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安縣(江西省撫州市下轄縣)

樂安縣(江西省撫州市下轄縣)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樂安位於江西省中部腹地,撫州市西南部,本為崇仁縣之樂安鄉,宋置縣,以樂安鄉取名。東鄰崇仁縣宜黃縣;東南連贛州市的寧都;西南接吉安市的永豐;西北靠新乾;北毗宜春市的豐城。撫吉高速公路昌寧高速公路穿越我縣腹地,與贛粵、京福兩條高速公路相連,大大縮短了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閩東南三角洲的距離。全縣總面積2412.59平方公里,設9鎮7鄉,轄175個村委會,1651個村小組,總人口36.5萬人(多為漢族江右民系),其中農業人口28.7萬人。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2019年4月28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決定樂安縣退出貧困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樂安縣
  • 外文名稱:le'an county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下轄地區:鰲溪鎮、公溪鎮山碭鎮、龔坊鎮
  • 政府駐地鰲溪鎮
  • 電話區號:0794
  • 郵政區碼:344300
  • 地理位置:江西省中部、撫州市西南部
  • 面積:2412.59平方公里
  • 人口:37萬(2010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大華山、老虎腦自然保護區、石橋寺、樂安流坑等
  • 火車站:撫州站
  • 車牌代碼:贛F
  • 行政代碼:361025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地形地貌,水文,氣候,自然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經濟,綜述,農業,工業,社會事業,文化事業,教育事業,科技,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基礎設施,交通,歷史文化,名勝古蹟,金竹瀑布群,水南古樟林,石橋寺,歷史名人,

建制沿革

本為崇仁縣之樂安鄉,宋置縣,以樂安鄉取名。
春秋時樂安屬吳,戰國初屬越,周屬楚,秦屬於九江郡,西漢屬豫章的南城縣,東漢屬臨汝縣,三國時屬吳國的臨川郡,隋屬崇仁縣。
樂安縣
南宋紹興十九年(1149年)析崇仁、永豐2縣置樂安縣,轄天授、樂安、忠義、雲蓋四鄉,並以樂安鄉名而得縣名,屬撫州。
元屬撫州路,明清屬撫州府。
民國三年(1914年)屬豫章道,1932年後,一直屬於第七行政區管轄,1949年9月15日正式成立縣人民政府,屬撫州管轄,建國後先後屬撫州專(地區)、撫州市管轄。

行政區劃

現設鰲溪、公溪、戴坊、牛田、招攜、龔坊等六個鎮,潭港、鵬州、山碭、航橋、湖溪、萬崇、湖坪、羅陂、谷崗、南村、增田、望仙、坪溪、金竹等十四個鄉和一個大馬頭墾殖場。2000年全縣人口36.5萬人,總人口中漢族人口占99%以上。
截止2014年,樂安縣設9鎮6鄉1個墾殖場,轄175個村委會,1651個村小組。

地理環境

樂安縣總面積2412.59平方公里,樂安縣位於江西省中部,撫州市西南部,介於東經115°35′至116°10′,北緯26°50′至27°45′之間。東與崇仁縣、宜黃縣交壤,西與永豐縣、新幹縣相鄰,南連寧都縣,北靠豐城市。
樂安縣縣城距省會南昌市160公里、京九鐵路八都站50公里,上海市880公里、杭州市660公里、廣州市720公里、福州市580公里、廈門市770公里、武漢市602公里。

地形地貌

樂安縣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山地占38%,低丘崗地占51%,高丘占11%,有草山、草坡25.5萬畝,水面15萬畝,山林面積278.4萬畝。南部多山,北部以丘陵為主,東南部十八排海拔1370米,為全縣最高峰。

水文

樂安縣主要河流有撫河水系的公溪水,谷崗水和烏江水系的牛田水、萬崇水,有東雲等水庫。

氣候

樂安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境內氣候溫和,光照充足。樂安處於華南氣候區與華中氣候區過渡地帶,亞熱帶濕潤季風影響明顯,氣候特點四季變化分明,年平均氣溫17 度左右,年降水量1690.6毫米,無霜期265天。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植物資源1190種,有包括華南虎在內的野生動物約269種。

礦產資源

樂安境內地下、地表已探明的資源有:瓷土650萬噸、原煤150萬噸、石灰石400萬噸、瑩石13萬噸、花崗岩4億立方米,盛產核能利用中所需要的鈾238,所以被稱為鈾都,中華人民共和國於20世紀50年代秘密研製核子彈氫彈就在這裡大量地開採鈾,為了保密取名為721礦。品位高的還有石英石、稀土、鉛鋅銀、水晶石、鎢、銅、錫、砂金以及亞洲儲量最大的鈾礦等。

