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對象,主要課程,就業方向,相關學科,學科起源,學科展望,分支學科,理論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究,圖書館建設研究,巨觀圖書館學,圖書館管理學,館藏建設,相關研究,文獻分類與主題標引研究,文獻編目學,圖書館服務理論,行業發展,西方近代,中國近代以來,向現代化過渡,專業排名,博士點和碩士點,
研究對象
圖書館學的研究對象(西方)1808年,施雷廷格將圖書館學的研究對象概括為
藏書的整理,其內容是圖書的配備和
目錄的編制。當時,圖書館主要業務工作是整理圖書,他的學術觀點自然離不開對自身工作經驗的
理論概括。
這種以圖書館技術操作、
工作方法為研究核心的觀點,後來有了新的發展,艾伯特、
莫爾貝希、愛德華茲等對藏書建設、分類編目、典藏保護和
讀者服務等在理論與方法上都進行了比較完整的經驗總結,並用圖書館管理的概念加以涵蓋。
以圖書館管理為研究對象的集大成者是
杜威。他於1887 年創辦的
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管理學院, 其教學體系的核心是探求圖書館管理的“實際的效用和經營”。他的這一觀點受到普遍重視,並具有廣泛的影響。
進入20世紀30年代,美國的巴特勒和後來的謝拉等人,認為圖書館的管理和技術方法問題,不應成為圖書館學的主要研究對象,圖書館學應研究其理論基礎和科學原理以建立圖書館
哲學,從而揭示圖書館的本質特徵和發展規律。
以巴特勒、謝拉為代表的觀點,擴大了圖書館學研究對象的範圍,有助於人們在更廣大的實踐範圍內,在更深層的意義上進一步去科學地總結圖書館事業建設和圖書館工作的規律。
圖書館學的研究對象(中國)在20世紀20~30年代中國關於圖書館學研究對象問題的探討中,占主流的是有關圖書館管理的觀點。
關於圖書館學研究圖書館各構成要素的觀點,在30年代逐漸得到了發展。
劉國鈞在其《圖書館學要旨》一書中提出圖書、人員、設備和方法四要素應成為分別研究的各種專門學問。1957年,劉國鈞又發表了題為《什麼是圖書館學》的文章,進一步發展了“要素”說,認為圖書館事業有圖書、
讀者、 領導和幹部、建築設備、工作方法等五項要素,並認為圖書館學所研究的對象就是圖書館事業及其各個組成要素,分別對這五項要素進行研究,就構成了圖書館學的整體。
50年代,
蘇聯圖書館學引入中國,
列寧關於圖書館是社會組織的有機組成部分的觀點,圖書館應遵循一般
社會發展規律的觀點,成為探討圖書館學研究對象問題的指導思想之一。從1957年開始,對圖書館學研究對象問題的探討力求擺脫單純考察技術方法問題的舊模式。
60年代初,中國圖書館學界開始運用
矛盾論的觀點研究圖書館學對象問題並取得了進展。由於人們對圖書館矛盾認識的不同, 結論也不一致, 其中以研究“藏”與“用”的矛盾、“圖書”與“讀者”的矛盾較具影響。
80年代,人們又對圖書館學的研究對象進行了科學的揭示,產生了許多新的觀點,其中較有代表性的是“情報交流”、“文獻交流”和“知識交流”。這三種不同的提法雖各有特點,其實是互為表里,三位一體的。
情報和知識緊密聯繫不可分割,它們藉助於文獻得以廣泛傳播;作為交流工具的文獻,其內容蘊藏著情報和知識,圖書館利用文獻為社會服務,實際上也就是進行著廣泛的情報交流和知識交流。
上述各種論點出現在認識科學真理的過程中,從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圖書館學的研究對象,從而也豐富了圖書館學研究的內容。
主要課程
文獻學概論、現代圖書館學、 JAVA 程式設計、電子文獻檢索、圖書館業務實踐、信息系統技術與管理、數字圖書館、信息諮詢與信息服務、高級
資料庫理論、分散式資料庫、資料庫與知識庫、高級
軟體工程、新型程式設計方法、高級計算機網路、圖形學與可視化、現代信息檢索。
就業方向
大企事業單位、IT行業、新聞出版部門、大專院校、醫院及有關研究機構、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就職,從事信息管理和開發工作。
相關學科
圖書館學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一方面與一些學科在研究對象和研究內容上交叉重複,在歷史淵源、現實狀況和未來發展中,都有著同族的關係;另一方面,圖書館學利用其他學科的理論和方法來解決自身的理論與實踐問題,相互之間存在著套用的關係。
