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漢唐時期
據《
漢書地理志》和《新纂雲南通志》等歷史文獻資料記載,瀘西縣縣名含義有兩種說法:一說因城西有瀘源洞而得名;一說因城西有瀘川而得名。
宋元時期
元憲宗七年(1257年),屬落蒙萬戶。
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廣西路。後置宣撫司,又廢。轄師宗、彌勒2個千戶總把。
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師宗、彌勒千戶總把改置
師宗州、彌勒州。
大德四年(1300年),維摩州改屬廣西路。
明清時期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置廣西府,轄彌勒、師宗、維摩(今丘北)三州及18寨,隸屬雲南布政司。
清初襲明制,稱廣西府,屬雲南省,轄師宗、彌勒、維摩3州。
康熙八年(1669年),裁維摩州,其地析入廣西、廣南、開化三府。以其屬廣西府地改置三鄉縣,屬廣西府。
康熙九年(1670年),裁三鄉縣,併入師宗州。雍正二年(1724年),於五螬地置五峭廳,屬廣西府。
雍正八年(1730年)7月,廣西府屬迤東道(治曲靖府)。雍正九年(1731年),設師宗州州同於舊三鄉縣之丘北。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2月,降廣西府為直隸州,改所領師宗、彌勒二州為縣,師宗州州同改縣丞,析五螬廳改屬
曲靖府,廣西直隸州仍屬迤東道。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11月,裁
曲靖府屬之五峭廳,於其地置廣西直隸州判還屬於廣西直隸州。
道光二十年(1840年)6月,於丘北縣丞地置丘北縣,屬廣西直隸州。至清末,廣西直隸州轄師宗、彌勒、丘北3縣。
民國時期
民國二年(1913年)4月,改廣西直隸州為廣西縣,隸蒙自道。
民國十八年(1929年),廢道直屬雲南省。同年11月,改廣西縣為瀘西縣。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屬雲南省第3行政督察區(駐彌勒縣)。
新中國成立後
1950年,屬宜良專區。
1954年6月12日,政務院批准撤銷宜良專區,所轄的瀘西縣劃歸
曲靖專區。
1958年10月23日,師宗、羅平、瀘西合併,成立師宗縣,縣府駐
師宗縣城,屬曲靖專區。
1959年2月15日,瀘西縣從
師宗縣撤出,仍屬曲靖專區。
1960年9月1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瀘西縣,將原瀘西縣的行政區域並歸
彌勒縣,改屬紅河州。
1962年3月27日,國務院批准恢復瀘西縣,合併於彌勒縣的原瀘西縣行政區域為瀘西縣的行政區域,隸屬
紅河州。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氣候
瀘西縣地處地緯度高原,
熱量的垂直分布差異明顯,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但由於地形複雜,實際上存在著亞熱帶、溫帶共存的
立體氣候類型。從≥10℃積溫的熱量標準分析,縣境內垂直分布著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和中溫帶5個
氣候類型。從海拔2200-2460米的高寒山區到海拔1900-2200米的山區,從
海拔1300-1900米的壩區到海拔821-1300米的河谷地區,氣候差異較大,形成了冷涼、溫和、溫熱、燥熱四種氣候類型。海拔在1100米以下的河谷地區≥10℃的積溫在6000℃以上屬於南亞熱帶氣候;海拔1100-1500米的地區,≥10℃的積溫在5300-6000℃之間,屬中亞熱帶氣候;海拔1500-1800米的地區,≥10℃的積溫在4250-5300℃之間,屬北亞熱帶氣候;
海拔1800-2200米的地區,≥10℃的積溫在3200-4250℃之間,屬南溫帶氣候;海拔在2200米以上的地區,≥10℃的積溫小於3200℃,屬中溫帶氣候。
瀘西縣氣候特點,總的是乾濕分明,夏季多雨,冬季乾旱,
氣候除季節性的變化外,還由於各地海拔和地勢的不同而存在著局部性的地區差異,
冬季(乾季)重要受西風環流控制,運量少,日照充足,氣溫偏高,降雨少,溫度低,風速大,天氣晴朗是乾季的氣候特點,但亦經常受到極地冷氣團及東南回歸氣流的影響,時有陰冷和小雨天氣。
夏季(雨季)主要受西南濕氣流控制,它來自印度洋孟加拉灣,水汽充沛,形成大量降雨(有時也受東南北部灣暖濕氣流的影響)。年溫差較大。夏季溫度不高,秋季易受低溫、冷害。
地形地貌
