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馬尼拉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城市。它在
印度文明 、中國文明及中亞古文明的基礎上,融合
西班牙 、美國的西洋文明,形成東西合璧的文化。1571年,西班牙殖民者黎蓋斯比從馬尼拉登入,入侵併占領了
菲律賓 ,然後在馬尼拉市中心的巴石河南岸建立了城堡和炮台。自那時起,這裡便成了西班牙殖民統治當局的首府。
1898年,美國人打進馬尼拉,取代了西班牙對菲律賓的統治,隨後又征服了附近的
尼格羅 族,把四周的鄉鎮和地區併入馬尼拉,使馬尼拉逐漸擴大。1901年7月31日,馬尼拉被闢為菲律賓特別城市,成了美國統治菲律賓的基地。從此,巴石河北岸的商業區內,大銀行、大公司、大飯店等高樓大廈拔地而起。
1942年,
日本 取代了
美國 在菲律賓的位置。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馬尼拉遭到嚴重破壞,城堡要塞周圍的建築物全部被炮火摧毀。
1946年7月4日,菲律賓正式獨立,將馬尼拉定為首都。今天的馬尼拉,是一座市容整潔的熱帶
花園城市 ,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商埠。
地理環境 位置 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一年只有兩個季節,全年氣溫28℃左右,11月-6月炎熱、潮濕,6-10月為雨季。
行政區劃 馬尼拉市轄16區,僅港區早期非歸於本市轄境;市內的帕西河南北兩岸各劃8個市轄區:
帕西河以北的轄區
岷倫洛區:全境皆為唐人街的範圍
奎阿坡區:消費電子產品、腳踏車、手工藝品商店集中
三巴洛區:教育機構林立
聖米格爾區:菲國中央部會和各國駐菲使館和辦事處所在地
聖尼古拉斯區:
聖塔克魯茲區:衛生署所在地
聖塔梅莎區:
湯都區:人口密度最大、地域大,人口中有高比例為貧民,市政府在此推動建設有相當難度,是市內最落後的一區
帕西河以南的轄區
王城區:馬尼拉市中心以王城區(Intramuros)為核心向外擴張發展
艾米塔區:酒吧、沙龍、豪華飯店及大型購物商場等雲集,素受國際觀光客青睞
馬拉提區:酒吧、沙龍、豪華飯店及大型購物商場等雲集,素受國際觀光客青睞
帕可區:
潘達坎區:菲國中央部會和各國駐菲使館和辦事處集中區
港區:
聖安禮布基區:
聖塔安娜區:
經濟 馬尼拉是
菲律賓 的經濟中心,它集中了全國半數以上的
工業企業 ,主要有紡織、榨油、碾米、製糖、菸草、麻繩、冶金企業等,產值占全國的60%。馬尼拉是菲律賓的重要交通樞紐和貿易港口,全國出口貨物的 1/3和進口貨物的 4/5集中在這裡。
這個城市是銀行和金融,零售,交通運輸,旅遊,房地產的主要中心,新媒體以及傳統媒體,廣告,法律服務,會計,保險,戲劇,時尚,和菲律賓的藝術。
馬尼拉港 是菲律賓最大的港口,使之成為重要的國際航運通往全國各地。菲律賓港口管理局負責監督港口運作和管理的政府機構。國際貨櫃碼頭服務公司由亞洲開發銀行引為前五大航運碼頭運營商,在世界上[69] [70]公司的總部在馬尼拉的港口主要業務。亞洲碼頭團還經營,雇用當地居民在城市,具有沿位於Santa梅薩馬尼拉南港及其容器託管它的主要操作。
岷倫洛 岷倫洛是世界上最大的
唐人街 ,是商業和商務活動的城市中心。眾多的住宅和辦公摩天大樓的中世紀街道內建立的。計畫使唐人街成為一個業務流程外包(BPO)中心的進展,並正在積極馬尼拉市政府追求。 30建築物已確定要被轉換成的BPO辦事處。這些建築大多位於沿Escolta街岷倫洛的,這些都是空置的,並可以轉換成辦公室。[71]近岷倫洛是Divisoria,在馬尼拉的地方戲稱為菲律賓的購物聖地。商場集群這個地方中發現,隨著一些小規模的門店,銷售產品和商品的交易價格。
交通 馬尼拉的交通非常方便,市民出門不論遠近均習慣乘車,市內的交通工具主要有輕軌、公共汽車和“吉普尼”[Jeppney]車等。“吉普尼”由於價格便宜,線路遍布城市的每個角落,是最為常用的交通工具.它是一種帶車篷的廂式吉普車,其車廂內有相對而坐的兩排座位,乘客可隨時打招呼上下。吉普尼是最初是用作二戰時運送美國士兵的交通工具,是拼用舊車部件改裝並經過交通局檢驗的組裝車.
