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台縣是山東省濟寧市轄縣,位於山東省西南部,南四湖西岸,行政區域面積653.0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5.32萬人(2017年),轄2個街道、9個鎮,392個村(居)民委員會。縣人民政府駐濱湖街道觀魚大街。
魚台縣地勢平坦低洼,平均海拔35米。地處暖溫帶季風型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3.7℃。屬淮河流域南四湖水系,東臨南陽湖、昭陽湖,有京杭運河、東魚河、新老萬福河、復新河等大小河流17條。礦產資源有煤炭、石膏等。
魚台縣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為主,是國家商品糧、優質棉、優質大米、淡水魚生產基地,有江北“魚米之鄉”之稱。工業形成了以農副食品加工、紡織、機電、化工、採煤為主的產業體系。濟徐高速公路、251省道、346省道、348省道、濱湖大道、京杭運河穿境而過。2017年,魚台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2.43億元,同比增長7.3%;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0.01億元,同比增長6.2%。
基本介紹
建置沿革
國民黨政權 | 日偽政權 | 人民政權 |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5月,魚台縣城淪陷,魚台縣政府官員棄城南逃。駐單縣第七路軍推舉朱啟森任魚台縣長。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2月,日軍再次占領縣城,縣政府逃至谷亭、南陽一帶;7月,縣政府被抗日武裝擊潰解體。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夏,國軍占領魚台縣第六區(湖東),建立縣游擊政府。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後,縣游擊政府時有時無。 |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2月,魚台縣第二次淪陷,漢奸組建縣維持會,代行政府職權。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9月,設立偽魚台縣公署,魚台縣屬偽山東省魯西道。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改屬偽山東省兗濟道。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8月,偽縣公署改稱“縣政府”。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抗戰勝利,日偽政權解體。 |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7月,魚台縣抗日民主政府在谷亭成立,由中共蘇魯豫區湖邊地委領導。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7月,屬蘇魯豫區湖西專區。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0月,湖西專區由山東省劃出,魚台縣屬冀魯豫區湖西專區;12月,改屬晉冀魯豫邊區第二十一專區。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5月,在金鄉、濟寧、魚台毗連地區建立金濟魚抗日辦事處(縣級);8月,在魚台南部、豐縣北部建立豐魚縣,魚台縣撤銷。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9月,撤銷豐魚縣和金濟魚抗日辦事處,恢復魚台縣,屬冀魯豫行政區第十一專區。 |
