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恰縣

烏恰縣

烏恰縣,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部,帕米爾北部,塔里木盆地西端,天山南麓與崑崙山兩大山系接合部。東靠阿圖什市,東南部與疏附縣相鄰,西南以阿克陶縣為鄰,西北部則與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接壤。縣城烏恰鎮距烏魯木齊公路里程1500千米。 烏恰縣位乾天山南麓與崑崙山的結合部。東與阿圖什市、疏附縣毗鄰,南與阿克陶縣接壤,西北與吉爾吉斯斯坦交界(邊境線長410公里)。東西長180公里,南北寬160公里,總面積1.79萬平方公里。轄2鎮、9鄉,1個口岸管理委員會,34個村民委員會,8個社區居民委員會,144個黨支部。縣城距烏魯木齊市1527公里。人口57075人(2010年數據),其中柯爾克孜族占73.10%,維吾爾族占19.76%,漢族占6.89%,其他民族占0.25%。

2013年,烏恰縣內生產總值14.81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29%。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烏恰縣
  • 外文名稱:Wuqia Xian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
  • 下轄地區:2鎮9鄉
  • 政府駐地:烏恰鎮
  • 電話區號:0908
  • 郵政區碼:845450
  • 地理位置: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天山南麓與崑崙山的結合部
  • 面積:2.2萬平方公里(2010年)
  • 人口:5.3萬人(2010年)
  • 方言:新疆話
  • 氣候條件:溫帶乾旱氣候區
  • 著名景點:加力登避暑山莊、玉其塔什草原、烏恰抗震紀念碑
  • 車牌代碼:新P
  • 行政區劃代碼:653100
  • 常住民族:11個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自然資源,生物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人口民族,政治,經濟概況,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醫療衛生,文化事業,交通,風景名勝,文化特產,民俗文化,名優特產,

歷史沿革

烏恰,是柯爾克孜語“烏魯克恰提”的簡稱,意為大山溝分岔口。因克孜勒河谷在該地分岔成三道溝而得名。
烏恰縣
烏恰代為西域三十六國的捐毒國,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歸屬漢朝,隸於西域都護府
唐時的烏恰縣屬安西四鎮之一的疏勒都督府管轄。
公元六世紀中葉屬突厥汗國統治。公元八世紀中期屬回紇汗國。公元九世紀四十年代,柯爾克孜人奪取政權,建立柯爾克孜汗國,屬柯爾克孜汗國。公元十六世紀初,建立葉爾羌汗國,烏恰鎮屬葉爾羌汗國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始屬喀什噶爾。光緒八年,成立疏附縣,地屬疏附縣所轄。
民國二年(1913年),設烏魯克恰提分縣。民國九年(1920年),由疏附縣析置烏魯克恰提分縣,民國十八年(1929年)升為烏魯克恰提設治局。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升縣,並改名為烏恰,隸於喀什行政公署。
1954年7月隸於克孜勒蘇自治州

行政區劃

2010年,烏恰縣轄9鄉2鎮、34個行政村、8個社區。鄉鎮分別是:烏恰鎮康蘇鎮黑孜葦鄉烏魯克恰提鄉吉根鄉波斯坦鐵列克鄉巴音庫魯提鄉膘爾托闊依鄉鐵列克鄉托雲鄉吾合沙魯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烏恰縣位於北緯39°24’-40°17’、東經73°40’-75°45’之間,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孜勒蘇自治州西北部,位於中國的最西端。縣境東接阿圖什市,東南與喀什市疏附縣相鄰,西南與阿克陶縣毗鄰,西部和北部與吉爾吉斯斯坦接壤,邊境線長470公里。烏恰縣東西長180公里,南北寬106公里,面積2.2萬平方公里。
烏恰縣

地形地貌

烏恰縣地勢東南低,西北、西南高,群山環繞,屬典型山地地形,海拔高度1760~6146米,平面呈馬蹄形。北接南天山山脈西端,南靠帕米爾高原、崑崙山北麓,位於喀什三角洲以西地段的楔型地帶,為中、新生界褶皺山地。地貌以侵蝕斷塊山地出現。烏恰縣三面高山環繞,東南部為喀什三角平原。地處強震帶,地殼活動較為活躍,從1905年,發生主震6.0級以上有記載的地震就有63次。

氣候

烏恰縣屬溫帶乾旱氣候區。年平均氣溫7.3℃,極端最高氣溫34.7℃,極端最低氣溫-29.9℃。年平均日照時數2797.2小時,≥10℃的積溫2529.3℃,無霜期135天。年平均降水量172毫米。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烏恰縣野生動物資源有雪豹棕熊鵝喉羚野豬旱獺雪雞石雞等。野生藥用植物資源有紫草、甘草、阿魏麻黃車前草、黨參、當歸蒲公英黃芪鎖陽茯苓等。

