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名稱由來,歷史沿革,行政區劃,人口民族,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自然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政治,經濟發展,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文化,教育,衛生,社保,交通運輸,公路,鐵路,歷史文化,廬陵文化,特色節日,吉安燈彩,本地方言,特產名吃,橫江葡萄,永和豆腐,車前子,全副鑾駕,風景名勝,文天祥紀念館,天祥公園,將軍公園,資國禪寺,娑羅山森林公園,廬陵生態公園,吉州窯,橫江鎮公塘村,著名人物,
建制沿革
名稱由來
吉安縣古稱廬陵縣。《水經注》說它是因瀘水而得名。元朝改吉州路為吉安路,吉安之名始於此,相傳意取“吉泰平安”之義。
歷史沿革
夏、商時代(約前21世紀~前1066年),吉安縣地域處揚州西境,
秦朝,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統一中國,實行郡縣制,分天下為36郡,始設廬陵縣,隸屬九江郡,縣治在今泰和縣西3里。高祖元年(前206年),秦亡,楚漢爭霸,英布為九江王,廬陵縣屬九江王國。
西漢,漢高祖五年(前202年),穎陰候灌嬰渡江平定楚地,分九江郡立豫章郡,領18縣,廬陵縣屬豫章郡。新始建國元年(9年),改豫章為九江郡,改廬陵為桓亭縣。建武元年(25年)。桓亭縣復名廬陵。初平二年(191年),分豫章立廬陵郡,縣名高昌,屬廬陵郡。
西晉,太康元年(280年),司馬炎平吳,廬陵郡治遷石陽,縣屬沿舊。
東晉,鹹康八年(342年),廬陵太守孔倫移廬陵治於今吉安市區,石陽縣隨徙。
南朝,梁天監元年(502年),武帝滅齊,高昌縣併入石陽縣,隸屬廬陵郡,郡縣同治所。
隋朝,開皇十年(590年),改廬陵郡為吉州,改石陽縣為廬陵縣。次年,撤銷吉陽(今吉水)、興平(今永豐)、陽豐(今永豐)三縣,併入廬陵縣,隸屬吉州。大業三年(607年)。改吉州為廬陵郡,廬陵縣隸屬不變。
唐朝,武德五年(622年),復置吉州,廬陵仍為附廓縣。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江南道分東、西二道,廬陵縣屬江南西道吉州。天寶元年(742年),改吉州廬陵郡為吉州,縣屬不變。
十國,吳天祐六年(909年),廬陵縣屬楊吳領地。南唐保大八年(950年),析廬陵水東11鄉置吉水縣,廬陵縣仍為吉州附廓縣。
北宋,元祐七年(1092年),廬陵的同水鄉與吉水的順化鄉互易(順化鄉即純化鄉)。
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忽必烈設立江西宣慰司,改吉州為吉州路,廬陵縣隸屬如故。
元朝,元貞元年(1295年),改吉州路為吉安路,吉安之名始於此,相傳意取“吉泰平安”之義,廬陵縣仍屬之。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朱元璋兵取江西,改吉安路為吉安府,廬陵縣屬吉安府。
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改江西行省為承宣布政使司,廬陵縣屬江西布政使司湖西道吉安府。崇禎十六年(1643年)十一月,張獻忠克吉安,改吉安府為親安府,改廬陵縣為順民縣。次月,復稱吉安府廬陵縣。
清朝,初沿明制,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湖西道廢,吉安府直屬省。雍正九年(1731年),廬陵縣隸屬贛南道吉安府。
中華民國三年(1914年),改廬陵縣為吉安縣,設廬陵道於宜春,吉安縣屬江西省廬陵道。
中華民國十五年(1926年),廢廬陵,吉安縣直屬江西省。
中華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江西省劃分13個行政區,吉安縣隸屬第九行政區。
中華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江西省縮編為8個行政區,吉安縣隸屬第三行政區。
中華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全省劃為9個行政區,吉安縣仍屬第三行政區。
中華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07月16日,吉安縣解放。
中華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07月28日,奉令析吉安縣石陽鎮置吉安市,同屬吉安分區。
1949年09月,吉安分區改為吉安專區。