瀘西縣地處
珠江流域上游,地勢東部高、西南低。全縣地勢起伏較大,最高點在東山樑子老佐墳箐,海拔2459米;最低點在
南盤江小河口,海拔820米,高差達1639米。縣城海拔1710米。縣境東西最大橫距54公里,南北縱距54.75公里。總面積為1674
平方公里,其中,壩區面積285平方公里,占土地面積的17%;山區面積808.2平方公里,總面積的48.3%;丘陵面積580.8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34.7%。
瀘西縣“三山夾兩河”,東部為東華山脈(又稱東山樑子),中部為西華山脈(即白泥山),西部為外青沙嶺(煤炭山脈)。在三條山脈之間,形成了境內最大的金馬河、
小江河兩大水系和中樞、爵冊、桃園、挨來四個萬畝壩子及三河、善導、大瑞、永寧、舊城等13個千畝丘原小壩。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瀘西縣境有
生物資源2210種,其中林果、花卉、藥材和動植物資源都分別有數百種。
礦產資源
水能資源
截至2016年,瀘西縣有1江6河、4座中型水庫、8件小(一)型水庫、40件小(二)型水庫,
地表水資源量達5.2億立方米。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31.03萬千瓦,已建有雲鵬電站等11座水電站,水電裝機容量達25.63萬千瓦,年發電量達7.43億度。
風能資源
截至2016年,瀘西縣建成李子箐、東山、東華、大坡頂等
風電場,裝機容量31.5萬千瓦,年發電量達8.2億度。5個風電項目建成投產,
裝機容量達219兆瓦。
人口民族
人口
2016年,瀘西縣總人口44.05萬人,其中:
城鎮人口110572人,年末全縣常住人口41.73萬人,全年出生率14.7‰,死亡率7.54‰,人口自然增長率7.16‰。城鎮化率37.32%。
2015年,瀘西縣戶籍人口為437206人,其中:
非農業人口109515人,年末全縣常住人口41.53萬人,全年出生率14.47‰,死亡率7.66‰,人口自然增長率6.81‰。城鎮化率35.12%。
民族
經濟狀況
綜述
2016年,瀘西縣實現
生產總值83.8241億,比2015年增長10.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9993億,增長5.7%;第二產業增加值30.1287億,增長13.2%;第三產業增加值34.6961億,增長9.5%。一、二、三產業為22.7:35.9:41.4。人均生產總值20136元,比2015年增長9.3%。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93元,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38元。
第一產業
2016年,瀘西縣實現
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3.3681億,比2015年增長7.1%,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5年增長7.0%。其中:農業產值1.41764億,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42.5%;林業產值6112萬元,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1.8 %;牧業產值17.5086億,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52.5%;漁業產值7967萬元,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2.4%;農林牧漁服務業2752萬元,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0.8%。按可比價格計算,農、林、牧、漁產值分別比2015年增長2.9%、3.8%、8.8%、-2.0%。
2016年,瀘西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054602畝,比2015年增長1.1%。其中:糧食作物面積556755畝,比2015年下降0.02%;經濟作物面積270857畝,比2015年下降2.8%;其它作物面積226990畝,比2015年增長9.6%。
2016年,瀘西縣大牲畜存欄213292頭(匹),比2015年增長5.3%,豬存欄681624頭,比2015年增長6.2%;年末大牲畜出欄63873頭(匹),比2015年增長7.9%,生豬出欄1158558頭,比2015年增長4.5%。
