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江縣

開江縣

開江縣,隸屬於四川省達州市,位於四川東部,大巴山南麓,東連重慶開縣、南臨重慶梁平、西接四川達川、北依四川宣漢,總面積1032.55平方千米。

開江自南北朝西魏廢帝二年(553年)置縣,舊名新寧縣,已有1450多年歷史,民國三年(1914年)8月定現名沿襲至今。有拗棒、薅秧歌、石工號子、龍舞、彩亭、高蹺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峨城山樊噲碑、寶石舊縣壩、雙牛山、仁德橋、寶泉塔等文物古蹟,是巴蜀有名的文化縣。甘棠胡氏節孝坊、任市陶牌坊為國家重點文物,甘棠火龍鬧元宵成為川渝民俗文化品牌。開江是革命老區,孕育了徐彥剛、唐在剛、覃文等300多位英雄的革命兒女。

截至2018年,開江縣下轄13個鎮、7個鄉,常住人口44.8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27.6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3.4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7.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56.8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26.2:29.3:44.5,全縣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8330元。2019年4月2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決定開江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開江縣
  • 外文名稱:KaiJiang country
  • 別名:新寧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四川省達州市
  • 下轄地區:13個鎮、7個鄉
  • 政府駐地:淙城街9號
  • 電話區號:0818
  • 郵政區碼:636250
  • 地理位置:達州市東部
  • 面積:1032.55平方千米
  • 人口:44.8萬人(2018年常住人口)
  • 氣候條件:亞熱帶大陸季風性氣候
  • 著名景點金山寺寶石湖,飛雲溫泉,明月湖,金馬山公園
  • 火車站:開江站
  • 車牌代碼:川S
  • 行政區劃代碼:511723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構造,地形地貌,氣候特徵,水系水文,自然資源,土壤資源,植被資源,礦產資源,能源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交通,運輸,社會事業,科技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體育事業,衛生事業,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社會福利,環境保護,歷史文化,風景名勝,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南北朝西魏廢帝二年(553年),設定新寧、蛇龍2縣,屬東關郡、隸開州(郡、州駐地在今開江縣境)。
隋開皇三年(583年),廢新寧、蛇龍,入石城縣(後更名通川縣,今達縣境)隸屬通州。
唐武德二年(619年),復置新寧縣,隸屬山南西道通州。
明洪武四年(1371年),新寧縣併入梁山縣(今重慶市梁平縣),隸屬夔州府;洪武十四年(1381年),復置新寧縣,隸屬夔州府。
開江縣開江縣
清康熙七年(1668年),新寧縣再次併入梁山縣,仍屬夔州府;雍正七年(1729年),復置新寧縣,隸屬川東道夔州府;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屬川東道直隸達州;嘉慶七年(1802年),直隸達州升為綏定府,府轄新寧。
民國二年(1913年),廢綏定府,新寧縣直隸川東道;民國三年(1914年8月),新寧縣(與湖南省新寧縣同名)更名為開江縣,隸屬東川道;民國十九年(1930年),直屬四川省政;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劃歸四川省第15行政督察區管轄。
1949年12月10日,開江解放,隸屬川北區達縣分區。
1952年10月,隸屬四川省達縣專區。
1968年9月,隸屬達縣地區。
1993年7月,隸屬達川地區。
1999年12月,隸屬達州市。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開江縣下轄13個鎮、7個鄉,開江縣人民政府駐淙城街9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511723100000
新寧鎮
511723101000
普安鎮
511723102000
回龍鎮
511723103000
天師鎮
511723104000
永興鎮
511723105000
講治鎮
511723106000
甘棠鎮
511723107000
任市鎮
511723108000
廣福鎮
511723109000
長嶺鎮
511723110000
八廟鎮
511723111000
靈岩鎮
511723112000
寶石鎮
511723200000
長田鄉
511723201000
騎龍鄉
511723202000
新太鄉
511723204000
沙壩場鄉
511723205000
梅家鄉
511723207000
靖安鄉
511723208000
新街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開江縣位於四川省盆地東北部,大巴山南麓。東連開縣,南臨梁平,西接達縣,北依宣漢。地理座標介於東經107°41′46″—108°05′16″,北緯30°47′41″—31°15′39″之間的廣大地區,縣域東西寬37.5千米,南北長51.63千米,總面積1032.55平方千米。