1958年11月,吉安縣併入吉安市,
1959年06月,縣、市仍分治。
1968年,吉安縣專區改名井岡山地區,吉安縣屬井岡山地區。
1979年,改井岡山地區為吉安地區,吉安縣仍屬吉安地區。
2000年,吉安地區改為吉安市,吉安縣屬之。
行政區劃
縣政府駐敦厚鎮廬陵大道。
人口民族
2017年年末,全縣戶籍人口為506753人(不含井開區),其中城鎮人口為199786人,鄉村人口306967人;全縣常住人口為477125人,其中城鎮人口為229110人,鄉村人口248015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244874人,女性人口為232251人,人口性別比為105.44,人口總量保持低速增長。
2017年全縣人口計畫生育率為89.3%,人口出生率15.2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8.14‰,死亡率為7.1‰,截至年末,出生分娩性別比為115.7。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吉安縣地處贛中丘陵區,主要地貌有山地、丘陵和河谷平原,山地與丘陵占總面積72%,地勢由四周向中部傾斜,東南、西南和北面三面邊境山峰連綿,山嶺起伏。北面屬
武功山南翼,主峰海拔580.3米,西南為
羅霄山脈中段,主峰龍山海拔728.7米,東南與
武夷山脈雩山相接,中部為河流聚匯處,地勢較低平,海拔多在56~60米,形成窄長的河谷平原。
氣候特徵
吉安縣屬
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日照豐富,四季分明,冬夏長,春秋短,雨量充沛,無霜期較長。年均溫17.5-18.6℃,年平均降水量為1518.8毫米,年日照時數1680-1790小時。各月之間日照時數變化很大,7月-10月日照時數占可照時數的58%。無霜期日數平均為254天。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吉安縣境內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487.89億立方米,其中過境客水為472.7億立方米,境內自產水量為14.75億立方米,以過境地表水為主。
禾水、瀘水、
桐江等均是贛江的一、二級支流,多年平均河川徑流總量487.45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為4416萬立方米。水資源人均占有量3274立方米(不計過境客水)。境內擁有銀灣橋、福華山、江口、樟坑等大中小型水庫,總庫容2.56億立方米,各類塘壩2000餘座,總庫容為1.3億立方米。
生物資源
吉安縣生物種類達500餘種,其中木本植物300餘種,草本植物120餘種,動物80餘種。野生動物140餘種,野生植物1000餘種,藥材300餘種。
縣內大量種養的濕地松、吉固芷、車前籽、吉安黃牛等地方特色。
礦產資源
吉安縣境內有煙煤、石灰石、高嶺土、白泥等礦產資源。
政治
經濟發展
2016年,吉安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7.16億元,可比增長9.5%,較全省、全市平均增幅分別高出0.5%和0.3%,總量居全市第一,增速列全市第三。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29.09億元,增長4.4%;第二產業增加值84.16億元,增長10.0%;第三產業增加值43.91億元,增長11.9%。全年人均生產總值達33163元,比2015年增加2884元,同比增長9.5%。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8.5:53.6:27.9,一產下降0.1%,二產下降0.9%,三產提高1%。
2016年,吉安縣財政總收入完成25.40億元,同比增長0.3%,剔除“營改增”減收因素影響,同比增長5%,收入總量居全市第一,列全省第23位。其中稅收收入完成18.20億元,增長0.2%,稅收總量居全市第一,占財政總收入比重為71.7%,與2015年持平,列全市第13位、全省第88位。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9.82億元,總量居全市第一,同比增長-2.2%,列全市第5位。
