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曲縣

瑪曲縣

瑪曲縣隸屬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西南部,青藏高原東端,甘、青、川三省交界處,黃河第一彎曲部。地處東經100°45′45″~102°29′00″,北緯33°06′30″~34°30′15″之間,東北以西傾山為界與本州碌曲縣接壤,東南與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若爾蓋縣、阿壩縣為鄰。

瑪曲縣總面積是10190平方公里,總人口為5.49萬(2011年),其中藏族占三分之二,平均海拔是3700米。瑪曲古屬羌族地區,公元663年吐蕃統一青藏高原後,才成為藏族的遊牧之地。

2011年,瑪曲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15028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0年增長5.5%。

2019年4月28日,甘肅省政府批准瑪曲縣正式退出貧困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瑪曲縣
  • 外文名稱:Maqu Xian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中國 甘肅省 甘南州
  • 下轄地區尼瑪鎮歐拉鄉歐拉秀瑪鄉
  • 政府駐地尼瑪鎮
  • 電話區號:0941
  • 郵政區碼:747300
  • 地理位置:中國西北
  • 面積:10190平方公里
  • 人口:5.49萬(2011年)
  • 方言:藏語
  • 氣候條件:高原性氣候
  • 著名景點格薩爾廣場七仙女峰
  • 車牌代碼:甘P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地形,氣候,自然資源,水電資源,藥材資源,礦產資源,人口民族,交通運輸,政治體制,經濟概況,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學技術,衛生事業,社會保障,旅遊名勝,

歷史沿革

瑪曲古稱羌區析支河流域。《後漢書》記載:西周穆王時,西征犬戎獲其五王,又獲四白鹿。《安多政教史》、《西藏王統記》亦稱:占據高原三峰者藏族六大姓之一,以白鹿為圖騰的董氏(党項羌)印迷所屬瑪柯(河曲)部繁衍於此。
春秋戰國時,董氏後裔已發展成許多部落。
秦時仍屬董氏控制。
漢時,嶺王國天子(自稱)屬地,按姓氏仍屬董,按地區屬滇零之"鐘存部"。
三國時,河曲之地屬迷唐羌分支和夷之地。
晉、南北朝時,黃河首曲屬党項彌藥地區。
隋時大部屬河源郡。
唐時為吐蕃將軍悉參(節度使)多彌衛(衛府設在河曲)屬同恰(州)九州六部之一的瑪柯董氏(党項遺部)。
宋時屬吐蕃諸部脫思麻(多彌)地區。
元時為吐蕃等處宣慰司之脫思麻路,此地仍稱嶺地。
明朝時,除卓格尼瑪屬陝西都司洮州衛外,其餘嶺地均屬朵甘都司贊善王分地的巴西諸部。
清時屬蒙古厄魯特部。清雍正元年(1723年)發生"羅卜藏丹津叛清事件"後,屬清朝欽差辦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務大臣管轄。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夏河拉卜楞寺院在河曲組成第一個流官制部落--歐拉部落。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河曲南北盡歸拉卜楞寺管轄。
民國十七年(1928年)屬甘肅省夏河縣,但其政令唯有通過拉卜楞寺院才能在河曲各部施行。
1949年9月18日,夏河縣解放以後,為夏河縣第七區。
1953年3月中共歐拉工委、歐拉行政工作組正式進入黃河第一彎開展工作,是年9月改為瑪曲工委和瑪曲行政委員會。
1955年6月,經甘肅省人民委員會批准建縣。因瑪曲地臨黃河,而黃河藏語稱"瑪曲"而得名,隸屬甘南藏族自治州。
1959年1月1日,瑪曲、碌曲合併,稱洮江縣;1962年1月1日,撤銷洮江縣,恢復瑪曲、碌曲兩縣建置。

行政區劃

瑪曲縣轄1個鎮、7個鄉:尼瑪鎮歐拉鄉歐拉秀瑪鄉阿萬倉鄉木西合鄉齊哈瑪鄉采日瑪鄉、曼日瑪鄉。

地理環境

位置

瑪曲縣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西南部,青藏高原東端,甘、青、川三省交界處,黃河第一彎曲部。地處東經100°45′45″~102°29′00″,北緯33°06′30″~34°30′15″之間,東北以西傾山為界與本州碌曲縣接壤,東南與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阿壩縣為鄰,西面與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甘德縣、瑪沁縣毗鄰,北接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縣