地質構造

開江縣位於新華夏系構造的華鎣山隆褶帶、墊江坳褶帶,區內地質構造以北東—南西向構造為主,主要構造形跡表現為褶皺和斷裂。
(一)褶皺
開江縣境內褶皺呈北東而南西向雁行排列,從北向南依次有7條。
(二)斷層
開江縣境內斷裂構造主要有3條,多分布於縣域北側和北西側的基岩山區,南部和中部地區基本無斷層分布。

地形地貌

開江縣境內地貌屬川東褶皺剝蝕—侵蝕低山丘陵嶺谷地貌區,大巴山脈向南延伸的丘陵體系。以上升剝蝕低山和丘陵為主。背斜成山,緊密狹窄,向斜為丘,平緩開闊,間有高地平壩。北部、中部、東部較高,西部較低,平均海拔600米,最低點為拔妙鄉的後槽口,海拔272米,最高點為靈岩鄉的五通岩,海拔1375.7米。縣域屬川東平行嶺谷區,呈抬升地帶,略高於毗鄰縣,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七里峽背斜山脈和南門場背斜山脈環繞南北,明月峽背斜山脈橫貫中部,將境內劃分為前、後兩廂,形成三低山夾兩丘陵的地形。根據成因和形態特徵,將測區地貌分為山間平原、丘陵、低山、低中山四種類型。
1、山間平原
主要分布在拔妙河(原名開江,開江縣因此水而得名)、白岩河(原名南江)、任市河、新寧河(原名蛟水溝)等4條河流堆積的壩區,如長田壩、天星壩、楊家壩、觀音寨壩、糖房壩、寶塔壩、隍城壩、金家壩、黑池壩、新橋壩、楊家壩、牛家壩、水車壩、荷葉壩、龍井壩、箭口壩,為剝蝕堆積地形,總面積258.5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25.03%。海拔一般400米—500米,相對高差小於20米,坡度小於7°。
2、丘陵
為構造剝蝕丘陵地形,又分為淺丘、中丘和深丘。其中淺丘主要分布在普安、任市兩向斜翼部與軸部之間,海拔450米—600米,相對高差20米—100米,多為孤立的圓緩小包,為淺切割圓緩丘陵,面積181.91平方千米,占全縣國土面積的17.62%;中丘主要分布在明月峽背斜和任市向斜的翼部,包括朱家坪、中山坪、黃茅苹、席家山等地,海拔500米—650米,台坡高度20米—100米,地貌上表現為豬背嶺方山中丘,多呈中切寬谷緩坡,迂迴起伏,中切寬谷緩坡丘陵—中切坪狀丘陵相間分布,面積51.08平方千米,占全縣國土面積的4.95%。;深丘主要分布在普安、任市兩向斜的上翼部和明月峽背斜東段,包括萬花嶺、雞公梁、胡家嶺、落山槽、觀音岩、長坪和寶石水庫區等地,海拔一般500米—800米,相對高差100米—200米,多呈深切台狀,台面寬平,為深切窄谷脊狀丘陵,多數超過1平方千米,分布面積93.21平方千米,占全縣國土面積的9.03%。
3、低山
為侵蝕構造低山地形,主要分布在七里峽、南門場兩背斜的中下部和明月峽背斜。東南部及西南部為單面山列峰脊狀低山,呈單面山壟地形,溝谷少有切穿;北部及西部為長亘狀低山,呈較規則的長亘狀地形。縱向上為鋸齒狀山脊,褶皺緊密。為深切坪狀低山,分布面積391.87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37.95%。海拔一般600米—1000米,相對高差不於小20米。
4、低中山
為侵蝕構造低中山地形,主要分布在七里峽、明月峽、南門場背斜軸部地帶,海拔1000米以上,相對高差大於200米。多為條狀長嶺的主脊線,綿亘陡直,分布面積56.08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5.42%。是境內森林、礦產和茶葉主要分布區。