國民黨政權 | 人民政權 |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6月,復建魚台縣政府;9月,國民政府軍占據魚台,魚台縣復屬山東省第一行政督察區。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1月,華東野戰軍攻克魚台縣城,縣政府解體。此後山東省政府4次委任縣長,組建縣政府。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8月,魚台全境解放,魚台縣國民黨政權結束。 |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區劃詳情
行政區劃代碼 街道、鎮 | 行政區域面積 人口(2017年) | 所轄居委會、村委會(2018年) |
---|---|---|
370827001 谷亭街道 | 33.20㎞2 29441人 | 建設居委會、和平居委會、愛國居委會、運南村、姜莊村、李莊村、周堂村、東段村、西段村、楊樓村、汪莊村、李更卜村、雙韓村、土樓村、蔣莊村、八里灣村、胡集村、繆集村、王子亮村、龍申村、西姚村 |
370827002 濱湖街道 | 38.86㎞2 39352人 | 新華居委會、新民居委會、解放居委會、套樓村、臨河村、勝利村、前進村、運北村、中心村、米灘村、張小樓村、七聖堂村、玉皇廟村、馬石莊村、彭莊村、高莊村、佃戶李村、七所樓村、大李莊村、於屯村、吳集村、陳年村、後聶村、大聶村 |
370827101 清河鎮 | 78.24㎞2 44717人 | 清河村、張油坊村、勺劉村、相東村、相西村、相南村、相北村、鞏莊村、蔡王村、王台村、於屯村、大程村、大薛村、袁家村、學屋村、吳莊村、大王村、王樓村、杜屯村、鑒窪村、張集村、孫橋村、潘莊村、石集村、鹿窪村、盛窪村、韓廟村、西田村、劉樓村、田莊村、魏莊村、陳莊村、馬河村、楊口村、趙店村、新劉村、田廟村、馬辛村、呂屯村、劉廟村、王莊村 |
370827102 魚城鎮 | 53.89㎞2 41916人 | 喬口村、王莊村、前蔣村、杜橋村、後蔣村、灣里村、田集村、馬峨村、李管村、王劉村、胡閣村、夏莊村、洪寺村、李白村、鞏堂村、卜橋村、尹樓村、喬莊村、顧樓村、郭莊村、陳馬村、李黨村、羅莊村、西洪村、東洪村、張莊村、華村村、崔莊村、中西北村、中東南村、中西南村、中東北村、雙東村、菜園村、楊邵村、雙西村、潘莊村、高莊村、楊樓村、林莊村 |
370827103 王魯鎮 | 38.54㎞2 33542人 | 王魯村、王響村、碌朱屯村、陳堂村、後閆村、耿莊村、劉莊村、竇閻李村、史樓村、張廟村、孟樓村、小周村、潘莊村、魏堂村、李集村、閆廟村、田廟村 |
370827104 張黃鎮 | 98.13㎞2 63600人 | |
370827105 王廟鎮 | 95.82㎞2 63063人 | 王廟村、謝莊村、後樓村、馬莊村、南房村、常店村、宋莊村、古李村、苗莊村、程莊寨村、陳莊村、大奚村、小鄉村、孫莊村、張玉村、東謝村、西謝村、田吳村、趙古洞村、郭廟村、朱廟村、任廟村、仇莊村、王花園村、北堤村、後皮店村、北房村、於莊村、東堤村、楊店村、西高村、東高村、舊城村、袁莊村、舊城裡村、張集村、張莊村、前趙村、宋集村、南徐村、姑庵村、杜莊村、樹李村、林莊村、冀廟村、郝集村、陳廟村、小王村、周樓村、周堂村、蘇店村、大李村、炳靈村、大魏村、崔莊村、冀馬村、東陳堂村、大場村、西陳堂村、北徐村、毛王村、梁海村 |
370827106 李閣鎮 | 73.57㎞2 41984人 | 李閣村、董莊村、朱莊村、姜樓村、史廟村、太公廟村、林莊村、路屯村、許莊村、張寨村、田胡村、齊莊村、郭莊村、三雙村、張平村、柳店村、中王村、文集村、駱莊村、任寺村、申莊村、周莊村、李莊村、四聯村、陳樓村、胡樓村、任海村、范莊村、曹廟村、雙集村、老君村、宋窪村、高莊村、王廟村、陳集村、曹集村、李集村、楊莊村、焦堂村、陳峨村、張莊村、李樓村、房莊村 |
370827107 唐馬鎮 | 41.08㎞2 31678人 | 唐馬村、甄華村、大隨莊村、大朱莊村、古窪村、孫閣村、王堂村、郭樓村、後付村、楊宅子村、付小樓村、左堌堆村、石莊村、向陽村、安莊村、甄莊村、田莊村、楊新莊村、趙莊村、宋寨村、卷棚樓村、宗莊村、梁莊村、鄭莊村、陳丙村、陳莊村、大王村、宋莊村 |
370827108 老砦鎮 | 47.66㎞2 30421人 | 後六村、老西村、許樓村、盛莊村、城東村、城西村、後姚村、仁南村、仁北村、東里東村、東里西村、雙合村、獨山村、四合村、小砦村、劉寨村、晁莊村、魏莊村、老東村、邊莊村、張埝村、沙河村、前六村、義和村、老北村、閆集村、李集村、王莊村 |
370827109 羅屯鎮 | 54.45㎞2 32136人 | 羅屯村、堽上村、許劉村、隨集村、高莊村、安集村、屈莊村、馮樓村、前軍村、後軍村、趙樓村、孫樓村、王樓村、陳樓村、郭莊村、苗村、八戶村、吳莊村、劉莊村、隨海村、隨莊村、楊莊村、趙莊村、新駱村、沈集村、前李村、周樓村、蘆閣村、袁莊村、大閆村、沈莊村、張集村、矯窪村、郭河村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質
