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鯉魚燈
- 發源:田心村
- 分布:廣東、江西、四川等地
- 得名原因:因舞蹈時手持鯉魚形狀的彩燈
- 分布:普遍分布在廣東、江西、四川等地
- 象徵意義:年年有餘
起源
鯉魚燈舞
瓊海譚門
《瓊海縣誌--第三章民間文藝--第一節燈彩》載:“民間流行的燈彩有兩類:一是配有鑼鼓、演員,載歌載舞的燈彩,如鯉魚燈……潭門鎮的鯉魚燈等,甚享盛名。”“表演者手持魚珠、蛟龍、鯉魚,由7~9人組成。一人操舉魚珠,戲逗蛟魚遊動,其式樣有鯉魚結珠,吐珠,穿梭和戲水等。每逢春節、元宵期間,鯉魚燈常到農民、漁民家拜年,主人擺設香茶,熱情迎接。表演結束前,魚燈對正堂香案行一鞠躬,並呼‘恭喜發財’。後由主人贈送紅封,以示‘還福’。”
“鯉魚燈鬧春”是慶祝過去一年的豐收,展望來年的美好,是一種民間健康的娛樂活動。游鯉魚燈增添了春節的喜慶氣氛,給村民們帶來美好的祝福。
在新春之夜,當鯉魚燈隊開始游進某座村莊時,“咚咚鏘、咚咚鏘……”的鑼鼓聲便開始響起,按慣例首先要到村公廟拜祀村公神明。這時,村中廟祝聽見鑼鼓聲馬上趕到村公廟燒香迎接鯉魚燈隊。鯉魚燈隊在村公廟前舞耍祭拜村公神明,廟祝給過紅包,然後燃放鞭炮。在村公廟表演結束,廟祝便帶鯉魚燈隊到各家各戶進行拜年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