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立圖書館

山東省立圖書館

山東省圖書館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一級圖書館、1909年(清宣統元年)創辦於濟南天下第一泉風景區大明湖畔,是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前身為創立於1909年(清宣統元年)的山東省立圖書館,舊館位於濟南市歷下區大明湖路257號,原建築仿浙江寧波天一閣,稱為遐園,新館位於濟南市歷城區二環東路2912號,已建成建築面積35830平方米的六層綜合閱覽樓。該館現館藏文獻612萬(冊)件,其館藏以山東地方志、海源閣藏書、易經和山東革命文獻等為特色,如館藏山東地方志528種(其中善本58種),占現存山東地方志的80%以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省立圖書館
  • 位置:濟南天下第一泉風景區大明湖畔  
  • 成立時間:1909年
  • 館長王獻唐
簡介,館長王獻唐,

簡介

1909年(清宣統元年)創辦於濟南天下第一泉風景區大明湖畔。本是藏書單位,1928年以前除出過幾種館藏書目如《山東圖書館辛亥年藏書目錄》、《山東圖書館書目》以外,不出一般圖書。1929年8月王獻唐任館長後,以“山東省立圖書館”、“海岳樓”名義出書20多種。其中有王獻唐所著的《兩漢印帚》、《中國古代貨幣研究》等,有王獻唐組織人員利用館藏豐富資料編撰的《漢魏石經殘字敘錄》、《佛金山館秦漢碑跋》、《金石著述名家考略》、《齊魯陶文》、《海岳樓金石叢拓》等。
山東省立圖書館

館長王獻唐

王獻唐雖時常為衣食所累,但他一貫視讀書、學習為人生第一樂事。1922年,中國從日本手中收回青島,王獻唐作為接收代表留任膠澳督辦公署秘書,利用閒暇從事學術研究,著述《公孫龍子懸解》六卷,這是他25歲時完成的第一部專著。由此王獻唐開始研究自己鐘情的金石、版本、音韻、目錄、古幣、考古等學科,並多有建樹。在詩、書、畫、印等中國文人傳統的活躍領域,也顯示了深厚的功力。王獻唐提出,中國的傳統文化來自炎黃二支,炎族出於東夷,而遠古東夷文化的中心就在今天的山東,《炎黃氏族文化考》是王獻唐在這方面的代表作。自30年代初動筆,直至去世前,10數次修改,努力使之完善。
山東省立圖書館
在二、三十年代任山東省圖書館館長和山東省文管會副主任時,王獻唐傾心於山東地方文化遺產的整理和保護,他注重實地調查,大力搜求,努力保存了許多學者有學術價值的著作、藏品。在戰亂年代中,王獻唐以獻身精神保護了一批山東文獻的精華。
山東省立圖書館
“七七”事變前後,他兼任齊魯大學教授,主講文字學和版本目錄學。期間,他與國內著名學者傅斯年李濟董作賓、黃炎培、劉半農顧頡剛等進行了廣泛的學術交流,寫下大量有價值的著作。他工作起來不知疲倦,被稱為“連性命都不
顧的書呆子”。他創辦《山東省立圖書館季刊》,整理出版了許多歷史文獻,搶救了海源閣的藏書,蒐集了大量的出土文物,如青銅、古陶、璽印、封泥、貨幣、石刻等。
日本侵略軍逼近濟南時,為使大量珍貴的文物、圖書免遭劫難,他求親靠友,甚至把自己的收藏品賣掉拼湊運費,將省館珍藏的善本書和文物,輾轉萬里,運至四川後方保存。路上,衝破敵人的空襲轟炸,長年流離於岩窟、佛寺,衣食不繼而鬥志
守彌堅,抗戰八年與書相依為命。他說:“這是山東文獻的精華。若有不測,何以面對齊魯父老?只有同歸於盡了!”山東省圖書館的重要文物和善本書在抗戰期間,被精心運往抗日大後方四川,王獻唐出資盡力,有不可磨滅的特殊貢獻。
1940年,他受聘任國史館總幹事,兼任山東大學、武漢大學教授,撰寫出許多考古著述。抗戰勝利後,他親自將原山東圖書館所有圖書文物完整無損地運回濟南。1948年返魯,復任省立圖書館館長,兼國史館纂修。
王獻唐是國內著名的考古學家、圖書館學家和版本目錄學家,精於文字、音韻、金石、目錄、版本,又通典籍,兼長詩文、書畫和印章。著述有《炎黃氏族文化考》《中國古代貨幣通考》《山東古國考》《山左先哲遺書》等50餘部,逾千萬字。生平經見之書,無可計數,每有所得輒留題跋,其部分為書跋,經山東省博物館整理,命名為《雙行精舍書跋輯存》,1983年由齊魯書社出版,計收書跋258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