地形

崑崙山系之阿尼瑪卿雪山(積石山),從西向東橫貫縣境中部。西秦嶺山系之西傾山從北向南綿延進入縣境北部,形成了瑪曲西北高,東南低,由西北向東南高度遞減的地勢。境內海拔在3500~3800米之間,峰巔嵯峨起伏,重巒峭拔,溝壑縱橫,河流湍急。東南為黃河二級階地,地表平坦。

氣候

瑪曲縣氣候屬明顯的高原大陸性高寒濕潤區,高寒多風雨(雪),無四季之分,僅有冷暖之別。冷季長達314天,漫長而寒冷;暖季51天,短暫而溫和。雨水集中,日照充足,輻射強烈,無絕對無霜期。年平均氣溫1.2℃。牧草生長期190天。年平均日照26912小時,日照率為61%,牧草生長期平均日照55~68小時。

自然資源

水電資源

瑪曲縣占居黃河九曲之首曲,水能資源十分豐富,理論蘊藏量為151.7萬千瓦,占全州水能總蘊藏量的42%,目前只開發了0.2%;黃河從青海省久治縣門堂鄉流入我縣木西合鄉境內,流程達433公里,占黃河在甘肅段總流程的59%。黃河流入我縣境內時的水流量占黃河總流量的20%,出境時水流量增加到65%,黃河在瑪曲段的補充水量占黃河總水流量的45%,年入境水量為137億立方米,出境水量為164.1億立方米,年產自表水27.1億立方米。瑪曲縣境內黃河支流眾多,主要的一級支流有28條,二級支流有300多條,濕地面積達562.5萬畝。

藥材資源

瑪曲縣有39科、100屬、151種野生藥用植物,其中分布面積廣、數量多、藥用價值及經濟價值高的有冬蟲夏草、水母雪蓮、甘肅貝母、列香杜鵑、列吐羌活、唐古特大黃、多花黃芪、甘青烏麻花艽等20餘種。

礦產資源

瑪曲縣已探明的有金、鐵、銅、錫、鉬、鎢等金屬礦和泥炭、大理石等非金屬礦。

人口民族

瑪曲縣,總人口為5.49萬(2011年),有藏族、回族、東鄉族土族保全族、滿族、蒙古族、撒拉族等民族。藏族人口占大多數。

交通運輸

瑪曲縣有兩條公路(尕瑪路和兩阿路)與國道213線貫通。瑪曲縣建成郎瑪公路、尕瑪公路、瑪阿公路、黃齊公路、扎西公路、阿木公路、洛久公路等7條公路,實現了鄉鄉通公路。

政治體制

縣長:嚴和平
常務副縣長: 久特
副縣長:、薛瑞麟、尕藏卓瑪、索南尖措、黨久、丹智才讓、王金全

經濟概況

綜述

2011年,瑪曲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5028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0年增長5.5%。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2973萬元,比2010年增長6.5%;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45118萬元,比2010年增長1.2%;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6937億元,比2010年增長9.2%。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8.7%,對GDP的貢獻率為35.5%;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9.2%,對GDP的貢獻率為8.1%;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2.1%。對GDP的貢獻率為56.4%。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29.7比36.8比33.5,調整為28.7比39.2比32.1。
2011年,瑪曲縣完成大口徑財政收入19529萬元,比2010年增加2150萬元,增長12.4%;其中,稅收收入完成10878萬元,占完成大口徑財政收入的55.7%。財政支出76271萬元,比2010年多支33134萬元,比2010年增長76.8%。

第一產業

2011年,瑪曲縣總增各類牲畜284759頭、只,總增率27.09%,比2010年提高1.02個百分點;出欄各類牲畜295884頭、只,出欄率28.15%;商品出欄各類牲畜280089頭、只,商品率26.65%。
2011年,瑪曲縣肉類總產量14527噸,比2010年增長8.7%。其中,牛肉產量11305噸,比2010年增長11.7%;羊肉產量3222萬噸,比2010年下降1.1%。2011年末牛存欄511454頭,比2010年下降2.9%;羊存欄507213頭,比2010年增長0.9%。羊毛產量507.2噸,比2010年增長0.9%。牛奶產量34869噸,比2010年增長0.3%。

第二產業

2011年,瑪曲縣全部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44763萬元,比2010年增長1.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39053萬元,比2010年下降1.1%。在規模以上工業中,股份制企業實現增加值36673萬元,比2010年下降4.2%,私營企業實現增加值2380萬元,比2010年增長90.5%。