2016年,吉安縣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支出達37.91億元,同比增支3.09億元,增長8.9%,與民生相關的一般公共服務支出2.31億元,同比增長-9.7%;公共安全支出1.09億元,同比增長20.1%;教育支出6.74億元,同比增長3.2%;科學技術支出0.77億元,同比增長7.9%;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5.31億元,同比增長41.4%;醫療衛生與計畫生育支出3.75億元,同比增長-0.2%;節能環保支出0.26億元,同比增長30.%;城鄉社區支出6.67億元,同比增長108.7%;農林水事務支出7.55億元,同比增長24%;住房保障支出0.92億元,同比增長-27.8%。
2016年,吉安縣居民消費價格平均指數為101.3,物價上漲速度較2015年放緩0.2%。
2016年,吉安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199.02億元,比年初增加24.46億元,增長14.01%。其中非金融企業存款餘額45.20億元,比年初增加9.71億元,廣義政府存款餘額16.82億元,比年初增加-2.47億元,住戶存款餘額136.93億元,比年初增加17.23億元。2016年末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97.48億元,比2015年增加20.94億元,增長27.36%,其中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餘額42.91億元,比年初增加10.45億元,住戶貸款餘額54.57億元,比年初增加10.49億元。
2017年10月,根據《國務院扶貧辦關於2016年貧困縣退出評估檢查等情況的復函》(國開辦函〔2017〕126號)的意見,江西省人民政府同意吉安縣脫貧退出。
2017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02269萬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9.1%,較全省、全市平均增幅分別高出0.2個百分點和0.1個百分點,總量居全市第一,增速列全市第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273464萬元,增長4.9%;第二產業增加值861514萬元,增長9.1%;第三產業增加值567291萬元,增長11.5%。全年人均生產總值達35764元,比上一年增加2601元,同比增長7.8%。
第一產業
2016年,吉安縣實現農業總產值42.54億元,增長4.5%,其中農業產值17.67億元,增長6.6%;林業產值3.69億元,增長8.37%;牧業產值18.16億元,增長1.48%;漁業產值2.64億元,增長4.14%;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0.381億元,增長15.61%。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增加值29.37億元,可比增長4.53%,其中農業增加值10.30億元,可比增長6.66%;林業增加值2.50億元,可比增長9.97%;牧業增加值13.99億元,可比增長1.75%;漁業增加值2.29億元,可比增長4.14%;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0.28億元,可比增長15.61%。
2016年,吉安縣糧食種植面積113.83萬畝,總產46.22萬噸,單產首次突破400公斤大關。其中早稻種植面積51.01萬畝,總產20.5萬噸,晚稻種植面積51.35萬畝,總產21.56萬噸;蔬菜種植面積14萬畝,產量17.8萬噸,其中新增綠色蔬菜種植面積0.2萬畝;新增井岡蜜柚整地面積1.18萬畝,其中大戶開發0.62萬畝,“千村萬戶老鄉工程”0.72萬戶,折合面積0.56萬畝,井岡蜜柚完成種植面積8886畝,規模突破6萬畝;新增橫江葡萄設施栽培面積0.2萬畝。全年肉類總產量119856噸,生豬出欄644796頭,年末存欄377120頭;出欄肉用牛97165頭,年末牛存欄142455頭;出籠家禽343385百隻,年末家禽存籠109626百隻;水產品養殖產量2.16萬噸。
吉安縣農民合作社達818家,新增359家,家庭農場362家,新增52家。全縣土地流轉面積達14.92萬畝。
2016年,吉安縣共補貼各類農機具2157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機70台,手扶拖拉機198台,水稻插秧機26台,微耕機 1486台,旋耕機77台,收割機263台,噴桿式噴霧機(含牽引式,自走式,懸掛式噴桿噴霧機)2台,驅動耙2台,糧食烘乾機33台,共帶動農民投資4110餘萬元。全縣農機總動力達86.28萬千瓦,較2015年增長3.5%;機耕面積101.52萬畝,機耕率達94.19%;機插面積28.15萬畝,機插率達26.12%;機收面積99.24萬畝,機收率達92.07%;高效植保機械化率達7.23%;糧食產地烘乾機械化率達26.3%;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3.13%。
