響。據已有的研究資料表明,這裡的地質歷史還較年輕。直到上個新世紀這裡的海拔僅有1000米左右,只是在上個新世紀末至第四世紀初,因強烈的地質構造運動,才大幅度整體抬升,巍然聳立於地球之巔。自古以來,薩迦縣境內各時期的地層和岩層都有裸露,但由於沉積環境不同,各地岩層構造變異很大。岩層出露面積較廣的為三疊紀早期的砂岩、板岩和灰岩。
第四世紀以來的沉積物,儘管境內各地生物氣候環境差異很大,岩石的風化方式、風化強度及風化產物的搬運堆積過程也錯綜複雜,但是作為物源,可歸納為下列幾種主要的成土田質類型。
殘積物各種基岩經物理風化後的產物停積於原地質,一般多殘留於平緩山背頂部。多呈角狀礫塊或碎石,並夾少量細粒物質。硬度很強,礦物成份變化甚大,主要取決於原田岩性質。
冰磧物由於境內現代冰川廣為發育,因此這裡不但有大量的古冰川磧物而且還不斷地形成現代冰磧物。它們都是一些分選性差、砂礫混雜的粗碎物質。通常較古老的冰磧物大都處於膠結或仿膠結狀,分化程度較深些,有一定的成土作用。近代冰磧物則呈鬆散狀態,風化程度很淺。
坡積物它是境內普遍存在的一種類型,系基岩風化碎屑物,在重力與坡面徑流共同作用下,經搬運停積於坡麓中下部平緩處形成。其顆粒大小隨搬運距離的遠近而有所不同,有一定的分選性,常含有較高的細土物質,有利於土壤形成。
洪積物季節性流水產生的扇形堆積物,普遍見於山麓地帶與河谷盆地邊緣,主要由礫石、粗沙和細土組成。其中扇緣部分的質地較細,可土壤發育,部分已經穩定的多已被墾為田。
沖積物主要分布於仲曲河、夏布曲河等河流兩岸高河漫灘及各級陸地上,其組成物質較細,且有分層性,常含有一定厚度的砂質或粉砂質等細粒物質,故為當地最好的農用地。
風積物在夏布曲河寬谷地段,風力吹融與堆積物作用的產物,常形成裸露半月形沙丘、和沙隴,面積較大,質地均一,主要由長石、石英和雲母等礦物組成,多為粉砂與細沙質地,常夾有一定數量的碳酸鈣等鹽類物質。

氣候

薩迦縣屬高原溫帶半乾旱季風氣候區。薩迦縣的氣候和高原的其它地方一樣,有垂直分布的的特點,海拔高的地區比較寒冷,低的地區如吉定鄉、扯休鄉雄瑪鄉氣候和日喀則一樣,比較溫暖。年降雨量大約在150—300毫米左右,最大400毫米,最小100毫米,雨量比較集中的季節在六、七、八三個月。相對無霜期大約70—100天。年平均氣溫在5—6℃,最高達27℃,最低為零下20℃。冬季多為西南風,乾燥寒冷、風沙大、風力5.1級,最大9級,夏季風向多為東南和西南風,較溫暖,屬半乾旱地帶。
薩迦縣薩迦縣

水文

薩迦縣河流有沖曲河、夏布曲河、雅魯藏布江等河流,冰川融水補給,年徑流變差係數較小,雅魯藏布江幹流水含沙量不高,雅魯藏布江流域的天然水能蘊藏量僅小於長江流域。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薩迦縣總面積8126平方公里(2009年),其中耕地面積11.4萬畝,草原面積700萬畝,林地面積700畝。

生物資源

截至2008年,薩迦縣野生動物主要有:岩羊獐子黑頸鶴、野鴨等。
截至2008年,薩迦縣藥材資源有:蟲草麝香、天麻、紅景天等。

礦產資源

截至2008年,薩迦縣礦產資源已探明主要有:、銅、磷、瓷土石灰岩、地熱等分布。

人口民族

截至2010年底,薩迦縣總人口為47304人,其中非農人口5720人,占全縣總人口的3.59%。民族有漢族和藏族,少數民族人口比重為99.53%。

經濟概況

第一產業

2006年有耕地面積為7528.21公頃,草場總面積621930.3公頃。其中可利用草場面積501129.4公頃,已利用草場面積281941.9公頃,網圍欄草場面積2110.17公頃,草場灌溉面積3624.75公頃,人工草場面積843.31公頃。全縣糧油總產達到5050萬斤。
薩迦縣薩迦縣