氣候特徵

開江縣屬四川盆地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年均氣溫17.2℃,最低氣溫為16.1℃;月平均氣溫最熱月7月為27.1℃,最冷月1月為5.4℃;歷年極端最高氣溫39.8℃,最低氣溫-5.5℃;≥0℃積溫6101.4℃,≥10℃積溫5226.2℃。多年年平均降水量為1259.4毫米,最多年為1607.9毫米,最少年為935.8毫米。其中70%集中在5-9月;降雨在地區分布上是東北向西南遞減,即東北的梅家、沙壩、寶石、講治雨量較多;拔妙、長嶺、廣福次之為1250毫米左右;天師、騎龍、普安、永興、靖安、任市、新街及西南地區雨量較少,為1200毫米。年平均日照1386.6小時,占可照時數的31%,無霜期282.6天。年總輻射量91.71千卡/平方厘米,生理輻射量46.69千卡/平方厘米。年內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冬季少霜雪,春季氣溫回升快,夏季雨量充沛,秋季降溫較慢。

水系水文

開江縣境內河流屬長江主要支流渠江流域的一部分,區有溪河105條,總長360千米,主要河流4條,分別為拔妙河(原名開江,開江縣因此水而得名),白岩河(原名南江)、新寧河(原名蛟水溝)任市河。其溪河余均為上述5條水系的支流,在縣境內呈樹枝狀展布,且分布不對稱,這些支溝通常縱坡較大,流量較小。同時,因地處大巴山暴雨區,山區暴雨較為集中,地勢由北部及東北部深丘區逐漸向中部淺丘、平壩過度帶,地形比降大,極易形成大洪水,河流水位變幅大多超過10米,最高可達20米以上,洪水形成歷時短,陡漲陡落,具有顯著的山區暴雨洪水特徵,各次級流域每年都會發生局部暴雨洪水或流域洪旱災害,四大水系的暴雨洪水渠江水系洪水的主要成因,對下游地區特別是構成極大威脅。區內河流流域面積大多在100平方千米以上,因積雨面積小,水源涵養差,水量小,流程短,季節性強,遇旱則枯,有洪即澇。主要河流水文特徵如下:
1、拔妙河
發源於廣福鄉母豬槽。於雙河口匯入龍王溝,然後向北流6千米至石灰槽,沿途接納茶葉坪、橫長溝溪水,經采實的雙河口、採石橋、政治橋、響水洞入青煙洞後,出境流出開江縣。流程21.6千米,支河長44.88千米,流域面積101.99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1.84立方米/秒,天然落差270米,理論蘊藏量2700千瓦。
2、白岩河
發源於靈岩鄉土地坪東南側。流胡家嘴、程家槽、梅家鄉、雙河口、寶石水庫、乾巴子、張家壩、葫蘆觀、玉河橋、靖安垛子口等地,於聯珠峽出境入達縣。主河流程59.8千米,支河包括螞蝗溝、程家溝、磨子河和甘棠河等,長103千米,是縣內最長河流,流域面積343.18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6.37立方米/秒,天然落差325.2米。
3、新寧河
發源於靈岩張鄉黑天池西側,沿北部七里峽山脈自東北向西南流往龍王塘、涼水井、觀音橋、太平橋、小黑溝(以上原名蛟水溝)、楊家壩至潘家堰接納澄清河水後,轉向西北過大石橋、打魚洞、徐家壩、回龍,納天師河水,再向西穿過七里峽入宣漢境。主河流流程42千米,支河長126千米。流域面積357.54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6.15立方米/秒,天然落差287米。
4、任市河
發源於廣福鄉黑天寺,經蘭草溝,由東向西過新街龍鬚壩出境,入梁平縣文化鄉後,再轉流向北復入縣境新街鄉(縣外流程13.1千米),流經明橋、任市鄉、靖安水車壩後,在垛子口與白岩河匯流經聯珠峽匯入達縣境。主要支流有新盛河、廣福河等河流。主河流長29.7千米,支溝長70.8千米,流域面積319.73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5.66立方米/秒,天然落差30米。
開江縣開江縣