圖書館學與檔案學 如前文所述,中國早期的圖書館工作和
檔案工作是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檔案學和圖書館學一樣,它的思想淵源可以上溯到殷商時期。這種歷史發展上的血緣關係,決定了圖書館學與檔案學的內容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在實際工作中,這種聯繫更加明顯,諸如圖書和檔案的積累、整理、組織和利用、保管等重要環節,在理論和技術方法上都有很多共同之處。
圖書館學與情報學 情報學是一門新興的科學,大約在20世紀30~40年代才開始出現專門探討情報工作的論文。圖書館學和情報學的密切關係,首先表現為圖書館學,甚至還包括檔案學和目錄學,都是情報學的先導科學。它們為情報學準備和提供了大量的實際材料、理論原則和工作方法,對情報工作的許多領域進行了有意義的探索和總結,從而成為情報學得以迅速發展的必要條件之一。其次,在學科內容上反映出兩者的交叉與重複。這主要是由於情報學和圖書館學在理論上都必須研究文獻情報源,在實際工作中都必須利用文獻情報的緣故。
圖書館學與文獻學 記錄有知識的一切載體都是文獻,作為文獻學的研究對象之一的文獻工作,實際上是圖書館、檔案館、情報中心等的基本工作內容,因為這些機構工作的主要對象都是文獻。雖然它們在工作程式、工作手段與方法上有各自的特點,但同時也存在性質和對象的一致性, 故而文獻學的原理、 方法對圖書館學,乃至對檔案學、情報學、目錄學都具有重大的參考意義。
圖書館學與目錄學 在圖書館業務中,最先發展和逐步完善起來的一部分內容是目錄工作,從文獻收集、整理加工,一直到宣傳推薦、檢索和利用,每一個環節都要套用目錄和目錄學知識。
中國近代以來,目錄學始終作為圖書館學最親密的姐妹學科之一同步發展。
圖書館學與其他學科 圖書館學要研究如何發揮圖書館的教育功能,和
教育學有著密切的關係。圖書館在借閱書刊、宣傳推薦、指導閱讀、解答諮詢以及其他各項服務工作過程中,對讀者施以教育影響,甚至圖書館的環境,對讀者也具有潛移默化的
教育作用,所有這一切都需要藉助於教育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圖書館活動是一種社會現象,和社會學的關係也密不可分。圖書館事業的發展, 圖書館活動的變化,讀者的閱讀需求和
圖書館員的工作,都受社會環境的制約。研究圖書館及其活動,就要將它們置於整個社會之中來考察。早在20世紀30年代,社會學的有關理論和研究方法,就被借鑑和吸取到圖書館學中。80年代以來,中國學者倡導圖書館學與社會學相結合,開拓“圖書館社會學”、“閱讀社會學”等新的研究領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在圖書館學研究中運用
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讀者閱讀需求和閱讀過程中的
心理活動,有助於圖書館更有成效地開展讀者服務工作,
讀者心理學這門圖書館學的分支科學也將會在此基礎上發展、成熟起來。
圖書館的現代化,以實現圖書館工作計算機化為中心。當代圖書館學中任何重大的研究課題,都需要將傳統的圖書館學理論和方法,與現代化的計算機技術相結合。
除上述學科以外,經濟學、統計學、傳播學、歷史學、語言學、邏輯學等,也都是與圖書館學相關的學科。
學科起源
人們將圖書館學作為一門科學去獨立研究是從近代開始的。由於圖書館學是在圖書館工作實踐的基礎上產生的,當圖書館學自立於近代科學之林以前,歷史上已有關於文獻收集、整理、存儲和利用方面的經驗和知識,為圖書館學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古代至中世紀無論中外,圖書館學的知識都是在文獻整理,尤其是在文獻編目的基礎上首先積累起來的。
前述
古巴比倫王國的寺廟廢墟附近所收藏的大批
泥板文獻是按主題排列的,
亞述巴尼拔皇宮圖書館的泥板文獻上也刻有主題的標記,其目錄被刻在收藏室的門旁和牆壁上。這可視為是在一種明確思想指導下的文獻編目的起源。
公元前三世紀,
亞歷山大圖書館第三任館長卡利馬科斯,編成了該館的名為《皮納克斯》的解題目錄,這說明當時已形成了比較完整的著錄方法。
公元529年,聖·本尼狄克特在羅馬附近建立修道院並為其制定法規時,把讀書當成使人信教修行的一種手段。同時代的