水資源

烏恰縣境內有克孜河恰克馬克河兩大水系,地表水資源量9.6億立方米。

礦產資源

截至2013年底,烏恰縣已發現的礦產資源有煤、石油、油頁岩、鐵、銅、鉛、鋅、、金、磷、鹽、硫磺、石灰石、石膏、陶瓷土等。其中煤的儲量占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煤炭儲量的一半以上。
已探明鉛鋅儲量600萬噸、天然氣儲量409億方、銅儲量60萬噸、煤儲量1275萬噸、金儲量130噸、鐵儲量700萬噸、石灰石、石膏儲量1億噸、水能資源100萬千瓦。
2014年7月,烏恰縣發現百噸級超大型金礦,價值超400億。

人口民族

人口:2010年,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烏恰縣總人口5.3萬人,柯爾克孜族約占烏恰縣總人口的70%。
民族:烏恰縣境內有柯爾克孜族、漢族、維吾爾族、回族、烏孜別克族塔吉克族等11個常住民族。

政治

王宏旭:縣委書記
司亞爾·哈蘭:州政府副州長、縣委副書記、政府縣長
李占虎:縣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
孫明磊:縣委副書記、副縣長
李文濤:對口支援烏恰縣工作組組長、縣委副書記
艾克拜爾·加尼白克:縣委常委、紀委書記
李譽卓:縣委常委、武裝部政委
陳彥虎: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黨校校長
陳靜:縣委常委、宣傳部長
買買提·依維西:縣委常委、統戰部長
張超:縣委常委、副縣長
繆勇毅:對口支援烏恰縣工作組副組長、縣委常委、副縣長

經濟概況

綜述

2013年,烏恰縣內生產總值14.81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29%。其中第一產業0.97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5.4%,第二產業6.96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50.1%,第三產業6.88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7.1%。地方財政收入完成2.73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27.0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0.5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30.5%。招商引資完成30.65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33.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34.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11元,同比2012年增長25.1%。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356元,增加1056元、同比2012年增長32%;勞務輸出10000人(次)、創收9100萬元。

第一產業

2008年,烏恰縣農林牧總產值10195.5萬元,比2007年增長5.56%.其中農業產值2623萬元,林業84.81萬元,牧業6636.29萬元。主要農產品產量:糧食6709噸,棉花69噸,油料324噸,水果600噸。年末牲畜存欄30.04萬頭.肉類總產4552噸,羊毛388噸,牛奶2016噸。
2012年,發展設施農業3000畝、大棚2011座、果蔬保鮮庫2座、智慧型育苗中心2座、建設生態林果基地20萬畝、種植戈壁草料5萬畝、養殖特禽135萬羽。烏恰縣設施農業總產量已達3000噸,累計收入達560萬元。
2013年,烏恰縣新增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16家,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1家。引進杭椒5號、8號、以色列大果西紅柿等多個新品種,2013年設施農業產量3340噸,產值2672萬元,棚均效益8000元以上。康蘇、阿克、吾合沙魯等地新植林果5000畝40萬株、生態林1.02萬畝,在瑪依喀克試種大果沙棘180畝20萬株。建設養殖育肥小區16個,發展合作社8個,改良牲畜13萬頭(只)、養殖育肥19萬頭(只)、引進多浪羊1987隻,建立了三位一體的肉羊養殖基地。
2014年,烏恰縣試種農作物新品種5個、試驗新技術3項、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面積7萬畝。推廣蔬菜新品種3個、完成育苗507萬株,定植大棚1177座、林果棚593座。發展高原雪菊、瑪卡、阿魏菇等特色農產品,種植雪菊72畝、瑪卡250畝,阿魏菇產量達30噸。新發展養殖育肥戶56家,新增各類專業合作社7家。落實良種補貼、冬小麥綜合補貼資金261.05萬元,補貼面積5.155萬畝,受益農戶6370戶。首次與吉國達成128噸果蔬出口協定,出口貿易額12.8萬美元,實現了本地果蔬產品對外出口零突破。新建柯爾克孜良種羊繁育基地、多浪羊養殖基地、標準化養殖小區2處、牲畜暖圈595座,形成了以種羊繁育、商品肉羊生產、示範推廣於一體的現代化肉羊養殖模式。承包草場1443萬畝,發放草原生態保護獎勵資金3622.7萬元、退耕還林資金156.87萬元。在阿克林果基地新增林果1100畝(紅棗和核桃),形成了阿克、冬昂額孜以紅棗、核桃、沙棗為主,瑪依喀克以沙棗、大果沙棘為主,烏魯瓦提以桃子、紅棗、沙棗、核桃為主的各類特色林果4萬餘畝。

第二產業

2008年,烏恰縣工業總產值28379萬元,比2007年增長81.89%。工業增加值10928萬元,比2007年增長64.48%。建築業總產值5617萬元,建築企業施工房屋建築面積54 438萬平方米。
2013年,烏恰縣完成工業總產值12.3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5.27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72.7%。金旺礦業年處理200萬噸鉛鋅,鴻澤礦業40萬噸銅礦,嘉鑫、富鑫150萬噸鐵礦等項目均以投產達效,全年完成8個重點工業項目投資13.8億元。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資2億元,入駐企業34家。