第二產業
2016年,瀘西縣完成工業總產值74.4670億,比2015年增長3.3%,完成工業增加值2.1085億,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5年增長9.2%。
2016年,瀘西縣輕工業產值18.1107億,比2015年增長13.5%,輕工業占全部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24.3%;重工業產值56.3563億,比2015年增長0.4%,重工業占全部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75.7%。
2016年,瀘西縣32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57.6595億,比2015年增長3.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的77.4%;實現工業增加值19.3082億,比2015年增長9.7%;實現利稅總額-1.4768億,實現利潤總額-2.9262億。
2016年,瀘西縣鄉鎮企業營業收入53.5486億,比2015年增長13.1%;鄉鎮企業年末從業人員37697人,比2015年增長1.1%。
2016年,瀘西縣建築業增加值10.0522億,比2015年增長22.8%;註冊登記資質建築企業完成總產值24.3287億,比2015年增長20.1%。
第三產業
2016年,瀘西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3.7330億,比2015年增長12.4%。批發業銷售額5.3143億,與2015年增長13.1%,零售業銷售額37.6394億,比2015年增長15.3%,住宿業營業額1.3349億,比2015年增長14.7%,餐飲業營業額55.709億,比2015年增長16.7%。
2016年,瀘西縣郵電業務總量完成2.0592億,其中,郵政業務總量1039萬元,電信業務總量1.9553億。郵政業全年完成郵政函件業務25.8萬件,包裹業務7萬件,報刊業務339萬份。全縣固定電話用戶數0.95萬戶,移動、聯通電話用戶數20.62萬戶,網際網路用戶12.31萬戶。
2016年,瀘西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為123.8988億,同比增長17.8%,其中:儲蓄存款餘額為80.3435億,同比增長12.9%;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79.3589億,同比增長15.1%。
2016年,瀘西縣共接待國內外遊客292.71萬人次,比2015年增長39.0%;旅遊總收入22.3365億,比2015年增長39.0%,旅遊直接經濟收入1.5372億,比2015年增長3.2%。
社會事業
城鎮建設
2016年,瀘西縣投資22.1億元,實施了彌瀘入城道路、花園大道、環城北路、瀘發大街延長線等21個市政道路建設項目,進行城高區供水、污水處理廠管網配套、生活垃圾收轉運等工程,規劃220kV吾者輸變電、35kV白水變增容改造等工程,縣城區面積達12平方公里。城鎮、農村供電可靠率分別達99.81%和99.36%,新建公共租賃住房2716套,實施基礎設施建設項目92個。城區環境空氣優良率達98.6%。創建省級生態鎮1個、州級生態村(社區)73個,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5個。
教育文化
截至2016年,瀘西縣有各級各類學校(含教學點、民辦校)250所,其中:幼稚園92所,國小140所,初級中學14所,高級中學2所,職業高級中學1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在校(園)學生數為78331人,其中:職業高級中學0人、高級中學8044人,初級中學18378人,國小35588人,幼兒人數16321人。教職工5661人(不含代課教師),其中:專任教師4865人(高級中學601人,初級中學1230人,國小2336人,幼稚園619人,職業高級中學68人,教師進修學校11人);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99.65%,國中學齡人口入學率100.21%。
2016年,瀘西縣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99.38%,電視覆蓋率99.39%,廣播覆蓋率99.36%。公共圖書館1個,藏書量達26.7萬冊。