卡西奧多魯斯在自撰的《宗教文獻和世俗文獻指南》中編了一份解題書目,這份目錄在後來若干世紀一直被作為修道院圖書館的藏書標準,他是第一個強調世俗文獻對基督教的重要性的人。
中世紀後期,出現了一批私人藏書家撰寫的著作。英國著名藏書家
伯里1344年完稿的《愛書》,企圖扭轉當時僧院學術衰退的局面,從多方面提出建設圖書館的建議。15世紀義大利藏書家費德里戈對
圖書館館長應具備的各方面素質也發表了精闢的意見。
歐洲文藝復興至18世紀
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的
人文主義者抱著前所未有的熱情和崇敬的心情,廣泛蒐集圖書和歌頌圖書館的價值。被稱為義大利“文藝復興之父”的波特拉克就是這方面的代表。
當西方歷史從中世紀進入近代之際,圖書館學的理論與方法結束了零星的不系統的狀況,為近代圖書館學的產生奠定了基礎,這是西方圖書館學孕育時期的重要階段,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法國的諾德、英國的杜里和德國的萊布尼茨等人。
諾德於1627年撰寫的《關於圖書館建設的意見》一書,被譽為第一部具有理論意義的圖書館學著作,他的圖書館學思想的核心是:圖書館不應該專為特權階級服務,必須向一切研究人員開放。他構想了一個完美的
科學研究圖書館的雛形,其中的某些論點,至今尚富有啟迪意義。
曾任英國皇家圖書館館長的杜里,1650年撰著的《新式圖書館的管理者》一書,揭示了圖書館在讀者與藏書之間所起的“中間人”的作用。
德國著名的數學家和哲學家萊布尼茨是近代圖書館學的先驅,在他的大量建議中包含著許許多多關於圖書館學的理論,其精闢和深刻為後世所稱讚。
中國古代圖書館學概述中國古代不僅創造了較為完整系統的圖書館管理制度,也相應地出現了許多獨具中國特色的圖書館學思想。
據考古發現,
殷墟甲骨的入藏、排列都有一定的次序和方法。《周禮》一書記載有
周人分官守書的情況。春秋時期,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給《易經》一書和《尚書》、《詩經》中的各篇做了必要的說明,這就是後世所稱的大序和小序,它們為編目工作中提要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西漢劉向、劉歆父子的校書編目工作,建立了中國封建時代圖書館工作的一個基本模式。《七略》作為一部系統目錄,開創了一個典籍以
六經為首,諸子以儒家為尊的分類體系。自漢“六分”,晉“四部”,幾經變化,到了唐代確定為“
經史子集”四類,成為後世圖書分類體系的主流。
從隋唐開始,關於藏書聚散的情況和原因已經引起關注。隋秘書監
牛弘撰寫《請開獻書之路表》,此後,“開獻書之路”成為政府圖書館從民間徵集圖書的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該表還第一次總結了春秋以來圖書館史上的“
五厄”及其發生的原因。
宋代是中國古代圖書館學思想發展的重要時期,一大批學者開展了這方面的學術活動。南宋的
程俱、鄭樵和金代的孔天監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程俱在南宋首任
秘書少監時,將北宋時期國家圖書館的沿革、職能、人員,藏書的徵集、整理、典藏和利用等基本工作,總結成《
麟台故事》一書,進呈朝廷。這是現存最早的有關國家圖書館事業的資料。
鄭樵在其《通志》的《藝文略》、《校讎略》和《圖譜略》等幾部分中系統地提出了以藏書整理為核心、以流通利用為目的的思想。他還根據前人和自己的經驗,提出蒐集圖書的八種方法。
金代的孔天監,在其《藏書記》中記述了建立公共
藏書樓的創舉,反映了公開藏書的思想。
學科展望
圖書館學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科學,它的歷史源遠流長,它的未來充滿希望。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圖書館事業定將得到空前的發展,圖書館工作在為經濟、政治、文化、教育和科學研究服務方面必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利用圖書館獲取信息和知識,將永遠是人類的一種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歷史將會證明,圖書館學最終將不完全屬於圖書館事業和圖書館工作者,它將更充分深入地揭示有關收集、組織、檢索和利用文獻、信息和知識的規律,成為人人都必須掌握的具有方法性質的科學。