第三產業

2011年,瑪曲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0049萬元,比2010年增長16.3%。按銷售地區統計,城鎮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5433萬元,比2010年增長11.35%,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76.98%;鄉村實現消費品零售額4616萬元,比2010年增長17.07%,占23.02。按行業統計,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17285萬元,比2010年增長11.87%,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6.21%;;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2764萬元,比2010年增長17.52%,占13.79%。
2011年,瑪曲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為95872萬元,比2010年增加19897萬元,比2010年增長26.19%;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36841萬元,比2010年增加5639萬元,比2010年增長18.07%。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為34977萬元,比2010年增加3727萬元,比2010年增長11.93%。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瑪曲縣有普通中學兩所,國小12所;普通中學專任教師180人,國小專任教師403人;普通中學在校學生1920人,其中女生969人;國小在校學生6399人,其中女生3086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8.95%。

科學技術

瑪曲縣有專業技術人員940人,其中農業技術人員89人。

衛生事業

2011年末,瑪曲縣有醫院、衛生院12所,床位196張,醫療機構衛生技術人員203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77人,衛生防疫人員26人。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24.7%,嬰兒死亡率23.7%,產婦住院分娩比例74.6%。

社會保障

2011年末,瑪曲縣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507人,比2010年末增加15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3171人,比2010年增加55人。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2679人。有38092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9.2%;17902人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011年各項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3041萬元,比2010年增長16%,各項社會保險基金總支出1960萬元,比2010年增長27%。城鎮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數為1831人,發放低保金404萬元,比2010年增長10%;農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數為10108人,發放低保金829萬元,比2010年增長8.6%;農村居民得到政府五保救濟的人數為433人,發放救濟金90.93萬元,比2010年增長31.25%。

旅遊名勝

瑪曲縣
黃河首曲第一橋
黃河首曲第一橋。位於縣城4公里處,是黃河上游在瑪曲境內建的第一座橋,因此有第一橋之稱。它是1979年所建,這座橋的長280米,寬是7.5米。
黃河第一橋有兩大景觀。一是“拱橋拓日”。清晨日出時,立於大橋西側,當太陽升至拱面時感覺拱橋托起了太陽一樣,頗為壯觀。二是“長河落日”。
瑪曲縣
大水泉
位於縣城以東朗瑪公路(朗木寺至瑪曲)20公里處,由於在巍峨的西傾山腳下湧出一泉,其水甚大而得名。泉呈一漏斗狀水池,深約0.4米,底部有泉眼10餘個,咕咕噴涌,出水量大,流出形成河流,其水甘甜清冽。
1979年,瑪曲漁場試驗並成功培育了原產於美國加利福尼亞的虹鱒魚。
瑪曲縣
貢賽爾喀木道
藏語意為貢曲、賽爾曲、道吉曲三條河流與黃河匯流之地。位於瑪曲縣西南54公里的阿萬倉鄉政府治所以南,是以西北的貢曲、賽爾霞曲、東面的道吉曲匯合處為中心的盆形草原區,面積約200平方公里。它包括著名的阿萬倉娘瑪寺院、散日瑪寺,賽爾霞溝吐蕃贊普赤德松贊的軍事指揮部遺蹟。貢賽爾喀木道歷史悠久,古為西羌以白鹿為圖騰的董氏卿所屬部落棲息之地,党項、吐渾谷、吐蕃、蒙古等民族生後在這裡生息或建立遊牧部落政權。
瑪曲縣
七仙女峰
地處甘肅省瑪曲縣木西合鄉境內(離縣城約八十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山勢奇特的山脈延伸在黃河岸邊,自然形成七座大小不一的小峰,這就是我要講的七仙女峰。
瑪曲縣
喬科大沼澤地
藏語稱喬爾乾,位於瑪曲縣東南曼爾瑪鄉境內,面積1000多平方公里,沼澤地平坦廣闊,坡丘平暖,水草豐美,是得天獨厚的天然草場,因出產河曲馬(原名喬科馬)而聞名天下。喬爾乾實際由五縫、七橋、二塘組成。五峰即中心的瓦芒則棟峰,東面的色銳峰,北面的嘎伊峰,南面的協合爾峰和西面的崗蘭木孜乎銳鋒;七橋指北面的貢橋,西面的郎曲橋乾、掖爾茂橋,南面的撒銳橋,東面的色銳橋和中間的翁坡橋及瓦芒橋;東西、南北五橋連綿環繞五縫,中二橋卻間隔五峰。二塘及萬廷塘和衛當塘。喬乾是河曲馬的中心產地,也是丹頂鶴,黑頸鶴,白天鵝、黃羊、藏羚羊等珍稀野生動物的棲息樂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