第二產業

薩迦縣工業有電廠、糧油加工廠及供銷社、油庫等小型企業。其主要的特色產業是吉定鎮的石灰石開發、麻布加的石材開發等。

第三產業

2010年薩迦縣全縣接待遊客116500人次,實現遊客消費收入990萬元;共銷售手工唐卡150幅,實現收入44萬元;新唐卡2005幅,實現收入83萬元;八思巴真絲哈達469條,實現收入7萬元,全年旅遊業總收入達1120餘萬元。與2005年相比遊客人數增長了近2倍、旅遊業總收入增長了4倍多。旅遊業已經逐漸成為拉動薩迦縣經濟發展、促進農牧民增收的支柱產業之一,同時也帶動整個第三產業實現了大發展,2010年薩迦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802.76萬元,其中旅遊業消費占有相當一部分比例。

交通概況

中尼公路穿越縣境,以縣城為中心輻射全縣,縣道204查拉線和206薩初線連線所有鄉鎮,另有薩迦縣通往拉孜縣定結縣的公路。現全縣通車裡程415公里,其中國道1條,28公里;縣道2條,共172公里;鄉道3條,共66公里。途經薩迦縣的鐵路有青藏鐵路拉日鐵路等。
薩迦縣薩迦縣

社會事業

科技

截至2008年,薩迦縣有科技人員10人,其中高級職稱3人,中級職稱3人。主要是開展農牧民科技培訓、推廣優良品種、低田改造和種草種樹等生態環境建設。2006年參加科技培訓人員總計12047人次。加強對農牧民科技特派員的培養。組織編寫了藏文農業技術培訓教材,訂購畜牧業實用技術培訓教材;邀請自治區畜科所專家和薩迦縣科技局負責人講課;結合薩迦實際,每年兩次分2個點進行農牧業科技培訓,共培訓科技特派員100人次。

教育

2006年薩迦縣國小在校生4573人,國中在校生2639人,高中在校生200人。國小入學率為98.27%,國中階段入學率為96.38%。截至2008年,薩迦縣總計11所鄉中心國小,86所村辦國小。

廣電

薩迦縣從1960年建立了縣廣播站和電影隊。1985年建立了電視台,1996年安裝了有線電視,2001年9月修建了調頻廣播,2002年正式接收中央四套加密頻道,9鄉2鎮分別安裝了地面衛星廣播、電視接收站。全縣130個行政村基本實現“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部分自然村的單收站和“4+3”、“6+1”廣電工程項目繼續實施。

醫療衛生

截至2006年,薩迦縣總計有:一所縣醫院,一所藏醫院和原11個區的衛生所。從事醫療衛生工作的人員達93名。參加農牧區醫療制度人數43215人,參加率達100%;2006年對全縣8月齡至14周歲兒童進行了麻疹疫苗接種,應種兒童9771人,實種兒童9721人,接種率達99.5%。

社會保障

截止2015年底,薩迦縣共兌現各類惠民資金1916.91萬元,其中2015年農機補貼900萬元,兌現2014年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純牧戶生產資料補貼10.6萬元,草畜平衡獎勵資金981.81萬元,人工種草補貼24.5萬元。

旅遊景點

薩迦寺
薩迦寺分為南、北兩寺。北寺座落於沖曲河北岸的本波日山,由薩迦派創始人昆、貢覺加布於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創建。北寺規模宏大,建築沿山砌築高低錯落。主要建築有烏孜拉康、雄雅拉康和剛嘎拉康等。由於自然及人為的破壞因素,北寺廟建築大部分已殘破,但從其遺址中仍可看到當年鼎盛之時的建築模式和規模;南寺占地面積約4.5萬平方米,興建於1268年,是八思八赴大都前,命本欽釋迦桑布徵調前後藏十三萬戶人力所興建,是藏傳佛教四大教派之一——薩迦派的祖寺,1962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卡吾法王溫泉
卡吾法王溫泉距縣城18公里,是歷代薩迦法王洗浴休閒的地方。泉水中含有27種對人有益的微量元素。卡吾溫泉占地面積面積約0.5平方公里,水溫常年保持在83℃左右,其中有5個歷史最久的泉眼,即:多曲殿、烏瑪絲絲、拉瑪衣米、恰瓊、啟然。經衛生部門測定,卡吾法王溫泉水中含有大量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泉水密度比一般水大,人體在水中能夠感到更大的浮力,對治療胃病、關節炎、皮膚病、四肢麻木、傷痛等有特殊療效。卡吾法王溫泉知名度很高,農牧民遊客眾多。受地熱影響,溫泉附近的自然環境奇特,除了雪山、草原之外,冬季可以看到在河中的野鴨子,在泉眼邊,偶爾會出現珍稀的溫泉蛇。
沖拉山觀峰台
沖拉山觀峰台距縣城15公里。“沖拉”在藏語裡的意思是“野氂牛哭泣的地方”。在這裡可以眺望到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東坡,還可以觀賞到珠峰特有的奇異景觀——“珠峰旗雲”。
那唐寺
那唐寺建成以後,前後有不少有名僧人到這裡講經傳法,如八思巴的主師欽木·朗嘎扎曾住在這裡,那唐寺曾遭破壞,1987年在廢墟上修建了三個殿堂,殿堂內保存了當年七塊十六羅漢的石雕,第八任住持巨屯·門朗措成30多歲時在石頭上留下的一雙腳印和先後蒐集到的《甘珠爾》、《丹珠爾》印經板8800塊等文物。
剛欽寺
在日喀則薩迦縣查速鄉境內,距日喀則市45公里,海拔3800米。始建於1447年,由桑布扎西(一世0-弟子)主持修建。該寺信奉格魯派,曾有8個殿堂(度母殿、道路次第殿、0神殿等)和1個大經堂、2個扎倉、5個彌村。大經堂內有桑布扎西的靈塔,主供佛為宗喀巴師徒三尊和桑布扎西.距寺50米處有一“觀相湖”,相傳是桑布扎西用手杖挖出的,觀湖可以看到未來。

