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多政教史》是智觀巴·貢卻乎丹巴饒吉(1801~?)於清·同治四年(1865)完成的有關安多地區藏傳佛教發展、藏漢民族交往地方專史。 安多是藏語地名漢譯,古譯為“多麥”,到元代又譯作“脫思麻”或“朵思麻”,藏語意為“末尾或下部”,具體指指今青海巴顏喀喇山以東,包括甘肅與四川阿壩藏族自治州北部在內的廣大地區。
基本介紹
- 書名:《安多政教史》
- 作者:智觀巴·貢卻乎丹巴饒吉
- 類別:佛教、歷史
- 朝代:清代
《安多政教史》是智觀巴·貢卻乎丹巴饒吉(1801~?)於清·同治四年(1865)完成的有關安多地區藏傳佛教發展、藏漢民族交往地方專史。 安多是藏語地名漢譯,古譯為“多麥”,到元代又譯作“脫思麻”或“朵思麻”,藏語意為“末尾或下部”,具體指指今青海巴顏喀喇山以東,包括甘肅與四川阿壩藏族自治州北部在內的廣大地區。
《安多政教史》是智觀巴·貢卻乎丹巴饒吉(1801~?)於清·同治四年(1865)完成的有關安多地區藏傳佛教發展、藏漢民族交往地方專史。 安多是藏語地名漢譯,古譯...
安多Amdo,安多藏區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部。安在藏語裡實發“阿”音,《多麥佛法源流》(又譯為《安多政教史》)中說取阿慶崗嘉雪山(a-cheh-gangs-rgyab)和多拉山(...
嘉絨出自文獻《安多政教史》,因嘉莫墨爾多神山而得名,指墨爾多神山四周地區。...... 嘉絨出自文獻《安多政教史》,因嘉莫墨爾多神山而得名,指墨爾多神山四周地區。...
據《安多政教史》記載,世葉什姜之管家兼索本(主管活佛飲食的僧職)格隆加央扎巴,亦為加央羅哲弟子,1753年去世後,信徒們以1754年出生賽曲瑪的根敦丹巴達吉為其...
《安多政教史》稱羊官寺為“東霞扎西曲林”,為佑寧寺僧人所建。“東霞”是樂都北山的藏語總稱,“扎西曲林”意為, “吉祥法洲”。佑寧寺初建於明萬曆三十二...
據《安多政教史》記載,該寺初為靜房,創建者古哇旬努絳曲鄂色(童菩提光),今貴德縣阿什貢村人,系薩迦派第五祖八思巴的高徒大宛·仲仁欽扎的侄孫大宛·旬努僧...
清代藏族史書《安多政教史》中也認為卓倉地名緣海喇嘛桑傑扎西而來,“因為他是卓窩壠瑪域地方的人,故稱為卓倉”。卓窩壠瑪域即今西藏山南洛扎縣普曲地方。“...
藏語稱“年都乎噶爾扎西達吉林”,意為“年都乎吉祥興旺洲”。位於青海省同仁縣治北1公里的年都乎鄉政府所在地北山腳下。據《安多政教史》記載,年都乎寺由丹智...
據《安多政教史》記載,藥草台寺在明萬曆年間常住僧侶400餘人,清代以來逐漸減少,到本世紀三十年代減至300餘人,1958年前下降到65戶94人。全寺建築685間,占地近...
藏傳佛教歷史典籍《安多政教史》說:“纏山一帶山形似彌勒佛自生像,從頭到腳的距離需步行半天,自生像頭朝西,面向東,從遠處眺望形象非常清晰。”山上的金剛亥母...
位於縣治東44公里處,在今瓜什則鄉政府所在地絨穹多,據傳建於明代,最初寺址在加卜察溝,《安多政教史》摘錄《噶丹嘉措傳》中的記載說:腑貝1噶居活佛於瓜什...
關於隆務寺的屬寺說法不一,據《安多政教史》所載18寺,主要為今五屯上下莊二寺前身投毛寺,蘭采鄉的葉什姜寺,黃乃亥鄉的扎西其寺、隆務貢寺,麻巴鄉的的乙格...
祝貢寺:藏語稱噶丹勒謝琅,意為具喜善言洲。寺址在毛毛山北麓的東大灘鄉西岔溝。天祝縣取名,天指天堂鄉的天堂寺,祝即祝貢寺。據《安多政教史》記載:明未,...
在某段時期,安多地區的藏民亦稱大藏寺為"茶谷寺"。 在歷史上,大藏寺甚有名氣,堪稱格魯派在川北一帶之總寺,於宗喀巴大師諸傳記、《安多政教史》及明、清二...
《安多政教史》雲,該寺為尕吾俄然巴所建,至《安多政教史》成書的1856年,尕吾俄然色轉世系統已歷三世。按此,該寺約初建乾清乾隆年間。歷史上尕吾寺與...
青海藏傳佛教五大教派之一,從宋末明初就傳人青海。據《安多政教史》等記載,早在元大德五年(1301年),黃南州同仁縣隆務寺的創建者三旦仁欽的先祖拉傑扎那哇,受...
噶瑪洛部,藏族古部族名。據藏籍《安多政教史》載:吐蕃王朝贊普赤松德贊時期(742—797),曾攻占唐朝河西隴右廣大地區(今青海東部及甘肅南部),並於唐廣德元年(763)...
《安多政教史》言,此寺由勒吾寺創建者得合蓋二世阿旺根敦丹增所建,後由歷輩比塘華旦倉活佛主持,故該寺歷史上屬文都寺華旦倉管轄。五十年代初有寺僧2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