人口民族

人口

截止2010年,樂安縣總人口37萬人,人口以漢族大多數,占96%,其中農業人口28.7萬人。

民族

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少數民族以畲族人口最多,聚居於該縣南部山區,金竹流舍村、望仙徐田村是畲族最大的聚居點。2002年經省政府批准成立金竹畲族鄉。

經濟

綜述

2012年,實現生產總值40.13億元,增長16.2%,可比增長10.5%。財政收入完成4.61億元,增長8.1%,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85億元,增長6.9%;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6.77億元,增長31.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4.17億元,增長20.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85億元,增長12.6%。農民人均純收入3541.57元,增長13.4%。
2013年,實現生產總值44.16億元,增長9.8%;財政總收入完成5.26億元,增長14.0%,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22億元,增長9.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4.58億元,增長13%;園區主營業收入完成19.26億元,增長34.87%;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9.27億元,增長20.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1.96億元,增長10.7%;農民人均純收入4739元,增長33.8%。
2015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完成52.8億元,是2010年的1.82倍,年均增長12.8%;人均實現生產總值將突破14000元;財政總收入預計實現6.85億元,年均增長17.6%,實現了五年翻一番;地方財政收入預計達到5.48億元,年均增長16.2%;財政總收入占GDP的比重預計達到12.97%,比“十一五”末期提高2.44個百分點;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預計達到43億元,實現五年翻一番,年均增長14.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達到28億元,年均增長13.2%。
2016年,生產總值完成56.72億元,增長13.1%;財政總收入7.03億元,增長2.63%,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29億元,增長1.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74億元;固定資產投資46.02億元,增長13.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8億元,增長1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98元,增長11.5%。
2017年,生產總值完成63.5億元,增長9%;財政總收入7.52億元,增長7%,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9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71億元;固定資產投資53.38億元,增長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68億元,增長13.02%;出口總額9200萬美元,增長1.55%;實際利用外資3300萬美元,增長33.33%;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22284元,增長7.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32元,增長13.09%。

農業

2011年,農業總產值133644萬元。主要農產品有糧食250754噸、油料1824噸、菸葉5132噸、家禽出籠15759百隻、肉類總產量9769噸、水產品7500噸。
樂安縣農業樂安縣農業
2013年,樂安縣糧食種植面積64.8萬畝,總產28.6萬噸;菸葉種植3.1萬畝,總產量達8.5萬擔;高效油茶新增1.56萬畝,總面積達15.6萬畝;蠶桑新增1630畝,總面積達6000畝;完成造林綠化4.06萬畝。總產值首次突破億元大關,創稅3837萬元。

工業

2011年比2010年可比增長12.4%,實現生產總值345455萬元。2012年,實現生產總值40.13億元,增長16.2%,可比增長10.5%。
樂安縣(江西省撫州市下轄縣)
2012年,實現生產總值40.13億元,增長16.2%,可比增長10.5%。財政收入完成4.61億元,增長8.1%,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85億元,增長6.9%;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6.77億元,增長31.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4.17億元,增長20.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85億元,增長12.6%。農民人均純收入3541.57元,增長13.4%。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11年末,樂安縣有文化藝術團體3個,會員98人。各類藝術表演團體8個,演職人員146人。影劇院1座,內設座位1986個,每萬人擁有55個,年放映3086場次,觀眾達70萬人次。全縣文化館(站)16個,建築面積7100平方米;公共圖書館1個,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藏書93萬冊;博物館1個,建設面積1344平方米。

教育事業

2011年末,縣城有公、民辦幼稚園22所,在園幼兒1689人,專任教師218人;全縣有國小166所,在校生40863人,專任教師1805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9所,在校生16376人,專任教師897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9.5%;國小升國中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普通高中3所,在校生4030人,專任教師235人;中等職業學校2所,在校生3463人;普通高等學校舉辦的成人教育機構1所,招生117人,在校生117人;各級各類民辦教育學校和民辦教育機構1所,2011年教育經費達2.79億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2.66億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2.46億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2.42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56.71%、62.2%、53.13%、52.50%。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附加費)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19.53%,比上年提高了3.65個百分點。