第二產業
2016年,吉安縣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76.75億元,比2015年增長12.2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0.16億元,可比增長10%。全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6戶,退出1戶,總數達到132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76.75億元、利稅43.58億元,分別增長12.26%和9.81%。工業用電量達38887萬千瓦時,同比增長12.1%。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349.2%。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一次能源生產總量11.38萬噸原煤,同比下降68.91%;啤酒72304.64千升,同比下降7.87%;軟飲料202125噸,同比增長5.1%;飼料33906噸,同比增長-52.45%;鐵精粉1075404噸,同比增長0.7%。
吉安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完成工業增加值80.73億元,同比增長10.9%,主營業務收入346.4億元,同比增長8.1%,利稅總額41.9億元,同比增長11.6%,從業人員數38464人,同比增長7.1%,基礎設施投入72769萬元,同比增長16.4%。
吉安縣建築業實現增加值86287萬元,同比增長13.1%,實現總產值21.81億元,同比增長24.8%,全年資質等級以上的建築業和房地產業企業數達24家。全縣商品房新開工面積39.8萬平方米,商品房竣工面積7.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55%,商品房銷售25.02萬平方米,銷售額達11.5億元人民幣。
第三產業
2016年,吉安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4.21億元,比2015年增長13.5%。分行業看,批發業銷售額實現6.99億元,增長10.3%,零售業銷售額實現58.09億元,增長17.1%,住宿業營業額實現0.28億元,增長10.4%,餐飲業營業額實現3.89億元,增長18.1%。限額以上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館業單位數達36家,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達10.17億元,增長19.7%。
2016年,吉安縣實際利用外資達1.06億美元,增長10.21%,總量居全市第一,增幅列全市第三,現匯進資完成2022萬美元,同比增長-26.02%;全年實際利用省外項目資金達49.4億元,增長13.59%,總量居全市第一,增幅列全市第二;進出口總額達4.78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達3.49億美元,增長-20.72%。
2016年,吉安縣實現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5.72億元,可比增長6.7%。全年旅客傳送量360萬人,客運周轉量1.59億人公里,貨運量341萬噸,貨運周轉量9.96億噸公里。全年完成郵政業務總量4519.89萬元,增長14.9%。
2016年,吉安縣共接待遊客人數578萬人次,增長20.2%;旅遊入境人數1.7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55.11億元,分別比2015年同期增長21.4%和23.1%。
社會事業
文化
2016年,吉安縣有藝術表演團體10個,全年共演出475場次,文化站(館)22個,公共圖書館1個,電視轉播台1座,有線電視節目80套,電視人口覆蓋率達99.36%。廣播站19個,廣播人口覆蓋率97.01%。廣播電視戶戶通工程完成9815戶,完成率131.92%。全年共完成送戲下鄉91場,送電影下鄉4682場,開展自辦文體活動119場。
教育
2016年,吉安縣共有教育單位數311所,其中