分支學科
當代圖書館學的主體部分是由
理論圖書館學、實用圖書館學和專門圖書館學組成的,這三大門類下又有許多不同的分支學科。
理論圖書館學
是研究圖書館學一般原理的學科,它為整個圖書館學提供基本理論和研究方法,描述整個圖書館發展的概貌,對圖書館學的其他組成部分和相關部分起著指導作用。
理論圖書館學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領域,從歷史的和現實的研究成果看,它又有以下幾個分支學科。
基礎理論研究
基礎理論研究主要探索圖書館學的定義、研究對象和內容,圖書館學的理論基礎、體系和結構,圖書館學的分支學科與相關科學,圖書館學方法論以及圖書館的性質、社會職能和作用,圖書館與社會進步等內容。
圖書館建設研究
包括圖書館事業的發展規律經驗教訓、組織原理、體制及圖書館網的類型和建立原則、圖書館立法、圖書館員培養、圖書館學學術研究的
組織工作、圖書館事業發展的戰略研究等等。
巨觀圖書館學
是對圖書館學研究對象進行巨觀探索、逐漸形成的分支學科。它研究圖書館與社會的關係、與文獻信息系統的關係以及圖書館事業中的同族關係(包括圖書館之間的關係)等等。
比較圖書館學是運用比較的研究方法對不同國別、地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圖書館問題進行的研究。通過比較,確定它們的共同點和差異點,分析原因,作出解釋,並從中得出能夠揭示客觀規律的結論。
實用圖書館學是在理論圖書館學所提供的基本理論的指導下,研究圖書館具體工作的理論、方法和技術而形成的一大門類,包括圖書館工作規律、圖書館管理、圖書館現代化等實際工作領域。
圖書館管理學
是圖書館學的重要分支學科,主要研究圖書館管理活動及其客觀規律,包括圖書館管理的原則、功能、方法,各項工作的管理理論與方法,圖書館領導人員配備、機構設定、工作組織、工作計畫、崗位職責、
工作定額、工作統計、建築設備、效益評估等等。
館藏建設
和
文獻資源建設研究研究圖書館對文獻的收集和貯存等方面的問題。20世紀50年代多將藏書建設等同於藏書補充;70年代,研究範圍擴大到從藏書補充到藏書組織的整個過程;80年代,人們對
文獻資源的審視角度放在全社會範圍內,對藏書建設的研究擴展到研究文獻資源建設。
館藏建設和文獻資源建設研究這一分支學科,主要探討為符合圖書館任務和讀者要求,系統地建立、發展、規劃、組織
館藏體系以及文獻保存、保護的理論與方法,進而研究系統、地區、全國文獻資源的布局和文獻資源的共享等。
相關研究
文獻分類與主題標引研究
文獻分類是文獻整理的重要方面。對文獻分類的原理、規律和
科學方法以及分類表編制的研究有悠久歷史並逐漸發展成為圖書館學中一門重要的分支學科—。
主題法是文獻標引和檢索方法適應現代文獻發展而產生的主題檢索語言,
主題標引研究的主要內容是字順檢索語言的原理以及主題詞表的編制和利用方法等。
70年代末,中國學者從情報檢索角度對分類法和主題法以及代碼檢索語言、自然檢索語言等進行綜合比較研究,探索它們影響情報檢索效率的規律和提高檢索效率的途徑,並以此建立情報語言學這一新的分支學科。
文獻編目學
是研究文獻著錄和目錄組織工作的規律和方法的實用學科。由於文獻編目是圖書館進行文獻整理的一項主要工作,歷史悠久,基礎深厚,已發展成為圖書館學中較為成熟的分支學科。其中編目規則的制定、編目標準化、現代化是該學科中主要的研究課題。
圖書館服務理論
研究圖書館服務的理論與方法的學科,研究內容包括服務對象、讀者心理、圖書館服務方式、服務
效果評價、服務過程中的
社會因素等問題。
文獻檢索研究。文獻檢索是指從一個文獻集合中迅速、準確地查找出所需信息的活動、程式和方法。它是圖書館服務工作的深化和擴展,是
圖書館參考諮詢工作的延伸和方法之一。
文獻檢索研究的重點是文獻資源的開發利用問題。研究內容包括:文獻及其
內部信息構成 (貯存)方式、文獻檢索理論、檢索系統和檢索工具、檢索語言和檢索方法等等。此外,它還研究各學科文獻的檢索問題。
圖書館現代新技術研究我們可以把文獻和圖書館都看成是一種技術進步的成果。特別是當代的圖書館,它是許多新技術綜合套用的產物。圖書館現代新技術研究,內容包括探索圖書館由手工操作過渡到機械化、自動化的途徑和方法,以及實現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的圖書館工作的自動化。
