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自然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人口民族,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基礎建設,郵政電信,交通事業,風景名勝,歷史文化,特產,民俗,
歷史沿革
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年),元朝統治西藏後,由吐蕃等路
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管轄。
明代,永樂年間類
烏齊寺的主持被封為
國師,管理此地。
民國七年(1918年),
噶廈政府直接派駐“拉尼”和一個“代本”的軍隊,形成以噶舉派為主,政教合一的政權機構。
1950年,前類烏齊宗管轄六大“本布”區域,區域的百姓直屬類烏齊三大札倉領有。
1959年,時將六大本布中的“嘎瑪格若達那本”和“莫冬冷曲林本”的區域劃歸
昌都縣。
1960年,成立類烏齊縣人民政府,縣駐地設在
類烏齊鎮。
1962年,新建巴夏區。
1972年,縣政府駐地遷至桑多區,同年新建類烏齊區。
2014年11月,昌都撤地設市,類烏齊縣屬昌都市管轄。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類烏齊縣位於西藏自治區東北部,
昌都市北部,地處
念青唐古拉山余脈
伯舒拉嶺西部,唐古拉山余脈他念他翁山東端。縣域總面積6355.48平方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95°49′~96°58′,北緯30°58′~31°58′。
地形地貌
類烏齊縣地處念青唐古拉山余脈伯舒拉嶺西北,他念他翁山東南。東部屬於典型的藏東高山峽谷型地貌,西部則屬於藏北高原地貌類型。地形沿
瀾滄江支流吉曲、
柴曲和
格曲由西北向東南走向,呈現西高東低趨勢,平均海拔4500米,縣駐地海拔3810米。
氣候
類烏齊縣屬高原溫帶半濕潤性氣候。年平均氣溫2。5℃。1月份平均氣溫為-6℃,7月份平均氣溫為12℃。日平均氣溫5℃以上持續期在120天,日平均氣溫0℃以上持續期在250天。氣溫平均日差在15℃。年平均無霜期5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163小時。年平均降水量566毫米。
自然資源
水資源
類烏齊縣有吉曲、紫曲、
格曲三大水系流經全縣各鄉鎮。年平均涇流量為22。3億立方米。類烏齊縣的河流主要有
怒江、
金河、昂曲河、總河長851公里。河網密度約0.81公里/平方公里,年平均徑流量為18億立方米。
礦產資源
截至2014年,類烏齊縣主要有
煤、
錫、鉛鋅、銅、
菱鎂礦、
水晶石、鉛石(紅石榴寶石)、
石膏、雲母、大理石、
石灰石、食鹽等礦產資源。可供規模開採的有煤、錫、鉛鋅、菱鎂、食鹽等。
生物資源
植物資源
到2014年類烏齊縣木材蓄積量87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26%。野生樹林有
松樹、
柏樹、
樺樹、野
白楊等喬木類和
杜鵑樹,婆婆柳等各種灌木類。
動物資源
人口民族
截至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類烏齊縣總人數49870人,共8771戶,其中男25195人、女24675人,
漢族、
苗族為其主體民族。
行政區 | 總人口數 | 男 | 女 | 家庭總戶數 |
類烏齊縣 | 49870 | 25195 | 24675 | 8771 |
| 11747 | 5945 | 5802 | 2399 |
| 6900 | 3568 | 3332 | 1192 |
| 5251 | 2648 | 2603 | 853 |
| 1987 | 1009 | 978 | 362 |
| 2556 | 1288 | 1268 | 485 |
| 4713 | 2349 | 2364 | 743 |
| 3505 | 1733 | 1772 | 571 |
| 2707 | 1328 | 1379 | 450 |
甲桑卡鄉 | 3662 | 1823 | 1839 | 618 |
| 6842 | 3504 | 3338 | 1098 |
經濟
綜述