醫療衛生
截至2016年,瀘西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含個體私營醫院)147個,其中:政府辦醫療衛生機構17個,編制床位數1499張(醫院床位數1108張,衛生院床位數391張),實際開放2113張。縣級醫院2個,鄉鎮衛生院10個。有衛生技術人員1590人,其中: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562人。全縣傳染病發病率247.8/10萬。
社會保障
2016年,瀘西縣企業職工、城鎮個體工商戶、解除勞動契約自謀職業人員有13751人參加養老保險,有9563人參加失業保險,有22466人參加工傷保險;城鎮職工有21690人參加醫療保險;城鎮居民有27350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城鎮登記失業率2.3%。
交通運輸
2016年,瀘西縣年末公路通車裡程2206公里;貨運量577萬噸,貨運周轉量51143萬噸公里;客運量497萬人次,客運周轉量25420萬人公里,瀘彌(一期)高速公路通車,石瀘、召瀘、瀘彌(二期)高速開工建設。瀘西通用機場建設項目取得《雲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於瀘西通用機場建設項目有關事項的復函》,同意開展項目相關前期工作。
地方文化
民族文化
彝族普遍信仰多神,信奉陰陽兩界,主要崇拜的神靈有山林神,每個村寨都有“密枝林”或稱“龍樹”,獵神,五穀神(龍背袋),祖洞、火神等。
瀘西縣
回族,明初隨沐英入滇,因軍功補烏撒衛千總候,後代馬應選移居瀘西雀梨樹。主要分布在白水鎮桃園、巨木、大小紅杏、松樹地、小河、雀梨樹等地,其餘散居各地。
回民日常服飾與漢族相同,惟宗教界還尊崇教規,逢“禮拜”、“念經”男戴白帽,女戴蓋頭,阿訇有禮服“綠衣”、“尖頂禮帽”等。
瀘西境內
苗族,多系明代由
貴州遷入定居,少數由鄰縣遷入。主要分布在永寧鄉的小江、阿旦、細脖子;舞街鋪鎮的石滾子,向陽鄉的拖樂、白泥塘、新莊科等村寨。
苗族盛行對自然神和祖靈的崇拜。每遇自然災害,如風、雨、雷電之災,即燒黃蠟條祭鬼,每年秋後,舉行一次隆重的祭祖儀式,遇疾病,請巫師退鬼驅邪。
瀘西境內的
壯族系明代由
文山和
蒙自等地遷入定居的“沙酋”後裔,主要分布在永寧鄉的法依大、小中寨,水頭,小新寨,小阿峨和向陽鄉的垠坎等村。
壯族信仰多神,信奉萬物有靈,主祭神為“銅鼓神”,平日擁有銅鼓的人家,必須用扁茅草搓成“拴魂繩”把銅鼓捆起來,用紅布蒙嚴實。節日或喪葬還流行跳“銅木神鼓舞”,由男性二人邊敲邊跳。龍神,壯族居住的村寨都自立“龍山”,農曆三月頭個屬蛇日,以村為單位祭祀。田公地母神,農曆六月頭個屬豬日祭。天神,農曆六月二十日祭。
瀘西
傣族系
南詔、
大理時期由永昌西南和開南以南遷入定居,居住於舞街鋪鎮雨灑傣族鄉的大、小足祿、新寨及路口村、團山、大護國等村。婚姻習俗趨向漢族。
傣族信仰多神,信奉萬物有靈,主司神有龍神、山神、田公地母、灶君等,家庭堂內供奉“天地君親師”神位。
特色飲食
老砍刀米線 | 羊湯鍋 | 瀘西蕎酒 | 瀘西小籠包 |
瀘西酸醃菜 | 甜洋姜 | 瀘西炒麵 | 瀘西蒸芋頭 |
瀘西肉凍 | 瀘西菌腳 | 瀘西蕎粑粑蘸蜂蜜 | --- |
資料來源: |
風景名勝
阿廬風景名勝區位於瀘西縣城北部,距昆明150公里,阿廬風景名勝區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地質公園,有
阿廬古洞、
吾者溫泉、
城子古村、
阿拉湖、歹魯瀑布、九溪山森林公園等五十餘個景點,以喀斯特地下岩溶和江、湖、瀑、泉自然景觀為主體。
白水塘水庫總庫容量3300餘萬立方米,有效庫容1124萬立方米,相應水位53.0米,水深13.5米,水面面積2910畝,有效灌溉面積3.8萬畝。梨源位於水庫之東側,以品種達160種的高原梨最出名。
瀘西武廟,又稱關岳廟,是
瀘西縣“三庵六閣七寺八廟”中的“八廟”之一。在“八廟”中建築、規模和地位僅次於文廟,是當地文物中的重要瑰寶之一。
城子古村位於
瀘西縣永寧鄉城子村,距瀘西縣城25公里,是雲南歷史文化名村、保留有“昂土司府”、“李將軍第”“姐妹牆”等歷史遺蹟。
城子古村坐落在200多米高的飛鳳坡上,1000餘間土掌房牆牆相連,層層而上,依山伴水而建,古村擁有我國最大的、600多年前建造的“彝族土掌房”建築群,有“土掌房”1000餘間。
政治體制
職務 | 姓名 |
---|
縣長 | 莫偉 |
| |
| |
副縣長(掛職) | |
資料來源:數據截至時間為2017年6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