普通高中5所,普通國中22所,國小140所,幼兒教育132所,職業教育3所,特殊教育1所,青少年活動中心1所。2016~2017學年畢業生數23095人,其中普通中學8908人;在校學生數93165人,其中普通中學25822人,國小45543人;教職工數4751人,其中公辦3954人,民辦797人,普通中學1830人,國小1972人。2016年,高考再創佳績,600分以上總人數、一本上線人數、一本上線率 、二本以上上線人數四項均列全市縣區第一,2人考入
清華大學和
北京大學,2人考入
香港中文大學,1人被北京航空大學錄取,開我縣高招空軍飛行員先河。
衛生
2016年,吉安縣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408個,其中醫院4個,婦幼保健院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監督所1個,鄉鎮衛生院22個,村衛生室328個,診所31個,計畫生育技術服務機構20個。衛生技術人員1578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551人,註冊護士687人。共有床位數1606張,其中醫院867張,鄉鎮衛生院659張,婦幼保健院80張。
2016年,吉安縣參加新農合農民38.05萬人,參合率98.82%,共報銷醫藥費17491.51萬元,其中住院報銷16273.05萬元,政策範圍內補償比75.92%,統籌基金使用率89.1%,一次性報賬率97.18%。累計建立電子健康檔案36.65萬份,電子建檔率78%。完成“光明·微笑”工程白內障免費手術478例、唇齶裂免費手術5例,免費救治兒童先心病28例、兒童白血病4例、貧困家庭尿毒症155例、重性精神病745例。
社保
2016年,吉安縣全社會從業人員30.27萬人,比2015年末增加0.71萬人。分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就業人員16萬人,第二產業就業人員6.9萬人,第三產業就業人員7.37萬人。2016年城鎮新增就業6762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9840人。
2016年,吉安縣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11420人,年平均工資為56381元,同比增長2.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90元,同比增長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17元,同比增長12.49%。2016年底,城鎮登記失業率3.23%。截至2016年底,吉安縣參加失業保險人數為20940人,比2015年末減少94人,其中參加失業保險的農民工人數為4272人,比2015年末減少628人。
2016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9968人,任務完成率107.38%;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實際繳費人數31825人,任務完成率102.33%;企業基金收入實際完成28031萬元,任務完成率136.34%。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36617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85770人。全面實現住院醫療費用即時結算和使用社保卡領取養老待遇,11301位殘疾人享受居家托養費補助和護理補貼。完成城市棚戶區改造530戶6萬平方米。
交通運輸
公路
鐵路
歷史文化
廬陵文化
吉安古稱廬陵,是
廬陵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主要分為士文化、農文化、工文化等三個方面。廬陵文化在一定的歷史時期成為民族先進文化的代表,有時甚至影響文化潮流的前進方向。在江西,則是
贛文化的主要支柱之一。
士文化
廬陵地方重視教育。廬陵全境有序庠與學宮,民間有塾館、義學與書院。唐開元年間,吉州通判劉慶霖在其治所創建了篁寮書院,開吉州書院講學之先河。山間學士,紛紛仿效,於是,山鄉閭巷大辦書院,名流學者講學其中。自宋至清,廬陵大興理學,布衣野老也來參會,所以有“江西理學在吉安”之說。自南宋至明清700年間,廬陵城的
白鷺洲書院為江西四大書院之首。廬陵歷代狀元有16名,占江西省的近三分之一。歷代進士3000多人。
農文化