自然資源

土壤資源

開江縣土壤面積10.33萬頃,非適宜農業土壤面積56868公頃,占土壤總面積的55.05%,農業土壤面積46432公頃,點土壤總面積的44.94%,農業土壤又分為3個土類、6個亞類、13個土屬、53個土種、67個變種。3個土類分別為沖積土277.78公頃,紫色土16304.09公頃,黃壤土769.09公頃。

植被資源

開江縣自然地帶性植物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自然植被分布較為廣泛,其群落結構和優勢樹種依山形地和土地利用現狀而有所不同。境內有喬木、灌木、藤木、草木等各種植物700多種,喬木以馬尾松為主,分布在縣境內三低山區,杉木、柏木、櫟類等馬尾松林類散生分布,淺丘、平壩多為桉樹、千丈、榿木、泡桐等,初步查清喬木樹種有38個科、63個屬、223個種;灌木主要有馬桑、黃刺、杜鵲、水紅子等14個種;竹類主要有慈竹、白夾竹、水竹、楠竹、斑竹等50多個竹種;草本有艾蒿、茅草、芭茅、苔蘚、蕨類等;還有菌類低等植物。稀有植物有銀杏、紅豆、香樟、楠木、水杉等。現有林地237041畝,其中,原有林地185374畝、灌木林20542畝,疏幼林地62171畝、經果林地31125畝,林草覆蓋率為15.35%。由於人為活動影響,植被類型發生了很大變化,原生植被演變為次生植被,自然植被在許多地方又為人工植被所代替。人工植被,集中分布在平壩、丘陵、和低山區。農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麥等,經濟林木有柑桔、油桐、桑、茶等,引進的林木有桉樹、國外松、油橄欖等。糧食作物172個品種,經濟作物和果木有64個品種,蔬菜作物有48個品種,菌類植物有野生菌和人工養殖的菌類20餘種,藥用植物有500餘種。

礦產資源

開江縣境內共發現礦種16個,主要以能源礦產煤、天然氣為主,其次為非金屬原材料礦產石灰石、砂岩、頁岩、河砂石,黑色金屬有菱鐵礦,非金屬礦產有磷灰石、鹽、土硝、耐火粘土、泡砂石,水汽礦產有地熱礦泉水。已查明有一定資源儲量的礦種有煤、天然氣、菱鐵礦、地熱水等。能源礦產資源總量豐富,全縣已查明煤、天然氣儲量占其總量的90%以上。境內建築用的灰岩、砂岩、頁岩等非金屬建築材料,分布廣,但研究程度低,開採規模小,零星分布於境內各鄉鎮。金屬礦產中的菱鐵礦,有和煤相伴而生,規模小,品位低。

能源資源

開江縣境內可開發利用的能源資源主要有水能、光能、熱能、煤、薪柴和沼氣。全縣所消耗的能源主要有煤、石油、電、秸桿、柴草、沼氣和天然氣。全縣沼氣豐富,而且發展利用較快,每年農作物稿桿、柴草、人畜糞尿、有機廢物總量近100萬噸,可供制沼氣的原料約50餘萬噸,可製取沼氣6000餘立方米,全縣已建沼氣池6000餘口,年產氣100餘萬立方米。總能源消耗中,自給量僅占60%。

人口

截至2018年末,開江縣公安戶籍總人口為58.63萬人,城鎮人口21.77萬人,鄉村人口36.86萬人。其中常住人口44.8萬人,常住城鎮人口18.06萬人,城鎮化率40.32%。2018年全年出生人口6175人,死亡3541人。人口出生率為10.46‰,死亡率為6‰,自然增長率為4.46‰。