專業圖書館學是對各種不同類型的圖書館分別進行專門研究而形成的圖書館學分支學科。它以某一類型圖書館為研究對象,不僅要根據理論圖書館學所提供的基本理論來研究該類型圖書館各方面的特點,也要按著
實用圖書館學所提供的一般方法與技術來具體研究該類型圖書館的工作和管理問題,從而形成專門圖書館學的眾多學科分支,諸如公共圖書館學、大學圖書館學、兒童圖書館學等等。
其它圖書館學分支圖書館學與其他科學相交叉的部分,陸續產生了一系列圖書館學分支,諸如圖書館系統工程、圖書館社會學、圖書館教育學、圖書館統計學等等。這是圖書館學中範圍廣泛的新興的研究領域,其共同特點是引進其他學科或科學中的基本原理、方法或技術來研究圖書館的有關問題。這類分支學科具有綜合性的特點,它們既擴大了圖書館學研究的領域,也豐富了各相關學科的研究內容。
行業發展
圖書館事業代表的是社會共同使用圖書館的體系。只有當社會上各種圖書館的數量、質量、規模、發展速度和組織形式成為聯繫緊密的圖書館整體式,才能構成社會的圖書館事業。
西方近代
西方近代圖書館起源於文藝復興和
宗教改革運動時期,歐洲進入
資本主義社會後,大機器生產需要有文化的工人,教育開始普及到平民,文獻生產能力大大提高,從而促使一些全國性的圖書館開始向社會開放。
19世紀初,在資本主義社會興起的公共圖書館得到了確立和發展。它具有向所有居民免費開放,經費來源於各級行政機構的稅收,設立和管理具有法律保證等特徵。公共圖書館的普及,是近代圖書館事業的突出成就。與此同時,近代大學圖書館、專業圖書館等類型也有了長足的發展。
19世紀70年代以後,美國圖書館事業開始進入世界先進的行列。歐洲,特別是英國、法國、
瑞士、德國和俄國等國的圖書館事業也取得了顯著的進步。圖書館界在國際上的活動越來越活躍,
國際文獻聯合會、
國際圖書館協會和機構聯合會都相繼成立。
中國近代以來
近代大學圖書館的產生,在時間上要早於近代公共圖書館。由中國人自己創辦的,以1902年建立的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前身)圖書館為代表;由外國人在中國創辦的教會大學圖書館,以1894年成立的上海
聖約翰大學圖書館為最早。
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都給近代中國圖書館事業的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20~30年代,圖書館事業發展較快。據統計,1930年全國有各類型圖書館2935所,到1936年達5196所。前身為京師圖書館的國立北平圖書館1929年與
北海圖書館合併,藏書50餘萬冊。這一時期的通俗圖書館改為民眾教育館,據1935年統計,多達1225所。
1937年日本開始大規模侵略中國,在戰火中有無數座圖書館遭到破壞,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受到了嚴重的挫折。
五四運動之後,中國出現了一些具有進步傾向的圖書館。在
李大釗影響下,北京的進步學生建立了“
亢慕義齋”圖書館,收藏有許多
馬克思主義書籍。1921年,上海出現了“通信圖書館”。在
鄧中夏、李立三等人關懷下,工人圖書館、工人閱報室,也在各地相繼成立。在以後的蘇區和
解放區,革命政府建立了中山圖書館、
魯迅圖書館、中共中央圖書館以及其他各類型專業圖書館。在國統區建立的北京大學“
孑民圖書室”、上海中華業餘圖書館等革命和進步的圖書館,對喚起民眾的覺悟起了一定的作用。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中國圖書館事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
向現代化過渡
古代圖書館發端於
奴隸社會,成熟發展於封建社會,文獻流通量小,比較封閉,是農業文明的產物。近代圖書館則是工業文明的產物,其宗旨是對文獻
藏用並重,而以用為主;管理上逐漸形成了從採集、分類、編目、典藏到閱覽、宣傳、外借流通、
參考諮詢、情報服務等一整套科學方法。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世界政治、經濟和技術力量的推動下,出版物數量激增,促使圖書館之間加強採購工作的分工協作和實行圖書館的圖書貯存制度;日益增長的讀者需求,使圖書館推廣了館際互借、參考諮詢工作和開架制度;縮微複製技術、靜電複印技術、聲像技術以及電子計算機技術等在工作中的套用與普及,促使圖書館事業發生巨大變化。各國政府為了有效地推動圖書館事業的建設,充分發揮圖書館的社會功能,紛紛採取措施,修訂