第三產業

截至2013年,烏恰縣相繼推出了高原胡楊林、小尚亥、紅山谷、玉其塔什草原、阿克塔什、泉華、康蘇蘇式建築群七大景區,投入3000餘萬元完善了基礎設施,對加里登避暑山莊、卡倫驛站、康蘇蘇式建築群等歷史文化遺蹟進行了維修保護,開發了烏恰駝絨賽絲被、高原雪菊、寬葉阿魏菇及民俗手工藝品等38種特色旅遊紀念品。旅遊人數達16萬人,創收4200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42.3%。
肖奴帕肖奴帕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08年,烏恰縣完全普通中學1所,在校學生2137人,國小24所,在校學生4592人,各類教師897人。
2013年,烏恰縣先後招聘補充雙語教師374人,完成8所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並通過自治州驗收,全年用於教育支出2.25億元。烏恰縣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100%、國小升學率達到100%、國中升學率達到94%、學前兩年入園率達到93.2%。

醫療衛生

2008年,烏恰縣有醫療衛生機構13個,專業衛生技術人員289人,病床335張。
2013年,烏恰縣投入1300餘萬元對鄉(鎮)村(社區)衛生院(室)進行了標準化建設。2013年各類疫苗接種率均達到95%以上,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9.2%。

文化事業

2011年,烏恰縣投入近2000萬元進行文化陣地建設,完成了全民健身活動中心設計、文化館、圖書館改造和8個村級文化室設施配套、22個農家書屋建設;完成161個“村村通”大喇叭安裝工程,實現城鎮廣播電視覆蓋率93%、農牧區達到86%;完成數位電視改造2800戶、占總戶數的71%;建設了黑孜葦鄉體育長廊小型燈光球場、民俗村和傳統體育競技場基礎設施。
烏恰縣伊爾克什坦口岸烏恰縣伊爾克什坦口岸

交通

2011年,烏恰縣新修城市道路7.2公里。2012年,烏恰縣新修城區道路4.9公里,G3013線建成試運行。

風景名勝

玉其塔什草原
玉其塔什柯語意為“三個石頭”,草原風景區位於烏恰縣城西約200千米,西北與國界山基為界,東南止於伊日蘇河和別勒硝爾魯溝,面積約20平方千米,海拔3000-5000米以上。
玉其塔什草原玉其塔什草原
加斯山地景觀
山地景觀區位於烏恰縣中部,從309省道由東到西貫穿,距喀什市120公里,阿圖什125公里。該區自烏恰縣東南端為起點,沿線山地全程約138公里。
紅山谷景區
紅山谷景區位於烏恰縣托雲鄉境內,距鄉政府30公里,距阿圖什、喀什155公里,海拔3300米。景區屬於雅丹地貌。
紅山谷景區紅山谷景區
蓋孜峽谷
蓋孜峽谷,位於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喀什市西南127公里處。是中巴友誼公路的必經之地,也是前往帕米爾高原的第一站。漢朝政府曾在蓋孜設立驛站,如今遺址還留在蓋孜村附近。
尚亥草原風景區
尚亥草原風景區距縣城104公里,面積約10平方公里。
尚亥草原風景區尚亥草原風景區
托雲地質公園
烏恰縣托雲地質公園位於新疆烏恰縣境內,總面積約為132平方公里。由紅山谷景區、托雲景區和蘇約克景區三個獨立園區組合而成。公園內包括6大類17個類型共135個地質遺蹟景觀,主要以七彩雅丹、北方丹霞和神奇泉華為代表的地貌景觀、喀斯特景觀和水體景觀為導向性景觀,輔以構造、地層剖面及地質環境景觀等地質遺蹟,有邊塞風光、西域風情、民族文化等人文特色。2014年被評定為自治區級地質公園。

文化特產

民俗文化

柯爾克孜族炊具
柯爾克孜人炊具的特點主要是:一是銅製品多,主要有銅鍋、銅壺、銅盆等。二是無案板,擀麵條時在炕上鋪一塊布單,將一塊長約1米、寬約20厘米的木板放在布單上代替案板。
柯爾克孜族的婚喪嫁娶和人生禮儀
古代柯爾克孜基本上是以部落群居的。古代對柯爾克孜人的戶籍統計是以“帳”為單位,一帳一戶。

名優特產

阿魏菇是烏恰特有的珍稀食用菌,阿魏菇又名阿魏側耳、阿魏蘑,是乾旱草原上具有代表性的蕈菌。
阿魏菇阿魏菇
烏恰縣電腦繡花機製作的刺繡產品已遠銷中亞國家。烏恰縣波斯坦鐵列克鄉依買克村婦女刺繡合作社手工刺繡品也是特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