經濟

綜述

2018年,開江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27.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8.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3.4億元,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37.4億元,增長8.9%;第三產業增加值56.8億元,增長10.1%。三次產業對GDP的貢獻率分別為12.1%、33.0%、54.9%,分別拉動GDP增長1.0%、2.7%、4.4%。三次產業結構由去年的27:28.8:44.2調整為26.2:29.3:44.5。全縣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8330元,增長8.3%。全年民營經濟增加值80.8億元,比上年增長8.2%,占GDP的比重達63.3%,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62.2%,拉動GDP增長5.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6億元,增長1.7%;第二產業增加值36.4億元,增長7.8%;第三產業增加值34.9億元,增長10.5%。民營經濟三次產業對民營經濟增加值的貢獻率分別為2.5%、43.3%、54.2%。民營經濟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2.5:45.0:42.5調整為11.9:45.0:43.1。民營經濟主體達到14577戶,比上年增長19.44%,占市場主體總量的95.7%,其中私營企業數量達到3195戶,增長32.63%。
截至2018年末,開江縣共有從事一、二、三產業的各類法人單位3203個,產業活動單位437個。在法人單位中,企業法人單位為2055個,事業法人單位420個,機關法人單位(國家機關和政黨機關)77個,社會團體法人單位64個,其餘法人單位587個。在法人單位中,規模以上工業69個,限額以上商貿50個,取得資質的建築業15個,房地產開發經營企業4個,限上服務業25個。
固定資產投資
2018年,開江縣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1.2億元,增長11.8%,其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投資)89.2億元,增長13.7%。民間投資完成26.4億元,增長10.6%,民間投資總量占總投資比重達29.0%。從產業來看,第一產業投資6.9億元,增長44.4%;第二產業投資13.7億元,下降27.5%,其中工業投資13.5元,下降27.4%;第三產業投資70.7億元,增長21.9%,其中交通運輸投資25.8億元,增長4.9%。全縣施工項目273個,本年新開工項目145個,投產項目187個。新增固定資產14.9億元,下降77.7%。
財稅收支
2018年,開江縣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5.0億元,增長1.3%,其中稅收收入為2.63億元,下降0.4%;非稅收收入為2.37億元,增長1.9%。地方公共財政支出31.0億元,增長10.4%。全年民生支出24.11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77.7%。對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醫療衛生與計畫生育支出、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教育投入較大,分別增長71.8%、35.6%、24.3%、11.7%。
人民生活
2018年,開江縣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42元,增長9.3%;全體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4353元,增長8.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73元,比上年增加2295元,增長8.8%。其中工資性收入16282元,增長6.2%;經營淨收入5106元,增長8.4%;財產淨收入1947元,增長11.8%;轉移淨收入5038元,增長17.5%。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0754元,比上年增加1286元,增長6.6%。其中,食品菸酒支出增長4.7%、衣著支出增長9.5%、居住支出增長2.1%、生活用品及服務支出增長12.5%、交通通信支出增長6.5%、醫療保健支出增長10.9%、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支出增長16.3%。
2018年,開江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00元,比上年增加1229元,增長9.3%。其中工資性收入5569元,增長6.5%;經營淨收入5646元,增長6.3%;財產淨收入313.4元,增長13.0%;轉移淨收入2972元,增長21.3%。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0699元,比上年增加974.3元,增長10.0%。其中食品菸酒支出增長8.3%、衣著支出增長7.2%、居住支出增長8.1%、生活用品及服務增長6.5%、交通通信增長8.5%、醫療保健支出增長24.6%、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支出增長20.7%。
2018年,開江縣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3%,其中食品菸酒類增長1.5%,衣著類增長2.9%,居住類增長3.4%,生活用品及服務類增長1.6%,交通和通信類增長2.4%,教育文化和娛樂類增長2.1%,醫療保健類增長2.6%。全年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上漲5.6%。
開江縣開江縣