紫線LRT2 輕軌(Manila Light Rail Transit System)有兩條線, 由於顏色設計的區別,其中LRT-1為黃線,LRT-2為紫線。(Metro Rail Transit System)有一條線,MRT-3為藍線。輕軌這3條線連線了整個馬尼拉大都會數個城市,馬尼拉LRT是東南亞最早建成的輕軌系統,比新加坡的MRT線還要早3年,這樣便捷的交通工具卻只收取極為便宜的價格,是總統
阿羅約 施行的便民政策之一。
航空 馬尼拉國際機場 (Manila Ninoy Aquino International Airport)(NAIA)位於馬尼拉市南郊,距市中心約10千米。 菲律賓航空公司和主要外國航空公司均提供菲律賓到世界主要國家、地區和城市的航線。中國南方航空公司每天有從北京和廈門前往馬尼拉的航班以及隔天從廣州飛往馬尼拉的航班,菲律賓航空公司有隔天從北京和上海到馬尼拉的航班以及每天從廈門飛往馬尼拉的航班。在有聯程機票的情況下,必須在飛機起飛之前72小時以電話通知航空公司,以確認搭機。國際機場離境稅是P750,必須現金支付(
比索 或美元)。馬尼拉與
菲律賓 境內的
宿霧 和雷加斯比等城市也有航班,由於競爭激烈,票價較低,建議多詢問幾家航空公司,或者在一些網站上直接查詢最低價航班,如攜程,微驢兒,去哪兒等,國內機場離境稅是P200。
馬尼拉國際機場分國內、國際和菲律賓航空專用三個候機樓,乘菲律賓航空公司之外的航班轉機可以搭兩個候機樓之間的免費巴士,約15分鐘。
由機場到市區沒有大巴士行駛,只有吉普尼的線路,但很容易迷路。所以由機場到市中心搭計程車是較省力和省心的辦法,一般約需P150-300。大廳出口處旁有菲律賓政府觀光局的機場服務中心,提供飯店預訂服務。
注意:機場海關旁邊的菲律賓中央銀行24小時營業,提供兌幣服務。最好用美元兌換當地貨幣。
鐵路 以馬尼拉為起點,菲律賓國營鐵路分南北兩條線路。北線延伸到
聖費爾南多 ,可在中途換車去
碧瑤 。南線延伸至雷加斯比,中途可見
馬榮火山 。
不建議乘坐火車,因為火車速度慢,有時還比較危險。
馬尼拉尼諾伊·阿基諾國際機場 水路 馬尼拉的北港和南港均有很多渡船駛往菲律賓的主要島嶼,乘計程車過去分別需要P70和P50,但回來的時候司機通常不願意打表。渡船的時間表一般在當天的英文報紙上有列出,Malate和Ermita兩家旅行社可以出票。
港口 馬尼拉灣口距市區55.5千米,海灣長8.3千米,是一個天然良港,
馬尼拉港 外建有很長的防波堤,防波堤裡面是
碼頭 區,碼頭建於1834年,巴石河經此入海,把海港分成了南北兩港。北港停泊近海輪船,
南港 停泊遠洋海輪。戴爾潘橋、瓊斯橋、
麥克阿瑟 橋、奎松橋和阿亞拉橋跨越巴石河,連線兩港的地面交通。馬尼拉港港闊水深,現代化設施齊備,是菲律賓進出口的要地和
貿易中心 。
馬尼拉海岸 旅遊 黎剎爾公園 馬尼拉是一座富有濃厚熱帶情調的城市,也是東南亞地區著名的旅遊勝地,城內可供遊覽的名勝很多。位於馬尼拉市中心的黎剎爾公園,占地58公頃,它原名魯納達公園,後來為紀念菲律賓的民族英雄黎剎爾博士而改名為黎剎爾公園。黎剎爾博士是個教育家,同時也是文學家和藝術家。他早年學醫,後從事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鬥爭,領導人民完成了以1862年卡比特運動為開端的獨立運動,1896年12月30日被殖民統治者殺害,年僅35歲。為了紀念他的豐功偉績,公園裡鑄有他的銅像,每天有兩名警衛守護。黎剎爾公園中,有吸引人的中國式庭院,院內有假山,入夜,七彩的裝飾燈把庭院打扮得輝煌美麗。