地方特產

冬蟲夏草
冬蟲夏草簡稱蟲草,是一種動植物兼名的名貴藥物。它是冬蟲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幼蟲上的子座與蟲體,冬天為蟲,夏天為草,下部是蟲,上部是草。多產於青海、西藏、雲南及四川的甘孜、阿壩。
薩迦縣薩迦縣
藏刀
藏刀是西藏傳統的工藝品,做工精細,裝潢典雅,為中國民族工藝品中的佼佼者。藏刀分長劍和腰刀兩種。長劍,藏語稱“巴當末”,長約1米;腰刀,藏語叫“結刺”,長度在10cm一40cm之間。

歷史文化

舞蹈

嘎爾薩
“嘎爾”即樂舞;“薩”譯為新。嘎爾薩的意思為“新樂舞”。這一民間舞蹈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嘎爾薩是薩迦寺一年一度地舉行大型宗教活動“卓瑪羌姆”中表演的樂舞。每年藏曆的3月5—10日,寺廟都要舉行隆重的念甘珠爾經活動,即“甘珠爾珠布夏”。活動的最後2天要表演羌姆,嘎爾薩即穿播在羌姆中表演。
嘎爾薩的演員一般由5位男子組成,其中4名俗人,1名札巴(僧人)。札巴由薩迦寺委派,實際上是嘎爾薩的羌姆本(領舞及組織者)。其他4名按舊規,除鐵匠和屠夫之外都可上場表演。
嘎爾薩的表演分9個段落和9種鼓點。一種鼓點即一個段落,每個鼓點的輕重緩急不盡相同。其基本動作有“抬腳跳步”、“左右擊鼓”和“前進跳躍”等,表現出歡快威武的特點。
嘎爾薩的服飾分5種顏色,即白、紅、黃、草綠和綠。出場時分東、南、西、北、中5個方向。5個顏色分別對應5個出場方位,即白自東,黃自南,紅自西,草綠自北而綠自中。幾種顏色分別象徵溫和、廣博、善良、威猛等,也深深烙有薩迦教派的印記。
薩迦索
薩迦索起源於元朝八思巴時期,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最初是寺廟或某些政治集團為慶祝勝利而創作的一種歌舞,後漸漸成為薩迦法王慶祝盛典和法王出訪及迎送外來貴賓時用的一種最高禮節的舞蹈,後又逐漸演變成民間祈神降雨的歌舞。
薩迦索的特點是整個舞蹈過程中不用任何樂器,男女演員邊唱邊跳,獨具一格,場面十分壯觀。索的表演形式為圓圈式,男半圈女半圈,男唱一段男女一起舞,女唱一段男女一起舞。有時男自唱自跳,女站立旁邊;或女自唱自跳,男站立旁邊。
薩迦索分慢板和快板2種,先跳慢板,後跳快板,都向順時針方向移動。薩迦索以前曾是當地的一種“舞差”。
舉行薩迦索的活動時間一般在藏曆5月15日這一天。活動規模視當年糧食產量的高低、畜牧業發展的好壞而定。產量高,畜牧業發展好,則規模大,反之,則小。最大場面跳舞一次需4個組,每組24人,共96人,男女各一半。其中,含一男一女2名領頭人。

唐卡

薩迦唐卡起源於元朝八思巴時期,是一種古老的製作工藝是極富藏民族文化的一種繪畫形式,具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富有獨特風格的藏民族藝術形式,是雪域高原的文化瑰寶。薩迦唐卡的製作方法很多,所繪的內容除了宗教題材外,還有歷史人物、天文曆法、藏醫藏藥、圖案裝飾等等。是體味藏民族豐富的精神世界,了解薩迦獨特的民風民俗不可或缺的藝術形式。薩迦唐卡傳承了西藏著名派別——藏孜門魯《新勉唐派》特色。現我縣開發的旅遊產品主要有:薩迦手工唐卡、複製唐卡、鍛制唐卡、泥塑面具、薩迦藏刀等特色民族產品。
薩迦唐卡薩迦唐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