第一產業

2018年,開江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5.0億元,增長3.8%;農林牧漁業增加值34.3億元,增長3.9%。
種植業
2018年,開江縣糧食作物種植面積51551公頃,比上年減少300公頃,下降0.6%。其中水稻17933公頃,減少407公頃,下降2.2%;玉米13733公頃,增加106公頃,增長0.8%;豆類5788公頃,增加78公頃,增長1.4%;薯類13290公頃,減少17公頃,下降0.1%;油料種植面積10517公頃,增加42公頃,增長0.4%;蔬菜及食用菌種植面積9299公頃,增加216公頃,增長2.4%。全年糧食產量301444噸,比上年增產717噸,增長0.2%。其中小春糧食產量下降0.4%;大春糧食產量增長0.3%。經濟作物中,油料產量40146噸,增長0.9%;蔬菜及食用菌產量359771噸,下降3.7%;茶葉產量339噸,增長4.3%;園林水果產量11569噸,增長0.9%;中草藥材產量723噸,增長4.0%。
林業
截至2018年末,開江縣實有森林面積42443.55公頃。當年造林面積3793.33公頃,其中退耕造林800公頃。森林覆蓋率41.15%,比上年提高1.0%。
畜牧業
2018年,開江縣畜牧業總產值20.4億元,增長2.4%;畜牧業增加值9.7億元,增長2.5%。畜牧業增加值占農業增加值的28.3%。肉豬出欄34.7萬頭,比上年增長1.1%;牛出欄1.2萬頭,增長2.3%;羊出欄12.1萬隻,下降1.3%;家禽出欄1061.3萬隻,增長2.0%。全年肉類總產量45004噸,增長2.2%。其中豬肉產量24861噸,增長2.5%;牛肉產量1462噸,增長2.4%;羊肉產量1803噸,下降0.8%;家禽肉類產量16228噸,增長2.1%;禽蛋產量14002噸,增長2.7%。

第二產業

工業
2018年,開江縣全部工業增加值24.16億元,增長9.1%,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22.6%,拉動經濟成長1.8%。全縣65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81.4億元,增長17.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10.3%。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7.6%,重工業增加值增長5.0%,輕、重工業增加值比為1:1.3。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5.7%,非公有企業增加值增長12.1%,股份制企業增長9.6%,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增長13.4%。分行業看,規上工業25個行業大類中有22個行業保持增長,增長面達88%。工業主導產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農副食品加工業、橡膠和塑膠製品業、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5.0%、20.6%、22.3%、33.5%。從新動能看,汽車零部件製造業增加值達0.23億元;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儀器儀表製造業、燃氣生產和供應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繼續保持較快發展,增加值分別增長8.6%、24.6%、28.3%、22.0%、26.6%。從工業總產值看,規上工業總產值達81.4億元,增長17.3%,其中輕工業、重工業總產值分別增長18.6%、16.1%。國有控股企業、股份制企業、其他經濟類型企業、非公有工業總產值分別增長14.6%、15.9%、24.1%、18.6%。從銷售產值看,規上工業銷售產值達80.6億元,增長17.1%,其中輕工業、重工業銷售產值分別增長17.9%、16.3%。國有控股企業、股份制企業、其他經濟類型企業、非公有工業銷售產值分別增長14.6%、16.0%、22.1%、18.4%。從產品產量看,飲料酒產量增長11.1%,人造板產量增長36.3%,鮮、冷藏肉產量增長37.5%,塑膠製品產量增長6.3%,水泥產量增長25.8%。產品產銷率達到99%。從企業盈利看,規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達77.0億元,增長20.0%;主營業務成本67.4億元,增長18.6%;企業營業利潤3.7億元,增長177.8%;利潤總額3.7億元,增長178.6%。
建築業
2018年,開江縣建築業總產值51.6億元,增長28.3%。其中建築工程產值39.2億元,增長11.1%;安裝工程產值8.2億元,增長300.4%。建築業增加值13.8億元,增長8.6%,對經濟成長貢獻率為10.9%,拉動經濟成長0.9%。年末具有資質等級的施工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13家,比去年增加1家。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8.78萬平方米,增長47.3%,其中住宅建築施工面積24.32萬平方米,增長55.9%。