黎剎公園 椰子宮 1981年1月,在馬尼拉灣南岸新區,用椰子樹建造起一座現代化的宏大建築--
椰子宮 。它成為馬尼拉的一個新勝地。這是一座兩層樓高,六角形屋頂的菲律賓式的典型建築。褐色屋頂由椰木板構成,立柱用的是椰樹幹,砌牆壁用的磚,是由椰果毛殼的纖維混合高強度水泥製造而成的。大廳的巨大吊燈,由100多片經過精心雕刻的椰殼製成,大門上鑲嵌著由4000塊椰殼片組成的幾何圖案。地板上的地毯,也是用椰果纖維織成的,在大廳以外的廳室中,桌上陳放著用椰殼雕成的各種形狀的檯燈,連菸灰缸也是用椰殼雕刻成的。在椰子宮的餐廳里,有一張長約11米的大餐桌,鑲嵌著47000塊不同形狀的椰殼片,用椰樹各個部分製成的家具、工藝品更是琳琅滿目,美不勝收。據說,建造椰子宮共使用了2000棵樹齡在70年以上的椰子樹。在椰子宮的周圍,還種植了150棵椰子樹,林間綠草如茵,花木扶疏,別具情致。
椰子宮 兒童城 馬尼拉的兒童城也別具一格。所謂“兒童城”,主要包括兒童醫院和
兒童公園 ,處處突出兒童特點,處處對兒童進行細緻、周到的服務。在兒童公園裡,按照菲律賓各地的自然環境和風土人情分成幾個區域,各個區域都有鮮明的特色。一方面對兒童普及知識,一方面培養他們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心。
海濱大道 在馬尼拉有一條著名的
羅哈斯 海濱大道,它沿著海岸從南往北筆直延伸,長達10千米,是從機場進入市內的必經之路。羅哈斯大街是為紀念戰後的第一位總統羅哈斯而命名的。道路寬闊、椰樹夾道,兩旁高樓林立,賓館、
夜總會 等繁華異常。這裡融合了東西方的許多特色,外來的旅遊者都要到這裡領略一番典型的馬尼拉風光。
商業中心 馬尼拉還有一些著名街道,也是旅遊者觀光的地方,阿亞拉街原是西班牙財閥
阿亞拉 的私有土地,經過多年的不斷擴建發展成為今日繁榮的商業中心。這裡集中了許多公司、餐廳、商店、電影院和馬尼拉第一流的飯店,馬卡蒂商業中心、帕爾大廈和不少外國
大使館 也在這個地區。埃斯柯達大道在巴石河的北側,從西班牙統治時期起,就是一條繁榮熱鬧的街道,兩旁商店、餐廳林立。黎剎爾路是一條電影院和商店集中的繁華街道,在其後方是古老的
唐人街 ——王彬街。王彬本是個華僑印刷工.在參加菲律賓人民反抗西班牙殖民統治中有過功勞,因此,菲律賓人民及這裡的僑胞一直紀念著他。唐人街是一條以石塊鋪成的狹窄街道,兩旁布滿了中國商店,大部分都有中文招牌。店面之上是小巧玲瓏的
騎樓 ,其街景很像我國舊時廣州的格調,街口立有紀念中菲友誼的一座牌樓,還有一尊華僑王彬的銅像。觀光的馬車來往賓士,使整個“
中國城 ”生氣盎然。
馬尼拉唐人街 國際會議中心 馬尼拉是著名的國際會議城市,居亞洲五大國際會議中心之首。在馬尼拉新區建造的國際會議中心,占地12公頃,內有會議廳、宴會廳、演講廳、展覽廳、電影廳、新聞中心、文化中心、食宿服務網等。會議中心附近的
國際貿易中心 、菲律賓文化中心,經常舉辦大型的商品博覽會和文藝活動。文化中心位於羅哈斯林蔭大道上,是一座一角向
馬尼拉灣 突出的現代建築物,主要部分有廣場、美國會館、小劇場、音樂廳、藝術館、博物館等,人們在這裡可以深入了解菲律賓的文化,也可觀賞馬尼拉灣落日的美景。位於海朗街的國家博物館,主要展出菲律賓出土的古代石器和有關
伊斯蘭教 文化的展品及民間藝術品。
古建築 馬尼拉 保留了很多古建築,那些布滿著苔蘚的
古教堂 外表古老,式樣別致,建築水平高超,與現代建築互相輝映,形成東方與西方、質樸與繁華,古老與現代的混合體。菲律賓是東方唯一的基督教國家,基督教徒約占全國人口90%以上,其中85%信奉天主教。馬尼拉市教堂極多,每一個教堂都有其建築年代的特徵,是馬尼拉歷史的無聲見證。市內著名的聖.