科技

2011年末,樂安縣設有縣科協、縣老年科協、衛生學會、水利學會、青少年科普協會等9個科普機構,現有各類科技人才2116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928人,經營管理人才164人,技能人才212人,農村實用人才812人。
據餘光啟《農政全書》記載:樂安縣明萬曆年間,樂安民間創造並使用的五繀紡車,為當時國內最先進的紡織工具。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樂安縣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60個,其中二級甲等綜合醫院1所,二級乙等綜合醫院1所,二級甲等婦幼保健機構1所,二級甲等中醫院1所,專科醫院1所,疾病控制中心1個,衛生監督機構1所,新農合管理中心1所,衛生院21所,村級衛生室205家,民營醫院3家,個體診所23家;病床803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777張,每千人擁有床位2.2個,資產0.78億元。衛生專業技術人員1405個,其中執業醫師278人,執業助理醫師127人,註冊護士273人,鄉村醫生561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3.85人;平均每千人擁有執業(助理)醫師1.1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註冊護士0.75人。2011年醫療機構(含門診)完成診療43.6984萬人次,住院手術4967台次,出院病人8.4698萬人。
2011年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325.36/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9.78%,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73.44%,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26.4188萬人,參加率為97.6%;居民人口平均期望壽命75.3歲,其中男性74.9歲,女性75.6歲;孕產婦死亡率0/10萬,5歲以下嬰兒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9.35‰、6.77‰、4.98‰。

社會保障

2011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898戶,人數8106人,支出2027.5萬元,比上年增長17.3%,月人均212.1元,比上年增長20.5%;城市醫療救助1304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8106人次,共支出18.9萬元,與上年持平;城市生活無著人員救助286人次,支出1.95萬元,比上年增長54.7%。

基礎設施

到2014年為止,樂安縣累計投入項目建設資金1億多元,完成小(二)型以上水庫除險加固23座,新建、維修攔河壩35座,開挖疏浚渠道521.5公里,襯砌渠道172.8公里,埋設管道5.2公里,興建橋、涵、閘等建築物3300多座,修建機耕道74.8公里,形成了以中小水庫為主,庫、塘、站相結合的水利工程灌溉體系。

交通

截止2005年底,樂安縣公路總里程達到1821公里,其中二級公路78公里,三級公路150公里,四級公路417公里,等外公路1176公里,建成水泥、柏油路591公里。16個鄉鎮場全部通了硬化路,175個行政村全部通了公路,其中93個通了硬化路,行政村硬化路通達率53%。
樂安縣城地圖樂安縣城地圖

歷史文化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樂安是中央革命根據地之組成部分,中央蘇區的一部分。在《江西革命烈士名錄》中的樂安籍烈士就有2260多名,建國初樂安籍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將軍銜1人,少將軍銜1人,大校軍銜2人。
樂安縣革命烈士紀念塔樂安縣革命烈士紀念塔

名勝古蹟

金竹瀑布群

金竹瀑布群位於樂安縣金竹鄉畲族聚居地的嚇通村境內,距離縣城72公里。

水南古樟林

水南古樟林位於樂安縣牛田鎮水南村頭,距“千古第一村”流坑5公里,古樟林緊傍烏江水,綿延數里,現有古樟林3000餘株。

石橋寺

石橋寺位於樂安縣鰲溪鎮西南潭港至長山、白竹道旁。始建於唐天寶三年(744),此處一座天然大石從丘陵地聳起,象條蒼龍騰空飛躍,構成這座石橋。傳說千百年前,這座古寺爐煙飄香衝上穹蒼,驚動了仙人下凡觀光,一夜之間造起這座石橋,故又名“仙人橋”。石橋通高20米,橋面寬15米。橋上一條山徑小道,可供遊人登高眺望。距仙人橋前50步許,是石橋寺。
石橋寺石橋寺

歷史名人

黃火星(1909年-1971年),號以和,龔坊鎮人,1930年10月在景德鎮參加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王長貴(1836-1894),號鼎臣,湖坪鄉人,清同治三年(1864),在陝西投效清軍黃軍門綠營勃勇右營,為清將穆圖善幕下。
吳澄(1249-1333年),字幼清,生於鹹口(今樂安鰲溪鎮鹹口村),自幼聰慧、勤奮好學,宋末中試鄉貢。
董德元(1107-1174),字型仁,牛田鎮流坑村人,紹興十八年(1148)“恩科狀元”。
董敦逸(1031-1101年),字夢授,牛田流坑村人。先後任工部侍郎、翰林學士兼侍講,元佑六年(1091)任監察御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