2015年上半年,類烏齊縣生產總值3.19億元,完成全年計畫的42%,較2014年增長20%,其中第一產業完成5009萬元,較2014年增長7.5%,第二產業完成13151萬元,較2014年增長25%,第三產業完成13790萬元,較2014年增長2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1225萬元,較2014年增長2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200元,完成全年計畫的41%;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7億元,較2014年增長11.8%。
第一產業
2007年上半年類烏齊縣糧食播種面積35100畝。良種推廣3000畝,良種覆蓋率達85.5%,完成年初計畫的100%。蔬菜種植1200畝,機耕1.2萬畝,機播1.3萬畝。改造低產田1.5萬畝,聯產技術承包3萬畝。上半年共有新生牲畜72925頭(只、匹),成活70737頭(只、匹)。
截至2014年年末,類烏齊縣牲畜存欄19.0036萬頭只(匹),牲畜出欄49616頭(只),出欄率達到33%,奶產品達到1萬噸。成活仔畜21862(頭、只、匹),成活率在98%以上。農作物播種面積達到2986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406公頃,占總播種面積80.5%。全縣糧食總產達到8485噸,蔬菜總產達到4350噸。
第二產業
2015年類烏齊縣共實施建設項目37個,項目總投資5.65億元,計畫完成投資2.84億元。其中:自治區昌都工作會議確定項目33個,項目總投資3.38億元,計畫完成投資0.91億元;自治區昌都工作會議以外新增項目3項,項目總投資1.74億元,計畫完成投資1.41億元;援藏項目1項,項目總投資5170萬元,計畫完成投資5170萬元。復工項目16項,計畫完成投資1。2億元;新建項目21項(已開工3項),計畫完成投資1.64億元。截至2015年7月,16項復工項目已全部復工。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6月底,類烏齊縣3家藏家樂共接待旅客2700餘人次,營業收入超過12萬。
2015年前半年,類烏齊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1225萬元,比2014年增長2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200元,完成全年計畫的41%;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07億元,比2014年增長11.8%。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4年,類烏齊縣有各級各類學校40所:其中初級中學1所、完全國小13所、教學點13所、幼稚園13所。教職工422名,在校學生8257名,其中國中在校生2151名,國小在校生5404名,在園幼兒702名。
醫療衛生
2014年,類烏齊縣有縣醫院一所,婦幼保健站1所,防疫站1所、類烏齊縣人民醫院、類烏齊縣衛生服務中心第一診所、吉多鄉衛生所、賓達鄉衛生院、類烏齊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治療甲狀腺醫保醫院等大小十餘所醫院。
社會保障
2013年,類烏齊縣投入資金200萬元,詳細登記3520名富餘勞動力基本個人信息對458名民眾開展了建築施工實訓,實地轉移務工440餘人。及時與招商引資企業聯繫,提供就業崗位75個。對於有創業就業意向、持有中職學歷60人組織選派到地區接受進一步職業培訓,選送52名中職班畢業生參加地區組織的重慶就業招聘會,其中15人遞交就業申請。兩年城鎮新增就業720人,開展職業介紹599人,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13200人次,實現民眾增收近4580萬元。
基礎建設
2012年類烏齊地區投資5億元,實施農村公路建設,實現1142個建制村全部通公路。
2014年,類烏齊地區投入3.23億元,新建農村公路項目62個,新增四級砂石路850公里。投入1.5億元,新建寺廟通達工程項目(此項目資金不列入農村公路建設資金總額)。投入2億元,續建31個農村公路項目。投資0.11億元,實施強基惠民短平快項目11個,其他項目8個,計畫投資0.357億元。
郵政電信
截至2014年8月,類烏齊縣有
郵電局1座,開辦電報、傳真、長途電話、匯款等業務,但行動電話不能正常使用。
交通事業
類烏齊縣以國道“317”線(