奧古斯丁 教堂建於1599年,是菲律賓最古老的西班牙式
天主教堂 ,也是菲律賓境內最古老的石造建築之一,馬尼拉大教堂是菲律賓最重要的羅馬式天主教堂,位於黎利爾公園西側,這個大教堂是為
聖母瑪利亞 修建的,教堂內珍藏有
義大利 、
德國 和
西班牙 等國的著名藝術家奉獻的大量青銅製品、鑲嵌工藝品和雕塑等。
馬尼拉大教堂 瑪拉乾南官 瑪拉乾南官坐落在巴
石河 堤岸 ,以巨大的花岡岩為建築材料,堅實宏偉,四周是茂盛的熱帶植物。它以前曾是西班牙總督與美國總督的官邸,菲律賓獨立後,歷屆總統都曾加以修建並將此作為
總統府 。
塔爾湖 塔爾湖 旅遊勝地位於馬尼拉市區以南約56千米的塔蓋泰鎮,湖上一個巨大的火山口形成長24千米,寬14千米,水深70米。湖中有一個小島,島上的
塔爾火山 是世界上最小的火山,只有300米高。從湖岸遙望,山腰處有白色的煙霧裊裊升起。馬尼拉郊區另一旅遊勝地是
百勝灘 ,又稱北染瀑布,位於市區東南約120千米,以急流和瀑布著稱。
塔爾湖 文化 地標 馬尼拉的面貌既古老又年輕,地處亞洲又十分歐化。
馬尼拉最著名的大街是
羅哈斯 (Roxas)海濱大道,又稱日落大道,它沿著海岸從南往北筆直延伸,長達10公里。羅哈斯大街是為紀念戰後的第一位總統羅哈斯而命名的。這裡融合了東西方的許多特色,道路寬闊、椰樹夾道。街道兩旁有國際會議中心、文化中心、國際貿易展覽中心、豪華酒店、夜總會、商場等,這些建築物,大多數是70年代末到80 年代初興建的,設計新穎別致,融合了歐洲和東南亞的建築風格,很多建築都高達幾十層。在大道上欣賞落日已成為馬尼拉一景,每到夜晚,各種街頭演出、聚會又讓這條大道熱鬧非凡。外來的旅遊者都要到這裡領略一番典型的馬尼拉風光。
馬尼拉還有一些著名街區,也是旅遊者觀光的地方。作為馬尼拉中央商務區的馬卡蒂(Makati)市,擁有包括馬卡蒂街、阿亞拉(Ayala)街等金融商業街。阿亞拉街原是西班牙財閥阿亞拉的私有土地,經過多年的不斷擴建發展成為今日菲律賓最繁榮的商業中心。這裡集中了許多公司、餐廳、商店、電影院和馬尼拉第一流的飯店,不少外國大使館也在這個地區。
飲食 菲律賓當地的餐飲最能反映其風情和歷史。菲律賓當地的菜,除了鄉土名菜外,還深受中國菜和
西班牙菜 的影響。在菲律賓還有許多中餐館、日本料理店和西餐館等,迎合不同口味的人們的需要。
菲律賓鄉土名菜的特徵是:任何菜,甚至湯都用醋和大量的大蒜等辛辣調料飪。中西口味的巧妙融合創造出獨特的風味。比較有代表性的菜餚有:“勒瓊”(Lechon)是菲律賓典型的年節佳肴,以豬肉為主原料燒烤而成;而“阿多波”(Adobo)則是一道以雞肉、豬肉醃漬熟煮的家常菜,由於醃漬的主要調味料為醋,故不易腐壞,且非常入味。也有一些阿多波是以烏賊和牡蠣烹調而成的。
除此之外,鮮魚、蔬菜加上菲律賓特有的酸醋烹調而成的“派克蘇皮納加特”,及以魚或蝦為主材料搗碎後烹調而成的“克尼拉爾”,是相當具有菲律賓風味的名菜。“伊尼哈”則是類似炭烤的一種吃法,“雷利埃諾”是以螃蟹為原料的一種菜餚,看起來豪華,但相當便宜。菲律賓的米,不知道為什麼吃起來蓬蓬鬆鬆,一點都不糯,並不是很好吃。菲律賓的水果相當豐富,單是香蕉的種類就很多,而且吃法各有巧妙,如蒸過後灑上黑砂糖,頗有芋頭的風味,油炸
香蕉條 ,或烤香蕉等小吃,亦隨處可見。其他如
芒果 、紅毛丹等都是既便宜又好吃的水果。此外,還有一種類似金橘但皮是綠色的水果--酸柑,
菲律賓 人通常是做菜時才使用,稱之為菲律賓檸檬。
社會 新聞出版 主要英文日報:《馬尼拉公報》、《菲律賓星報》、《菲律賓每日詢問日報》、《自由報》、《馬尼拉時報》、《馬尼拉紀事報》。菲文日報:《訊息報》、《菲律賓快報》。華文日報:《