地形
- 西南崗坡區:海拔36.5—37.6米,坡度1/5000,面積165.5平方公里,分布在羅屯鎮、李閣鎮西南部、魚城鎮全部、王廟鎮南部及老砦鎮西南角;地下水埋深1—2米,多屬壤質土壤,耕性適中,保水保肥性一般。
- 中部微斜平地區:在崗坡地以下,近湖窪地以上,海拔35—36.5米,坡度1/5000—1/8000,面積295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唐馬、王廟、李閣、羅屯、清河5個鎮以及王魯鎮南部、濱湖街道西南部;土壤質地多為重壤和黏土,地下水埋深約1米,保水保肥性能良好。
- 東北部近湖窪地區:海拔33.5—35米,坡度1/8000—1/10000,面積193.7平方公里,分布在老砦鎮北部、唐馬鎮東北部、張黃鎮北半部;土壤屬於濕潮土類型和潛育型幼年水稻土,土質黏重,保肥保水性強,生產率低,地下水埋深0.2—0.6米,夏季受湖水頂托,積水影響作物生長。
氣候
水文
土壤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土地資源
土地利用類別 | 面積(公頃) | 占土地總面積比例 | |
---|---|---|---|
農用地 | 耕地 | 39502 | 60.49% |
園地 | 30 | 0.046% | |
林地 | 821 | 1.257% | |
建設用地 | 城鎮村及工礦用地 | 8277 | 12.67% |
交通運輸用地 | 681 | 1.043% | |
水利設施用地 | 2365 | 3.621% | |
水域 | 河流水面 | 1910 | 2.924% |
湖泊水面 | 132 | 0.202% | |
內陸灘涂 | 682 | 1.044% |
礦產資源
人口
年份 | 總人口(人) | 非農業人口(人) | 性別比(女為100) | 人口密度 (人/平方公里) |
1950年 | 207289 | 16949 | 90.16:100 | 317 |
1960年 | 202718 | 9260 | 95.32:100 | 310 |
1970年 | 277959 | 8090 | 102.52:100 | 425 |
1980年 | 318987 | 12961 | 104.16:100 | 488 |
1990年 | 392678 | 34288 | 102.83:100 | 600 |
2000年 | 448162 | 61260 | 102.90:100 | 685 |
2010年 | 470935 | 82260 | 105.46:100 | 720 |
經濟
綜述
年份 | 地區生產總值 | 第一產業增加值 | 第二產業增加值 | 第三產業增加值 |
---|---|---|---|---|
1949年 | 0.0911 | 0.0841 | 0.0024 | 0.0046 |
1952年 | 0.1578 | 0.1428 | 0.0048 | 0.0102 |
1965年 | 0.3797 | 0.3357 | 0.0088 | 0.0352 |
1970年 | 0.3633 | 0.2944 | 0.0163 | 0.0526 |
1975年 | 0.7083 | 0.5422 | 0.0736 | 0.0925 |
1980年 | 0.9970 | 0.7071 | 0.1303 | 0.1596 |
1985年 | 2.7042 | 1.9351 | 0.2681 | 0.5010 |
1990年 | 5.6679 | 4.0676 | 1.0817 | 0.5186 |
1995年 | 19.3342 | 7.3568 | 7.9155 | 4.0619 |
2000年 | 23.1683 | 9.8926 | 5.6223 | 7.6534 |
2005年 | 48.1019 | 14.2169 | 20.1375 | 13.7475 |
2010年 | 93.9680 | 24.6926 | 40.2297 | 29.0457 |
2015年 | 156.12 | 33.41 | 63.71 | 59.00 |
第一產業