第三產業

國內經濟
2018年,開江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2.1億元,同比增長12.1%。其中通過網際網路實現的商品零售額0.57億元,下降22.2%。按經營地分,城鎮市場完成零售額56.2億元,增長12.3%,農村市場完成16.0億元,增長11.1%,城鎮社消零增速比鄉村快1.2%。從消費形態看,住宿業收入完成0.95億元,增長34.0%;餐飲業收入8.1億元,增長29.9%;零售業收入48.7億元,增長9.9%;批發業收入14.4億元,增長9.7%。從限上企業銷售額看,體育、娛樂用品、文化辦公用品、化妝品、五金、電科等行業銷售額增長較快,體育、娛樂用品類增長36.2%,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31.4%,化妝品類增長27.8%,五金、電科類增長25.6%。從規模看,限額以上單位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28.3億元,同比增長14.2%,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39.2%。
對外貿易
2018年,開江縣進出口總額725萬美元,同比增長33.4%。全年共招商引進億元以上項目14個,到位資金80.56億元,同比增長3.2%。2018年全縣外商實際直接投資2943.9萬美元。
房地產業
2018年,開江縣房地產完成投資20671萬元,是去年的20.9倍。商品房竣工面積1.22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2.87萬平方米。
郵電通信
2018年,開江縣郵電主營業務收入達2.4億元,增長10.0%,其中郵政業務收入0.64億元,增長10.1%。年末本地固定電話用戶(不包括分機)42791戶,增長2.3%;行動電話用戶數302759戶,增長10.6%;國際網際網路用戶65938戶,增長21.0%;網路電視用戶61763戶,增長21.4%。
旅遊業
2018年,開江縣接待縣內外遊客351.9萬人次,增長19.2%;旅遊總收入27.0億元,增長18.4%。
金融業
截至2018年末,開江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204.3億元,同比增長10.0%,其中住戶存款餘額166.5億元,同比增長10.7%。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77.8億元,同比增長30.8%。

交通運輸

交通

截至2018年末,開江縣境內公路里程1734.56千米,其中:等級公路(含一、二、三、四級等級公路)通車裡程1528.83千米,高速公路32.00千米,境內鐵路營運里程10.0千米。
達萬高速公路、達萬鐵路穿開江縣境而過,國道542、省道201、省道305縱貫全境,景觀大道、峨城大道和開梁快速通道(講治、甘棠段)建成通車,達開快速通道南、北環線和省道202線靈岩至縣城段改造加快建設。

運輸

截至2018年末,開江縣完成公路貨運周轉量19037萬噸千米、客運周轉量15556萬人千米。營運車輛1907輛,出租汽車72輛,公車營運車輛47輛,年末公車路數15路,全年公共汽車客運總量748萬人次。年末民用汽車擁有量22471輛,比上年末增長19.6%。
開江站開江站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18年,開江縣科學技術支出572萬元,比上年增長5.3%。全年專利申請數215件,其中發明專利16件。有專業技術人員5834人,其中農業技術人員421人。

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開江縣共有各類學校175所。其中國小146所、普通中學28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所;全縣共有專任教師4083人、其中國小教師2177人、普通中學教師1793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教師113人;全年各類學校招生15910人、在校生63258人、畢業生15709人。其中國小招生5328人、在校生33729人、畢業生6597人;普通中學招生9367人、在校生26911人、畢業生8541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招生1215人、在校生2618人、畢業生571人。年末幼稚園79所,在園兒童16473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

文化事業

截至2018年末,開江縣共有博物館1個;文化館1個、文化站20個;公共圖書館1個,圖書總藏量54.94千冊;劇場、影劇院數2個,其中電影院2個;廣播台1座,電視台1座,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98.76%和98.76%,有線電視入戶率15.83%。截至2018年末,開江縣共有檔案館1個,已開放各類檔案39330卷,開放資料9463冊,接待查閱3258人次,查閱4065卷次。