世界日報 》、《商報》(創刊於1919年,前身是《華僑商報》,初期為馬尼拉中華商會的月刊,1922年改組為日報)、《菲華時報》、《聯合日報》和《環球日報》。
菲律賓通訊社:官方通訊社,成立於1973年3月1日。與中國、馬來西亞、印尼、泰國、巴基斯坦、日本等15個國家和地區的通訊社建有新聞交換關係,與美聯社、路透社均有工作聯繫。 新聞組織有全國新聞記者俱樂部、新聞攝影家協會、出版者協會等。全國有257家出版機構。
治安 馬尼拉可謂是亞洲罪惡之都,或綁架之都。這並不是因為馬尼拉的經濟繁華,而是因為菲律賓警察無比低能的素質和多民族在一個地區共同生活造成的矛盾。在馬卡蒂地區治安穩定,而且華人在此生活經商工作較多。在菲律賓承認的華人約占總人口的1%-2%,而這2%的人口所擁有的財富比其他所有人加起來的都多,華人工廠占全國的50%。在菲律賓8000萬總人口裡,海外勞工有800多萬,一般是所謂的菲律賓女傭、樂隊成員以及水手。每年這些海外勞工向國內寄回80億美元,這些錢支持著菲律賓的經濟。
教育 馬尼拉集中了許多所高等學府,有早期建市的雅典耀馬尼拉大學、德拉剎大學,也有20世紀以來建立的
菲律賓大學 、菲律賓師範學院、菲律賓女子大學、
阿布 阿拉木大學、
東方大學 、亞洲經濟管理學院等,其中
聖托馬斯大學 是菲律賓最古老的天主教大學,創立於1611年,濃綠的大學校園內分布著很多教堂,校舍也都是古典式建築。大學內附設一個博物館,展出很多稀世珍寶,菲律賓的許多傑出人物都畢業於這所大學。
聖保羅大學
馬尼拉四大名校:菲律賓國立大學(2013QS世界大學最新排名301-400段第48位),
德拉薩大學 ,聖托馬斯大學和
雅典耀大學 。
菲律賓大學 菲律賓大學是根據菲律賓首屆立法機構頒發的第1870號法令(亦稱大學憲章)於1908年6月18日創辦的,實際上是依靠美國人,並按照
蘭德公司 資助大學的模式,為
菲律賓人 開辦的一所大學。該校的第一任校長是美國人默里·巴特利特博士(Murray Bartlett)。經過85年的發展,現已是菲律賓規模最大的國立綜合性大學。
菲律賓大學 建校之初,全校僅有兩個教學單位,即1908年成立的美術學院和農學院。1910年,菲律賓醫科學校(成立於1907年)併入菲律賓大學,並於1923年擴大為醫學院。在建校後的頭10年內,該校先後建成了醫學系、工程學院、教育學院、音樂學院、法學院、文學系、獸醫學系等7個院系,第二任校長是菲律賓人伊格納西奧·比利亞莫爾(Ignacio Villamor)。他重視課程設定,希望建立一支在教學和科研領域均有競爭性的教師隊伍,並逐步使他們菲律賓化。菲律賓大學在第四任校長拉斐爾·帕爾馬(Rafael Palma)執政期內(1923-1934年)發展較快。校長積極維護學術自由,但反對把大學辦成與世隔絕的象牙塔。
1941年12月,菲律賓被日本占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該校校舍遭到破壞,正常的教學活動受到極大影響,當時只有部分院系開課。 1945年6月,比恩韋尼多·M·岡薩雷斯博士(Bienvenido M Gonzalez)再次當選為校長後(他曾於1939年起擔任第六任校長,1943年被迫辭職),開始制定搬遷校址計畫。1948年12月,即在校慶40周年時,設在馬尼拉市的菲律賓大學除醫學院和衛生研究所外,全部遷至
大馬尼拉市 的另一個重要城鎮
奎松 市的迪利曼。
1953年,該校根據