2017年,魚台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2.13億元,同比增長5.2%;農林牧漁服務業完成6.22億元,增長6.9%。第一產業投資5.81億元,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的3.6%;第一產業增加值37.04億元,增長4.8%,對GDP增長貢獻率為12.2%。
魚台縣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大蒜、圓蔥、毛木耳、白蓮藕等。2017年,魚台縣農作物播種總面積103.7萬畝,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66.38萬畝,糧食總產36.31萬噸;農機總動力99.60萬千瓦,大中型拖拉機2839台,全年完成機耕作業面積67.57千公頃,機播面積29.07千公頃,機收面積45.48千公頃;農業總產值56.66億元,同比增長6.9%;增加值38.55億元,增長5.1%。
農作物 | 種植面積(畝) | 單產(公斤/畝) | 總產(公斤) |
---|---|---|---|
335713 | 483.4 | 162282352 | |
309494 | 630.3 | 195086698 | |
5384 | 561.2 | 3021535 | |
13163 | 204.4 | 2690686 | |
127001 | 83.9 | 10658795 | |
233377 | 2888.6 | 674132636 | |
11519 | 2791.2 | 32151915 |
以飼養大牲畜、生豬、三禽、羊為主。2017年末,生豬存欄10.18萬頭,同比增長-50.1;牛存欄496頭,增長-71.1;羊存欄4.39萬隻,增長-62.1。2017年,魚台縣肉類總產量32174噸,增長6.2%;奶類產量454噸,增長-53%;羊毛產量噸,禽蛋產量10666噸,增長-36.8%。牧業總產值9.69億元,同比增長10.7%。
以淡水養殖為主,養殖品種有草魚、鯽魚、鯉魚、鰱魚、鱅魚、鯿魚、魴魚、烏鱧、鯰魚、泥鰍、淡水龍蝦、甲魚、黃顙魚、黃鱔、河蟹等20餘種,養殖方式有池塘養殖、河溝養殖、湖泊養殖。2017年,魚台縣水產品總產量54868噸,其中捕撈4100噸,養殖面積6333公頃,產量50768噸;魚類45418噸,甲殼類5027噸。總產值8.44億元,同比增長2.0%。
2017年,魚台縣果園面積1001畝,水果總產量163.76噸,同比增長-7.7%。其中桃園452畝,產桃62.27噸;蘋果園155畝,產量35.55噸;葡萄園121畝,產量19.05噸;產柿子16.2噸,紅棗12.61噸,杏11.91噸。全年造林134公頃,人工更新401公頃,零星植樹100萬株,森林撫育630公頃,森林面積達到0.67萬公頃,森林覆蓋率24.75%;經濟林產量6.1萬噸,木材產量1.13萬立方米。林業總產值1.12億元,同比增長4.4%。
第二產業
2017年,魚台縣工業生產穩定增長,企業效益增勢較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35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2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66.96億元,增長28.0%,利潤總額2.93億元,增長103%;利稅總額4.69億元,增長101.7%。
行業名稱 | 總產值(億元) | 主營業務收入(億元) | 利潤(億元) | 利稅(億元) |
---|---|---|---|---|
煤炭開採和洗選業 | 0.32 | 0.33 | 0.01 | 0.01 |
19.33 | 18.74 | 0.55 | 0.70 | |
1.06 | 0.98 | 0.01 | 0.03 | |
酒、 飲料製造業 | 0.37 | 0.44 | 0.01 | 0.06 |
5.93 | 5.81 | 0.30 | 0.53 | |
紡織服裝、 服飾業 | 1.85 | 1.97 | 0.16 | 0.22 |
竹木藤棕草加工製品業 | 4.00 | 2.81 | 0.12 | 0.21 |
造紙和紙製品業 | 0.39 | 0.39 | 0.01 | 0.01 |
文體用品製造業 | 3.28 | 2.75 | 0.19 | 0.23 |
石油加工、 煉焦業 | 9.92 | 12.80 | 0.64 | 0.90 |
4.08 | 3.90 | -0.12 | -0.04 | |