南唐西台監察御史周矩與其子周羨,用竹筏攔江,在廬陵修築了槎灘陂,為江西省最早的水利工程之一。經歷代維修,解放後,在陂上又擴建了水電站,灌溉良田4萬畝,一直使用,有千餘年歷史。北宋進士曾安止,棄官返鄉,荷鋤耕作之餘,潛心研究水稻品種和農業生產,著書《禾譜》,為中國古代第一部水稻品種專著。
工文化
廬陵手工製作業歷史悠久,造紙、陶瓷、造船、紡織印染和建築業尤為突出。吉州向朝廷進貢的土特產中,有唐開元年間以水苔為原料的紙品陟麓,有宋代以山竹為主原料生產的吉州竹紙。
特色節日
起牙
農曆正月初二“起牙”。舊社會,商店店主設宴款待夥計、雇員學徒及親友,志一年開張鴻發。後廢。縣人仍殺雞宰鴨祭祀趙公元帥,祈求大發大福。
磐瓠節
農曆正月初八日為畲族磐瓠節。是日畲民聚集祠堂,祭祈磐瓠祖圖,由年長者主持團拜,領唱《祭祀歌》,講述磐瓠傳說和畲族來歷。
天貺節
農曆六月初六日為
天貺節。舊時,縣人多自初一至初六持齋禮南斗,名謂“六皇齋”,後少見。初六日曬衣物,仍沿舊俗。
園牙
農曆十二月十六日為“園牙”。舊社會,店主筵請雇員,決定第二年續雇或解僱。逆意者去,順意者留,不少店工於是為停工失業而提心弔膽,後廢。
吉安燈彩
吉安燈彩,是一種民間藝術形式。在人們的節日喜慶中,具有助興作用。普遍流傳各地的有彩蓮船、蚌殼精、草龍燈、高蹺、孔明燈等。流傳在吉安縣境內的主要有鯉魚燈、東方巨龍(原名箍俚龍)和東園龍。
鯉魚燈
鯉魚燈,流行在吉安縣固江鄉,起源於該鄉瀘水旁居民以打魚為主要職業的棚下村。年節夜間戲耍,表達年年有餘,跳躍龍門的願望。燈隊以1尾鰲魚為首,後隨3條金線鯉魚、6條紅鯉魚、末尾一隻小蝦。均以竹篾扎身架形體,首尾可轉動,再貼金色紙,並加彩飾鱗片,體內置有發光照明物,下端裝有擎舉長柄。
東方巨龍
東方巨龍,起源於吉安縣新圩鄉世代有篾匠相傳的栗塘村,龍身共9節,長24米,由1100多個篾箍連結而成一體,外貼大紅色紙鱗片,各層部分重疊,以一條綠筋連線各龍節通體,節內各置乾電池照明。
東園龍
東園龍,流傳於吉安縣永陽鎮東園村,起源於唐朝末年。正月初十日夜間表演於村鎮。竹篾扎龍,飾色紙、布,共11節,每節有供握擎的舉把。程式分天橋、地橋、踏腕站、散打四個階段,均與武術動作結合,以舉龍疊羅漢形成高潮。
本地方言
吉安縣本地方言主要有
贛語和
客家話,其中客家話主要分布在天河鎮、前嶺、官田、敖城、指陽、東固、富田等鄉鎮。
特產名吃
橫江葡萄
橫江葡萄產自江西省吉安縣,通過優選歐美名優葡萄品種單株培育,在吉安縣特定的小氣候環境條件下,按照地方標準進行標準化生產而栽培出來的極品葡萄,它在品相和風味上,表現出比其他葡萄更優良的特性。主要特點:光澤圓潤、果香濃郁、酸甜適口、皮韌易剝。
永和豆腐
永和豆腐,永和豆腐是江西省吉安縣永和鎮特色菜,因其具有“細膩、淳厚、爽滑、筋道”的優點,而被列入“十大贛菜”之一。
車前子
車前子,是吉安縣中藥材基地盛產一種常見的中藥,它的果粒較別處的要大,扁平且色紫,中間有一小白點曰“鳳眼前仁”,被人們列為上品。
全副鑾駕
全副鑾駕,將雞和熟豬油、乾紅椒等一起紅燜,色澤紅亮,味道香濃,口感酥爛。
風景名勝
文天祥紀念館
文天祥紀念館,是江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中國小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現場教學點。該館是集中展示文天祥愛國主義與正氣精神的歷史人文風景區,江西省十大歷史名人紀念館之一。1984年動工興建,1992年1月9日正式對外開放。館內陳列了文天祥生平事跡、遺物、手跡、著作、碑刻等。
該館占地面積120餘畝,館內建築採取中軸對稱的宮殿式布局,由南而北,漸次升高,構成一組仿古建築群,主體建築為正氣堂。該館的基本陳列是以文天祥的生平事跡為主線,在充分展示館藏文物、圖片、文獻的情況下,利用藝術手法和科技手段,通過場景、布景箱、幻影成像、模擬手翻書、多媒體影像等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展示民族英雄文天祥重要人生節點和高尚情操。
天祥公園
天祥公園,2011年5月21日建成開放,占地800餘畝,是集自然生態旅遊、文化交流、民俗風情、旅遊休閒、商務接待為一體的開放式城市公園。
將軍公園
將軍公園,占地面積80畝,2007年8月1日對外開放。主要內容為主題雕塑、將軍塑像園、浮雕牆、碑林和革命英雄紀念碑等:主題雕塑以獨具特色的“十萬工農下吉安”歷史事件為內容設計建設;將軍塑像園樹立了余秋里、梁興初、梁必業、劉西元、肖望東等46位功勳卓著的將軍半身銅像,塑像基座用花崗岩建造,上面刻有將軍的生平簡介與建立的功勳;浮雕牆取材於毛澤東同志“白雲山頭雲欲立,白雲山下呼聲急”的名句,融入毛澤東、朱德、曾山等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造型像來展現革命鬥爭情景;碑林主要展示了將軍詩詞手跡以及歌頌將軍的詩詞等;革命英雄紀念碑造型獨特,用“山”的偉岸和眾“人”眾志成城的信念表達出全縣人民對46位縣籍開國將軍最崇高的敬意。