體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開江縣體育場館1個,全民健身路徑56條,其中當年新建全民健身路徑41條。截至2018年末,開江縣體育彩票收入0.15億元。新建農民體育健身工程45個。

衛生事業

截至2018年末,開江縣共有衛生機構269個,其中醫院、衛生院28個,婦幼保健院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執法監督所(局)1個。全縣共有衛生機構人員2368人,其中,執業(助理)醫生461人,註冊護師、護士577人,衛生防疫人員63人。衛生機構床位數2294張,其中醫院、衛生院床位數2179張。產婦住院分娩比例為99.95%。嬰兒死亡率4.21‰,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5.85‰。

勞動就業

截至2018年末,開江縣社會從業人員32.21萬人,其中第一產業從業人員12.51萬人;第二產業從業人員4.61萬人;第三產業從業人員15.0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2535人,比上年減少322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6%。年末新增城鎮就業4965人。

社會保障

截至2018年末,開江縣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238951人,其中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7201人。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34909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22806人;失業保險參保11756人;工傷保險參保12710人;生育保險參保5453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501814人。

社會福利

截至2018年末,開江縣共有各種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15個,各種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床位1324張。社區服務設施31個,城市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86%,比去年提升5.0%。城鎮、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分別達到8192人和36852人,分別比去年減少3697、10819人。

環境保護

2018年,城區大氣主要污染物PM2.5濃度同比上升21.3%,SO2濃度同比上升6.8%,PM10濃度同比下降0.6%,優良空氣天數達到331天。城鄉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100%,寶石橋水庫水質穩定在III類水平,主要河流國控出境斷面水質年均值達到III類以上標準。萬元GDP能耗為0.615噸標準煤,比上年下降12.33%;萬元規上工業增加值能耗為1.746噸標準煤,比上年下降25.97%。

歷史文化

開江縣南北朝西魏廢帝二年(553年)置縣,舊名新寧縣,已有1450多年歷史。
民俗文化內涵豐富,有拗棒、薅秧歌、石工號子、龍舞、彩亭、高蹺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峨城山樊噲碑、寶石舊縣壩、雙牛山、仁德橋、寶泉塔等文物古蹟。甘棠胡氏節孝坊、任市陶牌坊為國家重點文物,甘棠火龍鬧元宵成為川渝民俗文化品牌。開江是革命老區,孕育了徐彥剛、唐在剛、覃文等300多位英雄的革命兒女。

風景名勝

開江縣旅遊資源豐富,有始建於唐朝的古剎寶典金山寺,有富含多種礦物質具有保健醫療功用的雙飛溫泉,有寶石湖水庫等。境內有金山寺、飛雲溫泉、任市陶牌坊、寶塔泉、寶石湖、白岩洞、峨城山等20多處旅遊景點。
開江文筆塔
開江文筆塔在四川盆地東部,大巴山南麓的開江縣境內。開江“八景”之一的筆塔,位於縣城南6千米的文山美女峰頂。
開江任市陶牌坊
任市陶牌坊位於開江縣城南35千米的任市鎮街口,始建於光緒八年(1882年),是清朝廷誥援清制五品奉政大夫張九封為其妻妾所建。牌坊坐南進北,四柱三門牌樓式建築。
金山寺
金山寺位於開江縣縣城8千米普安鎮玉皇觀村金山山腰,背倚金峰,面臨撫河,因所坐落的山丘貌似“金”字而得名。
據文獻及寺存碑刻記載:金山寺始建於唐天寶年間,古名伽蘭寺。明正德六年(1496年)毀於兵亂,清康熙、乾隆年間,德岸法師募資重修擴建,其弟子普濟曾募鐫經版刻印佛經,遂成禪林寶剎。

榮譽稱號

2017年12月14日,開江縣獲評第四屆四川省文明城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