2.09 | 2.54 | 0.16 | 0.23 | |
橡膠和塑膠製品業 | 0.48 | 0.24 | 0.00 | 0.00 |
非金屬礦物製品業 | 1.67 | 1.59 | 0.12 | 0.16 |
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 1.94 | 2.00 | 0.00 | 0.00 |
金屬製品業 | 3.01 | 3.28 | 0.27 | 0.39 |
2.19 | 2.21 | 0.12 | 0.17 | |
專用設備製造業 | 4.64 | 5.03 | 0.36 | 0.46 |
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 | 2.59 | 2.82 | 0.07 | 0.27 |
電子設備製造業 | 1.50 | 1.54 | 0.08 | 0.13 |
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 | 1.51 | 1.51 | 0.34 | 0.55 |
燃氣生產和供應業 | 0.64 | 0.64 | 0.07 | 0.07 |
2017年,魚台縣有資質以上建築企業16家,總產值18.24億元,增長7.6%,期末從業人員7559人,房屋施工面積137萬平方米,竣工面積89.87萬平方米。
第三產業
2017年,魚台縣第三產業投資完成54.84億元,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的33.9%;第二產業增加值73.67億元,同比增長9.9%,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46.8%。
2017年,魚台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6.03億元,同比增長10.2%,城鄉消費市場繁榮,購銷活躍,居民購買力增強。分行業看,批發零售業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95.1%,是消費品市場的主力軍。按城鄉看,城鎮占總額的71.1%,鄉村占28.9%,城鎮消費是拉動消費增長的主要力量。2017年對外貿易小幅增長,利用外資增長較快,進出口總額6.481億元,增長0.7%;其中出口6.27億元,增長8.1%;實際利用外資4361萬元,增長195.2%。
2017年末,魚台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60.23億元,比年初增加17.89億元,其中住戶存款餘額125.32億元,比年初增加13.54億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56.94億元,比年初增加4.40億元。其中,住戶貸款33.68億元,比年初增加4.32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23.27億元,金融信貸運行平穩。2017年保費收入6.84億元,同比增長21.7%;賠款支出2.35億元,同比增長18.2%。
2017年,魚台縣有房地產企業10家,利潤總額3.20億元;房地產開發投資3.78億元,增長154.9%。房屋施工面積63.07萬平方米,增長21.9%;商品房銷售面積23.10萬平方米,增長37.1%,銷售額7.97億元,其中住宅銷售面積20.24萬平方米,銷售額6.44億元。
截至2017年,魚台縣有主要旅遊景點4處,正在建設5處。其中A級景區3個(AAA級景區1個,AA級景區2個),旅遊特色村13個,鄉村旅遊點(四星級農家樂、工農業旅遊示範點、精品採摘園等)19個。
交通
公路
- 濟徐高速公路魚台段全長26.7公里,途經清河、羅屯、李閣、王廟鎮29個村莊,雙向四車道,設計行車速度120公里/小時,設金鄉東、魚台西2個互通立交,1個服務區,與江蘇交界處設有魯蘇界主線收費站,2016年12月通車。
- 棗菏高速公路(跨微山湖高速公路)魚台段全長23公里,連線線2.8公里,途經張黃、清河、李閣鎮的28個自然村,跨越濱湖大道、251省道,與濟徐高速交匯,西南進入金鄉縣。2016年底開工,預計三年內建成通車。
- 251省道(S251,濟寧—魚台)魚台段長23.3公里,途徑清河、石集、武台、王魯至魚台外環,為濟寧至魚台的幹線公路。2012年金鄉界至王魯段改建為一級公路,2016年自西劉莊改道至蔣莊接348省道。2016年底升級為237國道(濟寧—寧德)。