黑昌公路)和國道“214”線(康青公路)匯合於縣城,形成類烏齊縣公路幹線貫穿腹心地帶,還修建了多條鄉村公路,基本形成了樹枝狀的公路網。截至2014年,全縣通車裡程達630公里,10個鄉(鎮)全部通車,85%以上的行政村通公路,公路網密度約為101米/平方公里。
風景名勝
類烏齊寺 |
| 類烏齊寺位於類烏齊縣以北,海拔3850米的類烏齊鎮,距縣城35公里,是類烏齊縣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大的一座寺廟,系達隆噶舉派主持之一。由達隆噶舉派高僧扎巴微色波於1276年創建,後又經歷代法台擴建,形成規模宏大,建築風格獨特的著名寺廟。 |
伊日溫泉 |
| 伊日溫泉位於類烏齊縣,四面環山,山腳綠草茵茵,山上則是茂密的森林,整個溫泉分布在長約100米的狹長地段。伊日溫泉有6處溫泉可用,水溫在20-40攝氏度之間。由於溫泉在治療風濕性關節炎、骨折、半身癱瘓、小兒缺鈣、皮膚病等方面有極為明顯的療效,故無論是白天還是晚上,到這裡來沐浴、治療的區內外患者幾乎從未間斷過。 |
舊密禪寺 |
| 舊密禪寺地在昌都地區之類烏齊縣境內,位於巴夏北面山坡處,縣城距地區駐地105公里,是國家重點旅遊區。 |
乃堂寺 |
| 乃堂寺,在昌都地區類烏齊縣境內 ,位於縣駐地東南的濱達鄉。寺廟背靠丁夏山,面向乃水河,北面是多吉岩,佛教徒稱其為如持十六羅漢的聖地,故取名“乃堂寺”。 |
崩勒溶洞 |
| 崩勒溶洞位於類烏齊縣 桑多鎮何日瑪行政村下何日瑪自然村後山“崩勒”神山山頂處,海拔4300公尺。“崩勒”溶洞亦因地殼地質運動造成岩溶地型而形成,因其位於“崩勒”神山頂部而得名。整個溶洞共分三層,洞深為67。5米、洞最寬處為360餘平方米、洞的最高距離為16。8米,洞內有大量溶液景觀、乳狀溶岩石筍石竹隨時可見。 |
德曲頗章神山 |
| 德曲頗章神山在類烏齊鎮旁,距縣城30公里。這裡山清水秀,環境優美,鳥語花香,流水淙淙,真可謂“時時聞鳥語,處處是泉水”。在六月十五日的時候,遠近農牧民穿上節日盛裝、背上充裕的糌粑、牛肉、青稞酒或藏白酒,扶老攜幼,朝拜神山。 |
長毛嶺野鹿馴旅遊區 |
| 長毛嶺野鹿馴旅遊區有查傑瑪大殿、卡瑪多塔林、諾絨溝,民俗之山德青頗章神山,馬鹿的樂園長毛嶺養鹿場,療效顯著的伊日溫泉和高山草甸等自然與人文景觀。6月15日舉行的傳統節日“仲確節”,恰到好處地把這些景點與活動串聯在一起。 |
卡瑪多塔林 |
| 卡瑪多塔林位於類烏齊縣317國道右側,距縣城25公里。依山傍水、風景秀麗、古木參天、蒼松翠柏、四季常青。在蔥鬱翠柏中有一座別致的小經堂,主供蓮花生大師像,左右各豎有幾根高大的轉經筒。 |
歷史文化
特產
|
| 唐卡即捲軸畫。這種畫通常繪在絲絹或布帛上,因多描繪宗教內容,加上易於攜帶,所以在藏區廣為流行。唐卡是類烏齊縣地方繪畫藝術的主要形式之一。 唐卡表現題材廣泛,除宗教外還包括大量的歷史和民俗內容,所以唐卡又被稱作是了解西藏的“百科全書”。類烏齊縣唐卡是用彩緞裝裱的一種捲軸畫,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濃郁的宗教色彩的獨特的藝術風格,歷來被人們視為珍寶。 |
藏裝配飾 |
| 藏族服飾文化是藏族歷史文化發展的產物。天然石頭、珊瑚、動物骨頭、白銀是製作藏飾的主要原料,細小的花紋、鏤刻、鑲嵌,都巧妙地形式藏飾的設計風格。所有藏飾均是手工完成,好多藏飾是喇嘛在廟裡打造出來的,每一件都與眾不同。 |
康巴藏裝 |
| 康巴服飾是藏民族服飾文化中的燦爛花朵。康巴服飾既具有藏民族的共性特徵,又別具地方個性特色。其主要服裝藏袍的基本特徵是大襟、寬腰、長袖、超長、無扣。其腰帶舉足輕重,式樣不拘一格,也是藏裝最顯著的特徵。而寬大超長,日當衣服夜當被,既可遮風避雨保暖,又可裝物當坐墊的一衣多用性,又與康巴遊牧民族生存環境、高寒的氣候和質樸的生活相適應。 |
民俗
康巴英雄結
首先康巴人被稱為"高原的吉普賽人",喜歡自由遊走,性格是絕對的奔放,豪爽,熱情,陽剛,陽剛的另一面就是血性。古時候,西藏一段時期一度部落間混戰,長期無法統一,康巴人英勇異常,在騎馬廝殺中,為了防止辮子過於飄動而用黑色或紅色的繩子將頭髮繞著額頭後腦勺盤在頭上,奮力殺敵,這一習俗流傳至今。
古鎮類烏齊的重大節日——仲確節
仲確節這天,又是祭祀甲日(後山)——“德秋頗昌”(勝樂宮殿)神山的特殊日子。據傳佛陀在世時,講《勝樂金剛本續》時曾預言過北方有個叫瑪哈巴爾巴達大神山。即為勝樂本尊之宮殿(德秋頗章)。公元1282年,桑傑翁正式把類烏齊寺的甲日認定為佛所預言的“德秋頗章”大神山,並於馬年對神山進行了開光儀式。公元1320年,為了修建祖拉查傑瑪大殿,類烏齊連續幾天舉行招財誦《多聞子》經的活動,從此每年藏曆六月十五日成為祭祀“德秋頗章神山”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