資國禪寺
資國禪寺,國家AA級旅遊景區,位於吉安縣梅塘鎮龍鬚山麓,為禪宗聖地青原山的重要道場之一,是香客雲集的宗教旅遊勝地。始建於唐,初名長興寺,唐太和二年(828年)改為長興禪院,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改稱資國寺,幾經興衰,唐、宋、明、清均曾重修。
寺院座西北面東南,依次為山門、功德池、鐘鼓樓、大雄寶殿,殿內大佛高約6米,為江西第一大坐像銅佛。2000年重修了雄偉氣派的山門及圍牆,2002年重建了大雄寶殿和如來佛(銅像)十八羅漢安厝。
娑羅山森林公園
娑羅山森林公園,地處吉安縣城南部,距吉安縣縣城5公里,經105國道可達,面積5.4平方公里,是山嶽型的自然風景旅遊區,省級森林公園。景區內森林茂密,古樹參天,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人行其間,有如尋古探幽,韻味悠悠,是野營、休閒的好去處。山勢陡峭,岩體怪異,是攀岩、登山的理想場地。現景區內有康王廟遺蹟、古井、巨型馬蹄印、衛星塔、千畝杜鵑花、亂石林、南京軍區通訊連舊址等景點。
廬陵生態公園
廬陵生態公園,是吉安縣最有特色的主題公園之一,位於縣城富川路以東,贛江大道以北,東昌路以南,2009年1月正式開園,是國家AA級旅遊景區。公園總占地面積約255畝,按照以人為本,突出生態文化主題的規劃定位,在充分利用原有的森林資源基礎上進行規劃設計,將原有的林地進行整合,新增苗木70多個品種20多萬株,新鋪草坪約1萬多平方米。整個公園由主入口、中心廊架、各式景橋、水系等主要景點組成。
吉州窯
吉州窯景區,位於贛江中游西岸的吉安縣
永和鎮,距吉安縣城13公里,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級旅遊景區,是集文化、旅遊、休閒、考古和科研為一體的綜合型旅遊景區。
吉州窯,又名永和窯、東昌窯,創燒於晚唐,興於五代、北宋,極盛於南宋,而衰於元末,距今1200多年歷史。據《景德鎮陶錄》記載:“江西窯器,唐在洪州,宋時出吉州”;“先有吉州,後有饒州(景德鎮)”。
橫江鎮公塘村
橫江鎮公塘村,位於吉安縣
橫江鎮西北角,距吉永公路、吉井鐵路、贛粵高速公路出入口約1公里,是江西省AAAA級鄉村旅遊點。村內現存古樹30餘棵,古蹟10餘處,崇本堂、攀龍第等景點12處,明、清、民國等古建築50餘棟。
土地革命時期,
彭德懷率領紅五軍曾在此駐紮,村中設有紅軍醫院,院牆上還存留當年紅軍書寫的多條宣傳標語。
著名人物
周貫五(1902-1987),吉安縣指陽鄉介富村人,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軍銜。
胡云生(1908-1980),北源鄉中胡家村人,出身於農民家庭。參加了1930-1934年中央蘇區一至五次反“圍剿”戰鬥,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征。1961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是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周彪(1910-1981),原名周生珍,吉安縣桐坪鄉上浮源村人;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軍銜。
吳富善(1911-2003),吉安縣橫江鎮良梘村人,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軍銜。
袁昇平(1912-2003),吉安縣富田鄉鶩湖村人,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軍銜。
梁興初(1913-1985),吉安縣文陂鄉渼陂村人,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軍銜。
彭林(1914-2002),原名彭棟才,吉安縣官田鄉舉洲村人,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軍銜。
羅通(1915-2005),原名羅芬興,小名文貴。吉安縣雲樓鄉羅家村,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軍銜。
梁必業(1916-2002),原名梁必光晃,吉安縣文陂鄉渼陂村人,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軍銜。
曾慶紅,男,漢族,1939年7月生,江西吉安人,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