- 348省道(S348,棗莊—曹縣)境內長35公里,途徑老砦、魚台縣城、王廟、魚城等地,為二級公路。
- 346省道(S346,東明—豐縣)自魚城鎮杜莊村西入境,向西南經魚城至胡閣村南出境,境內長13公里,為二級公路。
- 濱湖大道魚台段全長13.93公里,雙向四車道,一級公路標準,路面寬20米。2013年建成通車。2016年南延至江蘇徐州界。
水路
社會事業
城建
教科
國小 | 魚台縣實驗國小、魚台縣第二實驗國小、魚台縣濱湖中學國小部、濱湖街道中心學校、後屈國小、於屯國小、谷亭鎮中心國小、周堂國小、八里灣國小、建設國小、繆集國小、李閣鎮中心國小、陳峨國小、路屯國小、陳樓國小、文集國小、老砦鎮中心國小、東里國小、許樓國小、人和國小、劉砦國小、羅屯鎮中心學校、沈集國小、大閆國小、趙樓國小、苗村國小、沈莊國小、唐馬鎮中心學校、左堌堆國小、明德國小、甄莊國小、楊辛莊國小、王廟鎮中心國小、任廟國小、三堂國小、舊城國小、西謝國小、梁海國小、周堂國小、炳靈國小、明德國小(陳堂完小)、清河鎮中心國小、前張國小、蔡王國小、杜屯國小、石集國小、張所國小、王莊國小、姚廟國小、王魯鎮中心國小、碌朱屯國小、宋莊國小、張廟國小、魚城鎮中心國小、高莊國小、夏莊國小、前蔣國小、洪廟國小、喬莊國小、郭莊國小、李管國小、張黃鎮中心學校、小吳國小、李早國小、強家國小、明德國小、武台國小、常柳行國小、後杜國小、吳馬國小 |
---|---|
國中 | 魚台縣實驗中學、魚台縣濱湖中學、谷亭街道中學、唐馬鎮中心中學、王廟鎮中心中學、王廟鎮周堂中學、李閣鎮中心中學、老砦鎮中心中學、王魯鎮中心中學、清河鎮中心中學、清河鎮石集中學、羅屯鎮中心中學、張黃鎮武台中學、張黃鎮中心中學、魚城鎮中心中學 |
高中 | |
職業教育 | 魚台縣職業中專、魚台縣技工學校、山東星源技工學校 |
特殊教育 | 魚台縣特殊教育學校 |
文體
衛生
風景名勝
五里三賢景區 | 五里三賢景區 位於張黃鎮武台村和大閔村,有閔子祠、樊遲墓、魯隱公觀魚台、超化寺等景點。魯隱公觀魚台遺址(武棠亭遺址)位於武台村西,為春秋時期棠邑治所,魯隱公五年(公元前718年)魯隱公在武棠亭觀魚,遺址南北長125米,東西寬96米,高3米。現存“魯隱公觀魚處”碑,碑陽文字是崇禎九年(1639年)所刻,碑陰文字“重修武棠亭魯侯觀魚處記”是清雍正三年(1975年)所刻。閔子祠位於大閔村,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清康熙六十年重建,雍正三年欽賜“門宗孝行”匾額,懸掛於閔大殿正中。樊遲墓位於武台村西南,高出地面0.8米,周長10米。超化寺座落於武棠亭遺址頂端,始建於唐鹹通五年(864年),2006年重修伽藍殿,恢復佛教活動。 |
孟樓濕地旅遊景區 位於王魯鎮孟樓村及其兩翼沿湖區域,規劃面積8470畝,主要景點包括觀魚文化島、淡水魚世界、歡樂魔法島、孝賢文化島、濕地科普島、漁家風情水街、國際垂釣基地、水上運動中心、水上植物精品花園、水巷森林、魚台水產展示交易中心、鳥語島等,計畫2017年建設。 | |
舊城海子 位於王廟鎮舊城裡村,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唐元和四年(809年)魚台縣治由古城集遷此。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洪水灌城,城沒於水。遺址南北長2000米,東西寬1500米,面積30萬平方米。2016年啟動改建工程,景區規劃為綜合服務區、水上遊樂區、鄉村田園區、古城探秘區、特色養殖區、休閒垂釣區、荷塘蓮藕採摘區七個區域,主要景點有古城博物館、清真寺、動植物野生園、觀光生態農業區、天然浴場、水上遊樂中心、垂釣中心、千畝荷塘、古城六景(龍台飛雨、郎橋夜月、金莎曉行、古塔凌雲、荷荷歸帆、浦城晴煙)等。 | |
太公廟 | 太公廟景區 位於李閣鎮太公廟村,始建於唐貞觀初年,毀於民國兵患水災。2002年,姜太公141代孫姜廣祥等族人籌資在其舊址重建,有大殿、東西廊坊、大王殿、隨緣門、全神殿、碑亭等建築,存古碑七通,廟內共有泥塑神像85尊。2010年開始接待遊客,2012年被批准為濟寧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成為AAA級旅遊景區。 |
孝賢文化公園 位於縣城湖陵二路以東、西支河以北,主要景觀包括廣場、孝賢閣、風雨廊橋、櫻花園名人故事景區、釣魚台景區、閔子騫雕像、五里三賢雕像、地雕、二十四孝景觀牆等。 |
歷史文化