圖書館法,推行文獻工作標準化,加強
圖書館員的培訓和教育,擴大圖書館資源共享的範圍。
現代圖書館是資訊時代的產物,它已由單純的收集、整理文獻和利用文獻的相對比較封閉的系統,發展到以傳遞文獻信息為主的、全面開放的信息系統。電子計算機技術、高密度存儲技術和數據通訊技術在圖書館工作中的廣泛套用,以及這三者的相互結合,正有力地改變著圖書館工作的面貌,甚至在影響著它的歷史進程。
尤其在高度發展的今天,數字圖書館逐漸得到構建,新型的圖書館將更加展現出走在時代前沿的精英時代氣息。
專業排名
2013-2014年圖書館學專業排名
排 序 | 學校名稱 | 水 平 | 開此專業學校數 |
1 | | 5★ | 18 |
2 | | 4★ | 18 |
3 | 南開大學 | 4★ | 18 |
4 | | 3★ | 18 |
5 | | 3★ | 18 |
6 | | 3★ | 18 |
7 | | 3★ | 18 |
8 | | 3★ | 18 |
9 | | 3★ | 18 |
博士點和碩士點
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圖書館學專業,培養具有圖書館學及其相關學科知識,掌握圖書館學基礎理論,擁有較高水平的文獻、信息與知識組織、管理和服務技能和研究能力的高級專業人才。本專業與首都圖書館、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等相關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培養機制,為研究生理論素質培養與實踐能力的提高了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本專業1998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1999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學制為2年,現同時招收圖書館學學術碩士和圖書情報專業碩士。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2005年獲得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予權,擁有圖書館學等博士點。2010年開始招收圖書館學博士研究生,學制3年。
3、研究方向
博士研究方向:圖書館學理論、數字資源管理、知識組織、文獻計量學等。
碩士研究方向:信息資源組織與檢索、數字圖書館理論與實踐、圖書館現代化管理、館藏資源建設與管理和圖書情報理論與方法等
4、研究內容
研究圖書館學及其相關學科領域的基礎理論、技術和方法。
5、專業培養目標
本專業主要培養在各級各類企事業單位及其他社會組織中,從事文獻、信息和知識組織、管理、服務與研究的高級專業人才。
6、本專業師資力量
本專業目前擁有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5人。
7、對外學術交流
學院是國際信息資源管理學會(IRMA)團體會員(唯一的中國大陸會員)。學院與世界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的信息資源管理機構和高等學校進行了多種形式的合作交流;多次成功舉辦了具有較大國際影響的國際學術研討會。學院與美國密西根大學信息學院、伊利諾依理工學院、韓國釜山大學等簽訂了合作協定。學院與國外學術機構、高等學校的主要合作方式包括:合作研究、互派學者訪問研究、開展學生實習、交流項目,共同舉辦學術會議、互辦學術講座等。
8、開設的主要專業課程
博士生主要專業課程:圖書學主文獻閱讀,圖書館學研究前沿,知識組織理論和數字資源評價等。
碩士生主要專業課程:圖書館學情報學專題,信息資源管理,信息檢索前沿研究,數字圖書館理論與實踐,圖書館現代化管理,社會科學信息理論與方法,網路資源組織與利用,信息分析與決策,信息用戶心理分析,信息檢索語言,信息政策與法規,信息傳播原理與方法等。
9、畢業去向
畢業去向為各級各類從事文獻、信息、知識組織、管理、服務和研究的企事業單位,以及科研教育單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