克拉克 空軍基地(全國最大空軍基地)的要求,共同設立菲律賓大學克拉克空軍基地學院。現開設3個本科生專業和3個研究生專業。
1968年,菲律賓大學已擁有28個學院(分散在3個校園內)和5個地方性學院(其中碧瑤學院規模最大,自1961年重新組建後,先後開設9個本科專業和兩個碩士學位專業)。
1972年11月20日,當時的共和國總統
馬科斯 下令對菲律賓大學進行重大改組,旨在將該校辦成全國一流大學,同時實施統一和分散相結合的管理體制,部分學術機構獲得自主權。第十一任校長薩爾瓦多·P·洛佩斯(Salvador P Lopez)博士於1969年上任後積極推行民主協商制,擴大教學和科研設施,增加教職工薪金,建立助學金制度,學校規模進一步擴大。1973年1月1日,大學董事會正式批准成立第一個分校——洛斯
巴尼奧斯 分校,具體落實分散管理和分校自治的機構改革方案。該分校在馬尼拉以南80千米處,那裡是菲律賓主要農業區和全國最大的
森林自然保護區 ,是開展農林專業教學和科學實驗的最佳地區。1977年,大學董事會決定在馬尼拉市建立保健科學中心,1979年,菲律賓大學馬尼拉分校正式成立。馬尼拉校園和迪利曼校園位於首都區,因此,教學和科研以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和醫學為主。同年5月,第三個分校——米沙鄢分校宣布成立,該分校位於馬尼拉東南,是漁場和
水產養殖基地 ,因此側重開辦漁業、水產業等專業。這種因地制宜的辦學方針既有利於地方和國家的經濟發展,也適應各地青年的入學要求。
菲律賓大學 於1979年同邦板牙省政府簽署實施推廣教計畫,在該省省會聖費爾南多市招收本科生117名,研究生40名,本科生專業包括經濟學、工商管理、心理學,碩士生專業是管理學。
1982年4月26日,既是分校又是總部所在地的迪利曼校園正式建成。
1984年,第二個推廣教學點在奧隆加波市開設管理碩士學位專業。
聖托馬斯大學 聖多湯瑪士大學創立於1611年4月28日,是亞洲地區最古老的大學也是世界上最大單一校園區的
天主教 大學。它是它由馬尼拉第三大主教Msgr.Miguel Benavidez,O.P.,與Frs. Domingo de Nieva及Bernardo de Santa Catalina合力創辦,原本是一所欲培育年輕人慾成為教士的學校。聖多湯瑪士位於Walled city 內,在1624年College被公證授予神學學位、哲學學位及藝術學位,在1645年11月20日時,崇高致上的教宗提升College為University。
聖托馬斯大學 1902年9月17日,教宗Leo(XIII)認定聖多湯瑪士為”教宗大學”,在1947年,教宗Pius(XII)給予一頭銜 “菲律賓天主教大學”。1927年,為延續招生,此大校園區搬移至Sampaloc的行政區內,占有面積為21公頃,校園內建築幾乎都是歐洲古代式風格,相當優美,在此校園內漫步,讓人猶如置身16世紀。為了表揚彰顯貴族的成就制度,許多重要的高官貴人為此職務上的參訪此大學,其中,這三十幾年來,參訪過的有:陛下
保羅六世 於1970年,王子Juan Carlos於1974年,
加爾各答 修女院長Teresa於1977年及1984年,教宗
約翰·保羅二世 於1981及1995年。此校在國際上的評價相當高,有資格擠進世界上第一流大學之列,在菲律賓更是與菲律賓國立大學齊名,在菲律賓排名第五。
友好城市 泰國曼谷
中國北京
中國廣州
俄羅斯莫斯科
城市榮譽 2018年11月,世界城市排名發布,馬尼拉進入世界一線城市行列。
民俗 蟑螂亂竄,動物是寶。
保全配槍,乞童瘋跑。
不愛穿鞋,人愛傻笑。