文物古蹟
古遺址 | |
---|---|
古墓葬 | 樊遲墓、勺頭劉宋墓、隨集漢墓群、谷亭西支河漢墓群、張澄甫等 |
古建築 | 魚台孔廟大殿、閔子祠、超化寺、太公廟遺址、魚城清真寺、梁子祠、翟氏家祠等 |
古石刻 | 漢畫像石、唐樓台出列圖浮雕、大唐方與縣故棲霞寺諱堂佛鐘經碑、唐棲霞寺講堂佛經碑、唐密多心經碑、元赤琖公墓銘碑、魯隱公觀魚處碑、明王世聰墓志銘、韓氏墓碑、至聖先師孔子贊並序碑、康熙御碑、漢楊叔恭殘碑、麒麟畫像石、龍頭碑、明天啟四年律碑等 |
方與古城:位於張黃鎮古城集村北,城址高出地面0.5米,南北長150米,東西寬100米。村中水坑斷崖處有漢代陶片;村西60米處有夯土層,夯窩3~4厘米;村北有古墓葬。出土文物有陶罐、陶馬、漢瓦當等。
左堌堆:位於唐馬鎮駐地東南3.3公里,為商周文化遺址。遺址高出地面3米,長70米,寬60米,面積2200平方米。自頂部1米以下為灰褐土,層次清楚,出土文物有陶罐、陶片、鬲口、鬲足等。
香城海:位於羅屯鎮駐地西南5.4公里。為商代至漢代文化遺址。據考,此村春秋時為重館,後建重鄉邑。明代改稱文香社,後因此地殘存舊城海子,故又稱香城海。遺址高出地面0.5米,長60米,寬50米,面積3000平方米。土質為灰褐土、紅淤土。出土文物有鬲足、豆把、甑口沿、陶壺、陶罐、陶馬、陶人、銅鏡、銅佛像等。
孔廟大殿:位於魚城鎮魚台二中院內。始建於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主體建築大成殿長23.7米,寬15.3米,高15.5米,占地面積362平方米。為五脊歇山式,七楹四十二柱,單層飛檐。殿兩側東西兩廡各九楹,前有戟門、欞星門各三楹。中為泮池,東西列名宦祠、鄉賢祠、忠義祠、節孝祠。殿東北有啟聖祠,後有明倫堂,堂後有敬一亭。1945—1948年,附屬建築相繼拆毀,僅存大成殿。1994年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民俗文化
曲藝 | |
民間文學 | 閔子騫傳說、樊子遲傳說、宓子賤傳說、魯隱公觀魚處的傳說 |
民間美術 | |
民間音樂 | |
傳統舞蹈 | |
傳統醫藥 | 紅丹膏藥 |
傳統手工技藝 | 綰結葫蘆 |
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 | 獨桿子橋 |
孝賢文化
閔氏先祖是魯國第四代國君魯閔公,為躲避戰亂,舉家遷居魯國武棠邑閔染坊(今魚台縣張黃鎮大閔村)隱耕為農。相傳,閔子騫七歲時,其生母姜氏病故。不久,繼母樂氏進門,又生二子。一年臨近年關,其父攜三子外出訪友,閔子騫趕車,行至半路,天氣驟變,寒風刺骨,閔子騫手指凍僵,將牛韁繩和鞭滑落在地,牛車翻倒。其父見狀非常生氣,以為閔子騫懶惰無用,拾起牛鞭抽打,不料鞭落衣綻,露出蘆花,蘆英紛飛,其父見此驚奇不已。撕開其他兩個兒子的衣服,皆是絲絮。這才恍然大悟,急忙返家,鞭打後妻,當場寫下休書。閔子騫長跪在父親面前,哀求父親不要趕走後母,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閔父遂罷,繼母深受感動,痛改前非,待三子如一。
閔子騫十五歲時,投師孔門,成為孔子的首批弟子之一。孔子逝世,弟子守墓三年後,為躲避戰亂,閔子騫同樊子遲(樊遲)、宓子賤自魯國都城(今曲阜)遷移至棠邑(今魚台)設壇講學,從學者數百人,因三人居所相距不過五里,故稱“五里三賢”。
明代天啟年間,舊城北王集的王四聰鄉試、會試連中,聲名籍甚,初任戶部郎署,後遷永平知府,順治八年奉旨入鄉賢祠。清順治十五年,舊城裡劉芳聲與同鄉朱之玉同榜中進士。世人稱王、朱、劉為“五里三進士”。
歷史上,先後有十多位帝王對閔子騫嘉封,其中宋度宗封其為“篤聖”,清康熙三十八年封閔子騫第65代傳承人為世襲翰林五經博士。為弘揚孝賢文化(“孝”是精心侍親,“賢”是德才兼備),2008年起,魚台縣每年舉辦魚台孝賢文化節。2017年舉辦了紀念閔子誕辰2553年公祭活動暨2017年中國(魚台)孝賢文化論壇。
稻改精神
著名人物
名優特產
魚台縣十佳旅遊商品 | 魚台縣優秀旅遊商品 |
---|---|
微湖一建荷葉茶茶雕鶴來香湖珍雜糧 湖珍松花蛋、鹹鴨蛋、雜糧 羅屯鎮根雕 美晶魚台大米 天灡山荷葉茶、荷花茶、天然荷葉水 綰結葫蘆 微湖一建荷葉茶 微湖一建木耳醬 張黃鎮柳編 | 豐谷大米荷香酥魚 黑蒜 孔府宴“荷風漢韻” 羅屯鎮蓮子佛珠 羅屯鎮木板年畫 三賢佳釀 天晴食用菌掛麵 一品香鵝 魚台龍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